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line cinema--别以为new就很新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6 00:06 浏览 N 次之所以想特别写一下new line是因为之前看一些制作新颖的片子,例如情人节和墨水心等等看到new line这个logo,音画的表现方式也抽象和现代(与米高梅和20世纪福克斯相比),就以为是个有大集团背景的新出道制作公司。
概念晃动是在昨天看了《木兰花》之后,觉得新公司无法驾驭如此的人脉和制作深度,因此百度,结果如下:
新线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1979年进入制片业,投资拍摄低成本恐怖片。 1990年通过向FOX购买其不敢发行的香港嘉禾电影《忍者神龟》并大获成功后,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1993年新线被电视巨头特纳收购,因特纳控股时代华纳,因此新线随即被并入时代华纳集团,但新线的原总裁谢伊当年在被特纳收购时仍持有新线主要股权,并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新线目前虽然同属时代华纳集团,但其电影经营与集团内部的其他电影公司并无相关。
资料太少,因此去了维基百科,结果如下:
在1967年,新线影业成立。在70年代早期,因重新发行1936年的反大麻喜剧电影《Reefer Madness》,使这部片受到当时美国部分吸食大麻的大学生的欢迎,是公司营运初期的成功。新线影业也发行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的大部分电影;《哭泣宝贝》(Cry-Baby)则是由环球影业发行,《疯狂杀手俏妈咪》(Serial Mom)则是由Savoy影业制作、发行。新线影业早期发行的最畅销电影是《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系列电影,新线影业可说是因经营独立电影的发行而逐渐兴起的,尤其是剥削电影。
与猎户座影业、卡洛可电影公司、Cannon Films等同期成立的独立电影公司相比,新线影业的营运不断地成长,已成为好莱坞的主要电影公司之一。除了早期的《猛鬼街》系列与约翰·沃特斯的电影,新线影业还制作、发行许多类型电影或剥削电影,例如《黑暗城市》(Dark City)、《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系列电影、《一人有一点颜色》(Pleasantville)、《星期五》(Friday)系列电影、《忍者神龟:炫风再起》(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魔宫帝国》(Mortal Kombat)系列。在2000年代初期制作、发行的《指环王电影三部曲》,使新线影业获得巨大的收益,并获得多项奥斯卡奖。
此外,新线影业也购买许多非英语电影,在美国发行、上映,例如:《Stay as you are》、《不道德的故事》(Immoral Tales)、《掏出你的手帕》(Get Out Your Handkerchiefs)。其中,《掏出你的手帕》获得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可视为是新线影业的第一个奥斯卡奖项。[1]
在1994年,泰德·透纳经营的透纳广播公司买下新线影业。在1996年,时代华纳集团收购透纳广播公司,新线影业成为时代华纳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同属透纳集团的汉纳-巴贝拉制作公司被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合并;城堡石娱乐公司成为华纳影业的子公司;新线影业维持独立的运作。在2007年,新线影业与城堡石娱乐公司共同拍制《破绽》,这是它们被透纳集团收购以来的首次合作。
在2008年2月28日,时代华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里·贝克斯(Jeffrey Bewkes)宣布,新线影业将成为华纳影业的子公司。针对此事,新线影业的主席罗伯特·夏尔与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林恩宣布将辞职。时代华纳集团承诺,隶属华纳影业的新线影业仍将保有其独立的制作、发行、财务运作。[2]根据华纳影业主席亚伦·洪恩(亚伦·洪恩)表示,新线影业将每年制作约六部电影,大概是四到七部之间。[3]
国际发行管道
在美国以外,新线影业与不同的电影签约,借由这些外国公司发行新线影业的电影。加拿大由联盟影业发行,英国由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发行,德语地区、新加坡、波兰、捷克则是由华纳影业发行,澳洲、新西兰是由威秀电影公司发行,巴西地区由Playarte公司,法国由Metropolitan Filmexport发行。
其他部门
新线影业目前已成立以下部门:电影发行、市场营销、发行光碟,并成立影屋公司(原名佳线电影公司)专门负责独立电影的拍制。在2008年5月8日,华纳独立影片公司宣布将与同属时代华纳集团的影屋电影公司合并。[4]
值得推敲的是,一个公司的名称往往寄托这公司创始人的雄心伟略,就像我国五六十年代生人多叫爱国,爱党,革命一样,喜欢digging的笔者又去搜索了一下新线影业创办初期的时代背景,因此不得不提到“独立电影”的产生以及对于美国影业甚至全球影业的影响。
美国独立电影是指没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投资制作的美国低成本电影。这些大型电影公司包含:米高梅、雷电华、环球影业、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在1920年代到1950年代掌控好莱坞的制作、发行、放映等连锁体系。虽然1948年的派拉蒙判决,使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连锁体系瓦解,但其中四家电影公司仍是目前美国的主要电影制作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派拉蒙判决与更轻便的摄影机的出现,出现一批专门拍摄实验与前卫电影的艺术家,同时剥削电影开始盛行。在70年代,好莱坞雇用新好莱坞世代的新导演,并给予他们相当大的创作权;但也有导演选择远离好莱坞,以继续创作电影。
自从90年代以来,美国的独立电影逐渐成长。更为便宜的数位摄影机出现,以及非线性剪辑与混音软件、个人电脑的普及,使个人拍摄电影的门槛降低。圣丹斯电影节等针对独立电影的影展,也使许多有创意的新电影工作者崭露头角。许多大型电影公司成立旗下的独立电影公司,以制作独立电影,或经手外国电影的购买与放映。
历史
[编辑] 与电影专利公司的对抗
最早的独立电影,可追溯到1900年代,当时托马斯·爱迪生与竞争对手美国幕镜与拜奥公司(AM&B)共同创建的电影专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在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底片格式方面垄断电影的拍摄与放映体系,而部份小型业者起而对抗。
在1908年12月,托马斯·爱迪生建立电影专利公司,与爱迪生工作室、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维塔格拉夫制片厂、艾善聂、塞尔立、鲁宾、凯兰等旗下公司构成垄断体系(俗称的托拉斯),后来加入此体系的还有法国百代电影公司、芝加哥首要发行片商乔治·克莱恩(George Kleine)、以及当时规模最大的电影底片制造商伊士曼柯达公司。
在电影专利公司创立时期,托马斯·爱迪生拥有当时大部分的电影技术专利,包含底片与底片格式。电影专利公司透过许多方式推行它们的专利,包含对独立电影业者进行诉讼、透过法院进行禁止令,企图迫使其他竞争者倒闭。由于电影专利公司的一连串手段,许多电影业者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或将电影公司搬至天候良好的加州好莱坞,以远离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公司根据地纽约与新泽西州。[1]
在191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的两项反托拉斯判决结束了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状态。在1912年,第一个判决取消托马斯·爱迪生对电影底片的专利。在1915年,第二个判决则裁定电影专利公司是个托拉斯,取消公司的所有专利。虽然这些判决使独立电影公司合法化,但这些搬迁到加州南部的独立电影公司,日后却成为大型电影公司,其片厂制度垄断古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制作、发行、映演系统,成为更大型的托拉斯。
[编辑] 联美公司与片厂制度的对抗
在电影专利公司丧失其电影技术的专利后,搬迁到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崛起,片厂制度迅速成形,成为新的托拉斯,部份电影从业人员开始寻求独立于片厂制度。在1918年,玛丽·碧克馥(Mary Pickford)、查理·卓别林、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以及西部片演员威廉·哈特(William S. Hart)在美国各地推销自由公债,以协助美国政府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财务问题时,为求摆脱片厂制度对于明星的薪水与合约限度,产生成立独立公司的想法。在筹备成立公司的过程中,大卫·格里菲斯加入,而威廉·哈特因为听闻地铁影业(Metro Pictures)的总裁Richard A. Rowland的不利谣言,退出这个计划。
在1919年2月5日,玛丽·碧克馥、查理·卓别林、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大卫·格里菲斯成立联美影业公司(United Artists),每人拥有20%的股份,其余20%由律师威廉·麦卡杜(William Gibbs McAdoo)持有;威廉·麦卡杜是当时美国总统汤玛斯·伍德罗·威尔逊的女婿。[2]
联美影业公司的首任董事总经理是Hiram Abrams。公司的初期营业目标是每年制作五部电影,只拍摄上述四人分别独立制作的电影。但在1920到1921年,当时的美国电影面临重大的转变:剧情长片的制作变更昂贵、画面更细致,影片的时间也增加到90分钟左右,需要大约八卷片盘。当时没有电影公司或明星,可以在一年内制作出五部具有一定品质的剧情长片。在1924年,联美影业因为发行成本的增加,与初期目标无法达成,大卫·格里菲斯退出联美影业。联美影业改聘用资深制作人约瑟夫·尚克(Joseph Schenck)作为董事总经理。约瑟夫·尚克已经从事电影制作达数十年,家族成员也多从事电影业,妻子是影星诺玛·塔玛芝(Norma Talmadge),其妹妹则也是影星康斯坦斯·塔玛芝(Constance Talmadge),妹婿则是著名默片导演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约瑟夫·尚克与山谬·高文(Samuel Goldwyn)、亚历山大·科达(Alexander Korda)、霍华·休斯等独立电影制作者签约,发行这些人独立制作的电影。联美影业的特色是,给予旗下明星、制作者高度的掌控权,与同时期其他大型业者不同。联美公司早期并没有专属的电影院,约瑟夫·尚克接掌营运后,开始购买电影院、或成立新电影院,冠上联美影业的名称。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碧克馥、卓别林等默片明星的影艺事业中断,或是结束,影响联美公司的经营。卓别林在有声电影时代仍偶尔拍摄电影。在1933年,约瑟夫·尚克自联美影业辞职,与自华纳公司辞职的戴洛·萨奴克(Darryl F. Zanuck)另建立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在营业初期就达到一年制作四部电影的目标。
约瑟夫·尚克辞职后,联美影业的销售经理爱尔·李克特曼(Al Lichtman)成为新的董事总经理。联美影业持续与高文、科达、华特·迪士尼、华特·万格(Walter Wanger)、大卫·赛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等人制作电影,持股权仍在数位公司创立者上。数年后,这些合伙制作者中段与联美影业的合作关系,高文与迪士尼任职于雷电华、万格任职于环球影业、赛兹尼克则是退休。在1940年代晚期,联美影业的制作部门与发行部门的营业都已面临困难。
[编辑] 独立电影制片人协会
在1941年,玛丽·碧克馥、查理·卓别林、华特·迪士尼、奥森·威尔士、山谬·高文、大卫·赛兹尼克、亚历山大·科达、华特·万格等人成立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