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袜子 > 比亚迪做东道吉利搞外交 谁更国际化?

比亚迪做东道吉利搞外交 谁更国际化?

luyued 发布于 2011-06-28 23:36   浏览 N 次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苏利川
有一种经验之谈,认为跨国的并购重组,最重要的是文化融合。文化范畴是如此宽广,上至工会下至普通员工的合作并不能代表文化相融,当事者的心态和信心固然重要,其实远不是被收购方是否会“情愿”、“合作”这么简单。

股神巴菲特造访带来的利好一个月后烟消云散,比亚迪汽车回归现实,问题依旧,压力依旧。日前,备受巴菲特青睐的比亚迪宣布了第三季度利 润,99%的利润下降幅度顿时拉动股价下挫逾10%。同样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第一次董事会在瑞典哥德堡召开,随同李书福访问的业内资深 人士多方盘点,细算下来,此番海外收购竟然大赚了一笔,沃尔沃偌大的资产吉利仅仅只花费了区区20亿美元。一喜一忧,二者无不让人捏出一把冷汗来。

十几个亿投进来,比亚迪是应该做个好东道的;一二十亿投出去,吉利也应该赢得应有的尊重。可“投进来”和“投过去”的那边所传来的声音却还是这样调侃,“至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中国制造凭借质量和创新赢得了声誉,除了茶叶”。

40%、35%、26.5%,三个数字展示的分别是发达国家、世界总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率,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工业 增加值上。工信部官员发布数据称,尽管我国目前工业产品种类有500多种,但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占的比重不大,导致工业增加值不高,在国 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比亚迪和吉利在中国汽车业中越来越具备相当的代表性,人们担心的是,如是看来,可以代表工业整体水平的中国汽车业是否能避 免再次走向“大而不强”之路?

皆大欢喜的镜像背后

一辆银色的比亚迪M6缓缓驶上舞台,精神矍铄的巴菲特和神采奕奕的王传福先生以及比尔·盖茨等贵宾在闪烁的镁光灯和全场关注的目光中依次走出M6,笑容可掬的巴菲特先生朝着M6高高竖起大拇指,在闪耀的镁光灯中聚焦定格。

一个月前,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双双成为比亚迪汽车的座上宾。除了那场举世瞩目的慈善晚宴,巴菲特其余行程均与比亚迪相关,深圳、惠州、长沙、北 京,新上市的比亚迪M6成为他的座驾,他还对此大秀了一把。没有人否认,这是一次成功营销,巴比中国之行,掩盖了比亚迪许多业已爆发的问题,局面暂时稳定 下来。

但比亚迪并没有因此获得稳健性发展基因,即使大量持股的巴菲特一贯看好。由于今年其他汽车品牌有大批4万—8万元区间的车款上市,吞噬掉了决定 比亚迪销量的F3原有的市场份额,再加上F3没有入选前两批的节能汽车补贴目录,导致了销量连番下跌。销量明显下滑是比亚迪第三季度业绩倒退的主要原因。

严峻的竞争态势还倒逼比亚迪“后院起火”。比亚迪管理层为了提升销量,不惜向全国1000多家经销商转嫁压力,包括要求每家店每月取车多达 200辆,如卖不完就要积压存货导致损失惨重。而今年以来,全国多处地方掀起了比亚迪经销商的退网潮,已有不少车行转投了其他品牌。目前看来,比亚迪面对 激烈态势竞争颇为乏力的状况并未得到多大改观。

与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不同,美国华尔街高盛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2.5亿美元(这种以私募股权投资的形式入股 吉利,意味着其投资回报期会更长,也会全程介入其管理)。高盛向吉利注入的管理、金融和市场学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助长了吉利形成稳健基因?

人们或许只能说,这种在资本市场的多年蛰伏只是对收购沃尔沃发挥了相当功效。

中国人总是惯于对任何事物充满乐观。对于当年福特60亿美元收购20亿美元抛出的沃尔沃,难免留下在平常人眼里可观的资产,比如位于瑞典哥德堡 的总部汽车城,离哥德堡有上百公里的沃尔沃试验场,沃尔沃的风洞试验室,更不用说沃尔沃留下的所有的车型——S系列、XC系列、C系列、V系列以及还没有 投放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等。

沃尔沃提出在2020年前实现“双零”计划(即零伤亡、零排放,这是迄今为止国际汽车界唯一一个提出该目标的厂家)肯定有其理由,一如它曾经有 过的辉煌。建立在强大的产品力之上,建立在在国际汽车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研发队伍之上,建立在宝贵的数据库之上(1970年,沃尔沃成立了一个交通 事故调查小组,该小组至今已收集了40000个涉及沃尔沃的事故信息,进行了2100次深入的分析,为新车的开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据),沃尔沃成就了安 全、环保的优良基因,但是,沃尔沃为何最终落败直至被抛售?

“现在好了,吉利来了,心里踏实了。”一位沃尔沃的老员工说。

一片祥和并不正常

并不是所有人心里都是踏实的。尽管沃尔沃新的当家人李书福信誓旦旦,“吉利打算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其实他的内心未必踏实。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沃尔沃在总部召开新一届董事会聘请了众多局外人士参加,希望各界有识之士能为沃尔沃振兴建言献策,以便察纳雅言。可惜我 们听到的多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献媚之言。纵使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雷诺汽车和福特汽车对沃尔沃连年亏损也无可奈何,李书福又有何灵丹妙药,一定能把这 个包袱变成财富呢?

人们清楚地知道,当福特甩开沃尔沃时釜底抽薪,尤其是在管理人才上并没有留下多少优良资产。而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业最稀缺的就是人才。担当沃尔沃的董事长,李书福是勉为其难。

近几年来,吉利取得长足进步,李书福一系列举措让人刮目相看,但能否操作好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实在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决策。在资产交割之后,沃尔沃一切刚刚开始,随后面临的企业整合、产品、市场、营销网络等问题,一个更比一个棘手。

纵观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收购案都以收购方泥足深陷难以自拔而告终,收购沃尔沃最终能够善始善终成为经典案例?盘点沃尔沃的所有优质资产,在全 球排名前三的业务是商用车(卡车和客车)和工程机械,在全球百般阻扰中国制造的境况下,前方还不知设置有多少障碍等待新的沃尔沃。

有一种经验之谈,认为跨国的并购重组,最重要的是文化融合。文化范畴是如此宽广,上至工会下至普通员工的合作并不能代表文化相融,当事者的心态 和信心固然重要,其实远不是被收购方是否会“情愿”、“合作”这么简单。在瑞典历史上,贸易曾经占据当地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度被视为重建这个国家的重 要举措。曾与沃尔沃总部同处于哥德堡市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在瑞典国内是一副良好形象,但瑞典东印度公司大班走私鸦片的罪行,正是此后各国东印度公司分子疯狂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始作俑者,与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由于向中国走私鸦片最终导致1840年鸦片战争,而且在1767年那个历史断面上,性质比英 国东印度公司还要恶劣。

沃尔沃需重新选准创新路径

在李书福目前已经解决一个最关键问题——组建的团队中,新的CEO雅柯比称,愿意接受李书福“召唤”的原因是看到了李书福的“开明、创新思想以及企业家精神”。

沃尔沃其实是不乏创新的,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创新发明数不胜数,究竟是什么使得它在市场上渐渐失去活力?

同样事关安全性问题,几天前,媒体试驾了华美锐变后的全新REIZ锐志。无论是绕桩、过弯,还是加速、急停,新锐志车辆动态综合管理系统 (VDIM)、自适应可变悬架系统(AVS)、可变齿轮比转向系统(VGRS)等先进装备协同“作战”,充分保证了车身灵活旋转、平稳向前,任何影响稳定 或舒适,如摇晃、侧倾、甩尾等现象均被有效过滤,至臻操控魅力彰显无遣。在安全评测现场,配备多项高科技安全装备的全新REIZ锐志在撞上障碍杆前的一 刻,车辆搭载的预碰撞安全系统、预紧限力式安全带等主、被动安全装备同时运作,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碰撞带给人体的伤害凭借着完备的安全性能,全新REIZ 锐志的“Safety”优势赢得阵阵喝彩。

锐志、皇冠、卡罗拉都是丰田的拳头产品,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正是靠模仿欧美产品起家的,是他们在模仿中的创新促成了日本经济30年的兴旺。

然而,在手机市场上,尽管索尼、松下、NEC、夏普、东芝、三菱、日立、富士通等日本厂商不停地推出大量新产品,过去的10年,在这个封闭的市 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外来大厂商一直一筹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机厂商的联合夹击下一直不温不火。但是现在,日系厂商的好日子正在结束,原因是 ——苹果来了。

日本为何造不出iPhone?在这个全世界3G网络最发达的国度,是什么束缚了日本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步伐?

原因竟是如此简单:由于日本运营商对一款手机的研发有着超强的管控能力,日本手机厂商多年来一直强调在某一个具体模块上进行技术化开发,而很少 有人去提整套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操作系统。在iphone和Android阵营崛起之后,日本手机厂商很快意识到了一个严峻形势——日本手机厂商缺乏自主 的操作系统。

经由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将来遇到的问题,肯定非同一般。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