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家乡正月的“游安”民俗

家乡正月的“游安”民俗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4 13:25   浏览 N 次  
本篇报道所指的“揭阳埔田镇庵后村”正是我的老家。

陌上“游安” 歌风咏月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2-2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高鹤涛

▲夜晚,人们手提灯笼,翻山越岭,将山川的灵气与平安带回家。 各家把做好的果饼、鸡鸭肉和水果等物件放到村里的大广场上,点香请安祈福。 ▲游安队伍开道的是“肃静”“回避”两块牌匾,后面有数公里长的各种表演。

策划:张伟清

本报记者 高鹤涛 摄影报道

迎神赛会,活动时间在农历正月和二月,各乡村历时一般三天,也有十几天的。每年一到规定的日子,各乡村举乡一齐举行活动,抬神出庙到村境的主要道路街巷游行,俗称“游安”;并抬神出庙堂或临时构搭的神棚供乡民祭拜。不同的地方还会有不同的形式,比如:走老爷、举王爷、摆灶、城隍庙会,还有出名的烟花火龙表演、锣鼓标旗游行等。

正月十五、十六,粤东揭阳市埔田镇庵后乡村。

清晨的雾霾重重地笼罩着峡谷与村庄,古铜盅器有节奏的敲打声响亮地传遍了村寨的各个角落。

晨雾,人渐多,鞭炮渐密,从四面八方响起……

“肃静”“回避”两块大匾拨雾而来,后面一连绵数公里的春游队。一支支古色古香的春游队,踏着甘露,悠扬欢快,陌上踏唱,他们走过老屋、田园,绕过山岭、穿过大街小巷,踏过每一寸土地,上演的是一幕幕色彩艳丽的民间的风俗画景。

春游队伍里,状元金身顶戴和公主凤冠霞佩,仪态翩然;几位头戴礼帽、身着长袍马褂、手提宝剑彩旗的老者一副庄严模样;一群小男孩子手提刀、枪、剑、锤等十余种木制兵器;小女孩们浓妆艳抹,手提各式道具;鲜花队、唢呐队、金相车队、彩旗队、五龙旗队、标旗队、锣鼓队……跨过一地鲜红的炮仗纸。队伍威武、庄重。

夜晚,露天广场,潮剧、木偶戏、电影不同节目同时上演,各家各户又组成队伍,手持灯笼游灯,翻山越岭,成为不夜天。这个游安祈福的节日,父母们的心情与孩子过新年一样兴奋,在这个比过年还隆重的游安节日,那三夜两天的狂欢,足够让乡村老少一整年慢慢咀嚼。

仪式年复一年地在村落里出现,迎神赛会是一种民俗,似乎更像一种行为艺术,娱神,娱人,人娱神,神娱人。同时,迎神赛会还是乡民凝聚、认同和区域联系的载体。

离乡别井扎根在广州十几年的同学阿超,宁愿春节不回家,也要在这个日子请假。我以前一直不懂,不就是“春运情结”,拍摄了几年,慢慢地对民俗读懂了一些,于是越来越能理解他在元宵春游前忐忑不安想回家的心情、那种挂念。还不仅仅是怀念童年,一睹家乡的变化,更多的是春游队每一段不同的色彩和内涵里,夜里那每年不断重复的老剧场上,那些励人奋进的故事。——“状元和公主”、“乞丐”、“好心人”、“家和万事兴”等故事里诉说的全是激励着青少年勤奋向上、德贤孝善、家庭和睦等内容。对着“传统”,父亲指教着儿子,儿子又叮嘱着自己的儿子………那冥冥中就像有一股力量在召唤——乡情。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上一篇:印象中国 下一篇:2007年11月24日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