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大武汉,你凭什么在中部率先崛起?

大武汉,你凭什么在中部率先崛起?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0 02:52   浏览 N 次  

武汉好在哪里?凭什么在中部率先崛起?凭什么能成为第三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要么是说武汉的缺点的,逻辑是改正了这些缺点,武汉就好了;要么就很空洞,什么区位优势了,科技教育优势了,还有什么楚文化优势,甚至有人要把武昌起义旧址拿去申遗。前几个估计是做官样文章做的,不痛不痒没分析清楚但还算是个正经思路,后面那个申遗就有点哗众取宠,让人狂呕了。

什么是区位优势?就是指武汉在中国经济版图的中央,方圆直径10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大约中国经济总量至少70%以上。这其实已经把目前的中国经济版图的形状刻画了出来:环中国经济圈。武汉在这个圈的中心没错,但不要忘了这个圈的指向。如果是指向圆心,那武汉就存在区位优势,甚至成为经济成长的最大极。如果指向与此相反,不是向内而是向外,那武汉就不是什么区位优势,而是被边缘化。事实其实就是后者。中国整体外向型经济使得东南沿海因海运便利、中国东北因东北亚经济圈、西北因上海合作组织所引致的成员间经济交往、西南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而都有了发展本地经济的基础。中部地区,包括武汉,倘以此等的地理位置参与外向型经济的竞争,除了由于经济不发达而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外,实在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此时,区位不仅仅不是优势,相反,它造成了武汉经济这20多年的陷落。从外向型经济出发,武汉根本没有区位优势。

什么是科技教育优势?仅仅是高等学校多就是科技教育优势吗?仅仅是大学有名就是科技教育优势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大学有名,如果不是优势实在是说不过去。在国内能同时有两所大学占据前10名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和武汉。但,武汉真的有优势吗?毕业的学生纷纷东南飞;高科技产业总产值在全国连前20名都进不了。还要说武汉在这方面有优势,又真的有点尴尬了。

在武汉谈文化优势,还是楚文化优势,除了说“孤芳自赏”以外,无言以对。

那么,武汉没有优势吗?就是说,武汉没有足以让它在中国争得它应有地位的优势吗?武汉究竟好在哪里使得这座城市曾经拥有过辉煌并且注定将再次辉煌呢?

一、区位优势。

估计这时有人会“靠”了,“你这不是自己夸自己嘴巴子”。先别慌“靠”,请听我慢慢道来。

武汉的区位的确非常特别。这样的区位,对外向型经济是“关外”的话,那么对内向型经济,那真的是得天独厚了。

中国经济狂奔了这么些年,外向型经济也快走到头了,再那样发展下去,一是贫富分化还要加剧,二是贸易摩擦还要升级,三是生态问题会更加严重,四是区域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地域之间的隔膜会导致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逼使中国一定要转向到内向型经济。

那么,为什么内向型经济会使武汉得益呢?内向型经济会加快加深中国国内的社会分工,各区域各经济板块的相互依赖将加强,武汉自然得益。

现在的外向型经济,各地拼的是资源的投入,如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由于市场在外,且自身又不掌握所谓核心资源,比如核心技术,因此,在低附加值的“重体力”的制造业的竞争中,社会分工的基础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为了争夺一个所谓“500强”的企业落户本地,有多少地方政府拼的头破血流。这样的做法,不仅资源的利用效率无法保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且各地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逾演逾烈,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006年宏观调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其实就是与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各地政府只要能够吸引到投资,仅仅依靠投资就可以提升本地生产总值而罔顾所谓整体利益子孙后代利益分不开的。

而内向型经济,由于市场就在自己的眼前,所提升的生产力必须为本地的需求所消化才能维持持续的发展,因此,竞争的结果,就绝不可能出现各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中央政府也要摆脱现时拿资本堆优势,拿政策、财政以令诸侯的老套管理方式),必须从“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入手,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分工体系(如何从外向型转为内向型,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为了防止过快升值引发经济与社会动荡,按有关学者的研究,每年5%的速度比较合适)。

全国范围的社会分工,使得各地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武汉的区位优势就得以显现。物流、展会甚至高科技,都可以发展成武汉的优势产业。

为了顺应经济转型,武汉市应该在交通设施、信息通讯、地方政策法规上提前作好准备。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中小企业上,为全国的中小企业构建交流与交易平台,创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或者类似的交流机制,争取把它办成与“广交会”一样具有某种时代特征的投资贸易平台,并力争成为中小企业的融投资平台。

二、“水”经济

很奇怪,武汉作为全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特大城市,却没有提出过任何与水有关的城市建设理念。上海,有黄浦江的东、西两岸,现在几乎成了世界的一景;广州,珠江两岸灯红酒绿,整个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杭州,因一个比东湖小太多的西湖而名闻遐迩;就连北京,这个要花费巨资靠湖北丹江口水库供水的“皇城”也要重新弄一条护城河出来。

为什么?简单点说,是商人都信奉“水为财”,你看老外无论是在自己的国度还是在异地他乡,找办公地点一般都会选在水边,美国纽约蔓哈顿商业区四周都是水,是建在了一座岛上,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这些河流或者湖泊之于这些城市的意义都说明了这点;中国人更不用说了,除了出门要见水外,室内也经常搞个什么水帘瀑布什么的。

我们不解地看到,武汉在“水”上面做的文章实在是太可怜了:得天独厚的“中国角”被荒置了;江滩仅仅是居民休闲的场所,看不到城市的性格和大气,而且武昌这边还是芳草萋萋;武汉城中那么多的湖,却没有因湖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环湖居住群落、环湖旅游景点;最让人不解的就是王家墩CBD的开发了,那里本没有湖,却可以花巨资去挖一个湖,放着其他天然形成的湖不用,放着瑰丽的长江不用。

武汉的热全国知名,热与水,两个武汉知名的资源如果能够合理搭配,势必会使武汉成为中国夏天的一个旅游胜地。现在武汉有个国际渡江节,却安排在了5月份,水还很冷,除了专业人士,普通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不高。类似的活动,应该从吸引本市市民参加为原则,包括杂技节,只要本市市民积极参与并乐此不疲,自然会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来参与的。

随着内向型经济的发展,武汉所特有的区位优势、沉淀的全国通信枢纽、交通枢纽、科教优势等资源都将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发挥武汉的“水”资源优势,建设“水”经济,会使武汉这座城市更加灵动鲜活起来。

武汉还有很多优势,但上述两者的独有性最强,被人模仿的可能性最低,也最符合建设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此,武汉要真正腾飞,除了必须依靠内向型经济的东风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好做活“水”经济,可以使武汉腾飞的更高、更快。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