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转载]魅力江城-吉林-我故乡

[转载]魅力江城-吉林-我故乡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9 15:26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魅力江城-吉林-我故乡作者:静待黎明古城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较大的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甲级开放城市。明、清两代曾名“船厂”。满语称“吉林乌拉”,意为“沿江”之地,又称“江城(清康熙帝《松花江放船歌》中有‘连檣接舰屯江城’之句)”简称“吉”。由于满语“吉林乌拉”译写上的分歧,吉林也曾被称为鸡林、畿林、吉临、鸡陵等,康熙二十四年,诏谕统称“吉林”,省去“乌拉”二字。乾隆二十二年,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时,始将印信中的“船厂”二字改为“吉林”。

松花江放船歌

爱新觉罗。玄烨(1682年3月)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

彩帆画鹢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墙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吉林市历史悠久,为满族发祥地之一。在今郊区七家子西山、三道岭子、虎头砬子、丰满及沙河子等地出土的古遗址证明,约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从事渔猎兼原始农业生产。从西周到秦汉之际已进入青铜时代的西团山原始文化遗址遍布吉林市郊,从中可以推断出,吉林曾是人烟稠密的许多原始部落聚居遗迹。根据出土的人骨测定,认为是北亚蒙古人种的通古斯族,其中包括肃慎、濊貊两大族系。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是濊貊族或其分支一发人。吉林在汉武帝时,属幽州玄莬郡上殷台县,在市郊东团山麓至龙潭山,有大量汉代遗物和遗址。公元一世纪时,为夫余、高句丽争持之地;魏晋南北朝时,为夫余属地,公元六世纪初为勿吉之粟末靺鞨部和高句丽北境;隋唐五代时时期,为渤海国涑州;宋、辽、金、元等政权并立时期,北方契丹族建立辽王朝,灭渤海,吉林为辽之东京道涑州境;公元十一世纪,靺鞨族后裔-女真灭辽建立金国,为金之上京路会宁府辖地;公元1271年,元王朝取代南宋统治中原,吉林为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咸平府境地,后属海西辽东道辖地。明永乐七年,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地方(今俄罗斯境内庙街)设立努尔干都指挥使司,为乌拉河卫,船厂为其辖地。明中叶为海西女真乌拉部辖;万历四十四年为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之辖地;清顺治十年,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地;十三年,建立船厂于此。康熙十年,调宁古塔副都统一人驻吉林乌拉监督造船。康熙十二年,在副都统安珠瑚监督下,始建吉林乌拉城池,东、西、北三面竖松木为墙,南面濒江,周长7华里又180步。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吉林代替了宁古塔的省治地位,为吉林省设治之始。雍正五年,设永吉州于此,隶属奉天府。乾隆十二年,改为吉林厅,设理事同知。乾隆二十二年,改宁古塔将军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光绪八年,吉林厅升为府,隶属吉林分巡道,府辖17社、4牌、1街。光绪九年,将吉林城土墙改建为砖墙。光绪三十三年,改设吉林行省,省治吉林城。宣统元年,吉林府属西南路道。民国二年,改吉林府为吉林县,隶西南路道。民国三年,改西南路道为吉长道,道尹公署驻吉林县城,省、道、县驻同地。民国十八年,废道,因省、县同名,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属吉林省。同年设吉林市政筹备处,于吉林城内设5个区,施行市、县分治。民国二十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吉林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9月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10月在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1946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省、市委撤出吉林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3月1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迁驻吉林市,于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迁驻长春市。

吉林市古遗址、古迹、名胜游览地颇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约五、六千年历史的郊区七家子西山、三道岭子、虎头砬子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约三千年历史的西团山、猴石山、长蛇山等处的石棺墓为“青铜时代遗址”,属“西团山文化”为商、周、秦、汉时代墓葬。还有东团山汉代遗址、高句丽、渤海时代遗址,辽金时代遗址,明、清时代遗址等多处;有“阿什哈达摩崖碑”等许多碑刻;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战争遗迹等若干处;还有观音古刹、北山古庙群、吉林文庙、北清真寺等庙宇,为研究东北民族史,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分别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邑区名称的由来。清乾隆九年,有从山东昌邑县徐家官庄、西营庄、李家郜等地饥民逃荒至此,初为徐、孙李三姓聚居地,后来人户增多,因多为昌邑县人,始称昌邑屯。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改称昌邑区政府。

船营区名称的由来。明永乐七年,曾在松花江畔设厂造船,永乐十八年至宣德十年,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在此督军造船,船厂设在今郊区阿什哈达摩崖碑附近。清顺治十三年,为防沙俄侵略,派昂邦章京萨尔虎达,在松花江左岸设厂造船。顺治十八年,船厂设水师营,在古城西门外松花江北岸临江门一带,为“船厂”和“船营”名称的由来。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船营为内五区之一,改称船营区政府。

龙潭区名称的由来。清初,设尼什哈驿站,为东、西、北三驿路总站。光绪年间,为吉林府辖永智社和存俭社之一部,旧名土城子。1942年以地处龙潭山麓得名龙潭区,属吉林市辖外五区之一,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为市郊龙潭区政府。期后几经更名,1981年7月复名为龙潭区人民政府至今。

吉林市的一江一湖一长堤,二河五园旧八门,九桥外带二十山。

第二松花江,从东南向西北流贯吉林市全境,满语为松阿里乌拉,意为从天而降的河。魏时称悚末水,唐代名粟末水,辽时叫鸭子河,后称混同江,金、元、明三朝谓其宋瓦江,明朝宣德-宣宗年间始名为松花江,日本侵华后将其与嫩江汇合处上游一段更名为第二松花江至今。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注入黑龙江,全长1840公里,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第二松花江蜿蜒如带,呈S型流经市区,地势呈东南、西北向倾斜,属松辽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位于市区东南25公里的松花湖,同太湖、洞庭湖被定为全国重点开发的三大湖泊之一,丰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大型的人工湖,湖内盛产鲤鱼、鲫鱼、鳌花、鳊花、白鲢等五、六十种鱼类。沿湖开辟多处著名风景点吸引游人。座落在松花湖西岸的松花湖滑雪场,主峰海拔934.2米,设有吊椅式悬空索道,有高山雪道、越野雪道、跳台等设施,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冰雪比赛基地。

第二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吉林树挂(又称雾淞)”同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齐名,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冬季,市区松花江北岸的吉林树挂,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牤牛河,满语意为野马,因暴雨水势凶猛而得名。牤牛河发源于蛟河县天岗镇老爷岭天桥岗南,全长57.3公里,由江北乡金屯,流经柳树、李家、官地、大屯、哈达、八家子等地,市区境内河段长15公里。昔年产蚌,清雍正三年开始选珍珠进贡,到宣统元年时由于大水冲坏河底才免除了贡珠。

温德河,在郊区南部小白山乡境内,明《一统志》载名温图河,《盛京通志》载名温登河,曾名温德亨河,现名温德河,满语意为祭板,因附近温德亨山而得名。温德河源于永吉县境肇大鸡山北麓,上游称五里河,全长63.7公里,境内12公里,由郊区二道乡泡子沿入境,流经马相、二道、巴虎、四合、吉兴、温德等地注入第二松花江。

江南公园始建于1908年,1928年进行复建,规模宏大,有各种珍禽异兽,名花奇卉。

江北公园始建于1964年,建有花窖、动物园、人造湖、旱溜冰场和儿童乐园。

龙潭山公园于1977年辟为公园,内有高句丽山城遗址,为高句丽时代的军事城堡(又称尼什哈城),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迹有“水牢”、“旱牢”, “水牢”吉林旧八景称“龙潭印月”。

北山公园有“揽月”、“旷观”二亭,有二百年前始建的的以玉皇阁为主体的古庙群。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和金日成革命活动纪念室。

儿童公园始建于1934年,为日本侵略者的“吉林神社”,原神社残迹唯有东北角的空灯石座。

古城吉林的八座旧城门

康熙十二年,由于南方的“三藩作乱”和“罗刹”寇边,在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监修下,吉林古城由兵力修建。除南面的松花江为天然屏障外,东、西、北三面竖松木为墙,城墙东、西各二百五十步,北长二百八十九步,周长1724米,为方形军事城堡,松木墙外周围有池,池外是外城,垒土墙为边,周长为4320米。

古城第一次扩建是乾隆七年。由宁古塔将军鄂弥达主持,在原土墙基础上加高扩建,向东扩1100米,至今天的桥头广场西侧,东北扩900米到巴虎门。扩建后的吉林城是不规则的琵琶形,墙外有池,南面濒江,设五门,大东门(朝阳门)、小东门(东莱门)、巴尔虎门、大北门和西门。

古城第二次扩建是同治六年。吉林将军富明阿、副都统富尔逊向民间募捐,得铜钱十六万串,改杈垛土墙,北扩1000米到北极门、致和门,西扩1000米到迎恩门,在土墙上加筑砖砌的女儿墙,墙外有池,在江沿修建木栅栏一道,长2880米。增建五门即迎恩门、德胜门、福绥门、北极门、致和门,加上原有的朝阳门、东莱门、巴尔虎门共设八门,除福绥门和致和门无门楼外,其它六门皆有门楼,周长8478米。

古城第三次扩建是光绪九年。由吉林将军希元主持,将土墙改成砖墙,城墙取直,上加垛口,墙外池水深3.2米。八个门中,致和门、福绥门为平门,六个城门楼均为一层,状如钟鼓楼,高16米,门宽4.8米。

巴尔虎门1929年改名为巴虎门,解放后独自孤立,直至1958年拆掉,其余七门在30年代随城墙撤除。至今,德胜门、致和门、大东门、巴虎、福绥、北极这些地名仍在使用中。

横跨松花江的丰满大桥、吉林大桥、松江大桥、龙潭大桥、临江门大桥、哈龙桥、松花江铁路桥、清源桥、江湾大桥连接着松花江的两岸,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通行。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吉林盆地,炮台山、宝贝砬子、青山子、东大旺山、磨盘山、五家山、狼头山、小白山、欢喜岭、朱雀山、丰满东山、丰满西山、南天门、代王砬子、烟筒砬子、北狩岭、豁牙山、大马虎头山、小马虎头山、大石顶子山群山拱卫,俗称有:“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之天然屏障。最高山为郊区大青山,海拔934.2米。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