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遍布清真寺的伊斯坦布尔美景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8 18:12 浏览 N 次
时间:2010-11-22 11:36:50 中青在线
内容摘要: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一座与国父凯末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1923年,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创建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凯末尔将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至安卡拉,此举象征着土耳其告别了腐败无能的奥斯曼帝国,走向一个全新的共和国时代。
“像一匹烈马,从亚州狂奔而来,一头撞进欧洲大陆。”这是土耳其一位诗人形容国家地理位置及国土形状的一句名言。前不久,记者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感知中国·土耳其行”活动的采访,有幸领略了土耳其“烈马”身上三颗明珠的丰采。
停泊在伊兹密尔滨海步行大道旁海湾里的帆船。
国父的荣耀之城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一座与国父凯末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1923年,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创建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凯末尔将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至安卡拉,此举象征着土耳其告别了腐败无能的奥斯曼帝国,走向一个全新的共和国时代。
当年,安卡拉只是一个3万人口的小城镇,如今已经发展成40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可以说,安卡拉是现代土耳其的创建人、国父凯末尔的荣耀之城。因此,来到安卡拉,你就不能不去拜谒凯末尔陵。
我们到土耳其之后,不论是在政府机关采访,还是到学者家中做客,抑或逛“大巴扎”(土耳其市场之谓)购物,到处都能看到悬挂在墙上的凯末尔肖像。为什么土耳其百姓对凯末尔如此崇敬、热爱?参观了凯末尔陵之后自然就有了答案。
凯末尔陵坐落于安卡拉西郊的一座山丘上,包含公园、广场、陵墓,以及两座塔和凯末尔遗物博物馆几个部分。整个建筑群由四条柱状回廊围成一个四方形的广场,正面即为凯末尔陵墓所在的“荣耀大厅”。在凯末尔遗物博物馆内,除了大量的历史遗物之外,还有许多配有声光电的全景画和雕塑群,生动形象地向人们述说着国父当年率土耳其人民抵御外侮,创建现代国家的丰功伟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沦为西方列强瓜分和争夺的半殖民地。凯末尔受命于危难之时,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赶跑了企图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外国侵略者。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首任总统。
凯末尔之于土耳其,并不仅仅是功勋卓著的军事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不仅废除了封建的苏丹制、实行政教分离、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更进行了改造社会的各项改革——废除妇女带面纱和头巾等旧习,推广西服;妇女在政治上和受教育上的权利得到承认;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标注土耳其语;发展工商业,采取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措施……
1934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的称号,并以此为姓。
安卡拉凯末尔陵前守卫的军人。
璀璨的明珠伊斯坦布尔
但凡读过点史书的人,都不能不记住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它不仅历史悠长显赫——曾经是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里汇聚,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跨欧亚两大洲,将城市东西分隔开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一道扼守着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
如今,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青春焕发,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港口以及工商业中心,它不仅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而且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那天中午,土耳其新闻署驻伊斯坦布尔办公室主任阿尔腾塔斯先生请我们中国记者一行在HAMDI餐馆用餐。这家餐馆至少有40年历史了,它的广告上写着:“同样的美味和位置始自1970年。”
说到它所处的位置真是令人叫绝:将伊斯坦布尔市欧洲部分分割为南北两部分的金角湾尽收眼帘,稍远,便是金角湾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交汇处,连接该市欧亚两部分的跨海大桥则矗立在目力所及的尽头。有十数层楼高的白色大型邮轮停泊在岸边,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繁忙的渡轮在金角湾上犁出道道白浪,与马路上一水儿的黄色出租车共同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生命的气息和脉动……
我们一边享用着土耳其的美食,一边欣赏着伊市的美景。此时,旁边清真寺的高音喇叭传来了宣礼者让信徒做礼拜的召唤声,富有韵律的声音划过城市的上空。
听我们的导游兼翻译穆卡迪斯小姐介绍,整个伊斯坦布尔大约有两千多座清真寺,而全市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在这个城市的繁华地带,你随便拍下一张风景照,几乎都能从上面找出一两座甚至更多的清真寺。
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给伊市留下了无数文化财宝,圣索非亚大教堂便是其中之一。据传,君士坦丁大帝建立东罗马帝国得益于基督徒的帮助,于是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来,他的儿子下令兴建圣索非亚教堂,从此,这座教堂一直扮演着东罗马帝国总主教堂的角色。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克城市,此后,将圣索非亚教堂改为清真寺。
穆卡迪斯小姐介绍说,当时的改建并未将教堂拆毁,而只是将一些基督教的宗教壁画用材料覆盖起来,并逐步加建了清真寺的4座尖塔。193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圣索非亚教堂改为博物馆,那些被覆盖的基督教艺术瑰宝得以重见天日。如今,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穆罕默德”金字大圆盘,与基督教的宗教壁画和谐共存于一堂之内,让游客们感受到历史变迁的同时,更留下无尽的感慨。
实际上,圣索非亚教堂的建筑风格在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建筑风格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伊斯坦布尔,如果不是时时映入眼帘的清真寺和回荡在城市上空的做礼拜的召唤声,它给人的印象几乎完全就是一座欧洲城市。兴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的新老皇宫,风格也迥然不同。当年,这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积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与此同时,东西方文明也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它既充满欧洲的婀娜风姿,又具有亚洲的东方骨血。
我们离开这座美丽的城市时正值傍晚。当飞机升腾在夜空,华灯初上的伊市渐渐远去,十九世纪法国诗人兼政治家拉马丁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字句已然被我带走:“如果只能看这个世界一眼,那就看伊斯坦布尔吧。”
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市濒临爱琴海,是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港口。不过,在说这个城市之前,还是先说说一个人吧。他就是土耳其新闻署伊兹密尔办公室的负责人苏瓦特先生。
苏瓦特先生的祖父参加过土耳其的独立战争。一次,在战斗中他的祖父遇到一个受重伤的敌军士兵、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后者从怀里拿出了一张与家人的合影。虽然无法明白彼此的话语,但苏瓦特的祖父毅然背起这个年轻人将他送往战地医院救治。年轻的澳大利亚士兵脱离生命危险后,苏瓦特的祖父又将他送到边界线,并用土耳其文写了个纸条送给他:“请不要再以这样的方式来到这片土地。”战后,这名澳大利亚士兵辗转找到了苏瓦特的祖父,此后两家成为世交。
也许祖父的这段经历影响了苏瓦特先生的一生,五十岁出头的他仍充满激情。在陪同我们参观的路上,他始终不停地表述着自己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再穿插着介绍美丽的城市伊兹密尔。
到伊兹密尔的次日,他带我们驱车前往80公里之外的古罗马遗址以弗所参观。
以弗所遗址面积广阔,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苏瓦特先生告诉我们,这座古罗马城市,兴盛时有50万居民。从目前的城市遗址看,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这个城市的宏伟和繁盛。
大剧院是以弗所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它依山坡而建,最多可容纳2.5万名观众。古罗马人不仅在这里欣赏音乐会,而且还在这里观看角斗士的对决。它的设计十分精妙,虽然没有现在的扩音设备,在最高处的观众也能听清楚演员的台词。
大剧场外,面对的是港口大道,从那里可以通往当时的港口。苏瓦特介绍说,以弗所的大理石街,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
从郊外回到城里,仿佛是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回到了现代社会。苏瓦特告诉我们,伊兹密尔是土耳其最西化的城市。这里很少平地,因此,城市的住宅都是从海边往山上建。整个城市延绵达150公里,就像逶迤在伊兹密尔湾畔的“长城”。
当夜色降临,极目远眺,华丽的城市明珠伸向远方,仿佛勾勒出一条璀璨的黄金项链。我们所在的KORDON酒店坐落在伊兹密尔的滨海步行大道旁。这里沿海边密布着一家家饭馆,周末的夜晚,伊兹密尔市民呼朋唤友来这里小聚,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夜色渐深,仍有年轻的情侣在这里流连。他们在这里品着咖啡、土耳其茶和啤酒,或是吸几口香气扑鼻的土耳其水烟,在爱琴海海风的轻拂下,享受着浓浓的爱意。伊兹密尔,易滋蜜啊。
此文转载自:中国清真网
原文网址:http://musilin.net.cn/2010/1122/55571_3.html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