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经堂语

经堂语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1 06:16   浏览 N 次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交换意见的媒介,就一国而言,不仅有本国人民通用的一种大众语言,还会有各地区的方言、俚语,各民族的民族语,各行各业的专用语。随着回族的形成、经堂教育的普遍与发展,在中国习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穆斯林中,普遍流行着一种独特的语言,它超越于各种方言俚语之外,只用于穆斯林内部,这就是所谓的经堂语。

经堂语的语源有三种:阿拉伯语、波斯语、汉语。其语言构成,仅就词汇而言,大约有四种:阿拉伯语、波斯语、汊以及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混合语。

经堂语中有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这是众所周知的。关于伊斯兰教的基本用语,无论是信仰的、经典的、功修的,都是阿拉伯语借词或波斯语借词。如称夫主为安拉乎或胡达,称信仰为伊玛尼,称教徒为穆斯林,其他如如各种各样的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等功修活动及宗教节日、经文章节、寺院建筑等,概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借词。此外,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职业者身份,如使者、教长、学者、教师、学员等多用派昂伯尔、阿訇、伊玛目、答失蛮、乌司它德、满拉、海里凡等借词,这一类词汇以波斯语借词为多。日常生产用语中,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借词也很多,如各种问候语、计日用语、表述人们动作和心情用语、文具等。 经堂语中的汉语借词则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普通汉语借词,其词意与原汉意完全相同。如乾坤、财帛、亡人、鞠躬、望想、求祈等。

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意译。这类词汇有的与汉语愿意想同,如晚夕、喜爱、殁等;有的与汉语愿意相近,如至仁至慈、大能、恕饶、封印等;有的则赋予了伊斯兰教的特有含意,与汉语愿意有一定的距离,如独一、知感、家眷、天命、举伴、朝向、口唤、把斋等。

佛、道家的宗教术语借词。如虔诚、无常、参悟、大限、造孽、本体、善报、造化等。当然,这类借词也都被赋予了伊斯兰教含义,但仅就词意的表达上看,与佛、道爱所用原词意无大区别。 经堂语中还有不少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混合词组。如:下躲子海(下火狱,汉语加波斯语),塞白布不好(机遇不好,阿拉伯语加波斯语),做婆腮(接吻,汉语加波斯语),别乃塞卜(碰不上好运,波斯语加阿拉伯语)等。

经堂语基本上采用汉语语法规则,但有一些特殊的组合现象:

1.以词代句。语言环境清楚的条件下,往往出现以词代句的语法现象。如“别玛尔了”,意即生病了。“不许歹猜”,意即不许诬赖好人。

2.外来语借词作主语,汉语词汇作谓语。如“尼卡哈催人呢”,意即应该婚配了。“哈弯德往前走”,意即主人应上前面去。 3.外来词语作宾语,汉语作主语、谓语。如“我封肉孜了”,意即我封斋了。“他糟塌尼尔埋底”,意即他糟塌食品。

4.外来词语作汉语名词的定语。如:“盖德尔晚夕”,即指《古兰》颁降之夜。“扳德的钱”,直译为奴仆的钱,转译作我的钱。“撇失尼下来”,即指作完晌礼之后。

5.外来词语作谓语,汉语词作补语。如:“鼠迷透了”,意即倒霉透了。“乌巴力得很”,意即可怜得很。

6.许多汉语词汇在作虚词、动语、形容词时,用法及词意往往与汉语原词不尽一致。如:“但是”,不仅是转折词,而且有“凡是”或“一切”之意。“保守”,主要用于坚守、保持不渝之意。“看守”,主要是操守的意思,如称赞某人能坚持宗教功修,谓之“有看守”;不胡言乱语,谓之“看守舌肉”;也有保护的意思,如“他从火坑的罪刑上看守我们”。 经堂语在中国穆斯林内部之所以能够流行数百年,与穆斯林强烈的宗教意识、民族意思固然有关,也与它具有很多优点不无关系。经堂语一般来讲比较文雅、庄重,通俗而不庸俗鄙俚;表达意思准确、忠实;全国统一,在中国各地回族穆斯林中普遍流行。严格说来,经堂语只不过是中国经堂教育中所使用的伊斯兰教一些专用语,从属于汉语的语法规则,不能将其视为回族的特殊语言。但是它的存在是一种事实,它在通用汉语的各族穆斯林中得到使用,其中一些语词已经成为各族穆斯林的日常生活用语。两位素不相识的穆斯林,一说“赛俩目”,一儿“朵斯提”,立即增加几分亲热感。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是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的。因此,对于经堂语在中国伊斯兰教及回族历史上所产生过的社会作用与影响,我们应该予以注意;对于经堂语的历史、语源、内容、语法规律、应用范围、特点等,应该进一步给以必要的研究。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