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功臣俱殊荣 -- 谈汉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的原因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8 12:27 浏览 N 次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开国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为了社稷江山的“千秋永固”,或狭隘,或猜疑,或狂暴,总要多多少少杀戮一些开国功臣,这或许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必然规律。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没有杀戮功臣的记载,但登基时手上也是沾满了同袍弟兄的鲜血。即使像赵匡胤这样不杀功臣的,也得开个“民主生活会”,来个杯酒释兵权,弄得那些给他“黄袍加身”部下臣民们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个个卸甲而归田,虽心里不服,也得作鸟兽散。而唯有东汉光武帝刘秀,“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馀。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宋《册府元龟》),真可谓君主功臣俱殊荣。
刘秀,字文叔,南阳人,在发迹前虽属皇族后裔,但已是远支旁庶一脉,沦为了非官无权 的布衣平民。当王莽新政引起天怒人怨、灾民四起时,他与袍兄刘縯率南阳本族子弟起义并与绿林起义军合并,经以少胜多取得昆阳大捷后,因起义军内部矛盾,他被迫在险境中屈从,在逆境中辗转。由于刘秀具有杰出的文韬武略和坚韧不屈的毅力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加之在乱世中具有皇族后裔的身份,使当时的豪强俊杰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他身上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这些人为了“攀龙鳞,附凤翼”,为了或许将来能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以至跟他南征北战,舍命相随。刘秀率他的部属们,先后定河北,平山东,取洛阳,夺长安,得陇战蜀,平定各地豪强割据势力,登基帝位,中兴汉室,实现了战乱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在为刘秀奠定登基大业作出贡献的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中,有的是在刘秀从南阳起兵时即辞官不做甘愿跟随做部属的,有的是在他经略河北时统领州郡、率领兵马归附其帐前的。其中甚至有的是在刘秀最艰难时期,或是举全族人起义来响应归属,或是父子相随听其命于麾下。而刘秀知人善任,让他们或领导一个部门的工作,或主持一个州郡的事务,或率军夺城取地、征伐平叛,使其在刘秀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屡建功勋,成为东汉开国的一代功臣。而这些功臣们取得功名后,不仅在光武朝得到了与功绩相符的善待,“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南北朝萧统《昭明文选》),甚至在后来在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为彰其功绩,启示后人,命绘其中的28位功臣画像置于洛阳南宫的云台,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使之名传后世。刘秀作为一代开国君王,为什么没有像他老祖刘邦及后来的一些开国皇帝,在其功成名就后开杀戒、戮功臣呢?其实,这正彰示了刘秀的治国为君的独到理念及处世为人的优秀品质。
公元25年,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的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同年定都洛阳。此后的刘秀已贵为天子,面对新的环境,如何协调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刘秀采取了和功臣共始终的办法来处理,获得了后代史学家们的赞誉,然而究其实质,这和刘秀长期以来形成的执政理念及处世人品是分不开的。刘秀坚持“以柔治天下”的施政理念和“进文吏、退功臣”的治国方略,可以使功臣们全身而退。“以柔治天下”是光武帝施政的本源,其执政理念与汉高祖刘邦的强硬做法恰恰相左,刘秀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更是化刚为柔,保全功臣。比如当大将冯异在外统兵时,曾威权日重、关中瞩目,有人密告冯异欲称王于咸阳,刘秀就把这个密告书信交给冯异本人,当冯异惊恐上表自辩时,刘秀则回复说:“将军之于国家,义同君臣,恩犹父子,何忧之有也?”姑且不管冯异是否有异心,却是刘秀用这种做法把君臣矛盾、领兵在外与听命朝廷的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司马吴汉战蜀时屠戮成都,而光武出于保护功臣的角度考虑,宁可责备宗室刘尚没有尽到劝阻的指责,也没有对吴汉加以刑诛。也有的在朝廷以外统领精兵、治理州郡、荡平贼寇的部属,为不使光武帝猜疑,主动将子女送到朝廷去做人质,而光武帝却顺水推舟,把这些“人质”个个封官赐位,疑团警惕变成了“一团和气”,用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住政治本来的狰狞。同时,光武还比较喜欢通过旁敲侧击的办法表示自己真正的政治意图并且曲意的传达给功臣,通过炉火纯青的暗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统一了全国之后,刘秀进文吏、退功臣,除邓禹、李通等少数人以外,其他功臣一概不许参与政事,而让他们保留爵位,赐以封赏,享有荣华富贵。再者,光武帝本人对军事指挥权一直严加控制,很少对功臣假以方面的事权,即使命将军在外领兵平叛,一矣战事结束也立刻收缴兵权,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君臣猜疑、尾大不掉的局面形成,这也是光武所谓保全功臣、以柔制刚的治国方略的体现。
汉光武帝能保全功臣,做到君主功臣俱殊荣,也与他本人的执政能力与处世人品有关。刘秀出身平民并不是贫民,起义前务农不等于无文化、无修养。刘秀皇族后裔的家庭环境,使其在青少年时期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同族弟兄们在一起习文练武,“仕官当作执金吾”,从小就立志将来一展宏图。后又凭借皇族后裔享有的特权,到都城长安皇家贵族官办的学校深造,追随中大夫许子威研究《尚书》,通晓大义,此期间并以同学的身份结识了同窗好友邓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应该说,在中国历代开国君王中,刘秀可能是学历最高的。由于刘秀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加之本身的悟性和天生的素质,尤其在后来严酷战争现实及人心叵测环境中的磨练,在使之具有了杰出的文韬武略、文治武功的品质,使部属折服;具有了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能力,使部属惊服;具有了气度大方的人格魅力,不嫉妒,不狭隘,使部属叹服;具有了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与部属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减少猜疑,使部属信服。所有这些,均为刘秀不杀戮功臣,最终形成君主功臣俱殊荣的局面创造了条件。如将刘秀与他老祖刘邦相比,刘秀这些优点即可显现。由于刘邦出身底层,没有贵族气,自己又没有多大本事,就底气不足,猜疑心重。由于刘邦对部属的猜疑及部属对他的不敬,在其登基前即险象环生,其最得力的战将韩信几乎别他而自立为王,老臣萧何也得诚惶诚恐的将孩子们送到他身边,效命于军前;登基后即出现诱杀韩信、斩杀彭越、逼杀黥布的局面,吓得诸功臣个个战战兢兢。刘秀则是对部属信任有加,即可放心单骑寻营,又能真心容纳降将,即可推心置腹侧夜长谈,也可饮酒共餐其乐融融,以至君臣上下一心,部属将帅一体。刘邦是屡战屡败,全靠韩信等功高盖主的将才打天下,定江山。而刘秀打江山靠自己,亲自指挥的战斗,几乎是无败绩。未亲临战场的战斗,也可审时度势,驾驭部属决胜于千里之外。做到了“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于是战克之将,筹画之臣,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即如此,又怎有疑虑之君,不臣之臣。正是由于刘秀治国为君中的独到的执政理念及处世为人的优秀品质,使光武年间君主功臣俱殊荣,为后代史学家赞叹不已。
- 06-15· 浙江首家民营航空公司筹
- 06-15· 钱塘航空国资“庇护” 陈
- 06-11· 衬衫企业如何更好的进入
- 06-07· 《战苍穹记》第十九章:凶
- 06-06· 新西兰灭绝巨鹰曾以人类
- 06-06· 托举巨鹰翱九霄:广空运输
- 06-05· 鹿在远方
- 06-05· 公司动态:关于高邦医疗器
- 06-05· 匡威高帮板鞋 匡威ato高邦
- 06-05· 高邦!服装店赚第一桶金
- 06-04· 对话
- 06-04· [转载]超越历史我们该向日
- 06-04· 在奔亚的生活暂告一段落
- 06-04· 全能充缴费便利站
- 06-04· 个人对绅士的一些浅陋的
- 06-04· [转载]品味英国人的绅士风
- 06-04· “绅士”换“唐装”让尊
- 06-04· 像绅士一样送你回家
- 06-04· 谈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的
- 06-04· 孕妇产前产后用品大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