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朗读手册(上)

朗读手册(上)

luyued 发布于 2011-06-15 00:02   浏览 N 次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美] 吉姆·崔利斯著 沙永玲麦奇美 麦倩宜译

天津教育出版社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目录CONTENTS

绪论001

今日学生的阅读成绩与50年前的学生相比,真的是一塌糊涂吗?其实不然。今日学生的阅读水准与昔日不相上下。关键不在于分数,而是今日的世界比从前复杂多了。昔日也许还可以的成绩,却不足以应付今日的社会了。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大幅度改善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今日的学生有能力应付这个复杂的世界。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017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今日的世界有多么复杂?哪个国家的人阅读能力最强?全世界阅读能力强的儿童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我朗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会进步多少?如果家长的词汇不够丰富,又如何教给孩子呢?不识字的父母如何读书给孩子听?父母是爱书人,这有多重要?为什么小说重要?……

第二章 何时开始朗读045

胎教是一个神话吗?能否推荐一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能学会阅读的书?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读书?如果是我读书给孩子听,他的阅读能力怎么会进步呢?我该怎么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到孩子多大时,我就该停止给他读故事了?读书给10岁左右的大孩子听,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现在才开始给孩子读书会不会太晚了?……

第三章 朗读的阶段081

哪一类书最适合婴儿?家长朗读时,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正常反应?如何避免孩子撕书?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反复听同一本书?儿童录像带和绘本有相同的学习效果吗?怎样的书才算是好的朗读教材?……

第四章 朗读要领与朗读禁忌127

朗读要领: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朗读禁忌: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

第五章 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135

学生们究竟读了多少书?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看任何书,但不考他,结果会怎样?规定孩子读书,最后会不会让他们兴趣全无?奖励阅读计划不就是“贿赂”吗?我儿子爱看漫画,这样好还是不好?……

第六章 图书馆:家庭的、学校的和公立的175

为什么穷人不了解书是生活必需品?班级读物对危险区域的学龄前儿童有帮助吗?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家庭图书馆?因特网成了主角,那图书馆的角色是什么?我如何用有限的经费使我的图书馆更成功?我们如何取得经费来改善图书馆?……

第七章 从欧普拉、哈利·波特和因特网上学到的启示203

欧普拉如何将看电视变成一种“阅读前的体验”?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效仿欧普拉的做法?《哈利·波特》属于经典文学作品吗?为什么《哈利·波特》如此受欢迎?为什么孩子们不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呢?如何在书籍和电脑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学生们不是用电脑寻找研究数据,那么他们用电脑做些什么呢?……

第八章 电视237

电视到底有什么问题?对于“过度看电视”还有其他什么研究结果?如果看电视的时间长短才是主要的问题,那么现在的孩子都花多少时间看电视呢?看电视和阅读的效果不是一样吗?家长应该如何妥善处理看电视的问题?……

附录 朗读书目257

绪论

在我的《夏洛的网》① 这本书中,夹着一张短笺与一张小男孩在蛋糕旁的照片。这是宾夕法尼亚州克莱纳一位名叫凯莉·柯林的家长寄给我的。“亲爱的崔利斯先生,上个月我在宾州黎巴嫩谷学院听了您的演讲。我刚为3岁的儿子德瑞克读完《夏洛的网》。我们认为应该与您分享一下我们的‘故事蛋糕’。我忘了告诉您,我给儿子读完这本书时,小家伙说:‘妈妈,再读一遍!’猜猜看我们正在做什么?猜对了———我们正在读第二遍。”

细问后,我得知德瑞克的妈妈并不是到孩子3岁时才开始读书给他听的。从德瑞克出生第一天起,他的妈妈就每天给他读一个故事———经常还不止一个。她从杰克·普鲁斯基(Jack Prelutsky)的《小小孩朗读诗》(Read?鄄Aloud Rhymes for the Very Young)开始读起,然后读儿歌。起初她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一摞的书,后来又提回一袋一袋的书。到小家伙3岁时,他已经准备好要听第一本小说了。

4岁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已经开始学着自己阅读了。他可没有参加什么正音班。有些人喜欢这类正音班,振振有词地说:“英语中才不过44个发音而已。”他们说得不错。然而这44个发音———每一种尾音、混音、双元音──都可以在《晚安月亮》(Good Night Moon)、《给小鸭子让路》② 与《夏洛的网》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读到。这就是柯林太太引领德瑞克阅读的方法。虽然她是位教师,但她也只不过是读书给孩子听并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对儿子进行任何正规教学。

现在我们回到德瑞克上幼儿园的那一天,他第一次坐在课桌旁。想想这个小家伙已经听了十几本小说、上千本绘本,再加上他自己读过的书,以及他从这些读物中学到的上万个单词;然后,我要你想想坐在德瑞克身旁的小朋友,如果他们是典型的在美国幼儿园里长大的孩子,那么他们没听过大人念小说,过去5年里最多只听过几本破旧的绘本。

哪个孩子有较丰富的词汇,能较好地理解老师的话呢?哪个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较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呢?柯林太太将孩子送到教室门口时,孩子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具有学习的意愿。她必须投资230美元购买重达17英镑的图卡盒与发音录音带吗?她必须为德瑞克报名进入昂贵的贵族幼儿园学习吗?她必须将孩子带到计算机班,教他学习昂贵的软件吗?凯莉·柯林所需要的———所有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张免费的图书馆借书证,以及愿意为孩子的将来付出时间与心血的决心。这项投资一天只要花15分钟,任何投资的回报都比不上投资在阅读上所得到的回报。

当我为了此书的第四版改版对凯莉·柯林进行访谈时,德瑞克已经6岁了,他可以给妈妈读绘本了。柯林太太刚为德瑞克读完杰瑞·史宾尼利(Jerry Spinelli)的《淘气包马吉》① 和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玛蒂尔达》② 。到第五版增修时,我再次与柯林一家人联系,得知德瑞克正在读《哈利·波特与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他六年级期末考试科科优秀,正准备升入七年级① 的优等班。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德瑞克,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像德瑞克一样的机会。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

如果给孩子朗读的做法能够更为普及,那么国家所面临的学校与社会问题将随之减少。世界愈来愈复杂,但学生的阅读水平却跟不上变化。请看看下面的调查结果:

从1971年到2000年,民主党执政12年,共和党执政18年,尽管他们进行了很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标准,但学生的阅读分数却没有明显变化。

70%的高中毕业生想升入大学,但只有37%的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应付大学教材。

80%的大学教员表示,新生的阅读能力不够,无法完成大学的功课。

大学阅读辅导班的报名人数激增,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均严重不足。

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些现状。这本书献给初为人父母者、父母、祖父母、老师、校长、托儿所保育员以及图书馆馆员———这些承担着教育责任的人们哺育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事实是,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早学习阅读,有些孩子阅读能力较强,这就是差异所在。有些家长认为早些开始学习比较好,他们让18个月的小娃娃对着识字卡片哇哇大叫。我对此的回答是:早未必好。晚餐时提早1小时到的客人,会比准时到达的客人更好吗?当然不是!

然而,我关心的是那些没必要晚到的孩子,他们得在一本书上痛苦奋斗多年。他们不只错过学校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而且一直很难与书本建立联系,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将伴随其一生。

有些老读者或许想知道第五版与前四版有什么不同。我向诸位保证,基本的论点没有改变,但统计数字是最新增补的,还加上了令人兴奋的新研究成果与轶闻趣事。第四版出版后,政府对儿童阅读做了全美国与国际性的研究。我认为其中一项对42个家庭进行的研究最令人警醒,最有价值。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下每个家庭每天的日常谈话,并将之存入数据库。在收集了3年的资料后,研究人员根据资料计算孩子听到多少话,以及听到哪种类型的话,结果发现不同家庭间差距非常大。有些孩子听到1300万字,有些听到4500万字。由于幼儿园期间掌握的词汇量是以后学习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这种差距就至关重要。第五版新书将一直探讨这些差异。

在前两版中我曾提到,一名初中校长使用简单的阅读方法,将该校成绩从最后一名提高到第一名。本书的日本版也提到了这则故事,其中所说的“持续默读法”(SSR,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获得了日本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如今日本有3500所中小学采用此法。(详见第一章)

第五版新书增加了三个新主题:欧普拉·温芙瑞(Oprah Winfrey)、哈利·波特丛书以及因特网。20年前第一版出版时,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我将在本书第七章深入探讨。

此外,我还用整整一章讨论电视,只是希望帮助大家控制电视,而非消灭这种传媒。研究结果显示,看太多电视与学习成绩不佳有直接联系。我将在第八章中回答父母的问题:“你能对电视怎么办?”

我主要是从家长的视角来撰写每一版的———这也正是我撰写此书的初衷。但是后来,我有一半的时间与老师们一起工作———当家长没有尽到责任时,就要由老师来承担重大责任。如今有50多所大学院校把本书作为教育类课程的教科书。因此,我在书中一些必要的地方加入了注释,也许老师们在研究或教学中可以用到。另外,有些家长与老师经常问到一些有关朗读的问题,因此我在每一章中都安排了问句式的标题。比如说:

《朗读手册》绪论3

作为一名家长,你是如何成为此书的作者的?

这得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我是两个孩子的年轻爸爸,为马萨诸塞州一家日报写文章,还从事艺术创作。每天晚上,我为我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读书。那时我一点也没意识到这对孩子的认知与情绪发展大有帮助,更没意识到这对孩子的词汇量、注意力和对书的兴趣影响深远。我给孩子读书只有一个原因———我爸爸给我读书。由于我爸爸给我读书,因此当我做爸爸时,我本能地认为自己应该继承这个传统。

在马萨诸塞州春田市担任义工爸爸时(几年来,我每周到学校里去,跟学生们谈谈自己的艺术家与作家生涯),有一天,一个六年级的班级邀请我去演讲。

一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当我收拾资料准备离开时,我注意到教室门口的书架上有一本小小说,那是玛里琳·萨克斯(Marilyn Sachs)的《小熊的家》(The Bears’ House)。这本书吸引了我的视线,因为我刚为女儿读完它。

“谁在读《小熊的家》?”我问。几个女孩举起了手。

“我刚读完这本书。”我说。大伙儿的眼睛一下子全亮了。他们无法相信这个男人居然和他们读一样的书,他刚才还在谈自己如何进入报业,他们上个月才从报纸上剪下他的文章与画作!

于是我向他们解释我是如何每天晚上为女儿伊丽莎白与儿子杰米读书的。我告诉他们,当我的儿女还小的时候,他们对图画最感兴趣。这难不倒我,因为我是艺术家,我也对图画感兴趣。我跟孩子们说了有关罗伯特·麦克拉斯基与《给小鸭子让路》的故事。我说:“你们知道吗?起初麦克拉斯基在画那些鸭子时怎么都画不好,非常苦恼。最后,他为了观察得更仔细,把6只小鸭带回了公寓,但是小鸭到处乱跑。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办的吗?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为了让小鸭安静下来,他竟然给小鸭灌酒!”

全班学生为这个绝妙的办法鼓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接着我们谈《小熊的家》,为没看过故事的学生介绍内容,讨论大家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又谈到大家曾读过这位作者的其他哪些作品。我还问大家最近读了什么书,很多人举手,谈了很多书。我又待了足足45分钟才离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在思考那天在教室里发生的事。老师写信告诉我,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去图书馆借阅我谈到的书。我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说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其实,我只是谈了一些在自己家中受欢迎的书。

我所做的只是发表“读书心得”。当我想到这个词时,我突然就明白是什么东西不寻常了———这可能是这些孩子头一次听到大人主动说起读书心得。我想,这些孩子很少听到老师这么说:“请大家多多包涵,今早我有些头昏。我凌晨两点才睡,读了一本非常棒的书,简直让我爱不释手。你们要听听这本书说了些什么吗?”

为孩子发表读书心得,这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其实,用“促销”这个词来形容更为贴切。于是我下定决心:从此以后,只要我到班级里去,就要在最后留出一些时间来讨论图书。一开始我会问学生们:“你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最近有谁读了什么好书?”

在随后的几年中,令我沮丧的是,我发现学生们读的书都不多,不论是补习班还是尖子班。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我也逐渐发现,在一些个别的教室里,孩子们在阅读———大量地阅读。我对此迷惑不解,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热衷于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阅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进一步探究后,我发现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或许老师也与阅读风气有关──不仅是我对自己儿女所做的亲子阅读。于是我到当地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寻找答案。我发现,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但我同时发现,关于这项研究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应该读到这项研究结果的人没有读到它。老师、教学主任、校长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随即我又发现,许多学校甚至禁止老师读书给学生听,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浪费教学时间,会让学生变得懒惰。我还发现,一般家长、老师根本不懂什么是优秀的儿童读物。当我极力建议报社同事(他们大多大学毕业)给孩子读书时,我得到的回答是:“噢!我试过了,但那些书太无聊了!大人与小孩都打呵欠犯困。”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发现家长想给孩子读书时没有可用的书,甚至连书单也没有(除了那些文学教科书后边的附录),于是我决定编写自己的书单。起初,这差事简直是自讨苦吃(首印花掉我650美元———这是我们全家整个夏天的度假费用),而且只在地方书店接受预订。结果3年之内,在30个州及加拿大卖掉2万本。1982年,企鹅出版公司(Penguin Books)看到了这本书,希望我将之增订为“朗读手册第一版”。后来有了英国版、澳大利亚版及日本版。

在这本书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火种”的力量。第一版上市几个月后,有一位年轻的研究生刚刚做了父亲,他的朋友送了一本《朗读手册》给他。这位年轻人做兼职木工时,弗吉尼亚州的阿灵特夫妇为了迎接新生儿,找他干了一些活,他也把这本书当作礼物送给了这对夫妇。结果,这位妈妈不只是读完而已,她还写了一份读书心得给一位名叫艾比盖尔·冯布伦(Abigail Van buren)的专栏女作家。 1983年2月23日,当她的信与艾比(Abby,艾比盖尔的昵称)的反应一同刊出时,企鹅图书在一夜之间收到了12万本的订单。你可以想象,在我们家,我们称她为“亲爱的、亲爱的艾比”。

我与诸位分享此书的背景,并非沾沾自喜,而是要说明此书的理论经过了实践检验———美国的文化问题并非不可救药,我们知道如何治疗,而你可以帮得上忙。无论你是家长、祖父母、老师还是图书馆馆员,你都可以做出贡献。因此,本书前半部分有很多真实的例子,这些为阅读奉献的爱书人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他们有些人赫赫有名,但大多数是无名英雄──就像凯莉·柯林与德瑞克———但我相信,你读过他们的故事后会终生难忘。

《朗读手册》绪论4

在影像时代,阅读仍然重要吗?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我们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如果我们不会读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课文,就无法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复杂的计算机手册对操作非常重要,但我们必须先读懂其内容。

你甚至可以说:阅读是今日美国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以下是支持这个论点的定律,听起来很简单,虽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验证起来通常都是正确的:

1.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 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3. 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 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5. 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

6. 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寿命越长。

反之,以下定律也成立:

1. 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2. 你知道得越少,越早辍学。

3. 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得越久。

4. 你越早辍学,入狱的几率越大。

这些定律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贫穷与文盲是相关的———贫穷与文盲会滋生绝望,导致犯罪。

82%的受刑人员都是辍学的学生。

低识字率阶层中的受刑人员,是一般人中受刑人员的两倍。

60%的受刑人员是文盲。

63%的受刑人员是累犯。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辍学离校呢?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这影响到成绩单。改变毕业率,就改变了入狱人数,也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一个国家的高中毕业率愈高,入狱人口就愈少。

因此,由常识可知,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毁灭我们之前先歼灭它们。一个阅读不够的国家见识不多;见识不多的国家,人民在家庭、商店、陪审团与投票所都会作出糟糕的抉择,而这些抉择最终会影响整个国家———无论是文盲与非文盲都会深受影响。

因此,大家所面临的任务是,让下一代的孩子深信,随身带书比带枪收获更多。

对读者的一则警告:如果我们只知道阅读在教育上的益处,而对不阅读所造成的伤害一无所知,仍然于事无补。因此,在本书中,我在这两方面均有探讨。家长、老师、图书馆馆员与校长们对阅读及儿童的不当做法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置之不理而凭空消失。有些人认为,老师很少引导孩子阅读这类事,最好少提为妙。我对此强烈反对,只有引起大众注意,才可以改善情况。

本书前几章所引用的统计数字很可能让人以为,今日学生的阅读成绩与50年前的学生相比,简直是一塌糊涂。其实不然,今日学生的阅读水准与昔日不相上下。关键不在于分数,而是今日的世界比从前复杂多了。昔日也许还可以的成绩,却不足以应付今日的社会了。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大幅度改善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今日的学生有能力应付这个复杂的世界。

《朗读手册》第一章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

在本章中,我将探讨两个问题: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为孩子读书如此重要?为什么朗读如此有效?

10年前一个可爱的秋日早晨,我到小时候就读的幼儿园故地重游。那是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农庄小学的幼儿园,大约15个孩子坐在他们的故事毯上,仰着小脸望着我,眼神中充满期待。“今年你们谁想学习读书?”我问道。

孩子们都毫不迟疑地高高举起手,许多孩子还得意地说:“我已经知道怎么读书了!”那种热烈的气氛就像幼儿园老师们曾经告诉过我的一样:每个孩子在开始上学时都想学习如何阅读。换句话说,孩子刚上学时,对阅读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

几个月后,“全美阅读报告卡告诉大家接下来的事实:

在四年级学生中,45.7%的孩子每天会将阅读当成休闲活动。

在八年级学生中,只有27%的孩子为了兴趣而阅读。

到了十二年级,只有24.4%的孩子每天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年级学生中,每周到图书馆看书的孩子占40%,到了高年级就降到10%。

就像我在绪论中所说的,30年来,尽管进行了很多教育改革,但美国学生的阅读分数丝毫没有改善。幼儿园儿童百分之百对阅读感兴趣,但随着年级升高,我们失去了75%可能成为终身阅读者的人。任何企业若不断流失75%的客户群,都会在一夕之间摇摇欲坠。这正是美国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但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只培养出学生阅读者———只为了应付毕业而阅读。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几乎很早就不再读书了。

1983年,响应有识之士的倡议,在美国教育部的帮助下,由全国教育学院与全国教育协会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阅读委员会专门研究导致阅读危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些学者在儿童发展、语言及学习阅读等领域都很精通。由于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是大家的共识。

由于阅读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因此每年大约有超过1200份研究报告是以阅读为研究主题的。委员会耗时两年,详读了过去25年的10000多份研究报告,评估其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或许有效,哪些无效。委员会于1985年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我认为这是25年来最重要、最具“常识性”的教育文献。在主要的研究结果中,有两项简单的论述很震撼人心:

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

专家口中“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意味着,朗读比成绩单、家庭作业、评估表、读书报告和图卡更重要。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朗读既简单又有效,甚至不需要高中文凭,你就可以用得得心应手。

《朗读手册》第一章2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

一切都可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与危言耸听者的说法正好相反,美国并非文盲国家,一般美国学生都能阅读。在21岁到25岁的毕业生中,有95%可以使用印刷信息(简单句组成的段落)做日常工作,63%继续深造;而在1940年,继续深造者只占20%。今日的学生与祖父母那一代相比,思考的问题并不少,思考的速度也不慢。其实现在的学生更聪明。但今日的世界日新月异,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要比1940年复杂多了。多数美国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由于进步有限,难免会跟不上时代。全美国70%的工作阅读材料至少相当于九年级程度。

有什么事能像阅读一样做起来简单却成效显著呢?

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同样基于以下的理由: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

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创造背景知识。

建立词汇基础。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让我们看看终身阅读者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许多教育界人士忽略了两项有关阅读的基本“人生事实”。少了这两个定律的相互作用,教育改革的成效将微乎其微。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现在我们来研究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我们去自己喜欢的餐厅,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台,探望自己喜欢的亲戚。反之,对于自己讨厌的食物、音乐及亲戚,我们则避之唯恐不及。这不仅是一条定律,更是一个心理上的事实。当我们的感官将电子与化学信息发送到大脑中的“有趣区”或“无趣区”时,人就会作出正面或负面的反应。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位杰出的动物心理学家,将所有行为分成两种简单的反应:接近与回避。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

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当欣赏一部电影时,我们就会沉浸其中;不再喜欢时,这种投入的情绪即告中断。这种情况几乎适用于所有我们愿意去做的事。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因为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然而,很多时候,“不愉快”却和“阅读”与“学校”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经历可能是乏味的、无趣的、威胁性的与毫无意义的———接连不断的学习单、密集的发音练习,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测验。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

这种现象将我们带到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这意味着,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或缝纫一样:为了要做好,你必须去实践。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

最近25年的阅读研究证实了这项简单的公式———对任何性别、种族、国籍和社会背景的学生都适用。读得最多的学生,读得最好,成绩最高,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相反,读得不多的学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阅读。在美国,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大家读书都不多,因此阅读能力都不强。

为什么不多读书呢?因为根据阅读定律一,美国人在学校生活中获得了太多关于阅读的“不愉快”的信息,在家里又缺少“愉快”的信息,因此削减了对书本的好感。他们对书本避之唯恐不及,就好像小猫躲避热炉子一样。我在下一个问答中,可以为此提供充分的证据。

《朗读手册》第一章3

那些孩子带回家的习题卷子又如何呢?真的有帮助吗?

习题卷子的本意是增强学习效果,发现孩子在课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以便老师进行个别指导。然而遗憾的是,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为了让班上其他学生有事可做,会派发更多的习题卷子。于是,这项评估工具变成了控制学生的手段。习题卷子越来越多,通常每个学生每学年要写1000张,但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你不妨看看第六章,藏书丰富的教室图书馆也可以让学生有事可做,而且效果好得多。

最令人沮丧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所做的习题卷子的数量与孩子最后的阅读水平居然毫无关系。然而,许多学校仍然一意孤行。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的教育局竟建议校长,一所500名学生的学校每个月应准备好6万张纸,用来印习题卷子。

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会(NAEP,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分数。结果发现,用课外读物当课本的学生和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分数最高。此外,该评估会的报告中说,38%的四年级学生阅读成绩不及格;所有学生中有1/3每天读参考书,做习题卷子;44%的四年级学生在班上没有固定的默读时间。

滥用习题卷子,后患无穷!如果让孩子每天做6张习题卷子,一曜?000张,而且听到的是:“孩子们!现在是阅读时间!”那么等他升入四年级时,他会认为做习题卷子就是阅读,并误以为自己痛恨阅读。

为什么不将印习题卷子的费用拿来买课外书?

1989年,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的3名研究人员将二年级小学生一年所用习题卷子的成本作了统计。不算学校硬件设备与老师薪水的成本,每位学生平均用了59.98美元。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学校大多认为印25张习题卷子要比买书简单。可是算起来,每位学生花在印习题卷子上的60美元可以买20本平装童书,整个班可以买500本。

我丈夫和我都很忙,从哪儿找时间给孩子读书?

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压根没有少时间这回事。过去30年来,有两位教授查看了成千上万的个人日志,对普通人每天的日程安排作研究。研究指出,最近10年来,美国人的闲暇时间比10年前每周平均多出5小时。大家感觉有压力的原因是,各种不同的工作接连不断地堆到身上。我们不仅是开车送孩子参加足球赛,还得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定约会;在球赛中,我们要一边看球,一边与邻居讨论野餐的点心,还要不停地接手机。我们不是没时间──我们是没有喘息的时间。

要打破这种时间上的困惑,只要数数一天之中你经过了多少个录像带店,想想你家电视有多少个频道,再计算一下晚上7点半时商场外停着多少辆车就可以了。如果时间不够用,那么录像带店早该关门大吉,家里应该只有一台电视并只有10个频道,商场停车场也应该空着3/4才对。

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有时间自己阅读并给孩子读书的人,同样也是拥有24小时;那些没时间阅读的人,却有时间盯着电视看球赛或连续剧,有时间讲30分钟电话,还有时间为一件小事跑遍整个商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

时间是成功的关键。追求成功的人,不论是运动员、会计、作家还是读者,都必须为成功投注时间。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为在早期,其他人可以助一臂之力,也就是说,家长或保姆可以读书给孩子听。然而,如果在学龄前没有投入这些朗读时间,那么入学时,孩子必须独自接受挑战。在贫困学生的学校中,尽管学生成绩较好,但与普通学校相比,学生要多花70%的留校时间和做功课时间。关键是时间。

在本章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阅读态度的是什么?《洛杉矶时报》专栏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