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校阔别三十秋 龙城同窗再聚首(一)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4 16:41 浏览 N 次今年的三四月份,纺校同学马贵德打电话,说计划全班同学再来一次聚会,当即表示赞同。
上次同学聚会是1997年的5月1日,想来又是13个年头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呀。
我们这批同学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说是77届的,实际上是1978年3月份才入的学。在校两年半,视同三年制对待。我们考试的那一年与后来有所不同,是大专、中专、技校分别报名的,而且只能报一项,高中毕业的还不能报技校,只能报大专或中专。由于是“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又大多是在农村知本家或下乡知青,为了早日跳出“农门”和保险起见,虽然很多同学学习不错,但还是报了中专。我们这些同学虽说只是一个中专生,但真正的文化知识水平并不是很低。有一件事情可以充分说明这点儿。上学后的第二年,全校曾经进行了一次数学大赛,结果是中专生的成绩普遍好于大专生。这也曾使我们欣慰了好一阵子,同时也增强了奋进的信心。就我个人的情况,事后得知在全县是第二名,若是当时冒点儿险老个大专看来不是大问题。但我从来没有过遗憾。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的那些同学们有很多都进行了深造,达到大学专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
入学后,同学们对学习那真是如饥似渴。两周一次的休息天,除了少数家近和同学外,大多数的同学或在教室做作业,或在草坪朗读,或在寝室看书,或在林间背诵。个个好学上进,处处读书氛围。那时虽然都是20多岁的年龄,由于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谈情说爱,即便有个别的也是萌芽初发,心领神会,至多也是比一般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些而已。而在一起的时候也多是讨论学习,相互交流。随着毕业的临近,因分配上的问题,大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时的学校生活比较艰苦,特别是在伙食上,让如今的孩子们很难想象。学校一开始实行的是份饭制,肚大肚小不管,吃饱吃不饱也不管。你就是有钱也头不到吃的东西,因为学校附近根本就没有商店或头吃的东西。就是想头点儿吃的还得到八九里以外的榆次市粮店街才行。说起学校的饭食,粗制滥造、缺斤短两不说,白菜不切,土豆一切两瓣,菜是水煮,没有油水,稀粥里只有汤而没有米,窝窝头象人的脚后跟一样又黑又硬,还是想多吃也没有。记得有一天的晚上,我是饿着肚子去打了二两红面,饿着肚子吃下去,吃完了还是饿着肚子。原来学校后面有一个职工食堂,偶尔也对外卖一些白皮面或油条,因那天正好下着小雨,饿着肚子去了,大门紧闭,什么也没有,只好再饿着肚子回来睡觉。为了改善伙食,要求实行饭票制,全校学生曾多次贴了大字报,但无济于事。最后,群情激奋,罢了好几天灶,事情都惊动了省高教厅,问题才有所解决。结果只是改成了饭票制,其它仍然照旧,不过能吃饱也是很不错的了。尽管生活艰苦,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浓厚的。
一幌,两年半的学校生活就过去了。同学们带着理想,怀揣所学知识,背起行囊,握手告别,奔赴全省各条战线。在此后的17年中,无论是在工厂、学校,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同学们都以各自的学识和稳健的人格,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担负起了重要的职务。在1997年的第一次同学聚会时,大家正处不惑上下,处境也相对不错,人人踌躇满志,个个展望未来。当时冯进军同学欣然命笔,赋诗一首:
犹记庚申秋月朗,繁花不衰带露香。
金风微微送挚友,彩云悠悠别同窗。
壮怀矢志织经纬,高歌致力变沧桑。
莫道吾人逾不惑,斜阳正浓谱新章。
我也应约仿昆明大观楼长联作了如下一文:
同窗两载半,聆于课堂,习于林间,古今中外多畅谈。话太行雄姿、吕梁峰险、北岳挺秀、壶口奇观。四方青年,贤聚榆次校园。趁风华正茂,历饥寒刻苦钻研;又争分夺秒,胸怀有美好理想。不忘记祖国重托、父母期望、兄妹叮嘱、朋友祝愿。
握别十七秋,忆在心坎,逢在梦乡,音容笑貌常显现。念轻纺系统、财贸战线、教学领域、党政机关。一班学友,星布三晋城乡。凭踏实肯干,经磨练奋斗拼闯;且年富力强,面临这改革时光。还企盼工作顺利、事业兴旺、家庭温馨、身体健康!
还常常回忆着17年相聚的情景,一幌眼又到了毕业30周年的日子。太原几个同学倡议再聚首,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在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助,同学甚是感激。
老实讲,每次聚会之前我都有些犹豫。为了永远保持当初在学校时的青春年华、音容笑貌、欢乐时光,不去也罢。可反过来又想,如果不去,二年半的同窗之情,有缘相聚,或许以后再也难得相见。最后还是决定会去的。特别是今次听说同寝室的卫星宙的不幸病故,更感到人生苦短,生命可贵。这样就更得去看看老同学,话话昔日情。
上次聚会,实到31人,有8人因事因故未到。这次聚会,共到34人,4人因故未到,1 人病故。相当不错。本次活动安排得也相当好。15日上午在太原迎西大厦报到,午饭后相聚座谈。大家谈工作,谈家庭,谈人生,谈感想。娓娓道来,亲切无比。晚饭后,大家欢聚一堂,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尽情欢笑,互道衷肠。忘却了年龄,仿佛又回到了校园时光。第二天,也就是16号先后游览了天龙山和蒙山大佛。爬山,登高,合影,按当年的小组、性别、地区、属相分别照像留念,一派欢乐畅快的气象。17号一大早,大家掂着沉甸甸的纪念品,又一次互相叮嘱,依依惜别,盼望着再相聚,同欢笑。
13的时光,已经把同学们拖进了知天命之年,话题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大家面对现实,心地坦然。感慨生命的珍贵,健康的重要,互道珍重,共同祝愿,更在意精神的需求,人生的意义,生活的质量,心情的愉悦。说句实在话,我们这批同学,无论是受益还是受损,都缘于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倒闭,不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学们很多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以说,个个都是所在工作岗位上的精英,而且会担负重要的职务。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绝不会因某一个或几个人干得好而不走向衰败的结局。这就是命运,这就叫无奈。但从座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的家庭幸福,儿成女就,心态良好,生活惬意。无愧于过往,寄望于未来。坦然面对一切,泰然与世共存,更洒脱自在,淡然自若。
同学是一个亲切的词汇,同学意味着同等。同窗是一种缘分,同窗情是一个人值得用一生来怀念的情谊。1997年第一次聚会前,我曾写了一篇《同窗情》,当时没有带去,今天借此机会贴在此,以表示对同学们的一片深情:
人世间情最真,意最切。然而,有一种情是任何其它情感都不能替代的。朋友情不能替代,因为朋友可以选择,而这种情却不能选择;男女爱情不能替代,因为爱情的结果是以长久地在一起生活为最终目的的,而这种情却不需要这样;父子情不能替代,因为父子情有长幼之别,而这种情是平等相待不分长幼的;兄妹情不能替代,因为兄妹情的维系靠得是血缘关系,而这种情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种情不以穷富分,不以贵贱别,不求功利,没有世俗,不由个人选择,全靠缘分而定。这种情,说它淡,如山涧的清泉,晶莹剔透;说它浓,似蜂酿的花蜜,香甜怡人。这是一种什么情呢?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值得永久怀念同窗情,同学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莫若同窗情。
这次同学聚会回来,看着那些合影留念,久久不能平静。意犹未尽,便又诌了几句话,以此来祝愿我那些亲爱的同学们:
纺校一别三十秋,迎西大厦重聚首。
衷祝各位好同学,阖家幸福乐悠悠。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