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动漫产业元年?--太子龙文化传播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7 04:48 浏览 N 次
从孙悟空、阿童木到蜡笔小新、狮子王,卡通、漫画所表现出来的可爱造型和奇妙故事,已经幻化为一代代人成长过程的集体记忆和视觉符号。
4月2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盛大开幕。 耗资上千万的开幕晚会,数万人参与的卡通狂欢巡游,动漫,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激活了沉睡心底的情感体验。
这是“动漫”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创意的产业与杭州这座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的“第二次握手”,此前的2005年6月1日至5日,杭州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2006年,中国动画迎来了举世瞩目的“成长期”(品牌成长与市场成长)。尽管这种“成长”仍不甚“快速”与“快乐”,但已足以让人振奋——
2005年,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已突破4万分钟,超过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国产动画片总产量之和。仅2006年第一季度,实际产量就已接近2万分钟。更重要的是,国产动画片播出销售价格已达到制作成本的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7%。
同时,衍生产品的开发出现了喜人的局面。2005年《三毛》的版权销售近2000万元,而在2006年《三毛》的版权销售将达3000万元;《蓝猫淘气3000问》品牌授权每年收入1600万元至1800万元,且每年呈上升态势。
在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之后,杭州市即推出了打造“动漫之都”的15项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建设一座投资35亿元、占地4.6平方公里的白马湖卡通城。从2005年起,杭州市政府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动漫游戏产业的奖励、资助、贴息等。
除了杭州在积极打造动漫之都,青岛则提出要建动漫之岛,大连、深圳等多个城市也都在不遗余力抢夺动漫产业这份大餐。各个城市在“会展”、“基地”、政策等多方面“跑马圈地”,积聚动漫产业的物资和人气。
高密度的动漫产业园区、教学基地,伴以高密度的动漫会展,连续数年的政策支持与企业参与,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中国动漫产业元年已经来到!
80年的孕育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诞生于1937年,而早在80年前的1926年,中国就已推出了自己的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由万籁鸣执导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轰动日本——当时连电影院的走廊上都挤满了观众,大人孩子如痴如醉地观看影片。
日本故事漫画和电视动画片之父手塚治虫就是因为童年时代邂逅这部《铁扇公主》,才发誓“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制作出像《铁扇公主》一样的动画片”。最终,手塚治虫放弃了成为医生的机会,走上了成为一位著名漫画家的道路。
手塚治虫将电影的表现手法导入漫画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漫画风格——故事漫画。他开始在杂志上连载《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我的孙悟空》等畅销漫画作品,他的名字也因此在日本家喻户晓。
经过日本爱知县亚洲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现代美术家张晓东博士的牵线搭桥,手塚治虫的原作第一次出现在杭州动漫节上,原稿《我的孙悟空》中对火焰山的描写,似乎完全模仿了万籁鸣生先生的作品。
《铁扇公主》之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的出现进一步引起全世界动漫界的瞩目,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直至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孙悟空的筋斗云被阿童木的十万马力远远甩在了后面,作为动漫“鼻祖”的中国在这场游戏角逐中落伍了:
2005年全球数字动漫产值达2500亿美元,与网络游戏、动画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然而,这么大一块“蛋糕”却只有美、日、韩等几个老牌饕餮客围桌分而食之。
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份额占有方面,日本动漫占了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将港台地区包括在内比例不足11%。
2004年中国的动漫产业市场收入是117亿元人民币,2005年达到跨越式的600亿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外商支付的加工费。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工作室都在为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动画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产品完成以后又重新返回中国市场销售,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世界市场。加工在中国,销售在中国,主要利益却在国外,形成了低端在内、高端在外,加工、销售两头在内,原创、集成在外的格局,这也是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几十年的深痛。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动漫产品的冲击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逐渐变缓,原创动画制作粗糙,资金分散,其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原创动漫日益孱弱。
与此同时,国外动画加工业却以其丰厚的薪酬,吸引了中国大批相关人才。据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才流失殆尽。“那时动画加工就如同画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说。
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要求32个省份的有线电视系统开发动画频道,次年又颁布了“18条”,规定在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这为国产动画片的制作、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
湖南、杭州、大连、苏州等动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的动漫展、动漫节此起彼伏,形成了中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雏形。强烈的动画片需求,促使中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
种种利好迹象表明,2006年正在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奋发图强的拐点。
动画、产品同步上市
事实上,在中国做动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长期以来,中国动画只是作为一种“盆景”艺术为人们欣赏。往往是国家投资一点钱,制作几部动画片,拿来放映、评奖之用,根本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实践。
上世纪80年代只能说是中国动漫的黄金时期,而不能说是动漫产业的黄金时期。面对中国那场硬着陆式的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尊处优的中国动漫人变得手足无措,他们既想继承以往的优雅,又摆脱不了金钱的诱惑,在两难之中挣扎,90年代开始的所有国产动画便是这种挣扎的结果。
中国一向以为动漫的受众是儿童,所以动漫作品定位普遍低龄化,这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专业人士指出,“动漫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岁的人群。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2006年5月15日,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大片《精灵世纪》将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这部总投资为1.5亿,共106集的长篇三维动画系列,定位为受众群3岁到30岁的全年龄段动画。既要考虑低幼龄受众的理解能力,又要获得成年人的垂青,就不可避免在处理动画片的各项内容和形式时畏手缩脚,而全方位的考虑使整个片子的定位不能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而只能权守中庸之道。
1.5亿的大投资无疑是一个冒险,而制作方龙马公司随后提出了“卡通授权 同步上市”。该概念旨在动画片上映之前就与各行业商家达成卡通授权协议,以期所有被授权产品能够与动画片同步上市,从而抓住最有利的商机,达到授权商与被授权商的双赢。
从逻辑上讲,“同步上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概念,一旦这个概念能够付诸现实,将会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授权业的一大突破,这也会给中国整个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个概念是否能够真正实施却必须取决于授权方和被授权方双方能够充分地互信,因为对一个未知的市场投入生产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归根结底这得取决于整个片子的质量以及其宣传推广力度。
以“同步上市”的策略来抵抗迪斯尼猛然掀起的中国卡通授权业务,挑战迪斯尼“先上映后上市”的运营方式,《精灵世纪》是英雄还是烈士,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先有品牌,后有动画?
上游产业的幼稚、中游产业的空白,早已让目前的中国内地授权业市场成为洋品牌的天下。2003年效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诺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更多品牌如“天线宝贝”、“巴布豆”、“奥特曼”、“铁臂阿童木”充斥着市场,国内的卡通品牌只有“美猴王”、“哪吒”、“蓝猫”等占据不到10%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是“先有品牌,后有动画”,也就是说在动画片生长之前,动画形象、故事内容等品牌元素已经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和广泛认同。比如美国动画品牌米老鼠、史努比,来自长达30年之久的漫画连载,又如韩国的流氓兔,在发展动画片或者开发衍生商品之前已经家喻户晓。
在我国却是“先有动画,后树品牌”。如果动画形象和故事内容不被市场所认可,品牌自然就无法培育起来,这就直接导致衍生商品的产业化运作难以开展或者中途夭折。
通常周边衍生商品的开发收益,要占动画片投资回收以及利润的80%以上,如果衍生商品不能发展,那么动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国产动画片在商业上的成功率还很低。这也是导致我国原创动画片投资风险和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
浙江太子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纪感慨,去年12月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著名企业联想、普天、TCL等通过迪士尼卡通品牌形象授权,生产迪士尼手机、笔记本等卡通电子产品,甘愿做卡通大腕背后的巨人,借助卡通品牌来做营销。
“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消费者的个性和生活情趣而言,如今卡通的魔力越来越大,动漫产业的潜力巨大;二是说明中国企业利用卡通元素的商业意识并不落后,欠缺的则是国产卡通明星实在太少!”
许永纪试图借助“太子龙”服饰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成熟的营销体系,全力进军国内动画市场,打造全新的“龙太子”动画品牌。
“10年前,当我们选定‘太子龙’作为品牌名称的时候,‘龙太子’的名称也就定了。‘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我们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动漫产业的一种期待。在目前这个阶段进军动画产业,时机比较好。一方面是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其次是动漫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而言还不算高,三是可以依托太子龙已经成熟的品牌优势、行业特长和营销体系,通过动漫产业打造子品牌,先把子品牌太子龙在童装上的衍生商品做大、做强、做深,再进一步开发其他衍生产品。”
“依靠我们在品牌培育、授权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团队,太子龙介入动画产业的品牌优势是很强的。”许永纪显得信心十足。
无论是北京龙马世纪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开创的动画和授权产品同时上市的中国特色模式,还是太子龙集团押宝的国际成熟模式“先有品牌,后有动画”,一时还难以断定它们的尝试能否赢得市场的认可。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动漫企业已经切切实实地动了起来。
4月2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盛大开幕。 耗资上千万的开幕晚会,数万人参与的卡通狂欢巡游,动漫,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激活了沉睡心底的情感体验。
这是“动漫”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创意的产业与杭州这座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的“第二次握手”,此前的2005年6月1日至5日,杭州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2006年,中国动画迎来了举世瞩目的“成长期”(品牌成长与市场成长)。尽管这种“成长”仍不甚“快速”与“快乐”,但已足以让人振奋——
2005年,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已突破4万分钟,超过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国产动画片总产量之和。仅2006年第一季度,实际产量就已接近2万分钟。更重要的是,国产动画片播出销售价格已达到制作成本的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7%。
同时,衍生产品的开发出现了喜人的局面。2005年《三毛》的版权销售近2000万元,而在2006年《三毛》的版权销售将达3000万元;《蓝猫淘气3000问》品牌授权每年收入1600万元至1800万元,且每年呈上升态势。
在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之后,杭州市即推出了打造“动漫之都”的15项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建设一座投资35亿元、占地4.6平方公里的白马湖卡通城。从2005年起,杭州市政府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动漫游戏产业的奖励、资助、贴息等。
除了杭州在积极打造动漫之都,青岛则提出要建动漫之岛,大连、深圳等多个城市也都在不遗余力抢夺动漫产业这份大餐。各个城市在“会展”、“基地”、政策等多方面“跑马圈地”,积聚动漫产业的物资和人气。
高密度的动漫产业园区、教学基地,伴以高密度的动漫会展,连续数年的政策支持与企业参与,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中国动漫产业元年已经来到!
80年的孕育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诞生于1937年,而早在80年前的1926年,中国就已推出了自己的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由万籁鸣执导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轰动日本——当时连电影院的走廊上都挤满了观众,大人孩子如痴如醉地观看影片。
日本故事漫画和电视动画片之父手塚治虫就是因为童年时代邂逅这部《铁扇公主》,才发誓“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制作出像《铁扇公主》一样的动画片”。最终,手塚治虫放弃了成为医生的机会,走上了成为一位著名漫画家的道路。
手塚治虫将电影的表现手法导入漫画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漫画风格——故事漫画。他开始在杂志上连载《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我的孙悟空》等畅销漫画作品,他的名字也因此在日本家喻户晓。
经过日本爱知县亚洲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现代美术家张晓东博士的牵线搭桥,手塚治虫的原作第一次出现在杭州动漫节上,原稿《我的孙悟空》中对火焰山的描写,似乎完全模仿了万籁鸣生先生的作品。
《铁扇公主》之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的出现进一步引起全世界动漫界的瞩目,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直至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孙悟空的筋斗云被阿童木的十万马力远远甩在了后面,作为动漫“鼻祖”的中国在这场游戏角逐中落伍了:
2005年全球数字动漫产值达2500亿美元,与网络游戏、动画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然而,这么大一块“蛋糕”却只有美、日、韩等几个老牌饕餮客围桌分而食之。
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份额占有方面,日本动漫占了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将港台地区包括在内比例不足11%。
2004年中国的动漫产业市场收入是117亿元人民币,2005年达到跨越式的600亿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外商支付的加工费。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工作室都在为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动画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产品完成以后又重新返回中国市场销售,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世界市场。加工在中国,销售在中国,主要利益却在国外,形成了低端在内、高端在外,加工、销售两头在内,原创、集成在外的格局,这也是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几十年的深痛。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动漫产品的冲击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逐渐变缓,原创动画制作粗糙,资金分散,其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原创动漫日益孱弱。
与此同时,国外动画加工业却以其丰厚的薪酬,吸引了中国大批相关人才。据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才流失殆尽。“那时动画加工就如同画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说。
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要求32个省份的有线电视系统开发动画频道,次年又颁布了“18条”,规定在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这为国产动画片的制作、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
湖南、杭州、大连、苏州等动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的动漫展、动漫节此起彼伏,形成了中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雏形。强烈的动画片需求,促使中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
种种利好迹象表明,2006年正在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奋发图强的拐点。
动画、产品同步上市
事实上,在中国做动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长期以来,中国动画只是作为一种“盆景”艺术为人们欣赏。往往是国家投资一点钱,制作几部动画片,拿来放映、评奖之用,根本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实践。
上世纪80年代只能说是中国动漫的黄金时期,而不能说是动漫产业的黄金时期。面对中国那场硬着陆式的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尊处优的中国动漫人变得手足无措,他们既想继承以往的优雅,又摆脱不了金钱的诱惑,在两难之中挣扎,90年代开始的所有国产动画便是这种挣扎的结果。
中国一向以为动漫的受众是儿童,所以动漫作品定位普遍低龄化,这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专业人士指出,“动漫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岁的人群。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2006年5月15日,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大片《精灵世纪》将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这部总投资为1.5亿,共106集的长篇三维动画系列,定位为受众群3岁到30岁的全年龄段动画。既要考虑低幼龄受众的理解能力,又要获得成年人的垂青,就不可避免在处理动画片的各项内容和形式时畏手缩脚,而全方位的考虑使整个片子的定位不能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而只能权守中庸之道。
1.5亿的大投资无疑是一个冒险,而制作方龙马公司随后提出了“卡通授权 同步上市”。该概念旨在动画片上映之前就与各行业商家达成卡通授权协议,以期所有被授权产品能够与动画片同步上市,从而抓住最有利的商机,达到授权商与被授权商的双赢。
从逻辑上讲,“同步上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概念,一旦这个概念能够付诸现实,将会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授权业的一大突破,这也会给中国整个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个概念是否能够真正实施却必须取决于授权方和被授权方双方能够充分地互信,因为对一个未知的市场投入生产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归根结底这得取决于整个片子的质量以及其宣传推广力度。
以“同步上市”的策略来抵抗迪斯尼猛然掀起的中国卡通授权业务,挑战迪斯尼“先上映后上市”的运营方式,《精灵世纪》是英雄还是烈士,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先有品牌,后有动画?
上游产业的幼稚、中游产业的空白,早已让目前的中国内地授权业市场成为洋品牌的天下。2003年效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诺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更多品牌如“天线宝贝”、“巴布豆”、“奥特曼”、“铁臂阿童木”充斥着市场,国内的卡通品牌只有“美猴王”、“哪吒”、“蓝猫”等占据不到10%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是“先有品牌,后有动画”,也就是说在动画片生长之前,动画形象、故事内容等品牌元素已经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和广泛认同。比如美国动画品牌米老鼠、史努比,来自长达30年之久的漫画连载,又如韩国的流氓兔,在发展动画片或者开发衍生商品之前已经家喻户晓。
在我国却是“先有动画,后树品牌”。如果动画形象和故事内容不被市场所认可,品牌自然就无法培育起来,这就直接导致衍生商品的产业化运作难以开展或者中途夭折。
通常周边衍生商品的开发收益,要占动画片投资回收以及利润的80%以上,如果衍生商品不能发展,那么动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国产动画片在商业上的成功率还很低。这也是导致我国原创动画片投资风险和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
浙江太子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纪感慨,去年12月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著名企业联想、普天、TCL等通过迪士尼卡通品牌形象授权,生产迪士尼手机、笔记本等卡通电子产品,甘愿做卡通大腕背后的巨人,借助卡通品牌来做营销。
“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消费者的个性和生活情趣而言,如今卡通的魔力越来越大,动漫产业的潜力巨大;二是说明中国企业利用卡通元素的商业意识并不落后,欠缺的则是国产卡通明星实在太少!”
许永纪试图借助“太子龙”服饰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成熟的营销体系,全力进军国内动画市场,打造全新的“龙太子”动画品牌。
“10年前,当我们选定‘太子龙’作为品牌名称的时候,‘龙太子’的名称也就定了。‘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我们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动漫产业的一种期待。在目前这个阶段进军动画产业,时机比较好。一方面是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其次是动漫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而言还不算高,三是可以依托太子龙已经成熟的品牌优势、行业特长和营销体系,通过动漫产业打造子品牌,先把子品牌太子龙在童装上的衍生商品做大、做强、做深,再进一步开发其他衍生产品。”
“依靠我们在品牌培育、授权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团队,太子龙介入动画产业的品牌优势是很强的。”许永纪显得信心十足。
无论是北京龙马世纪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开创的动画和授权产品同时上市的中国特色模式,还是太子龙集团押宝的国际成熟模式“先有品牌,后有动画”,一时还难以断定它们的尝试能否赢得市场的认可。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动漫企业已经切切实实地动了起来。
上一篇:佛伦派克写意新装情定2005 下一篇:归途曼曼其修远兮
相关资讯
- 07-01· 北凉国的那些事(组诗)
- 07-01· 《乱世佛音》 第七章 巨变
- 07-01· 南匈奴始末(3)
- 06-30· 流浪在波希米尼亚
- 06-30· 希尼亚从大洋西岸放飞新
- 06-28· 瑪利亞之城 - 家庭日 "光
- 06-28· 至青年营弟兄姐妹的一封
- 06-26· 《三国群英大富翁》追忆
- 06-24· 东莞血汗工厂实录(281:沙田
- 06-22· 第一次看戏
最新资讯
- 06-22· 经典复刻,独一无二:试
- 06-22· 蓝旗营教学中心9月份盛大
- 06-22· 品牌折扣女装嫣然品牌折
- 06-21· IQVopdnkvdz 1100
- 06-21· kriyoylto8fyds'p;tyijyfuifiogoi
- 06-21· 巴黎春天缤纷圣诞 喜迎新
- 06-21· 晒JS宝宝贝贝些 咯
- 06-21· 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转载]司马氏的谥法和葬仪
- 06-21· 闲来蓟县看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