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评论 (

评论 (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6 09:16   浏览 N 次  

   邹城之行-峄山

  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在宾馆上网查找到邹城的峄山和孟庙,利用考察后小半天的时间去峄山爬山,果然不虚此行。

  峄山在邹城城南10公里处,《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峄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古城遗址,峄山之阴有属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道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珍品。

  峄山最早名为绎山,峄山与其他名山最大的区别,是满山的奇石。峄山的山体为典型的花岗石奇峰,这些石头原本是从海底隆起,因质地疏松,山体被咸水腐蚀,专家称之为当今世界奇观的海蚀石。峄山是万物生成的殉道者,完完整整地生成又被震裂了,摔碎了,这是一种悲剧美,死而后生的圆满。满山都是滚落的碎石,怪岩,却也造就了众多的奇峰峻岭和无数的奇石。

  峄山牌坊:在第一道山门的前面,有一座新建的高大雄伟的峄山牌坊,成为登山第一标志。牌坊为四柱三门七楼式仿古建筑,七楼飞檐斗拱,彩绘艳丽,黄琉璃瓦盖顶,金光闪耀,气势非凡。匾额木刻"峄山"二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题。

  第一道山门:历史上峄山有著名的八大山门。峄山的南面是第一道山门。这座山门叫"一天门",俗称"有赫门"。原来的建筑是砖、瓦结构,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门额书写着"临下有赫"四个大字。门柱楹联口气很大,上联是"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下联"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门柱背面另有千秋:"上一千五百级云层路,下四十三盘阶林海川"。

  对于这个"赫"字,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说五华峰高秀独山。玲珑峻雅,犹如通天玉柱,更似出水芙蓉。峄山奇观,煊然赫赫,惊天动地鬼神。游人如潮,上下一体。二说峄山后边的牙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如石棚的开关名叫"赫石"。现在的这座"有赫门",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为四柱三门三楼式仿清建筑,比原来的清代山门要高大壮观。山门左边新立一块"天下第一奇山"石碑。峄山为"第一奇山"的意思,并非泰山、黄山就变成第二、第三,而是意指峄山特色独具、景观奇妙。

  在峄山,几乎每一块奇石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为峄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峄山的宕天梯北边,有一块向西南斜立的石头,形状奇特,上面花纹细密,呈土黄颜色,活像一领僧侣的袈裟。这块石头就是峄山有名的八卦衣石。峄山本是道教名山,为什么这里有佛家的袈裟?传说峄山曾经发生过一场佛道战争,佛家落败,但是有一个叫智远的和尚看上了峄山这个地方,悄悄地留了下来。因为担心道教的人驱逐他,就把袈裟藏起来。后来还是被道教的人发现。但他的真诚感动了道教的人,就把他留了下来。道家仙祖感其诚,把他的袈裟点化成色彩斑斓的八卦衣石,显示佛家道家之谊。

  峄山的主峰五华峰,为五块突兀巨石插天抱立,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登上极顶 ---- 插天石,立刻有 "一步登天,立刻成仙" 之感了。

  《三字经》有这样的记述:子不学,断机杼,这块断机石,据说就是孟母折断织布机梭子所用的工具,虽有些牵强,但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相传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因地处"文化发祥之地,孔孟桑梓之邦",峄山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神话传说也很多,最古远的当属女娲补天的传说了。传说远古女祸补天时,剩下一大堆彩石,到处乱滚,危害人间,女娲便将乱石堆起,故有峄山。而较近的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了。两者不同的是,前者只是一个人们的美好想象而已。而后者却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根源,并有残存的遗迹作证。

  济宁出土的梁祝墓碑(来自网络)

  据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峄山脚下。一明代刻立的"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西南出土,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立碑时间最早、对"梁祝"爱情故事文字记载最详细的墓碑。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

  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峄山的人文景观很多,由于时间短,我们只简单游览了不到一半的景观,这已经是收获颇丰了。峄山的历史纵穿古今,要想面面俱到了解它的历史,恐怕就不是一个普通游客所力所能及的了。

  (注: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