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流行取中文名,可爱又雷人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7 12:53 浏览 N 次很多时髦的年轻人,都有英文名字,特别是那些在外企工作的白领,更是绞尽脑汁为自己想一个好听又好记的英文名。其实很多外国人也是一样,“崇洋媚外”喜欢中文名字。
(Hello,各位,“马爱雷”这个名字如何?给俺出个主意)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亮相的次数越来越多,中文在国外也越来越受欢迎。很多老外都开始学起中文来,这在我前面两篇博文:
看看美国人怎么捣鼓中国文化
老外学中文,往往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取一个中文名。
(大山,应该是最出名的有中文名字的外国人)
(一)老美律师不好意思用“雷锋”这个名字
关于给外国朋友取中文名字,我可是有点经验:
在纽约,好朋友的男朋友是意大利人,很会讲中文,我们一起,给他取了一个精彩的中文名字叫“富贵”,他本人和我们都为这个名字而自豪,牛人。
一个年轻高大的美国人,我就给他取名:“高虎”,跟我姓,朋友们说:“那不成了高娓娓的弟弟?”,害得我好像有责任感,在中国时,我还挺照顾他的,真是把他当弟弟了。那以后,就不敢再把谁跟我姓了,免得麻烦。
一英国到成都教书的老师:“龙俊杰”,龙已经不错了,还是龙中的俊杰,更是了不起。
(右一为龙俊杰,在我公司电视节目举办的中秋晚会上)
在美国,一老美律师与中国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华人都有一定的业务上的往来,他说一直想有一个中文名字,最好是现成的,比较有影响的中文名,我们一伙中国朋友都说:“雷锋”,这个名字在中国那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他觉得很好,听起来又响亮又好记。但在我给他介绍了雷锋的故事以后,他说:“雷锋做好人好事都不留名,更谈不上收费,我做律师,不收费又不行,我还是别叫雷锋算了,不要坏了雷锋的英名。”
我想想倒也是,于是我又给他讲了诸葛亮的故事,他觉得好,于是,他决定自己的中文名字就叫诸葛亮。我本来想给他取名叫“包公”,哈哈,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如果他是法官叫那个名字还比较适合。
后来,美国“诸葛亮”愿意做“活雷锋”,当刚开始起诉CNN的海明律师撤退后准备免费帮我们起诉CNN,让我们几个朋友都很感动,后来地震了,我回中国到地震灾区采访,后来虽然CNN总裁出来道歉了,我们依然感谢那位“洋雷锋”,看来,取什么样的名字很重要哦,名如其人。。。
(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庄思博在公司的办公室,2002年夏天)
(二)政治人物取中文名字,为了和大家关系更近?
澳大利亚总理Kevin Rudd为自己取名陆克文、美国驻华大使Jon Huntsman取名为洪博培,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Chris Patten取名为彭定康(只是在他的任期内,他即不“定”也不“康”,枉起了一个这么好的名字),前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Allen Romburg的中国名字就叫“容安澜”.
这些政客们之所以绞尽脑汁为自己取意义非凡的中文名,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拉近距离,表示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陆克文
其实,政客们为自己取中文名字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改革开放后,外国人取中文名之风从各国驻华使节开始。如中美建交之后美国的第二任驻华大使就有了中文名“恒安石”,包括后来的芮效俭、李洁明。在日渐频繁的国际交往中,这样的风气很快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岗位,如现任法国驻华大使苏和、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各国大使馆的旅游参赞或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们也多有中文名,像菲律宾的柯茉莉、泰国的郑璧文……我也认识很多取中文名字的官员,其中有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艾琳、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欧阳飞等。
(博主高娓娓采访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艾琳 )
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欧阳飞(右一),很潇洒,就像这个名字的原来主人一样,是很多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
另外两人是日本驻重庆领事馆总领事及夫人,博主高娓娓(左二)
(三)取中文名字,是为了在中国好赚钱?
郝睿强、高平、江森海这些名字,如果是在报纸上第一次看到,你未必能分辨出他们是老外而不是中国人。郝睿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Richard Hausmann,高平是加拿大旅游局驻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Derek Galpin,江森海是南锣鼓巷创可贴创意店的英国主人Dominic Johnson-Hill。
如麦当劳的前任总裁施乐生、GE的罗邦民、路虎的狄思豪。合资企业中录华纳的总裁Tony Vaughan,中文名没有音译为“范东尼”,而是有个更中国化、意味悠长的名字“方东林”,他说,希望公司业务如东方的树林,愈发茂盛。
其实,那些跨国公司CEO们取中文名,通常需要公关部门依照严格的标准和工序进行:将外国名字的读音译为汉语;在读音接近的汉字中,精选出与性格最匹配、个人偏爱或与公司有联系的汉字,拼叠在一起;查看发音和字形、字意是否协调;最后还要考虑整体意象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他们那么绞尽脑汁地想中文名字,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国做生意时更方便,给中国消费者更平易近人的感觉,说白了就是套近乎。
(四)老外们取中文名字是为了叫起来方便
比如有一个加拿大小伙子给自己取名叫“加汉”;一位法国人则给自己取名“承明”(百家姓里还真有这个姓,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不知道)。
这是在北京奥运会时来看比赛的老外
她的包上面的小牌子:菲安娜是她的中文名
初来中国的老外们,对自己的中文译名总是挺感兴趣。取个中国名显然太费事,而直接把自己的英文名音译成汉字是最简单的。一些有眼光的人便以此推出了“写中文名、做中文名挂链”的服务,据说,生意挺火爆。
我有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博友说:
总结的很全啊。就差没我家那位,自己去问我的中国朋友sexy
哈哈,高娓娓觉得这个名字很有创意哦!
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网站,专门为外国人取名字。
Get
有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老外取中文名字,中国人觉得很亲近很可爱很欢迎,中国人取个外国名字就是崇洋媚外?
高娓娓没有英文名字,老外朋友们都称呼我:wei wei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