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塔塔公主的公主日記 香港的未來,是沒有年輕人的世界!~

塔塔公主的公主日記 香港的未來,是沒有年輕人的世界!~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6 14:22   浏览 N 次  
香港正在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每八个人中有一位老人,到2030年,将达到每四人中就有一位。由于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香港社会中位年龄从1992年的32岁,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38岁。

香港生育率在全亚洲是偏低的,生育率不提高,香港老龄化将会更加迅速和严重。为了提高生育率,香港政府多年来采取子女免税额措施,今年又对两名以上子女实行同样免税额。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香港自身经验来看,这种措施并不能挽救生育率下降的颓势。有些福利国家不但提供子女免税待遇,还提供新生儿食品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甚至直接提供金钱补助,但是生育率照样还是下降。而且,在这种措施鼓励下,愿意多生育的又恰恰是贫困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低,打工收入还不抵多生育子女带来的收入,因此他们愿意多生。但是这样的家庭带来了人口增长,却又同时带来教育程度不足的问题。愿意多生的没有能力提供子女良好的教育,而有经济能力提供子女良好教育的,却又不愿多生,甚至根本不生。结果福利政策即使鼓励了生育,也只是鼓励了低素质人口的增长。

香港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本来就明显落后于其他国际大城市。据统计,香港只有9.2%人口持有大学学位,而北京有9.6%,伦敦为22.9%,纽约为30.2%。同时,香港现在只有8%的企业为员工提供正规培训,美国则高达90%。因此,采取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在香港是不可行的。

香港近年来对引进外来人才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记得当年香港政府制定每年引进千名专业人才政策的时候,曾引起某些人的抗议,担心内地专业人才来港会抢了港人的饭碗。结果呢,这千名人才引进指标根本用不完。其主要原因是香港生活成本太高,两三万的薪酬,对内地专业人才没什么吸引力。内地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专业人才月薪数万的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到香港来打工,经济收入并没提高多少。

再说,香港人口高度密集,人多地少决定了香港无法通过大量引进新移民来解决老龄化问题。

因此香港政协委员马介璋曾经提议将深圳纳入香港,形成大香港,以解决香港老龄化和土地不足以及人才短缺问题,这建议一提出,立即遭到广东官员的反对。从彻底解决问题的立场来说,我完全赞同马介璋的提议,我认为不但应该把深圳纳入香港,还应该将整个珠江三角洲统一规划到以香港为笼头的经济布局中,这样的珠江三角洲才能更有效率的发挥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将更快更健康。但这种布局尽管合理,因为牵涉到的问题太多,不但牵涉到当局自身利益问题,还牵涉到基本法等等问题,所以这种构想尽管合理,却难以成为现实。

香港老龄化问题难道就没有解决之道了吗?

非常难题需要非常思路来解决。在此我贡献一个绝招:凡是愿意放弃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贫穷老人,可经港府为中介,以100万港币出售给内地人士。

香港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有二十多万,政府每年为综援金以及免费医疗开支总额达300亿。从政府角度来说是笔很大的财政开支,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些老人过的是过于贫穷没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假如现在允许他们通过放弃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立即获得百万现金,这些老人移居内地,立即就可以过上很体面的小康生活。以惠州为例,在那里租一套两室一厅一千尺家私电器全配新房,价格只有2千左右,雇佣一个全职保姆,连吃带住,一个月费用最多只需1千元。一个月开销5千,就可以过上很体面的生活。住房条件更是比香港不知宽敞几倍。

以移出10万贫穷老人来计算,港府每年节省的综援金和医疗费用开支至少达五、六十亿。而愿意花费百万购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内地人士,其身价至少在5百万。5百万乘以10万就是5000亿的资本进入了香港。这样,香港不但解决了老龄化问题,减轻了政府负担,同时还引进了资金和人才,一举四得,何乐不为?

当然对老人来说不只是金钱问题,还有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问题。因此为了使这移出老人的计划更加人性化,港府应该和中央和广东省协商,由香港多家地产商联手,在广东圈下一大块足以建造老人城的土地,该地块离开香港车程不超过两个小时,第一期可以先规划10万老人居住的城市,长远目标是建造百万老人居住的世界超级老人城。港府可以在这城市投资建造医院,继续为这些老人提高医疗服务。这座超级老人城,同时还应该是香港人度假胜地,以方便香港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看望老人和度假,它应该是座优美的花园城市。

10万身价百万的老人集中居住在一个新城,带来的就业机会至少有20万。这样一座有消费能力和创造就业能力的城市拔地而起,可以顺带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给土地所有人以及当地政府带来了卖地收入,广东省何乐不为呢?

这座新城将成为香港的后花园,当这新城二十年后达到百万人口,将是多么壮观多么欣欣向荣!

(原载香港文汇报2005年9月8日采风版)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