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堂后裔共勉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8 07:22 浏览 N 次
说明:我国的杨姓家族,无不以「弘农」为傲,以「四知」为荣。台湾所有的杨家子弟,也一向秉承了这项相沿柑袭了两千多个年头的传统。
「弘农」,是杨姓家族的大郡望,具有双层深远的意义:在地缘方面,代表了当初培育他们成长的地方。那远在我国中原地区的河南、陕西一带,在血缘方面,则说明了他们是姬周王室的后裔,一脉相承自三千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当然更是民族共同始祖黄帝的嫡传子孙。
所谓「弘农」,是汉代的一个郡名,范围包括现在河甫省洛阳、嵩、内乡等县以西,至陕西省商县以东之地。这个地方,又是如河跟杨姓家族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的?
要了解杨姓与「弘农」地区结缘的本末,必须从他们的得姓谈起。
杨姓的起源,在「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述得最为清楚,是这样的:「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阳俟,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胖,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县,其后以邑为氏。」
根据这项考证结论可以知道,周文王的后裔当中,先后有两支以杨为氏:一支是传自大约两千八百年前西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另一支则传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当时的晋国公族,是由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所传,所以这一支杨氏,当然也是唐叔虞的后裔,跟上述嫡传自周成王的一支,显然同出一祖,只是在血统的分支上略有不同而已。
周宣王之子尚父首先受封的杨国,根据考证,位置是在今山西省洪洞县的东南。这个小国,后来于春秋初期被当时强大的晋国所灭,并且改置为晋国的羊舌邑。也大致在这个时候。
尚父的子系,开始以杨为氏,正式诞生了这个著名的姓氏。
第二支以杨为氏的姬周后裔,实际上也是孕育于古杨国的故址,因为,古杨国被晋国改置为羊舌邑之后,邑下又分设了铜崼、杨氏、平阳三个县,而其后晋武公之子伯侨的五世孙叔向,由于高官至晋国的太传而食采于杨氏县,后来叔向的后裔又「以邑为氏」而姓了杨,所以,上述两支杨氏的得姓虽有先后的不同,但发祥的地点则一,当然,现在山西省洪洞县的东南地方,也正是普天之下杨姓中国人的最早根源所在。
发祥于山西洪洞县东南的杨氏,后来又怎会以代表河南和陕西地区的「弘农」两个字为表记,长时以来名闻天下?
说起来或许是同一血统的心灵感应所致,因为,不论是传自古杨国的那一支,还是系出晋国公族的那一支,其后他们在面临到国亡或出仕等不得不离开老家的因素时,大家几乎有志一同,全都跑到弘农地区去另立基业了,如此日积月累,到了汉代初期,杨氏已在弘农地区汇为巨族,加上其间又出了许多分别在各方面著有成就的杰出子弟,于是,「弘农杨氏」的名号自此闯出,弘农地区当然也成为了杨姓的最主要繁衍中心。
关于杨氏茁大于弘农地区的过程,刚去世不久的李济博士在其所著「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书中,有如下十分的记述:
「杨氏之播迁分布情形,据杨名时杨氏族谱序谓:子孙避乱居华阴(今陕西省);秦汉间,或居河内,或居冯翊(今陕西省),汉有封赤泉侯,后世为安平者,关西伯起(按即杨震)即其裔孙。伯起之后又蕃炽,故今杨氏多言出自关西。
又叔向之子孙,奔于华山而家华阴。杨昌有子三人,曰包、隆、宽。包为后汉武人,关基河内;隆仕寨开基凤州(今陕西);宽亦仕秦,其裔孙分衍于扶风(今陕西)、和顺(今陕西)、原武(今河南)。杨氏在西晋末,已有一部份迁于闽、越,亦有于唐末避黄巢之乱入闽者,自宋代起,福建始成为杨氏播迁之中心。」
杨氏的「四知堂」,跟他们的大合望「弘农」一样,也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创造「四知」一典的,是汉代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震,由于「四知」美德在传统文化的永垂不朽,杨震的后裔,一千多年以来便始终以「四知」为堂号,为他们血缘归属的表记。这项传统,直到今天,衍传在台湾岛上的杨氏子孙,也仍然奉守不渝,而且必将千秋万世相承相袭下去。
杨震是东汉安帝时的华阴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人。由于当时的华阴,是位于关西地区,所以他就被尊称为「关西夫子」,而他的后人,也因而有以「关西杨氏」自称的。
有关「四知」一典的出处,以及杨震一生令人无限景仰的事迹,「后汉书」都有翔实的记载,简而言之是这样的:
——杨震,字伯起,少好学,明经博览,时称关西夫子,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五十始仕州郡,举茂才,迁荆州剌史,清廉自守,答却暮夜之贿。后转涿郡太守,延光初,为太尉,时嬖幸充庭,震历疏切谏,遂为中官樊丰等所谐,遣归本郡,道饮鸩卒。
——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遗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其实,「四知」杨氏也好,「关西」杨氏也罢,实际上根本就是「弘农」杨氏的一份子。换句话说,由杨震所传的「四知」杨氏和「关西」杨氏,是「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所以这一支杨氏,向来以「弘农」为他们的大郡望,以「四知」或「关西」为他们的堂号。
「弘农」,是杨姓家族的大郡望,具有双层深远的意义:在地缘方面,代表了当初培育他们成长的地方。那远在我国中原地区的河南、陕西一带,在血缘方面,则说明了他们是姬周王室的后裔,一脉相承自三千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当然更是民族共同始祖黄帝的嫡传子孙。
所谓「弘农」,是汉代的一个郡名,范围包括现在河甫省洛阳、嵩、内乡等县以西,至陕西省商县以东之地。这个地方,又是如河跟杨姓家族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的?
要了解杨姓与「弘农」地区结缘的本末,必须从他们的得姓谈起。
杨姓的起源,在「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述得最为清楚,是这样的:「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阳俟,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胖,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县,其后以邑为氏。」
根据这项考证结论可以知道,周文王的后裔当中,先后有两支以杨为氏:一支是传自大约两千八百年前西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另一支则传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当时的晋国公族,是由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所传,所以这一支杨氏,当然也是唐叔虞的后裔,跟上述嫡传自周成王的一支,显然同出一祖,只是在血统的分支上略有不同而已。
周宣王之子尚父首先受封的杨国,根据考证,位置是在今山西省洪洞县的东南。这个小国,后来于春秋初期被当时强大的晋国所灭,并且改置为晋国的羊舌邑。也大致在这个时候。
尚父的子系,开始以杨为氏,正式诞生了这个著名的姓氏。
第二支以杨为氏的姬周后裔,实际上也是孕育于古杨国的故址,因为,古杨国被晋国改置为羊舌邑之后,邑下又分设了铜崼、杨氏、平阳三个县,而其后晋武公之子伯侨的五世孙叔向,由于高官至晋国的太传而食采于杨氏县,后来叔向的后裔又「以邑为氏」而姓了杨,所以,上述两支杨氏的得姓虽有先后的不同,但发祥的地点则一,当然,现在山西省洪洞县的东南地方,也正是普天之下杨姓中国人的最早根源所在。
发祥于山西洪洞县东南的杨氏,后来又怎会以代表河南和陕西地区的「弘农」两个字为表记,长时以来名闻天下?
说起来或许是同一血统的心灵感应所致,因为,不论是传自古杨国的那一支,还是系出晋国公族的那一支,其后他们在面临到国亡或出仕等不得不离开老家的因素时,大家几乎有志一同,全都跑到弘农地区去另立基业了,如此日积月累,到了汉代初期,杨氏已在弘农地区汇为巨族,加上其间又出了许多分别在各方面著有成就的杰出子弟,于是,「弘农杨氏」的名号自此闯出,弘农地区当然也成为了杨姓的最主要繁衍中心。
关于杨氏茁大于弘农地区的过程,刚去世不久的李济博士在其所著「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书中,有如下十分的记述:
「杨氏之播迁分布情形,据杨名时杨氏族谱序谓:子孙避乱居华阴(今陕西省);秦汉间,或居河内,或居冯翊(今陕西省),汉有封赤泉侯,后世为安平者,关西伯起(按即杨震)即其裔孙。伯起之后又蕃炽,故今杨氏多言出自关西。
又叔向之子孙,奔于华山而家华阴。杨昌有子三人,曰包、隆、宽。包为后汉武人,关基河内;隆仕寨开基凤州(今陕西);宽亦仕秦,其裔孙分衍于扶风(今陕西)、和顺(今陕西)、原武(今河南)。杨氏在西晋末,已有一部份迁于闽、越,亦有于唐末避黄巢之乱入闽者,自宋代起,福建始成为杨氏播迁之中心。」
杨氏的「四知堂」,跟他们的大合望「弘农」一样,也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创造「四知」一典的,是汉代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震,由于「四知」美德在传统文化的永垂不朽,杨震的后裔,一千多年以来便始终以「四知」为堂号,为他们血缘归属的表记。这项传统,直到今天,衍传在台湾岛上的杨氏子孙,也仍然奉守不渝,而且必将千秋万世相承相袭下去。
杨震是东汉安帝时的华阴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人。由于当时的华阴,是位于关西地区,所以他就被尊称为「关西夫子」,而他的后人,也因而有以「关西杨氏」自称的。
有关「四知」一典的出处,以及杨震一生令人无限景仰的事迹,「后汉书」都有翔实的记载,简而言之是这样的:
——杨震,字伯起,少好学,明经博览,时称关西夫子,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五十始仕州郡,举茂才,迁荆州剌史,清廉自守,答却暮夜之贿。后转涿郡太守,延光初,为太尉,时嬖幸充庭,震历疏切谏,遂为中官樊丰等所谐,遣归本郡,道饮鸩卒。
——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遗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其实,「四知」杨氏也好,「关西」杨氏也罢,实际上根本就是「弘农」杨氏的一份子。换句话说,由杨震所传的「四知」杨氏和「关西」杨氏,是「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所以这一支杨氏,向来以「弘农」为他们的大郡望,以「四知」或「关西」为他们的堂号。
上一篇:劲霸男装价格淘宝网男装09冬装冬季新款羽绒服外套 下一篇:老船长冰激凌
相关资讯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最新资讯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