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中国裤业三十年

中国裤业三十年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8 16:32   浏览 N 次  

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带着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和“中国复兴”的骄人成绩,改革开放完成了有史以来中国社会最剧烈的转型,从产品稀缺到出口顺差,从票证经济到买方市场,从全国劳模标志性的补丁裤到才子的“男色主义”时装,从在书本上看到西方的资本家将牛奶倒进地沟里也不让贫困人喝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到中国为了维护市场经济和品牌发展将假冒月饼集中销毁的拍手称快,在这段被浓缩的历史里,掩映了几代中国人的不屈奋斗和酸甜苦辣。中国的转型史是一部当代史诗,其雄浑的旋律和狂飙的节奏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

三十年来,习惯沉默的国人怀揣着梦想与期盼,在拥有近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大国里开辟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中国裤业就在这个巨大的试验场里,伴随着企业家激情与梦想,焦虑与迷茫,伴随着社会体制变革的巨大阵痛,伴随着一个个品牌的迅起与速灭,真实了反映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知识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元化社会向多元化社会的转型——几种复杂的变革盘根错节又要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显得异常曲折复杂。在这突进狂飙的三十年中,除了象征现代工业文明的中国家电业画卷般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全貌,中国裤业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史……

《商情·中国裤业》杂志以一个专业媒体的视角,以一个研究的姿态,以推进中国裤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将中国裤业近三十年的发展以标志性的事件为转折点,分成第一阶段:产品主导时期(1978年——1994年)第二阶段:商品市场时期(1994——至2004)第三阶段:品牌消费时期(2004年——)三个阶段,以飨读者。

中国裤业三十年 (1978——2008) (上)

第一阶段,产品主导时期(1978年——1994年)

回首历史,人们往往更关注那些波澜壮阔的宏大事件,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由细小事件带来的改变,中国裤业恰恰就是由细小而由微弱的渴望开头的。1978年西柳镇的丁其山一贫如洗时看到商店里一条17元一条的裤子,于是萌生了做裤子卖的念头,也就是这个农民这个念头,再加上其身上的坚忍力量,成就了后来走向全国的西柳裤。

中国的改革很有意思,从******同志领导的湘西农民运动,到安徽小岗村几个农村冒着杀头的危险实行责任田单干,再到西柳镇的丁其山为了多赚三至五毛钱去做裤子,中国的革命,改革乃至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启萌在农村,而且还是内陆,而非后十年人们向往的深圳,广东,泉州等沿海发达的地区。

从1978至1994这个十五六年间,最显著的是人民购买的饥渴与市场的供不应求,只要你能生产出来,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是持币待购,如同今天炙手可热的传统能源,煤、石油等。从粗布麻线宽大衣衫到光鲜靓丽的城市时尚,人们从手工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过渡在衣着上表现出惊人的消费能力。人们在解放了肚子之后,在服装上极需提升自己的存在意识,同时,一大批思想活跃的农民、裁缝在田地里劳作之余拿起剪刀,在只有几台老式缝纫机的条件下进行自己的工业构想。于是,便成就了后来的西柳镇、曲梁镇、新塘镇、公平镇、蚶江镇、福绵镇等中国六大裤业名镇。

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产品带动市场,是企业家最值得怀念的时代,也是产品的黄金时代。丁其山做裤子的原始冲动和示范效应不仅带动了近百户乡邻一起做裤子,并且随着“西柳裤”的远近闻名,渐渐地形成西柳镇市场。牛集村作为曲梁裤子的发源地,之后逐渐蔓延到柿园、尚庄、周庄、草岗、大樊庄等19个村庄。兄弟之间、亲戚间、朋友间互相“引路”,作坊式的工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新塘、公平、福绵三镇多是依靠广州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的桥头堡,在天时与机会上造就了地利之先迅速崛起。

产品主导时期的特点就是产品质量,经历了一次次大洗牌,曲梁的企业数量从600多家锐减到80多家,公平由400锐减到100家左右,作坊式的工厂在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要么渐渐地长大,要么无声无息的消失。“纵使阳光慈祥,也无法使每一个枝头都挂满希望”,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代价,其中包括蚶江轰动一时的爱乐斯、卡斯。同时,经过一次次的市场洗礼也使一些农民在竞争中发挥出惊人的智慧,成为一个个了不起的企业家,无论是后起之秀百斯盾、男裤起家的九牧王,抑或者是牛仔代表增致,他们都是在一次次的危机下煅造出百炼成钢的秉持与雄视天下的视野……

六个名镇:中国裤业成长期的缩影

西柳镇:让西柳裤子走向全国

1978年初春,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民丁其山因打井意外遭遇横祸,需要赔偿,就把房子卖了。没有了房子,他就去住在生产队的马棚里,要还债啊,怎么办?他那时非常需要挣钱。有一天,他上村里的一家商店去,突然看见那里挂着一条裤子,上面的标价是17块钱,脑子里就有了想法。他为什么会有想法?丁其山的女儿是裁缝,会做裤子,当时的面料也就7块多钱一米,如果自己扯布自己做裤子,再自己拿去卖,就能赚钱。就这样,他当时拿出了18块钱,扯了布,让女儿做了几条裤子,西柳镇的第一条走市场的裤子就从他那里诞生了。万方园里西柳人塑造了两座雕像,其中有一个就是丁其山,丁其山不会想到,当年他斗胆卖裤子,后来竟然引发了西柳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他也成了乡亲们永远纪念的人。

当地农民看见丁其山自己做裤子自己卖赚了钱,就纷纷效仿。由于大家都是偷偷摸摸地卖,所以就聚集到一个大坑里去了。你问当时的那个大坑有多大?这么说吧,在里面踢足球赛应该没有问题。那时,做一条裤子就能挣3毛钱到5毛钱,一天就能挣3块多钱,这个收入非常高了。所以虽然当时政策不允许,但卖裤子的农民还是越来越多,因为这是挣钱最简单、最便捷的途径。所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西柳镇大概就已经有100多户人家做裤子、卖裤子了。可以说,1978年到1984年的这段时间,是西柳服装市场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内,市场里基本卖的都是裤子,只有非常少量的服务于裤子加工的拉练、纽扣等。

这期间,市场的生意越来越火爆。1988年后,谁家要是在市场里有个一米宽的床(当地人将档口称为床,为此还不少闹笑话),是个了不得的事。因为一个床那时一天能卖1000~2000条裤子,每条裤子能挣5毛钱,一天就能挣500~1000块钱,这是个多么诱人的数字!市场的火爆使市场的辐射力也大大增强。那时,辽宁省内其他地方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人都来这里拿货。那时,西柳西裤曾销往全国很多城市,甚至还包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它曾获辽宁省级精品荟萃上榜品牌荣誉,还曾先后多次在大连服装节上获“国际金奖”,被誉为“裤子至尊”。

到了90年代后期,相比发展异常迅速的广州、福建等地,西柳的裤子产业慢慢地落下了步伐。在本地市场,当地的裤子产品也受到了来自福建、广州等地的裤子产品的冲击。西柳的裤子企业多走批发之路,整个裤子产业仍处于一种相对中低端的经营之中。

西柳裤子产业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如今,面对广州、福建、郑州等裤子产业集群地的竞争,它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目前,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和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实际行动。

2005年,西柳镇政府提出了“名镇育名牌,名牌助名镇”的发展战略。2006年,又提出了打造品牌西柳的口号。目前,西柳有四个企业的品牌等已经成为辽宁省的著名商标。

同年,西柳服装行业协会成立。政府正在以“有形的手”的力量,出台系列具体措施,致力于打造“西柳裤子”这个公共品牌。

曲梁镇:中国男裤看曲梁

河南密县(今新密市)曲梁人薛济敏是有名的裁缝,做中山装是他的拿手活儿,当时的县委书记穿的多是他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薛济敏、孙时献等几个老裁缝带动了曲梁的服装手工作坊业的发展,这些作坊晚上生产,白天串村赶集去销售。牛集村是曲梁裤子的发源地,之后逐渐蔓延到柿园、尚庄、周庄、草岗、大樊庄等19个村庄。这些村子的主干道两边盖起了上百栋两三层的楼房,这些楼房的主人无一例外是靠做服装发家的。到了80年代中后期,当地大大小小的西裤加工厂达到了600多家。只要生产出来,质量好坏都能卖掉。盲目追求产量,设备简单,曲梁的裤子很快成了低挡产品的代名词。“密县叉档裤、浙江叉袖衫”,在80年代盛传的这句民谣说明了两个现象,一是曲梁的裤子知名度很大,二是曲梁的裤子质量很差。

德亿斯顿的董事长崔丙申的母亲是与以上提到的薛济敏、孙时献齐名的老裁缝,崔16岁中学毕业就跟着母亲干起了服装,那时是1985年。五朵云的董事长樊凤云也是跟着父亲一起打拼过来。

渡森的董事长侯建超入行最晚,1992年中学毕业后他先到一家服装厂打工,1996年才以几台缝纫机起家。

1993年以前,崔丙申主要做的是中山装和西装,大部分销到郑州的亚细亚、振兴等商场里。1992年以后,中山装、西装突然卖不动了,来自南方的甲克等休闲服装占据了主要市场。崔丙申被迫选择出路,开始了西裤加工,刚开始一天做七、八十条,坐火车到郑州的银行街卖。1996年,他注册了崔氏大亨服装厂,平均每天产销两三千条,早上货一拉到市场,不出一个小时就被抢光了,根本就没有库存。那时他已经有了模糊的品牌意识,但是却没有品牌保护意识,一个县城就会有好几家经销商,因为没有统一的政策,大家互相搞价格竞争,“崔氏大亨”(没有注册)品牌慢慢衰落了。2003年,崔丙申注册了德亿斯顿,企业进入了品牌化发展阶段。

与崔丙申注册崔氏大亨服装厂同期,侯建超注册了超时达服装厂,樊凤云注册了泛美制衣厂。

现在,渡森、德亿斯顿、五朵云是曲梁男裤业的代表。

1995年、1996年左右,是曲梁西裤最火的时候。“1995年的郑州市场,十条男裤中还见不到一条女裤。那时候,曲梁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西裤,其规模参差不齐,有的做出来的批发价才几块钱,贵点的也就十几元。”侯建超回忆道。

2000年前后,曲梁男裤经历了第一次大洗牌,企业数量从600多家锐减到80多家。第一批做裤子的作坊由于观念落后,在这次洗牌中几乎全军覆没,硕果仅存无几。

如今曲梁的这80多家男裤企业,有45%左右的企业既有一个自己的牌子又做贴牌,虽“两条腿走路”但基本以加工为主,有50%的企业完全从事加工,只有不到5%的企业近几年开始重视品牌、开始走上了品牌建设之道。

在进行品牌建设的男裤企业中,渡森是一个代表。1995年开厂、2000年商标注册成功的渡森,到了2003年,开始了专卖店网络的铺设,这和女裤中的梦舒雅几乎同步。到了2005年,它又聘请甄子丹做其品牌形象代言人。可以说,渡森正在走上一条品牌经营之道,为当地男西裤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

论历史,曲梁的男裤要比近年来叫响全国的郑州女裤悠久,然而却远不如后者的成就。模仿“中国女裤看郑州”的“中国男裤看曲梁”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功,除了没有强有力的推广和政府支持,也与曲梁男裤从单打到团队的弱势有关。

现在,以上提到的曲梁男裤的几个优势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距离正越拉越大。渡森正在向裤子为主的系列化男装方向发展,学习的榜样是九牧王。而德亿斯顿正在开发女裤,向裤子产品的丰富化迈进,参考的目标是百斯盾。

新塘:中国牛仔名镇

1979年,一位原籍新塘的香港商人回乡到故土,以10万元港币的直接投资和从香港搬回的40多台旧缝纫机起家,办起了新塘第一家牛仔服厂——新塘镇制衣厂。当时新塘镇上的40多位村民算是新塘牛仔产业史上的第一拔儿工人,于是,原本泡在稻田里的新塘农民们,纷纷洗脚上岸,而且开始效仿港商办起了自己的牛仔服装厂。当时新塘生产的牛仔服装基本上都出口港澳和台湾地区,虽然产品质量并不优异,但刚刚打开的市场有着太好的胃口,短短几年,兄弟之间、亲戚间、朋友间互相“引路”,越来越多的小型牛仔制衣厂出现在新塘,以至于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达到了上千家之多。

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新塘牛仔加工厂都是作坊式的,个别稍上规模的则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且基本是合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企业中也有极少数在不断发展中成长壮大了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拥有VIGOSS品牌的广州增城市广英服装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4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三来一补”的经营方式到全力在国际上打造品牌,再到回身中国市场,其规模和实力都堪称新塘牛仔的领袖之一。

1980年代后期,发展不足十年的新塘牛仔基本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新塘牛仔制衣厂的数字一度达到行业顶峰。当时广州第一棉纺织厂认准市场机遇,率先引进先进的靛蓝牛仔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牛仔布生产的空白。在此基础之上,广一棉又结合一棉厂在牛仔布研发生产方面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果断地从香港引进了全套牛仔服装生产设备,成立了内地第一条牛仔布生产线,推出了中国第一个牛仔品牌——“牛头牌”牛仔服装。新塘牛仔初创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以港、澳和台湾为市场,后来才进入东南亚等亚太区域。但是在行业产业化阶段,新塘牛仔开始远涉欧、美、非及澳洲。

在新塘牛仔产业集群中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增致、创兴和米高等企业都是创办于这一时期。拥有“增致”品牌的广州诚裕服装厂成立于1990年;拥有“创兴”和“喜为王”两个牌子的创兴集团创建于1992年;拥有“米高BRAT”品牌的金得丰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这些公司在1990年代曾大规模为包括POLO、LEE、TEXWOOD、GUESS、A&F、HOLLISTER、EXPRESS在内的多种海外等著名品牌进行OEM贴牌加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进行这种加工除了赚取利润之外,学习国际大牌的品牌建设经验也意义重大。而这正是这些企业能率先从新塘众多企业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这一时期,新塘牛仔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集中彰显。一个行业由

创始进入繁荣期,很容易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和缺乏正确引导而导致发展混乱,这种混乱当时被形象地形容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无序的生产加工环境很自然地滋生着假冒、仿制名牌等活动,此外,由于大量小型企业的盲目投产,其粗放式产业所带有的巨量污水垃圾排放开始腐蚀新塘人的自然生存环境。

蚶江:中国裤业发展看石狮

泉州裤业的开拓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个年代和那里一批甲克衫企业的起步几乎同时。数年时间的“修炼”使整个泉州、尤其是蚶江镇的西裤产业的气候逐渐形成。到了90年代初,尤其是到了1992年、1993年时,泉州的西裤产业达到了它的鼎盛时代。那时,福建泉州的蚶江镇几乎就成为了中国优质西裤的代名词。15年前,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大商场里的西裤专区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石狮,他们或许也还记得当时那两个在全国都相当响亮的品牌,爱乐斯、卡斯。尤其是爱乐斯,爱乐斯来自福建泉州地区石狮市的蚶江镇,成立于一九八八年,它如日中天的那个年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品牌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它斥资请了一个外模,穿着爱乐斯牌子的裤子,在电视上风风火火地做起了广告。这个外模,就是爱乐斯的形象代言人。

一时间,爱乐斯几乎在大江南北都被熟知,挂有爱乐斯吊牌的西裤自然也热销。爱乐斯做这一切的时候,如今在全国响当当的虎都和九牧王,基本都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孰料由于种种原因,仅仅5年左右的时间,爱乐斯就在市场上踪影全无。爱乐斯老板改行开了汇龙酒店,但酒店的标志还和爱乐斯差不多。

一个爱乐斯的沉浮录,正是整个泉州西裤产业沉浮录的典型写照。似乎是“盛极必衰”,泉州西裤产业的衰落正是从其最鼎盛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休闲裤从广州开始逐渐兴起,相对于成本高昂的西裤,休闲裤的成本要低得多。为西裤经营所苦的泉州西裤企业这时也开始意识到,休闲裤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国内的棉花产量非常大,棉纺基础也非常好,因此做休闲裤是个好机会,原先做西裤的企业纷纷开始向休闲裤转型。

公平:中国裤业之乡

公平属汕尾市海丰县,距离广州大概4个小时的车程。

上世纪70年代末日。年代初,公平镇众多的裤装企业以化纤裤起家。和泉州以男西裤起家不同,广州裤业从起步之初就既有男裤,又有女裤,如百斯盾公司就是以女化纤裤起家的。而且在后来的10多年间也就是大约在90年代中期以前,化纤裤都是这里的主要特色。

于1983年以女裤起步的百斯盾公司(百斯盾这一品牌开始创立则是在1996年),现有工人2900多名。近几年为了打造品牌,它又斥资数千万元建立了百斯盾工业园,其标准化厂房达到了5万多平方米,各类裤子的年销售量350多万条。子1989年以西裤起步的威文,工人的数量为5000多名,年销售量在400万条左右。即使是起步相对较晚、1995年才开始开厂的汇银饰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工人的数量也达到了700多人。

在公平镇,企业的水平比较整齐,最小的企业也有几百个工人,否则,生产流水线就无法运转。虽然企业规模大并不意味着竞争力就一定强,但对于此前主要从事批发和产品加工的众多广州裤装企业而言,规模大、工人多就是实力强的象征。

企业实力强还体现在产品好。‘广版’的裤子,无论是产品的品质、加工的工艺、产品的设计还是产品的颜色,尤其是在女裤和牛仔裤的设计能力和新品开发方面都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来自国外和香港等地的‘休闲风’影响,休闲裤开始进入到广州裤装企业的视野中。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广州裤业逐渐形成了西裤和休闲裤两种品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需要明确的是,广州休闲裤(尤其是休闲女裤)真正开始有突破性发展还是在2000年以后。因为从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休闲裤由于刚起步,内地消费者对它更多的感觉还是新奇,因此这一阶段的休闲裤对设计的要求相对简单。但2000年后,受到国外流行趋势的影响以及国内消费者的日渐成熟。‘时尚化’成为休闲裤越来越突出的特点。但无论是从休闲裤起步还是它开始走时尚化路线,“源头”始终是广州,正是广州的这一批企业在引领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

不断的洗牌是广州裤业发展过程的又一特点。第一次大规模的’洗牌运动’是在2000年,这次‘洗牌’可以叫做产品洗牌。 顾名思义,在这次’洗牌’中,裤子的质量、裤型、企业规模和产品的外包装等是主要要素。也正是这次大‘洗牌’中造就了广州裤装企业的规模如今相对整体的局面。这场‘洗牌’是一个“大吃小”、 “强吃弱”的过程,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此前,公平镇的企业规模也是参差不齐,大大小小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00多家,但‘洗牌’后,企业只剩下了100多家。

然而,当企业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4,产业整体的产量却不减反增,且呈继续增加的趋势。更让当地企业欣喜的是,企业的竞争力洗牌后变得更强,整个公平镇的裤业的竞争力也变得更强了。公平只是生产基地,销售都在广州的白马、广控、东宝等服装市场完成。目前该镇已拥有5家省级优势企业、7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杨玉莹、李嘉欣、付迪生夫妇、谢贤、孙红雷、江涛……这些著名歌星和影视明星,都是公平服装公司所重聘的服装形象代言人,至少有10名以上的歌星和影星与公平服装名牌结缘。

福绵:“世界裤子之都”

在广州沙河服装批发市场,有五分之二的摊位都是广西福绵人的,人们称之为“福绵街”。 这个市场有3000多个摊位,而福绵人占了五分之一的摊位,故有福绵街之说。

走进沙河市场,一眼望去,果然不少是福绵人开的批发档口。这些档口简陋狭小,出售的多是中低档的牛仔裤和休闲裤。利润很薄,一条裤子也就赚几毛到一元钱。

玉林到广州全程六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它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有华侨100多万,主要方言是白话,和广东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感。在改革开放前,玉林人讲到大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州,玉林人平常也喜欢“耍”几句广州话。改革开放后,玉林和广州的经济往来就已很密切了。玉林市福绵区(原福绵镇,福绵管理区是1997年玉林撤地设市成立的新区)服装业有20多年的历史。

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福绵服装业,目前从事服装生产业的企业有600百家左右,形成了以服装生产企业为龙头,服装洗水、印染、绣花等相关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该区有80%的人口从事与服装业相关的工作。

福绵生产的西裤、牛仔裤、休闲裤三大系列服装在国内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并以其适中的价格、大众化的口味在广东、东北等地有很高知名度。“新勇”、“宏达”等品牌的牛仔裤以及“帝皇”等品牌的西裤在到香港、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深受顾客的青睐。部分企业把业务拓展到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福绵服装走向国际市场。

部分裤企创业记录:

1979年,某港商建立新塘镇制衣厂

1982年,戴雪峰建立海丰龙达服装厂(百斯盾前身)

1984年,吴奕丁建立威明制衣厂

1984年,增城市广英服装公司成立

1985年,卓氏三兄弟创立海丰生生服装厂 (文时特前身)

1988年,李明奇创立爱乐斯

1988年,郭建新创立虎都

1988年,陈胜勇创立金格莱服装厂

1989年,林聪颖创立九牧王

1989年,陈文奇创立威文

1990年,广州诚裕服装厂成立(增致)

1991年,林新生创立周织

1993年,陈耀领创立梦舒雅

1995年,赵孙立创立娅丽达

1995年,侯建超创立渡森

1995年,杨建新创立百圆

1995年,张伊民创立两条腿

1996年,崔丙申创立崔氏大亨服装厂(德亿斯顿前身)

1996年,郭军强创立曼洒特

1996年, 陈美深创立卡轩娜

1998年,王先国创立战尔

1999年,范俊志创立志亿

1995年,万立胡创立万之冠

中国裤业30年(2004年之后)(下)

中国裤业30年(2004年之后)(下)

第三阶段 品牌探索时期

文/本刊编辑部

从诞生发韧到渐次成长,中国裤装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而日益茁壮。在经过产品主导期和商品市场时期之后,中国裤装产业终于将一只手搭在了品牌时代的大门。在此之前,中国裤装产品虽然神洲纵横,但在企业层面却更像画地为牢,企业之间鲜有沟通。但是,自2005年之始,伴随着各个产业集群地特征的更加明晰,地域化品牌的各自突围,以及包括相关产业链的进一步交融,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部分企业的引领作用得以快速放大。正是如此,品牌瞬间成为中国裤装整体产业的招摇大旗。查看这一正在行进中的阶段,我们自然要以品牌视角切入。

但是,对于这一未竟的阶段做出理性的描述是艰难的,毕竟有太多的事态犹在各个企业和品牌之下潜藏,而难一眼望穿。因此,本刊才启动了“30年30品牌”的评选,并广邀读者共同参与,希望以行业内的普遍观察,来为这个阶段标明印记。两个月内,《中国裤业》从收到的选票上见证了读者的热情,本着负责的精神,本刊综合收到的选票,初步评选出40个品牌,以备读者进一步鳞选。而本期,也由此40个品牌入手,做简单分析。

经过读者投票评选出的40个备选品牌如下:

品牌所在区域(共40个)

品牌名称(按第一个汉字的声母顺序排列)

广州(9个)

百斯盾

金格莱

金鸟来

卡轩娜

来吉奇

玛莲露

维多利亚

文时特

增致

泉州(6个)

老人城

曼特劳

威兰西

威明

四海龙

周织

郑州(10个)

渡森

德亿斯顿

戈洛瑞丝

黑贝

梦舒雅

纽纶

兴依璐

娅丽达

月亮人

逸阳

杭州(2个)

都市米兰

万之冠

石家庄(6个)

博尔萨

鲁宾汉

曼洒特

孟特希

潘什奴

志亿

山东(2个)

两条腿

战尔

太原(1个)

百圆

西安(2个)

丑陋

歌瑶

株洲(1个)

湘影

内蒙古(1个)

西远

以上40个备选品牌大部分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不少品牌亦经常在本刊有形象展示。但是,既有此品牌评选,本文还是赘言,按照评选结果的呈现,做出以下简要分析:

A、关于裤业品牌发展思路趋势:

2006年本刊曾做过一次读者调查,评选出的十大裤装品牌是:九牧王、虎都、梦舒雅、百斯盾、娅丽达、渡森、哥弟、黑贝、百圆、威兰西。两次评选相比较,我们发现,这次的40个备选品牌之内少了九牧王、虎都和哥弟。个中缘由倒也简单,并非因为此3个品牌实力不强,而是因为这三个品牌都已从单品裤装演变为系列化品牌。

不过,无论对于九牧王和虎都来讲,还是对于哥弟来说,3个品牌的系列化转身共同为中国裤业的单品男女裤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参看的成功范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裤装产业虽然已存在多年,但是成功地完全从单品裤装向系列装转化的品牌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舍以上3品牌而无其他。在这种背景下,业内质疑之声一直不断:

单品裤装的出路在哪里?转型系列化或者坚持单品?

2006本刊所评选的十大品牌,其中有三个还在完全坚持单品路线。它们是百斯盾、娅丽达和百圆,其中尤以娅丽达最为执着,2008年,娅丽达甚至干脆把广告语改为“源自1995,只做女裤”,其破釜沉舟之勇气甚是可嘉。根据调查,武断地用百分比来概述,70%的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产品系列化,而30%的企业还在坚持单品策略。通过这组百分比数据,我们发现,裤业品牌的系列化,基本符合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据了解,在国外也是这样,固然系列装品牌占据多数,但单品裤装品牌也并不鲜见,尤其美国、日本和德国都也不乏不错的单品裤业品牌。所以说,成功不取决于选择的路线,而取决于在路线上用心和努力的程度。

B、关于裤业品牌“黑马”:

此外,通过这次评选,浮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谁是黑马?

是逸阳和歌瑶?

2008年,逸阳冲劲十足,其以时尚而简约的产品定位,把握住了当下的流行趋势,使其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都表现优秀。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逸阳的成功也是其七年坚守“流行的经典”的厚积而薄发。

如果说逸阳是七年的厚积薄发,那么歌瑶则完全是异军突起,虽然品牌也注册了多年,但其真正的发力就在最近两三年时间,在毫无区域品牌优势的西安,歌瑶顶着业已成名的广州和郑州女裤集团的双重压力,打出“陕派女裤”的概念,在陕西境内不折不扣的推广专卖店,继而迅速向全国复制,歌瑶短期内“华丽的转身”,对后起之秀们应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本次的品牌榜中,很显然郑州的品牌比重要大一些,我们不否认作为根基在郑州的《中国裤业》的读者对郑州品牌的偏执,现实也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讲,在服装行业大盘下跌的情况下,郑州女裤却个股上扬。究其原因,我们用朱自清先生《春》里面的一段来做个模糊论式的总结: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C、关于裤业品牌营销模式。

通过对40个备选品牌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以营销模式而论,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一:特许连锁加盟:如百圆、曼洒特、黑贝、两条腿等;

二:以分公司为主的专卖:如九牧王、虎都、威兰西等;

三:以省级代理为主的专卖:如梦舒雅、娅丽达、百斯盾、增致、万之冠、志亿、歌瑶等;

四:以省级代理为主的批发模式:如玛莲露、维多利亚、来吉奇、文时特、万之冠、都市米兰、湘影等。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裤业界聚集了一大批的营销高手,营销的模式也多姿多彩,在这里不必做过多的分析,只是把上期本刊网上做的一个调查的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您认同的裤业理想的营销模式是:(可以多选)

a.连锁加盟

69.2%

b.代理与专卖相结合

46.2%

c.完全走批发市场

15.4%

d.自营店

23.1%

e.其它

15.1%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