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装 > 看看日本交通

看看日本交通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5 01:58   浏览 N 次  

  经再三叮嘱,家人记得拍回一些日本街头交通见闻照片。虽然不怎么全面,但仍可窥见冰山一角……

  飞机上鸟瞰富士神山,令人神往啊!

  云雾下的东京,魂牵梦绕般神秘。

  据查:日本总人口约1.28亿,陆地面积却只有37万平方公里,还比不了中国一个大省面积,再加上其山地面积占70%,所以,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密集的国度。但就是这样的地方,培育了神奇的民族。如今,日本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特别关注:这样先进的地方,交通会是如何状况呀?

  丰田汽车的出口码头

  早就知道,日本是汽车出产大国,仅丰田汽车已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企业,年产逾900万辆。

  日本的汽车保有量自然也是奇高,相当于每2人就有一辆车。就拿东京来说,人口有1千2百万人,拥有机动车有500万,而由于地域狭窄,在东京市内很难见到双向八股以上大道,尽管如此,却很难见到堵车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就算是日本超宽大道啦。

  眼见为实!――为什么大半天的,这里大街上人烟如此稀少呢?日本可是人口非常稠密的国家呀?原来,日本人虽然机动车保有量非常高,但平常根本不用,而是自觉乘坐其发达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日本人普遍勤奋,往往自觉加班到夜晚,主动扑在工作单位里,所以,在大半天里,除了商业中心外,大街上没有多少闲逛的人群,所以显得冷冷清清……

  随处可见的立交桥,往往会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巧妙设计。

  当然,发达的立体交通网,也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保障。

  为什么日本实行左侧通行原则?听说日本历史上崇尚武士,而武士都是左腰配长刀,因此他们走路时会选择左侧,避免磕碰到对面行人,给别人添麻烦,这传统就流传下来。

  随处的人行天桥也是与街旁建筑巧妙连接。

  从这张乡镇随便拍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在日本不分地段都是这么重视“立体交通”、“各行其道”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早就听说,日本人驾车很谦让。看到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的照片,果然,机动车不管这里有没有人行横道灯,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就立即减速停车,等老人走过去后,再起步通过(绝对不会降下窗户大吼:“像个苕……”

  不过,个人有时还是认为,相比国情还是所有不同。这里显然是因为人流少,如果是在国内繁华路口,则是川流不息的过街人流,等一天也过不完;同样,车流也是绵绵不绝,行人也会等得不耐烦。因此,会有人车相争抢道的野蛮现象,只有立体交叉,各行其道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人行横道旁的自行车道是日本一大特点。

  遍布街头的信号灯,真是无处不在。

  这就是行人自控信号灯按钮,在日本较偏僻的路口,就会设置这样的按钮,如果有行人过街,就自己按一下此按钮,机动车信号灯会变成红灯,等行人过完马路后,信号灯自动变绿。

  数年以前,就看过副厅长赵志飞写的《走进东瀛看警察》,里面就曾记录了他在日本经过一交叉路口时,等着看信号灯,半天没动,后来来了一个日本小女孩,按了一下柱子上的按钮,信号灯就变了……

  咦,搭载车(出租车)上标有“ETC”标志,原来日本早就有不停车收费系统啦!想想现在我市正在热议,还刚刚召开了市民听证会,讨论我市机动车使用“ETC”系统问题。

  另外,日本智能动态导航管理系统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至1996年4月开始应用以来,如今遍布日本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道路。

  道路上不厌其烦地施划提醒字样。

  单行线上密密的交通标识,想不看到都难啦!

  机动车道上面,每隔200米就有限速标记,想不知道都难啦!

  各种交通指示牌,集中在交叉路口,想要找路就到路口查看。

  还没搞懂,这路口红色区域是什么意思?个人猜想,是否引导左转车辆禁止在红色区域内行驶,为确保转弯时注意行人的安全。

  公共汽车的停车地点,一定要用标线画出停车框框,可以避免“翘头摆尾”的现象啊!

  银座商业中心区,临时禁行护栏搁在路口,里面俨然是条步行街……

  到早晚车流高峰时段,来了一警察……

  警察吃力地搬走临时护栏……

  原来,在日本人流密集的商业区,比如银座,会采取分时段限行政策。早晚车流高峰,会允许机动车通行,而平峰时,这里就成了步行街。

  即使在乡间道路,路上面、路旁边、路面上,密集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清晰指导着行车规定。

  在偏僻的地方,行人也会走在人行道上,机动车会在小型双层停车场停放,过马路的也会遵守灯控指示……【真是让人感叹啦!】

  这辆法拉利随意停车后(无停车泊位),下来一“物质女郎”,滴答滴答奔旁边商店而去……原来,在哪都有“强人”啊!

  但绝大多数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遵守规则。

  街上风格各异的车辆比比皆是。

  秋叶原后街里,彰显个性的摩托车。

  咦,时尚的东京街头,居然还有“麻木”(摩的)穿行?

  看样子,乘客还很满意这种三轮车的乘坐感受。注意到细节,从方向把可以看出,这应当是三轮机动车类型;有TAXI字样;收费300日元(约23元人民币);驾驶人腰间有身份资格牌。

  这种车是电动驱动,还是人力脚踏驱动,或者是混合驱动?暂时无法肯定,但这车子肯定节能,而且看上去真的很时尚。

  看到这,自然会联想到本市艰巨的“摩的、电的、残的”整治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整治有效,又能长效管理?怎样做到既不影响交通管理的发展,又能稳定弱势群体的和谐因素?……真是一个具有艰巨挑战的课题!

  日本警察勤务最常见的是“交番”,即轮流执勤的意识。也有人也认为就是交叉路口的警务室。“交番”里的警察没有警种之分,治安处置、交通管理等样样都干,所以,日本警察需要具备更多项执法知识和警务技能。

  他们常常巡逻走访,与周边群众联系密切。

  许多“交番”的警察,还是骑自行车出警。

  除“交番”警察外,区域警署里还配备直属机动力量来补充警务人力,上面就是骑摩托车的交通警察。

  还有时时见到的警车,就在警情多发路段,随时接警出击。

  丰田汽车展览馆里,展出了未来新能源的机动车……

  小型、实用、节能,是未来车辆发展趋势。

  还有一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注重环保,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的日本,处处透漏国民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性化、细腻化的清新气息。

  据说,日本在七十年代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时期,交通状况也是杂乱不堪,交通事故也是频发,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才形成如今成绩……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