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2010年将发行牛郎织女邮票,原地资料之二-唐山

2010年将发行牛郎织女邮票,原地资料之二-唐山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7 22:06   浏览 N 次  
摘要:
神话“牛郎织女”源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几经演变,而形成现今为追求美满幸福而隔河相爱,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其原地大东即冀东一一今河北迁安、迁 西、滦县、丰润一带。在牛郎织女的故事背后,正吟唱着一首“中国远古时期,炎黄子孙前仆后继、齐心协力、共同抗御洪灾”的悲壮战歌。
关键词:
牛郎织女 原地冀东 炎黄融婚 天河抗洪
一、引言
现代的青年人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其实,早在七百多年前,我国就有“情人节”——“七夕”。七夕又叫乞巧节、女孩儿节、鹊桥会等,时 间在农历七月初七,在世界华人圈里影响很大。牛郎织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进行了英勇抗争,被人们崇拜为“自由爱神”。旧时各地建有很多牛郎织女 庙,用以祭祀这对中国的“自由爱神”。一切神灵都是人造的,那么这牛郎织女是凭空幻想的形象,还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地方风俗为依据而神化呢?
据考证,牛郎织女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源于先民们原始的星辰信仰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最早见诸于《诗经.小雅.大东》,此为牛郎织女神话之雏形, 孕育了牛郎织女的文化因子;至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其人物形象己隐现其中,呼之欲出;到南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则牛郎织女神 话梗概己略备于斯了;后经历代民间口耳相传,在流传中又不断丰富、加工、修改,而演变成现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爱情故事,并形成民间独特的七夕“乞巧 节”。牛郎织女则被全球华人奉为自由爱神,旧时各地建有许多牛郎织女庙,逢七夕设庙会,祭祀牛郎织女,其中以陕西西安、江苏太仓、台湾北投的牛郎织女庙最 为有名,庙里供奉牛郎织女神像,庙联是“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可见牛郎织女 这对自由爱神的影响力!而扬州城北牛郎织女庙中的塑像,在平时用木板隔开牛郎织女,到了七夕这一天才移开搁在牛郎织女间的木板,让牛郎织女相会。因为只有 七夕才能团聚,相传牛郎织女在这天心情特别好,有求必应。因此,每年七夕适婚青年都会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的整洁得体。而未出嫁的闺女则戴上面纱,来牛郎 织女庙上香,祈求牛郎织女保佑自己有一个好姻缘。在各地还有多处与牛郎织女故事丝丝相扣的地名、山名,如牛家庄、牛郎峪、南天池、相思背、织女洞、天河山 等,只不过是在漫长的传说演变过程中,人们为追求故事情节的贴近性,增加亲切感而附会罢了。为传说相互弥缝,以迎合大众追求美满爱情、家庭幸福的愿望,与 建牛郎织女庙祭祀,过乞巧节乞巧异曲同工。
二、追根溯源
“牛郎织女”从神话中走向民间,她不是人们凭空幻想的形象和故事,而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地方风俗为依据。追根溯源,历代专家学者均公认:“牛郎织 女”源于先民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话与人格化,其原型出自《诗经·小雅·大东》。那么,我们就去探索《诗经》,并从中寻找答案吧!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大东》一开篇,作者以一位普通砍柴老人的身份,向我们描绘了一副多么凄凉的画面:由于连年大面积灾荒,小东、大东的老百姓连布都织不成啦,己经是寒冷的 冬天,灾区的老人还穿着用葛麻纠缠而成的夹鞋,站在冰凉的泉水边砍柴。在等车拉柴的空隙,直直腰,喘口气,看到不远处穿戴华丽的王公贵族,出门带的食物, 装的满满的,趾高气扬地行走在笔直的大道上。对比一下,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们贵族吃的好、穿的好,走的大道平坦笔直,你们这么得意,可否回想起你们的 祖先,从我们大东搬走的悲惨情景吗?现在连我们回想起来都潸然泪下,泣涕涟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粲粲,华丽鲜艳;舟,应理解为周,二字同音假借;裘,皮衣。大东的众子民们,生活困苦,还要承担各种苦差劳役,终日辛勤劳动无人理睬,而西周王室的贵族 们,穿着华丽鲜艳的衣服,满山去打猎,用熊罴作裘衣御寒。在这里西人和舟(周)人对应,东人和私人对应。“私”是男人的生殖器,是轩辕黄帝族的图腾。《辞 源》“私”,生殖器。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早有私病,不近妇人”。这里明明白白地表示“私”字为男人生殖器,用“私”代表轩辕黄帝族的图腾。 “舟(周)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说的是本是同根同源,跑到西边的成了百官,穿的粲粲衣服,熊罴裘衣;而我们大东同样是轩辕黄帝族的子 孙,却作了同族百官的佣人、侍从、奴仆。鞙鞙,长长的样子;璲,宝玉名。有人可以经常饮酒,有人却连稀浆也不能喝到;有人佩带的是宝玉,有人连长带也佩不 上。生活是多么不公平,相差太悬殊哇!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彼牵牛,不以服箱。
维,左偏旁“系”,《古韵》书里有很多系偏旁写成 ,段玉裁谓玄,天也,写作 ,系就是玄。“维”右偏旁是佳,鸟也。维字就是玄鸟二字合文,玄鸟就是燕子。在滦县西北角,高城子乡有燕子峪,燕子峪的等高线轮廓图正是燕子飞翔之象形。 “维天有汉”,是说作者巧妙地借用燕子的眼睛,告诉我们在大东这个地方有一条天河。在滦县西北角和迁西东部,有两个村子都叫“乾河草”。乾简化字为 “千”,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如果将滦县的“乾河草”与迁西的“乾河草”连线,正南正北,大约60多里(地图上的距离),古人称之为天河槽(草)。 “监亦有光”,在迁西千河草北面,即滦河南岸有很长的火山岩,在远古时期火山仍在活动,由于淹在水里,从水中发出光来,水面就好比是镜面(即监)。
跂的金文是 ,甲古文 释为足, 此字强调的是足, 也强调的是足,故 古人释为足。支,为一条一条的线, 为一条一条的线,故 就是支。“跂”就是令支,就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记载的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日大踵。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大踵是“欧丝之野”,大踵就是大东,踵与东古音同,“重”古 字由“东”字演化而来,迁安古代为令支国。七襄,“七”为“漆”,同音假借;襄,高岗,山岭。漆岭在迁安万军山一带,与漆河(现名青龙河)毗邻,因山上长 满漆树而得名,至今迁西漆棵岭还生长有漆树,丰润还有七(漆)树庄。“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这句话的意思是令支的织女们,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呆在漆 (七)岭(襄)。与前面的“小东大东, 杼柚其空”、“嫁后遂废织絍 ”一起理解,令支的织女们连布都织不成了,只能呆在漆岭。
《辞源》云:未成国名的地名称为“则”,紧挨着花瓣那一圈叶片叫“不”,也叫花萼。报和豹同音假借;章,纹理;报章就是豹纹;“成”就是“城”。“虽则七 襄,不成报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漆岭虽然不是一个国,但它那里有象花朵一样美丽的豹纹城。迁安漆岭即迁安万军山一带,是风光秀丽之地,那里有新石器时期和 夏家店文化遗址。
箱,车厢;请看下面的牵牛与服箱图:

先看几个地名,从左向右看:图的左下角有山叶口、车辕寨;图的右上角有西、东牛山。古人非常富有想象力,把山叶口、车辕寨、牛山三个地点联系在一起。三个 地点都有地形特征,山叶口周围都是山,像车厢;车辕寨、松汀所在地,南北象衡,象驾在牛脖子上的轭。《畿辅通志.山形》说:“牛山,在(迁安)县东20 里,山多怪石,状如牛,故名”。由于牛山离车辕寨比较远,“不以服箱”的意思是牛离车辕这么远,怎么拉这个车呀!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迁安东北部有一村子叫鸡鸣庄,鸡天不亮的时候打鸣,鸡呜与启明对应;迁西、丰润境内有一条还乡河,古称庚水,它的发源地在迁西新集乡泉庄,庚水与长庚对 应。毕,捕鸟的网。在迁安也有它的原型:迁安东北部有上射雁庄、下射雁庄,与此相隔几里有毕新庄。《畿辅通志.图》标此处为南北毕庄。
维即玄鸟,这里指燕子峪,在滦县西北角高城子乡有一簸箕掌村,此村地形象簸箕,正在燕子峪的南边,与“维南有箕”对应。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在滦县西北角的边界,是以山的走向划界,这个边界的形状,就是古代使用过的方斗之状,是现今陡(斗)河的发源地。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载,驮着;翕,伸长。在滦县高城子乡簸箕掌村东,连着迁安太平庄乡东、西蛇探峪 村,东、西蛇探峪东北方向有一山沟,此山地形象蛇伸出的长舌,舌前部分分出两个叉,好象试探着捕获猎物,这就是蛇探峪名字的来历。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揭,截,二字同音假借。意思是说北斗的柄不在西边,是沿管山向东向北,迁安西部边界的那些山是斗柄。
综上所述,《大东》的作者在前半部分发泄对西周王室的不满,我们大东曾经是轩辕黄帝的居住地,是黄帝考定星历的地方,是盛产丝绸之地,可现在落到如此悲惨 境地,除了天灾,还有同族周对我们残酷剥削有直接关系。在后半部分,作者又以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将大东的地理位置、美丽的风景,一一介绍给读者。这么美 丽的地方,百姓们如果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没有天灾、没有剥削,该多好哇!
三、牛郎织女其人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进展,渐渐打破了人们对有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幻想,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相距16.4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两星不在 同一方向,每年七月初七是根本不可能相会的。假如牛郎想拍一个无线电报给织女,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那也要等到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那么,神话 “牛郎织女”的演变、流传,究竟是古人的文学创作,拟或是事出有因?从破译《诗经.小雅.大东》可知,“大东”正是河北迁安、迁西、滦县、丰润一带,传说 与现实是相对应的。
迁安,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炎黄争战时为第八黄帝的古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在殷商时代为令支国。从《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可知,“令 支,亦曰离枝,其西为燕,其东南为齐鲁,令支界于三国之间”。神农之后墨台氏于“成汤之初,析之离枝,是为孤竹”,可见其区域广大。在秦为离枝县,汉置令 支县,其区域包括今迁安、迁西、滦县、青龙、卢龙等大部分土地。
在甲古文中可查到 并联的字,一般释 为鄘,释 为令支。 为鄘,与雝同音通假。 的字义是一条河,分成两条河,流一段路程,两条河再合成一条,而迁安是河流纵横的地方,滦河进入迁安后分支,再合一起,符合 即雝字义。 是个象形字,上面箭头表示分水,下面箭头表示合水,中间方块表示陆地一一人们的居住地。迁安古为令支,现城西四体村就是这样的地方;还有人认为 代表织布用的织布机和梭子,“ ”表示令支是纺织之地。在迁安六十年代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户都会纺线和织布,名日“家织布”。迁安多沙地,宜蚕桑,境内有桑园、蚕姑庙等村庄,而杨店 子镇蚕姑庙村,早年就建有供奉黄帝元妃嫘祖之庙而因此得名。
在秦汉时期流行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大多糅进了“儒”、“道”、“释”的宗教学说,将黄帝奉为至高无上者。传说中的黄帝具有双重身份,即是人面龙(蛇)身的 玉帝,又是威势无比的人王。迁安曾是第八黄帝的古都,是黄帝逐鹿中原的大本营。而织女是天帝的子民,生于天河之东一一令支(迁安),是黄帝部落的代表人 物,己成不争的事实。
而牛郎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手段,则是炎帝族部落的成员。“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代表的是炎帝族的图腾。所谓老牛鼓动牛郎“去天河偷 走织女的羽扇衣”,实际上暗示的正是远古抢婚习俗。《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 “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是也”。《尔雅.释天》亦云:“何(河)鼓谓之牵牛”。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大词典》中指出:“营 室,亦星名,谓当夏正十月,此星昏而正中,于是可以营造宫室;此则借为罚作苦工之地”。从人类婚俗演变的历史来说,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初 期,女方开始到男方家里住,所生子女也开始属于男方家庭(家族或部落、氏族),这种变化遭到母系社会统治者的强烈反对和抗拒,并对那些愿意嫁到男方的本族 女子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此,已经实施父系社会的人,采取的对策则是“抢婚”,即用强制力把别族的女子娶过来。在“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偷织女“仙 衣”,是抢婚的表现,而王母娘娘和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正是“惩罚”的具体措施。事实上,在迁安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抢婚”一一在 夜间凌晨就开始迎娶新娘,去男方家举行婚礼的风俗。
至于牛郎化作的牵牛星,为什么又名“河鼓”?在迁安老一辈乡民,总把河鼓与发大水联系在一起:如发生洪灾了,叫起“河鼓”了,意思是连降暴雨,河岸山泉咕 咚咕咚往外翻滚,可见牛郎与天河水患是有关系的。在《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记有:“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日钟山,其子日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 邳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邳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鹄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俊鸟,其状如鸱,赤足 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由于昆仑是黄帝族的大本营,因此袁珂认为鼓部落的冤家对手指的是黄帝,而鼓部落当然也就属于炎帝族,上述 战争亦即炎黄逐鹿之战的延续。《全本绘图山海经》解说这段文字:“这是一段远古部落战争的故事。钟山之神(烛龙,又名烛阴),有一个人面龙身之子名叫鼓, 他与钦邳率领人马进犯黄帝族,黄帝族迎战的首领名叫葆江。葆江战败,鼓与钦邳一直追杀到昆仑丘的南面,并把葆江杀死。此后,黄帝率领大队人马展开反击,很 快就把鼓与钦邳赶回他们的老家钟山地区,然后在钟山东面的一个叫瑶崖的地方,将鼓与钦邳处死”。
在炎黄争战中,鼓部落与织女部落也确实有过通婚的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记有:“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所谓“伯陵同吴权之妻”云云,“同”即“通淫”,意思是说炎帝族的伯陵部落与吴权部落的阿女缘妇,彼此发生了在当时被 认为是不合法的婚姻关系,缘妇所生的子女中就有一个名叫“鼓”的人。在古史传说里,“人”通常也指氏族或家族。也就是说,如果伯陵的通婚对象是阿女缘妇氏 族,那么鼓的通婚对象也可以继续是缘妇氏族。我们知道,先夏时期经常用工作状态来命名一个人或者一个氏族,“缘妇”当指某种工作状态,而“缘”的本义是指 衣服的镶边,据此可知“缘妇”即织花边的女人,也就是织女。正是鼓部落与缘妇部落对爱情的勇敢追求,极大地促进了炎帝族与黄帝族的和解,爱情的力量最终战 胜了敌对的情绪,两个古老的民族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最关键性的事件,因为它促成的是人类社会人口最多,社会结构最庞大的一个统一 的民族。
四、天河水患与鹊桥
几千年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被人类颂扬讴歌,他们受到最广泛的同情与支持,连喜鹊都自愿为他们七月初七的相会而搭起鹊桥,而把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归 咎“王母娘娘,用金簪一划就出现波涛汹涌的天河”,这是有失公正的。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最现实的直接的原因是洪灾的降临,造成了牛郎与织女分离。
在破译《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时,已经了解天河附近的具体地理情况,而《山海经.南山经》 则透露了有关天河水灾的信息:“长舌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禹)而四耳,其名长舌,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在迁安太平庄乡东、西蛇探峪,东北方向那条山沟周围的山就是长舌之山。《说 文》“探,深也”。俗语“好酒不怕巷子深”,说的巷子深就是巷子很长。蛇和舌形似,同音,现今的蛇探就是长蛇即长舌。在古时候此山沟是小型湖泊,故多水。 由于此山沟之形象舌(蛇、虫),《山海经.南山经》说,“其状如禹(虫也)而四耳”。禺的古文为 ,禹的古文为 ,故古文 二字形似,禹禺二字同音;又由于后人对大禹的尊崇,大禹为专用名词,故此处“禹”改为“禺”。“见则郡县大水”和《山海经.中山经》“见则其邑大水”是同 一个意思。“郡县大水”先去掉“县”字,“郡大水”和“邑大水”,指的是迁西县城到迁安归口这段区域,在古时候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湖泊,湖北面有滦河、长 河、清河等河流,从三个方向注入此湖,故称为鼎湖。“郡”、“邦”、“邑”都是表示区域很大的词,用做定语。《说文》说“邦”和“封”通假。县,古有二 义:一为悬挂;二为系,如水系。“郡县大水”就是《汉书.地理志》中的封大水,其发源地即滦县西北角,就是斗地,唐代改为陡(斗)河。大,古为天,大水就 是天水、天河。现今仍然有天河痕迹一一迁西有千(乾)河草,滦县也有千(乾)河草,乾河就是天河。迁西尹庄乡房官营海拔为142米高的瓦峪东山山顶上,有 两米多厚的淤土,淤土下有几十米厚的白沙。据此可以判断,远古时在夏季洪汛期,连降暴雨,上游湖泊水面海拔高度为150米左右,封大水(陡河)来自上游鼎 湖水,此湖水从低于150米湖岸山顶漫过,形成瀑布挂(县)前川,这就是郡县大水一一天河水患的来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喜鹊”搭桥,其实是指远古部落时的凤族。众所周知,凤族最早居住在山东境内,后扩展到东南、东北、燕山一带, 是以鸟类为图腾的部落。在“炎”“黄”中原决战中,关键时刻有玄女、凤后、应龙等加入黄帝族一方,并最终使黄帝转败为胜,由黄帝轩辕氏完成了统一中原的伟 大历史使命。当“大东”一一令支国于天河发生水患后,离此最近的凤族“喜鹊”部落,发扬“勇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立即派人奔赴灾区,支援抗洪救灾,搭建 “鹊桥”,于农历七月初七正式落成。至今迁安近邻青龙,还有鹊雀沟的地名。
在“牛郎织女”故事中,有老牛临死嘱牛郎,将皮剥下“可飞天”,其实是制成抗洪浮水工具;牛郎带子女在天河用瓢要泼干天河水,感动玉帝,准其毎年七月初七 相会,喜鹊主动搭桥相助的情景,歌颂了在天河水患面前,炎黄子孙们没有低头,没有退却,而是前仆后继、齐心协力,终于取得恢复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胜利。让 我们永远记住农历七月初七这个幸福、浪漫、吉祥的日子吧!
参 考 文 献
1.蔡长山 迁安民俗文化 作家出版社 2004年8月
2.任重远 迁安黄帝古都 香港利华图书出版社 2002年3月
3.宋 奎 令支孤竹史话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12月
4.袁 珂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6月
5.于 石 常用典故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9月
6.崔 祝 中国神话大全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
7.陈 思 国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10月
8.燕 仁 中国民神66 三联书店 1990年8月
9.仲艳秋 神话传说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10于 夯 诗经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
11上古真人 山海经 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年3月
12东方暨白 民间神佑大通书 气象出版社 2005年8月
13顾颉刚 中国史学入门 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
14张京华 燕赵文化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15唐山地名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7月
16卢龙县地名资料汇编 卢龙地名办 1984年4月
17重构(王红旗) 牛郎织女隔河望,炎黄争战七千年


类别:新邮预报 查看评论
上一篇:海乡长岛县 下一篇:瓯绣鲁绣汉绣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