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上位

上位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5 12:32   浏览 N 次  

一般来说,品牌定位是基于对市场的多方判断而作出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特别是细分市场的今天,凭借品牌自身形象所聚集的一群特定消费群是每个品牌所固有的特点。然而,消费者的相对聚集导致品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上位”乏力的现象。

最近网路上有款车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关注,潮人们叫它“熊猫车”,新颖的熊猫外形设计,倡导更安全的理念,这就是“汽车狂人”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所推出的最新款车型,隶属其全新品牌“全球鹰”旗下。

李书福曾经举起“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大旗,成为吉利迅速在差异化道路上赢得先机的汽车品牌。时至今日,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低价成本优势向“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的技术性能优势转变。这个转变是吉利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一次“上位”。

吉利的上位之路是通过其产品品牌的提升完成的。吉利集团宣布未来将以“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作为乘用车的子品牌,另外也将在可见的未来,建立一个专属的商旅车品牌,“吉利”二字则将逐步退居为集团名称。而之前吉利在尝试的“华普”也将在新的战略整合中消失。

“熊猫”就如搜狗拼音,给了人们一种出奇不易。搜狐在拼音的突破使得其在网路上的品牌使用体验迅速的提升,而“熊猫”给吉利带来的是一股从未有过的清新气息。“吉利也潮流”似乎很难想象,但这确实发生了。《奋斗》里的那辆奥拓让许多年轻人记住了这个代表低价、平民的品牌,吉利曾经的低价策略同样把自己套在一个圈子里不能自拔。当然这是曾经吉利的制胜法宝,帮助吉利走过最为艰难的创业期。而现在,他的低端品牌形象则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也许吉利的决策者寄望于他的熊猫,他的新品牌策略能够帮助其结束消费者对他“廉价车”的印象。

“冬天”里,吉利的转型更耐人寻味。市场定位的先导性能否帮助他成功蝶变,“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吉利怎么从品牌林立的汽车市场突围,新品牌策略是否受到市场认可,都成为我们关注吉利的方向。

“上位”需要时间,需要口碑,需要沉淀。

吉利的华普失败过,美特斯邦威也有同样的遭遇。

一直关注这家服装品牌,是出于对其品牌运作的认可。从班尼路、森马等同类竞争者中胜出,并逐渐建立起一套具有美邦特色的店铺运作、形象推广的体系。然而,美邦的痛苦在于既要保留原有市场,又要使品牌向高端延伸。

这种感觉和百威英博啤酒在宁波的痛苦是一样的。其所属的本地化品牌KK在宁波占据了强大的地缘优势,庞大的终端系统所带来的高市场占有率使其成为无语抗衡的制胜武器,但是KK并不赚钱。其在宁波市场上引进雪津、红石梁、哈尔滨却无法打败本地的又一强势纸箱酒品牌大梁山。这难道不是百威英博在宁波的痛吗?这不是KK在宁波的痛吗?

美邦02年推出高档休闲品牌CH’IN祺格,但是,两年之后CH’IN亏损百万。为了专心做好美特斯邦威,美邦服饰暂停CH’IN品牌的运作。“CH’IN是我们对于高端成衣市场的一次试水,从市场定位、商品企划、营销推广、终端建设各个环节似乎都有不足。”周成建说,“但是,CH’IN最关键的问题,是推出的时机不对。这个时机包括美特斯邦威自身对高端成衣品牌尚缺经验,当时的美特斯邦威还不足以强大到可以运作两个品牌,也包括市场对陌生的中高端品牌接受度不足。”

而四年后,美邦再次试水定位22岁到35岁的白领人群的高档休闲品牌ME&CITY,目前,ME&CITY已经登陆美邦在各大城市的旗舰店,并且在后期实现独立经营。

美邦“上位”了吗?

多品牌的运作思路是否一种方式,还是说,像太平鸟的男装一样,全部推到重来?

我们发问,静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


《城客》:第一本中文互动杂志!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