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衬衫 > 对阵南方水泥,海螺败走浙江?(2)

对阵南方水泥,海螺败走浙江?(2)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6 22:07   浏览 N 次  
海螺厂区,还预留了第二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场地,以备其将来扩张产能使用。

海螺在建德建厂,其表面的理由十分充足。如上分析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浙江区位市场优势等等,都足以吸引海螺进入浙江。但与此同时,海螺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和决策成熟的大企业,应该不会看不到浙江水泥在风起云涌的投资后面,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潜在危机。

既然如此,海螺为什么还会投入巨资,硬要在浙江插上一脚呢,是仅仅看中了浙江水泥市场,还是另有所图?

有人评价,海螺在浙江投资建厂,其战略目的远远大于经济目的。2004年10月,建德海螺点火之时,就有行业人士指出:“建德海螺的建立对于整合当地水泥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建德海螺当时的总经理助理刘庆生也直言不讳说道:“建德海螺的成立对当地水泥市场的影响很大。”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纵观海螺发展历史,兼并整合曾经是其重要的发展手段。

海螺的前身是安徽省宁国水泥厂,1995年时,宁国水泥厂熟料产量不过200万吨。199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宁国水泥厂控股正处于困境中的铜陵水泥厂,拉开了其兼并整合的大幕。1996年宁国水泥厂应芜湖市政府的请求,整体并购了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此举在当时被称为“为中国水泥界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树立了范例”。1997年,宁国水泥厂收购宁波星港水泥公司,至此,宁国水泥厂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1996年8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批准成立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10月,海螺水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水泥控股公司。

海螺兼并整合的步伐并未因为上市而止步。1998年,海螺水泥先后兼并了上海奉贤水泥厂和江苏张家港水泥厂。1999年6月,海螺水泥兼并江苏南通市水泥厂。与此同时,海螺水泥还收购了南京江北水泥厂和合肥市的长丰县水泥有限公司。

到1999年,海螺水泥已经在沿江、沿海、沿铁路收购兼并了14个中小型水泥企业,并均投入巨资,或改造成粉磨厂,或建设新线,大幅度提升产能。海螺的做法是,每收购一个公司,即就地改建为以当地命名的海螺水泥企业。

2000年以后,海螺又兼并了江西庐山水泥厂和江苏中国水泥厂这两个国家重点大中型企业。

分析海螺当时的大肆兼并收购,可以明显看出其战略意图:通过兼并上海奉贤水泥厂、江苏张家港水泥厂和南通市水泥厂,海螺基本完成了从南、北、西3个方向对上海市场的合围。通过收购南京江北水泥厂,在长江下游重镇南京建立了“桥头堡”,为下一步更大的扩张做准备。通过收购合肥长丰县水泥,则是在其大本营的安徽省省会安下了一个“据点”。其本质,是通过多点布局,实现其在“沿江、沿海”的“T”型发展战略,进行大规模市场扩张,其目标市场是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回头看海螺在浙江的布局,宁波、温州、上虞、宁海的粉磨站可以不计,建德海螺的意义则绝非简单的市场运作,更可能是海螺在浙江布的一个“眼”,其作用,在于为兼并整合浙江水泥打下基础,准备在适当时机大举并购浙江的水泥企业。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