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二零零九年培罗成西部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
学员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各位培训老师、自治区教育厅领导以及在座的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我来自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中心小学,我叫欧阳东明。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二零零九年培罗成西部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培训,并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所以我要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赵文瑄先生、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自治区教育厅;感谢为这次培训班付出了努力工作的培训老师和工作人员。是你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让我与在座的200位学员一起拥有这次难忘的培训经历,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我在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
我们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成立于1990年的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一个桂林市东北部山区仅有28万人口的小县。我们栗木镇中心小学位于恭城县北部,是一所以瑶族学生为主的山区乡镇中心小学。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前班2个,在校学生450人。学校有教师28人,年强教师占了大部分。学校学科教学主要以小循环为主,像我现在认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下个学期我就要跟班接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我1996年师范毕业,便在农村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如今,一晃已经十三年。十三年来,我一直实践着两句话,一句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句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有着我从为师的角度的理解:我做了学生一天的老师,就要一辈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和学生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和很多已毕业的学生保持有来往。在学生眼里,我“亦师亦友,亦父亦兄”。看到我的家里经常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来拜访,我的邻居,一位退休教师意味深长的对我说:“还要当什么校长、局长,我看像你这样,做个普通老师也很幸福!”
是的,我一直都觉得我很幸福。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信这一点。在这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们听了来自各地的名师的关于课堂管理、语文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对培训。我从每一位培训教师的培训内容中读出了一个字——爱。那是他们对祖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是对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第一线的教师的关爱。这不是我们新课标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吗?
我是在陶行之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熏陶下走上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事业的道路。更会在中师那句“把青春献给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校训的指引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十三年的教学工作,使我不断地成长起来。十三年中,我参加过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并获得过不错的名次;写了不少的教案、论文、反思,获得过自治区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我开始写教育博客,并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现在,我已是一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学骨干校长、桂林市S版教材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恭城瑶族自治县骨干小学班主任。在这次培训中,肖成全老师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从“骨干”到“名师”。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最后,以屈原的话作为本次发言的结尾,与各位同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