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观摩:《茶馆》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4 16:50 浏览 N 次
编 剧 老舍
导 演 焦菊隐 夏淳
舞美设计 王文冲 宋垠 关哉生
复排艺术指导 林兆华
复排艺术顾问 郑榕 蓝天野 朱旭 宋垠
领衔主演 梁冠华 濮存昕 杨立新
主要演员 何冰 吴刚 宋丹丹 龚丽君
冯远征 李士龙 严燕生 高冬平
孙星 米铁增 王长立 王刚 张福元
岳秀清 卢芳 李珍 马星耀
《茶馆》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买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旧、父母贩卖子女、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老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不时前来敲诈。动荡不安、是非不分的大环境让小老百姓更无所适从。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再度改良,甚至引进女招待以支撑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泪眼痴笑回忆过往,感叹着世风日下,小老百姓求生存之不易,凄然撒着捡来的纸钱为自己提前送终。最后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编剧的话
《茶馆》这出戏,当作剧本读一读也许很有趣,拿到舞台上去可真不好演。首先是青年演员们对剧中的一、二两幕的生活不易了解,表演起来自然有些困难。同时,剧中人多事繁······由青年到老年的角色固然不易表演,就是只说一两句话的角色,也须下很大功夫,才能恰到好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次的演出,的确见功夫······我在此向他们致敬!致谢!
——老舍《看〈茶馆〉排演》
导演的话
舞台表演要自然真实,这是首要的。但台上的一片生活并不等于艺术品。观众要看的是戏,也就是经过集中、提炼、典型化了的生活······特别像第一幕这样的群众场面,仅仅创造出一些人物形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导演把整台戏组织起来,引起观众的兴趣······要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达到以少见多的效果,让观众联想到茶馆以外的生活······
——焦菊隐《焦菊隐排演〈茶馆〉第一幕谈话录》
译者的话
当我严肃地反复阅读了几遍我原来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的第一幕以后,我吃惊地发现,老舍先生不但在这里制造了一台活生生的人,而且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历史的语言环境,其中每一个人的语言都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习惯,可以说“无一败笔”。
《茶馆》并不是很容易演的戏。光有几个一流的演员完不成这个任务。这需要一个真正的剧团。”
英若诚——(《茶馆》英文版译者)
关于《茶馆》的评论
“我记得读到《茶馆》的第一幕时,我的心怦怦然,几乎跳出来。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的心情。”“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曹禺
“《茶馆》这部作品所以能够震动了欧洲,我想到的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它真实。第二,我觉得老舍先生在他的这部杰作里十分圆满地实现了······“倾向性”······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在于技巧。······《茶馆》是一部匠心独运、不可多得的作品。”
——于是之
“这是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
——德国《莱茵—内卡晨报》
“这个戏向我们表现了喜剧性和悲剧性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告诉我们好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坏人也不是漆黑一片,这样的现实主义分寸使一个暴露黑暗的戏,不失其开朗的一面”。
——德国《莱茵报》
“《茶馆》把个人命运与历史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这种手法可视为令布莱希特高兴的叙事史诗的典范。”
——德国《法兰克福报》
“老舍用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物,并像闪光灯似的准确地捕捉人物性格的本领是惊人的。”
——瑞士《巴塞尔日报》(Basel Newspaper)
“你们是现实主义表演学派。这一学派往往有两种通病:一种是过火,一种是温。你们恰好克服了这两点。你们的表演是含蓄的、轻巧的,不是过火的、是富有表现力的。看了你们的戏,就明白了你们所说的民族形式与现代戏剧相结合的含义。”
——彼得·布鲁克(英国导演Peter Brook)
“在日本戏剧界,有些人追随西方搞‘不条理戏剧’,使人看不懂,《茶馆》的演出引起日本戏剧界对现实主义的重新估价。戏剧,看懂是很重要的,你们的戏头一条就是使人看得懂,所以大家爱看。”
——千田是也(日本导演 Koreya Senda )
《茶馆》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看到了它所反映的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生活举止的深刻影响。《茶馆》直到今天还给当时观看过它的人们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在这个话剧里面,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深涵在人内心中的一种人文关怀。 ——曼弗雷德·贝尔哈茨 (国际剧协主席)
导 演 焦菊隐 夏淳
舞美设计 王文冲 宋垠 关哉生
复排艺术指导 林兆华
复排艺术顾问 郑榕 蓝天野 朱旭 宋垠
领衔主演 梁冠华 濮存昕 杨立新
主要演员 何冰 吴刚 宋丹丹 龚丽君
冯远征 李士龙 严燕生 高冬平
孙星 米铁增 王长立 王刚 张福元
岳秀清 卢芳 李珍 马星耀
《茶馆》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买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旧、父母贩卖子女、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老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不时前来敲诈。动荡不安、是非不分的大环境让小老百姓更无所适从。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再度改良,甚至引进女招待以支撑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泪眼痴笑回忆过往,感叹着世风日下,小老百姓求生存之不易,凄然撒着捡来的纸钱为自己提前送终。最后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编剧的话
《茶馆》这出戏,当作剧本读一读也许很有趣,拿到舞台上去可真不好演。首先是青年演员们对剧中的一、二两幕的生活不易了解,表演起来自然有些困难。同时,剧中人多事繁······由青年到老年的角色固然不易表演,就是只说一两句话的角色,也须下很大功夫,才能恰到好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次的演出,的确见功夫······我在此向他们致敬!致谢!
——老舍《看〈茶馆〉排演》
导演的话
舞台表演要自然真实,这是首要的。但台上的一片生活并不等于艺术品。观众要看的是戏,也就是经过集中、提炼、典型化了的生活······特别像第一幕这样的群众场面,仅仅创造出一些人物形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导演把整台戏组织起来,引起观众的兴趣······要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达到以少见多的效果,让观众联想到茶馆以外的生活······
——焦菊隐《焦菊隐排演〈茶馆〉第一幕谈话录》
译者的话
当我严肃地反复阅读了几遍我原来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的第一幕以后,我吃惊地发现,老舍先生不但在这里制造了一台活生生的人,而且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历史的语言环境,其中每一个人的语言都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习惯,可以说“无一败笔”。
《茶馆》并不是很容易演的戏。光有几个一流的演员完不成这个任务。这需要一个真正的剧团。”
英若诚——(《茶馆》英文版译者)
关于《茶馆》的评论
“我记得读到《茶馆》的第一幕时,我的心怦怦然,几乎跳出来。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的心情。”“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曹禺
“《茶馆》这部作品所以能够震动了欧洲,我想到的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它真实。第二,我觉得老舍先生在他的这部杰作里十分圆满地实现了······“倾向性”······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在于技巧。······《茶馆》是一部匠心独运、不可多得的作品。”
——于是之
“这是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
——德国《莱茵—内卡晨报》
“这个戏向我们表现了喜剧性和悲剧性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告诉我们好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坏人也不是漆黑一片,这样的现实主义分寸使一个暴露黑暗的戏,不失其开朗的一面”。
——德国《莱茵报》
“《茶馆》把个人命运与历史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这种手法可视为令布莱希特高兴的叙事史诗的典范。”
——德国《法兰克福报》
“老舍用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物,并像闪光灯似的准确地捕捉人物性格的本领是惊人的。”
——瑞士《巴塞尔日报》(Basel Newspaper)
“你们是现实主义表演学派。这一学派往往有两种通病:一种是过火,一种是温。你们恰好克服了这两点。你们的表演是含蓄的、轻巧的,不是过火的、是富有表现力的。看了你们的戏,就明白了你们所说的民族形式与现代戏剧相结合的含义。”
——彼得·布鲁克(英国导演Peter Brook)
“在日本戏剧界,有些人追随西方搞‘不条理戏剧’,使人看不懂,《茶馆》的演出引起日本戏剧界对现实主义的重新估价。戏剧,看懂是很重要的,你们的戏头一条就是使人看得懂,所以大家爱看。”
——千田是也(日本导演 Koreya Senda )
《茶馆》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看到了它所反映的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生活举止的深刻影响。《茶馆》直到今天还给当时观看过它的人们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在这个话剧里面,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深涵在人内心中的一种人文关怀。 ——曼弗雷德·贝尔哈茨 (国际剧协主席)
上一篇:太原婚姻心理|追寻完美的对象 下一篇:L’ALPINA运动
相关资讯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最新资讯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