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门德斯、侯孝贤和贾樟柯--《阿凡达》

门德斯、侯孝贤和贾樟柯--《阿凡达》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5 21:01   浏览 N 次  

   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并没有经过很多的比较和思考,只是看过他们的几部影片,觉得其中有某些相像的地方。

  刚刚看了门德斯的《为子搬迁》,本来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的,门德斯会拍出什么样的喜剧,据他自己说这是他一直都想拍的题材,以前的作品不代表真实的他的想法。《美国丽人》(又译《美国派》)和《革命之路》已经让人惊艳了,年轻的大导演这回又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东西呢?看之前,我并不敢有太高的期望―喜剧而已。

  看完之后,好像又有一些期待落了空,又生出了一些意外的惊喜―算不得喜剧,只是描写了一对平凡的恋人伯特和维罗纳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伯特是个保险销售员,维罗纳是个漂亮的印第安人,从维罗纳怀孕开始,共同建设小家庭的美好愿望就推动故事不断地发展了。

  先是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伯特的父母自私地搬家了,这让本来特意搬到父母身边希望能为自己将要出生的宝宝得到祖父母的照顾的伯特和维罗纳深深地失望了。他们是一对非常孩子气的恋人,33岁了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事业,和家庭,甚至连伯特向维罗纳求婚都被拒绝了,因为维罗纳觉得婚姻的形势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爱。这两个人都非常重感情,所以,父母的离去让他们决定搬家,搬到能给他们孩子带来亲情、友情的地方去,于是他们开车上路了。他们先是去了维罗纳的好朋友所在的城市,好朋友已经在几年的婚姻生活中变得歇斯底里;接着去了维罗纳妹妹的城市,这一段离去的原因不太明白,但是通过和妹妹的相聚交代了她们父母已经逝去的背景和这个少数民族家庭曾有的浓浓的爱;去了伯特儿时的女朋友的城市,女朋友和她的丈夫标榜的、回归自然然而诡异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憋不过气来;又去了伯特大学同学的城市,经过一次次的失望,在大学同学的家里他们终于找到了洋溢的天伦之爱,虽然同学夫妇因为身体的原因迟迟未能有自己的孩子,他们领养了两个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孩子,夫妇俩对孩子们视如己出,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个远离快餐食品和一切不健康的现代化工业产品,同时又尽可能满足孩子们对一定独立的生活空间的要求的生活方式,而这正与伯特和维罗纳理想中的不谋而合。就在他们决定定居下来的时候,另外一个城市的伯特的嫂子离家出走了,撇下了可爱的女儿和丈夫,给这个小家庭的未来蒙上了阴影。伯特和维罗纳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们发现,唯有亲情和贴近自然的生活,才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建立起一个最需要的幸福之家。

  剧中的伯特是维罗纳是一对非常可爱的小人物,两个人默契地面对遭遇的种种悲喜剧,伯特天真挚朴,维罗纳纯洁坚强,不同于《美国丽人》《革命之路》中都是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的失败。但是稍微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的思想是一贯的,他始终都重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地关注现代文明对家庭的破坏和对人格的扭曲。《美国丽人》中,描写了一对人到中年的莱斯特夫妇,日子过得乏味,对自己的工作也失去了兴趣,妻子无情地嘲笑和讽刺丈夫,丈夫已经失去了对妻子的兴趣。他们只是为了女儿和责任而捆绑在一起。直到有一天,莱斯特在一次篮球比赛中见到了正在读高中女儿的一个同学--青春美丽虚荣而放荡的女孩安吉拉,一颗心蠢蠢欲动,于是他想开始新的生活--他健身,他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他不顾女儿的愤怒,他开始胆怯地接近安吉拉,终于他就要得到了。

  莱斯特的妻子也出轨了,因为她也同样无法忍受乏味的丈夫。他们的女儿,我觉得和《绝望主妇》中的那个青春期叛逆的女儿很像,甚至长相也让我觉得可能是同一个演员。她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可她又满心瞧不起父亲的猥琐和母亲的自私,她看他们就好像是仇人一样,不过这一家人也真是各怀心事。女儿和新搬来的邻居一个高大帅气的高中男孩瑞奇两人都同样的憎恨家庭,于是他俩彼此接近,产生依赖,并相约逃离,而这个瑞奇在学校乖乖读书之余,还兼营着卖点毒品,卖毒品获得的不菲的收入,让他的爸爸以为他是为成年同性恋者提供特殊服务换取的,其实这只是瑞奇故意让他的父亲这么误解他,因为要报复对父亲对母亲的无情。他的父亲弗兰克,是一个退役的海军上校,是个狂热的纳粹分子(也许叫追随者?),高傲而冷漠的外表之下,原来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以为他的儿子和莱斯特有那种关系,就向莱斯特求欢,当发现是个误会,他因为被别人知道了隐私而冷酷地开枪将莱斯特打死。

  《美国丽人》是门德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34时的这部电影处女作就为他夺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这个导演可见是富有才华的。他的作品和好莱坞其他大制作的影片有着截然的不同,都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解剖一个个的家庭,来揭示整个社会机体的腐朽性,发人深思。

  《革命之路》是《泰坦尼克号》的男女主角再次合作的影片,是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美国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中的一个家庭,在我的《当露丝和杰克长大》中有介绍。爱普莉和弗兰克这对夫妇,虽然仍不失魅力却也人近中年,现实的平庸几乎要磨灭了他们的激情,两个人都有各自对配偶不忠的婚外出轨。妻子爱普莉开始反思他们的生活,为了重新唤起他们曾有过的爱情,爱普莉提议到巴黎去,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巴黎是一座浪漫的城市。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论和艰难的选择,两个人终于达成了共识,弗兰克同意了爱普莉的对未来生活的大胆设计。就在此时,弗兰克即将获得一次前途远大的职位升迁,他改变了主意,虽然他仍深爱着他的妻子,他也厌倦这种生活,可是到底谁更重要呢?比起爱普莉的勇气来说,弗兰克毕竟还是更多了一些庸俗,他决定留下。而勇敢的爱普莉为了摆脱这种生活,决绝地给自己实施堕胎,她本意是独自起身上路,走向理想中的生活,结果死于这次勇敢的堕胎行为。留下的弗兰克放弃了那个给他带来诱惑的职位,从此和他们的孩子相依为命,在余生中继续着对爱普莉的思念。

  片中还有一个惹人注目的人物―约翰,一个患了精神病的数学家,你可以看到,他欣赏爱普莉,他们有共同的对美好生活而不是平庸生活的追求,他的思维大概是太超出常规了,他被人们当成怪物一样看待,他被迫接受电击治疗,连他的父母亲都为他的言行感到羞愧。看到此,你会看到平庸是如此的摧残一个勇敢的心灵,这无疑是我们身边时时上演的悲剧。

  而这个悲剧,在《为子搬迁》里终于被伯特和维罗纳两个勇敢的恋人颠覆了,可以说,门德斯终于在伯特和维罗纳两个人身上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人类简单的生活,心平气和地生活。这部影片放映半年多了,无波无澜,但是在懂得它的人眼里,它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喜欢门德斯是因为他有着一双清澈的双眼,透过他的眼睛,看穿这个世界表面的浮华背后,掩藏着的个体迷失后的癫狂与不幸。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代表的资本主义巅峰文明的走向。这和我们现实的生活是何等相像,无数个脆弱的家庭不堪一击,只是我们还有强大的中华家庭伦理,人也不至于那么绝望,但是,这只是三十年的变化而已,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们将如何保卫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幸福?

  也许,伯特和维罗纳这样的小人物身上正寄托着导演的希望吧。

  而门德斯之所以有这种视角,我想这来自于他一半的特立尼达血统。带着加勒比海的气息,冷眼旁观。他似乎永远和他那个奢华的上流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哪怕他娶了温丝莱特,《泰坦尼克号》里的露丝,《革命之路》里的爱普莉。而温丝莱特无疑是个智慧的女性,一如她所塑造的露丝、爱普莉。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也反映出和门德斯相似的情结―对工业化的城市文明的拒绝,对乡土文化的眷恋。擅用长镜头,非常有古典美。《恋恋风尘》《童年往事》《悲情城市》,光是名字就足以引起我们的遐想了,如果你能忍受长镜头的缓慢,你就会意外收获一种如歌如泣的美好情怀。

  贾樟柯呢,更多的揭露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对人,对家庭,对道德的巨大破坏,不同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常常是直白的丑陋,所以,他的作品,看起来就不那么吸引人。《小武》《小山回家》《站台》《三峡好人》《世界》,都是如此。但是,细细咀嚼的话,还是可以看到他在一个个不起眼的人物身上还是寄托了一些对平凡的、质朴的、美好的品质的诉求,这才是导演的真意之所在吧。

  只破不立,是这三个导演共同的特点,对现实只是暴露,连揭露都说不上,未能指出方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或者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方向,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倒是最近的《阿凡达》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好像是讲原始共产主义理想的,《阿凡达》讲什么?讲团结就是力量,讲万众一心,便能够产生伟大的力量,除了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还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生产力。而这不是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的翻版吗?只是我们的解放不是在美国人的带领下,是我们这个民族自身的解放。美国除了四处制造战争和灾难,还要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好像只有他们才是智慧和勇气和正义的化身,这让人看了很不爽,我想每个爱国的中国人也是不答应的。而且说到底,卡梅隆的电影只是给观者提供一个虚幻的想象,让人怯懦地躲避到一个和现实不沾边的世界中,反认他乡是故乡了,这才是看这类电影要小心的。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