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谒朱门九不开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9 09:02 浏览 N 次
从前孟尝君爱贤,才俊纷纷前往,孟尝君“养士三千”。后来我发觉,外国也有“养士”一说的。中世纪的时候,也有一些达官贵人会出钱赞助一些作家,不过这种成批养的还少,一般是盯准一个养一个。这个做法叫patronage. Patron就是恩人的意思,直到今日,一些机构还把自己的一些顾客礼貌地称为our patrons, 比如图书馆、博物馆、交响乐团、美术馆,可见这个词并不是很有贬义。我想可能用“赞助人”这个说法更好一些。即便如今,艺术有时候还得依靠这样的patronage, 但是名称未必都是patron, 或许可以称之为endowment (捐赠),比如很多大学的校舍、甚至职位,都有可能是某个爱好某个学科的人捐赠的,比如《魔鬼经济学》作者之一列文,就是芝加哥大学的“William B. Ogde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patronage制度下最有名的例子(或曰反例)就是塞缪尔·约翰逊博士。他最大的成就是编写了一本《英语字典》,不过他也是一个作家,写过很多随笔,后来博斯威尔给他写了个传记,随着这个传记,他和传记作者都开始名垂青史。约翰逊博士是个穷书商的儿子,早年家庭贫寒,身体还有其它很多毛病,后来瞎了一只眼,脸上且有疤痕。生得这么一副面目,人们都对他不以为然,甚至以为他是白痴。后来他居然身体好了,力大如项羽,据说能把一个坐在椅子上的人抱起来抛几尺开外。他智力发展也不错,后来上了牛津,但是没钱读完。25的时候,他娶了个比他大20多岁的寡妇。一个牛津的牛人能落魄至此,今日的大学生看了,希望会觉得好受一些。
约翰逊娶的这个寡妇很有钱,能实现他办学校的梦想,不过约翰逊经营管理不善,学校倒了,不久他又没钱了。没钱,又想干一番编纂字典的大业,那怎么办,那么只有找赞助人(patron),可是找赞助人也没结果。用博斯威尔的话来说:情人多有不忠,恩主喜好无常。寄希望于赞助人本来就是一件很绝望的事情。后来的约翰逊果然没有成功,巴巴地等着号称文学爱好者、赞助人的查斯菲尔德勋爵来赞助,一共却只得了10英镑的“打赏”。他自己寒窗苦读七年,自己将字典编成。字典引起了轰动。此后,当初让他吃闭门羹的贵族查斯菲尔德勋爵善心大发,给他的字典写了两篇推荐的文章。约翰逊没有买他的账,而是写了一封信给他,挖苦他这前倨后恭。此信成了传世名作,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学过。看来得罪一个文人,搞不好会遗臭万年。
信中也写尽了一个作家生存的辛酸,和世态的炎凉。信中说到,当年初识勋爵大名,他一介寒儒,前往拜望,尽逢迎之能事,却终不得赏识。七年已过,他功成名就,勋爵大人却来行“养士”之实,可惜过了时机:他的老伴都已经死了。要名声,他也有了,当年需要人来雪中送炭,却不见人影,功成名就了,却又来锦上添花。
这个现象,大家看了是否觉得眼熟?
约翰逊博士的字典,按照今人的标准,是有一些问题的,字典里头有一些很突兀的个人见解,如字典编纂者(“lexicographer”)词条,他的释义是“writer of dictionaries; a harmless drudge.”(“从事写字典这种无趣活动的人”)。而今字典编纂都比较讲究客观。这些生猛的释义,倒显出他是魔鬼字典编纂者的鼻祖。不过他的字典争议很大影响也很大,在英国和美国,都有一些专著专门论述他的字典,如他的字典对现代英语的贡献。
约翰逊的文学才华,比其字典争议性小一些。他的小说看的人不多,小品文倒很受欢迎,比如这封信。据说查斯菲尔德勋爵自己看了都喜欢,也不隐瞒,甚至将信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比如桌子中间给人看。
上网去搜索此信的译文,意外看到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的《一生的忠告》居然作为一本“人生励志”的书出了译本。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介绍: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及文学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并游学欧洲大陆。1726年继承爵位,1728年出使荷兰,曾任爱尔兰总督及国务大臣等职位。他与同时代的文学家波普、艾略特、爱迪生、斯威夫特等过往甚密。”没提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对此书评价可不好。他说此人有才无德,书宣扬的是“妓女的道德”。
让约翰逊反感的,是书中只教这个儿子如何人情练达,变成人精,刻意避开品德、道德和宗教问题。如今这本书在遥远的中国“重出江湖”,而约翰逊没有广为人知,也颇能引发关于这个时代的思考。根据约翰逊博士传记的记载,他和勋爵就好象照片与底片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查斯菲尔德可能更符合今人对成功人士的理解,他举止优雅、八面玲珑,职业成功,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自己一辈子好像“从来没有放声大笑过。”而约翰逊博士虽才华横溢,但是一性情中人,笑的时候屋子都能掀掉,说话大嗓门,相貌又丑,奇人一个,很难成为所谓“上流社会”的宠儿。
查斯菲尔德写给儿子的书信汉语译文有几个版本。发展出版社的版本在豆瓣上的介绍为:“这本书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您在通读全书后将会发现,它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对于正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国人来讲,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传授的这些‘入世’知识,…会成为你步入‘高贵’、取得成功的护照。”
查斯菲尔德勋爵寄予厚望的这个儿子,居然死在了查斯菲尔德勋爵前头,这让勋爵余生活在痛苦当中,他说了一句连约翰逊都赞叹的话来:“我两年前就死了,只是懒得通知而已。”这丧子之痛与那本教儿子“成功”的书无关,我也没说这会减损此书价值。不过这样的结局,实在让感慨人算不如天算,委实是造化弄人。
patronage制度下最有名的例子(或曰反例)就是塞缪尔·约翰逊博士。他最大的成就是编写了一本《英语字典》,不过他也是一个作家,写过很多随笔,后来博斯威尔给他写了个传记,随着这个传记,他和传记作者都开始名垂青史。约翰逊博士是个穷书商的儿子,早年家庭贫寒,身体还有其它很多毛病,后来瞎了一只眼,脸上且有疤痕。生得这么一副面目,人们都对他不以为然,甚至以为他是白痴。后来他居然身体好了,力大如项羽,据说能把一个坐在椅子上的人抱起来抛几尺开外。他智力发展也不错,后来上了牛津,但是没钱读完。25的时候,他娶了个比他大20多岁的寡妇。一个牛津的牛人能落魄至此,今日的大学生看了,希望会觉得好受一些。
约翰逊娶的这个寡妇很有钱,能实现他办学校的梦想,不过约翰逊经营管理不善,学校倒了,不久他又没钱了。没钱,又想干一番编纂字典的大业,那怎么办,那么只有找赞助人(patron),可是找赞助人也没结果。用博斯威尔的话来说:情人多有不忠,恩主喜好无常。寄希望于赞助人本来就是一件很绝望的事情。后来的约翰逊果然没有成功,巴巴地等着号称文学爱好者、赞助人的查斯菲尔德勋爵来赞助,一共却只得了10英镑的“打赏”。他自己寒窗苦读七年,自己将字典编成。字典引起了轰动。此后,当初让他吃闭门羹的贵族查斯菲尔德勋爵善心大发,给他的字典写了两篇推荐的文章。约翰逊没有买他的账,而是写了一封信给他,挖苦他这前倨后恭。此信成了传世名作,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学过。看来得罪一个文人,搞不好会遗臭万年。
信中也写尽了一个作家生存的辛酸,和世态的炎凉。信中说到,当年初识勋爵大名,他一介寒儒,前往拜望,尽逢迎之能事,却终不得赏识。七年已过,他功成名就,勋爵大人却来行“养士”之实,可惜过了时机:他的老伴都已经死了。要名声,他也有了,当年需要人来雪中送炭,却不见人影,功成名就了,却又来锦上添花。
这个现象,大家看了是否觉得眼熟?
约翰逊博士的字典,按照今人的标准,是有一些问题的,字典里头有一些很突兀的个人见解,如字典编纂者(“lexicographer”)词条,他的释义是“writer of dictionaries; a harmless drudge.”(“从事写字典这种无趣活动的人”)。而今字典编纂都比较讲究客观。这些生猛的释义,倒显出他是魔鬼字典编纂者的鼻祖。不过他的字典争议很大影响也很大,在英国和美国,都有一些专著专门论述他的字典,如他的字典对现代英语的贡献。
约翰逊的文学才华,比其字典争议性小一些。他的小说看的人不多,小品文倒很受欢迎,比如这封信。据说查斯菲尔德勋爵自己看了都喜欢,也不隐瞒,甚至将信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比如桌子中间给人看。
上网去搜索此信的译文,意外看到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的《一生的忠告》居然作为一本“人生励志”的书出了译本。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介绍: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及文学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并游学欧洲大陆。1726年继承爵位,1728年出使荷兰,曾任爱尔兰总督及国务大臣等职位。他与同时代的文学家波普、艾略特、爱迪生、斯威夫特等过往甚密。”没提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对此书评价可不好。他说此人有才无德,书宣扬的是“妓女的道德”。
让约翰逊反感的,是书中只教这个儿子如何人情练达,变成人精,刻意避开品德、道德和宗教问题。如今这本书在遥远的中国“重出江湖”,而约翰逊没有广为人知,也颇能引发关于这个时代的思考。根据约翰逊博士传记的记载,他和勋爵就好象照片与底片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查斯菲尔德可能更符合今人对成功人士的理解,他举止优雅、八面玲珑,职业成功,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自己一辈子好像“从来没有放声大笑过。”而约翰逊博士虽才华横溢,但是一性情中人,笑的时候屋子都能掀掉,说话大嗓门,相貌又丑,奇人一个,很难成为所谓“上流社会”的宠儿。
查斯菲尔德写给儿子的书信汉语译文有几个版本。发展出版社的版本在豆瓣上的介绍为:“这本书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您在通读全书后将会发现,它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对于正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国人来讲,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传授的这些‘入世’知识,…会成为你步入‘高贵’、取得成功的护照。”
查斯菲尔德勋爵寄予厚望的这个儿子,居然死在了查斯菲尔德勋爵前头,这让勋爵余生活在痛苦当中,他说了一句连约翰逊都赞叹的话来:“我两年前就死了,只是懒得通知而已。”这丧子之痛与那本教儿子“成功”的书无关,我也没说这会减损此书价值。不过这样的结局,实在让感慨人算不如天算,委实是造化弄人。
上一篇:孙子是个胆小鬼? 下一篇:流行时尚 贵族学生气搭配席卷社交圈 _8155
相关资讯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最新资讯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