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生活13-20
luyued 发布于 2011-06-12 08:48 浏览 N 次13.
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去见黎文新时,便得知行程改变的消息。原打算去广西的计划更改为去西安。
提起西安,人们或许会想到伊沙。但今天我要说的是黎文新。在诗歌界,大多数人知道的是他的笔名:麦子。麦子一词带有海子时代浓厚的大地意识的象征意味,对黎文新而言,却代表着他对诗歌精神的坚持。
1990年前后,是继胡适倡导五四白话新诗之后,中国现代诗掀起全民复兴式浪潮的年代。地下诗歌运动风起云涌,社团林立,流派纷呈。由黄伟权、黎文新主持的《扬子鳄》诗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它代表着广西诗歌的兴起,也集结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先锋诗人。尽管那时我的诗歌写作还很浮躁,黄伟权、黎文新却编发了我的许多诗作,也让我借助《扬子鳄》这一平台结识了许多诗友,成为我青年时代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我几乎每月都会收到诗友从不同地方寄来的诗报,尤其是《扬子鳄》,黄伟权、黎文新是每期必给我寄来的。那时通讯还不发达,诗友间主要依靠信函联络。我与黄伟权、黎文新交往甚密,每月都有信件往来。成都诗歌学会举办全国现代诗大展时,我应黎文新的邀请,以《扬子鳄》主要成员的身份在诗展中亮相。我还记得我参展的诗作是《苦难的诞生》。那首诗写于1990年6月2日,是迄今为止,我写给我姐姐的唯一一首诗。
1995年,因北京的一起诗歌事件,我愤然告别诗歌,也从此中断了与所有诗友的联系。在离开之前,我写下了《告别诗坛》一诗,刊发于当年5月的《扬子鳄》诗报上。
那时,我十分愤青。
14.
刘春是当年《扬子鳄》诗报的诗友。2007年底,我无意间与他取得联系,得知在我离开《扬子鳄》之后不久,他接替黎文新成为《扬子鳄》诗报的主持人。在1998年《扬子鳄》因经费问题停刊。2000年,刘春创办了《扬子鳄》诗刊,把黎文新多年未能实现的愿望变为了现实。后来,他创办的扬子鳄诗歌论坛全面替代了纸刊。我去那论坛看过,因为自己已找不回当年的情怀,还没有来得及亲近,又迅速的与它疏离。
从刘春那里我了解到黎文新的一些近况。迫于生计,黎文新常年四处奔波,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坚持,一直以形迹神秘的诗歌隐士形象而存在于中国诗坛。
通过刘春提供的电话号码,我与黎文新中断10余年的联系再度恢复。我永远也记得他当时的喟叹:当年的诗友各奔东西,物是人非……
回首荒芜的岁月,诗歌之外,我们该怎样学会小心面对生活的种种?
15.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仓央嘉措
去广西行程的取消,我顺理成章不再去抉择是否约见黎文新。这让我想起2010年10月,我从黄山、杭州一路旅行到上海。那天傍晚,我在南京路给阿胜打电话,问他在不在上海。事先我没有告知阿胜我的行程,我知道他因工作常年往返奔波于上海与安徽。我不想因为我的到来而打乱他既有的秩序,能否见面,随缘而定好了。
其时阿胜在安徽,他责怪我为什么事先不告知他,否则他就留在上海等我了。在电话中他说第二天赶过来,让我等他。
我没有等。并不是我不想见他。很多时候,我只想一个人隐于陌生的人流中,漫无目的的穿行。偶尔抬头的时候,我会想起,在这座城市,生活着三两个我的朋友。这就足够了。
在上海,除了阿胜,能够让我忆起的,还有金峰。阿胜和金峰都不写诗,但比许多写诗的人投缘。阿胜擅长古玩鉴赏,著有《天朝钱币》、《钱币收藏与鉴赏》钱币专著。金峰是藏书家,著有《草堂书影》两卷。
正如江南秋水所说:有的人,就算永远不见面,也不会忘记。
16.
2011年,我爱的人在远方。
17.
小时候,我在自家的鱼缸里养了几尾鱼,它们是我从家乡的大宁河里捕来的,长寸许,形如锋刃,浑身甲片银白,当地人称之为白甲。
我买来一瓶蓝墨水,每天往鱼缸里滴进一滴,让一缸清水逐渐的变为蓝色。我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这些银白色的鱼变成蓝色的鱼。而我比较清醒的是,只能在它们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让环境来改变它们。现在看来,这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但它的确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结果当然是,它们全死了,在我盼望的现象出现之前。
如今我像是它们其中的一尾,它的生命在我身上得到轮回。我相信这是不屈的记忆之神通过这样的方式顽强的复活。
“我们应该对受害者履行纪念的义务”,索尔仁尼琴如是说。
18.
我的爱人卧床治病期间,我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让她感受到爱她的人就在她身边。其实有另一个躲在远方爱着她的人,因为现实的阻止,他不能把自己对她的爱化为实际行动。我知道这并不证明我比他更爱她。但人偏偏喜爱凭感受来认识事物,这是人们接纳事物的一种方式。
在一次与诗友谈论诗歌时,我提到这件事。我想说的是,好的诗歌要有现场感,而现场感的实质,就是亲历感。
这不是什么秘密,但许多写诗的人并不知道。
19.
在她家,我目睹了他们相亲相爱的情景。温馨,甜蜜,旁若无人。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梦,我做过两次。
从梦境返回现实,是一种无奈的离开。生活不再浪漫,我的诗也越写越简,简得自己越来越认为是诗,而多数人认为越来越不是诗。
诗与生活的关系,十分明白,又极其微妙。
20.
莫测与网络诗选阵营间的对战近期似有升级的的迹象。大凡文人间的论战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的:由最初的学术批评,到一方出言不逊再到双方恶语相加,导致出一场理性沦丧的谩骂式混战,直到双方都觉得无聊无趣之后归于平静,以没有胜利者的闹剧而收场。这样的事件在中国诗歌界是司空见惯的。无论谁是谁非,最终受到伤害的不是诗人而是诗歌。此次事件(如果可以称之为事件的话)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估计也不会例外。
这是2011年4月22日我在博客中写的一段文字。对于这类事,我力求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说话,以使自己的描述尽量做到冷静客观。如果稍不注意,掺杂进自己的主观好恶,我便会站到某一方阵营里让自己的意见变得偏执起来,激愤之下,也会踊跃地加入到对骂的混战中。
而我认为这是件很无聊的事。
靠诗歌建功立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诗人凭一首诗而名满天下是过往岁月留下的怀想或神话。早已成为弱势群体的诗人们,为什么不可以团结一些?我并不是要在这里讲什么道德,大家都是写诗的人,何必要你不容我我不容你互相伤害。没有谁是真正的大师,也没有谁是纯粹的道学家。如果将超越学术之外的责骂反加于你自身,也是适合的。
任何艺术在永恒的理念面前都相形见绌。你以为你是谁?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