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30年:时尚文化独领潮流
luyued 发布于 2011-06-19 15:27 浏览 N 次“相信多数人来到深圳后,都会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时尚、创新元素所感染……”、“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就像一个人的而立之年一样,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30岁的时候精力旺盛,梦想也更理性。但30岁也很关键,经不起折腾,因此既要有梦想,也更要有切合实际的举措,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市委书记王荣日前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的一番话,既道出了时尚深圳的魅力,又提醒人们要认真思考大特区后30年的发展道路。
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与特区共同走过了激情澎湃的30年,共同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后30年的罗湖,如何走得更好更快?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认为,未来区域间的竞争当以文化论输赢。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罗湖,前30年引领风骚,时尚文化如影随形,与时俱进,逐渐演化为城区软实力。在30年这个重要节点上,梳理和审视罗湖时尚文化的脉络轨迹,对于提升罗湖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谋划未来,当是一门必修课。
20世纪80年代
克隆港台时尚辐射全国
罗湖口岸与香港一桥之隔,沙头角与东方之珠一街之隔,罗湖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接纳了外来时尚文化。从太阳镜、牛仔裤、家用电器等时尚物质文化产品,到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小说、音乐、出国热等时尚精神文化产品,以及深层次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形形色色的新观念新文化大量涌入,并逐渐成时尚潮流。
当时的一大奇观就是在罗湖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和住宅区,能够接收到香港电视信号的“鱼骨天线”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许多人都还记得当年的流行歌曲邓丽君的《甜蜜蜜》,还有早期的港澳流行歌曲《每段路》、《潇洒走一回》、《红日》、《爱在深秋》、《千千阙歌》等,港剧《霍元甲》、《大地恩情》、《上海滩》、《戏说乾隆》、《大时代》等成为罗湖人的精神食粮。粤语歌曲也曾在罗湖风靡一时,时尚男女对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都如数家珍,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更是令人倾倒。
深圳最早的商业街区东门,最早出现西装、红裙还有男女一式的牛仔裤、喇叭裤。作为当时的青年追求自由奔放生活的象征,牛仔裤的生意实在火得不行。办一张特别通行证,去一趟沙头角中英街,扯上几块花布,或是到人民桥、老东门买一身新衣服都是一种时尚,而“打工”、“买单”、“T恤”、“DJ”、“打的”、“下海”等词汇,也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语,成为传播最快速的时尚文化符号。
在罗湖莲塘村土生土长的钱先生,第一次看录像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他才9岁。当时的莲塘建起了深圳最早的工业区,有村民马上想到了为打工者放录像的挣钱渠道,搭起一间铁皮房作为放映地。这样,莲塘村人和打工族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电影“来得快”的香港大片!都认定录像比电影更时尚,更过瘾。一元钱一场的门票在那时属于奢侈消费。让钱先生感慨的是,30年后的今天,家乡莲塘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有线宽频电视和DVD机了!1989年罗湖仅有两家歌舞厅,其中大剧院的沙都歌舞厅是当时的高档娱乐场所,沙都歌舞团的舞蹈也是时尚的代名词,从内蒙古大草原来的姑娘,舞蹈节奏明快,常常会博得观众阵阵的掌声。
1986年启用的罗湖区湖贝路与乐园路交会处的罗湖文化公园,是全国最早的打工者大舞台之一。打工者花5毛钱就可以进场全程参与。每当夜幕降临,打工仔、打工妹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打工妹一面吃零食,一面看歌舞,有时台上唱台下就哼,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大家乐的舞台不大,简易的舞台上,摆放着一个伴奏的电子琴,谁举手够胆上台拿起麦克风演唱,这里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天地!就可以一曲成“星”,赢得一片掌声!
广东早茶也于20世纪80年代在罗湖的食肆酒楼流行开来,1981年罗湖新建了深圳最早的三星级宾馆竹园宾馆,另一家三星级酒店雅园宾馆也相继开业。两家宾馆都设有茶市,田贝村的林老伯在竹园喝早茶已有20多年的历史,雅园宾馆在80年代也是深圳的高消费场所,中央首长和外国贵宾来深圳,许多接待任务都由雅园宾馆承担,。罗湖区城管局的欧阳先生1985年来深圳工作,第一次在雅园宾馆喝早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旗袍的服务员,他说,这里学习香港的酒店管理模式,深圳酒店的“微笑服务、宾至如归”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雅园宾馆在烂尾8年之后即将重新开业,这座见证了特区改革开放历史的“古迹”起死回生。
从国门打开的那一刻,从第一家“三来一补”落户罗湖,罗湖的时尚文化与经济都主要受港澳台的影响,80年代时尚文化的“克隆”现象是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罗湖经济发展的先导。
20世纪90年代
创造众多第一声名鹊起
20世纪90年代的罗湖是深圳为全国杀出一条改革开放“血路”的主战场。那个时代要求罗湖成为“速度冠军”,用速度来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出路。罗湖人顶着各种非议和争议,大胆引入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土地出让、土地拍卖等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撼了全国,用“一夜城”的建设奇迹激发了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情,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罗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与商贸并驾齐驱的格局,服装珠宝等传统产业方兴未艾,麦当劳等国际餐饮、娱乐机构等纷纷抢滩。人民南的国贸、友谊城、南国影院还有老东门等地成为深圳的时尚地标。
1990年,国内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罗湖的老东门开张,作为一种快餐文化马上受到了时尚一族的热捧。已是人到中年的李先生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就选择了这里,两个年轻人苦等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座位。当时对大部分深圳人来说,麦当劳还是个新鲜事物。许多人进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该点什么,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点什么。一位麦当劳的资深员工回忆道——“餐厅刚开业时人山人海。我们员工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忙个不停,在当时的深圳人看来,到麦当劳就是去高消费。来用餐的顾客都穿得漂漂亮亮,许多客人拿着1000元、500元的港币来店里消费。”20年过去了,东门麦当劳光华餐厅也经历了数次装修,并实现24小时营业。虽然今天没有了从前排长队就餐的景象,但仍是麦当劳全球连锁店营业额最高的餐厅之一。
90代初,BP机和大哥大等通讯工具开始流行。尤其是“大哥大”因其高昂的价格成为身份的象征。“有事CALL我”则是人们道别时的常用语,“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去逛国贸和友谊城成为那个年代的时尚特征。
“看电影,到南国”也是深圳90年代的一句招牌语。与国贸一街之隔的南国影院1988年投入使用,也是罗湖的地标。国内外游客来罗湖都要到国贸里看音乐喷泉,听优美音乐,到53层的旋转餐厅观光。而在与国贸遥相呼应的南国影院,许多人把对罗湖的早期记忆都留在了这里:第一次打游戏,第一次吃越南菜,第一次和女友看大片,第一次买名牌包、第一次买了BB机……
南国影院广场开业后的十几年中,不仅丰富了一代深圳人的休闲生活,而且成为了深圳电影市场的“晴雨表”。尤其是1992年至1994年,票房收入高居全国首位。许多年来,南国影院的票房收入也一直在国内前十名之列。向西村的张老伯回忆道:“到南国看场电影是一种享受,舒服的座椅,清晰的屏幕,环绕的立体声……比从前在晒谷场看不知舒服多少倍。”
2002年,南国影院广场拆除的消息,让人感到惋惜,同时也让人高兴——因为它华丽转身为一座崭新的国际化综合购物休闲中心。2005年,在金光华的三楼和四楼,南国影院以全新姿态亮丽登场,并正式更名南国影城。影城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电影软硬件设施,拥有5个视听效果一流、环境舒适的放映厅,总数513个柔软、舒适、豪华座椅。不少享誉国内外的电影明星都到此为影城捧场。新南国依旧是时尚达人的神往之地。
1996年11月,深圳书城建成开业,位于深圳市深南东路,与地王大厦毗邻。书城是国内最先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书城之一,营业面积13000平方米,内设20多个专业书店。经营各类书刊、音像制品、电脑软件、文化体育用品、数码产品、集邮及古玩收藏品等,图书陈列品种达20万种,每年接待读者逾千万人次,年销售图书600余万册。这里一度成为罗湖人的精神家园,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都门庭若市。
90年代,在产业集聚人气鼎盛的罗湖,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两首原创于罗湖、迅速唱响大江南北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让罗湖的时尚文化之风劲吹中华大地。罗湖两首歌唱响全中国一度被誉为“罗湖文化现象”。这两首歌的词作者蒋开儒天命之年后才调入罗湖区文联。1992年站在深圳火车站,蒋开儒惊奇深圳如此现代化的瞬间,激荡起“春天来了的感觉”,于是便写出了《春天的故事》;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他接着写出了《中国有幸》,后修改为《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说:“我觉得每写一首歌都是自己思想的一次飞跃。”
21世纪:
时尚文化产业海纳百川
进入21世纪,随着罗湖服装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各种时尚元素无处不在,罗湖时尚文化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
浓郁的时尚传统、时尚文化和崇尚时尚的城市氛围,是占领时尚高地引领消费,从而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罗湖积极凝聚力量营造时尚氛围、推动时尚文化发展。通过文博会、时尚文化会展、工艺品展、时装秀和文化周等活动,融会时尚元素,激活时尚热情,培育了女装、珠宝、钟表、工艺品等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之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形象标签。
国际一线品牌、普洱茶与紫砂壶、翡翠与和田玉、烟斗与雪茄、彩宝与钻石、香云纱……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却是人们不同时期的时尚追求。这些时尚内容,在罗湖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芳踪”。57克拉的红宝石,价值3000万元,还有6000万元一颗的祖母绿,它们出自水贝;一小坨清朝末年的普洱茶,40万元才能买下,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百万以下免开尊口,这些在深圳古玩城就有市场;想玩地中海海底的石楠根做的烟斗吗?去湖贝的专业烟斗店吧,那里有许多斗客在等你;炎炎夏日,穿香云纱是佳选,它的生产厂家就在莲塘;买了新房要一站式搞掂家具和室内装修,到笋岗一定可以满意而归……时尚已经成为罗湖文化产业的最显著特征。
对于都市白领、时尚达人,珠宝首饰是必备的“行头”。不过,你可知道这些贴身宝物有大半产自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罗湖的水贝项链街区,“世界小姐”头顶上的桂冠也出自这里。作为都市时尚工业的黄金珠宝产业在罗湖得到长足发展,基地的另一个名头是“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也是“广东省产业集聚升级示范区”。这里原是一片老厂房,经过5年多的“放水养鱼”、扶持发展,现已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展示交易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是目前中国珠宝企业最密集和珠宝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基地内的1500多家珠宝企业包括了中国名牌企业23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2家以及14个“广东省名牌”,目前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争相落户。截至2009年底,基地产销值已达800多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近40%。以基地为代表的深圳珠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第一军团”,“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罗湖”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罗湖未来对水贝——布心片区的定位为服装、珠宝等传统时尚产业的总部基地,致力于完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和消费链条。
被誉为时尚文化符号的服装产业在罗湖同样精彩。在2009年的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上,10余家海内外知名的罗湖服装服饰品牌齐聚“时尚罗湖”创意馆,这些品牌以全新的理念展示了罗湖服装业的整体实力,吸引了众多时装买家、百货巨头、时尚品牌管理机构以及同行们的眼球,成交量达数亿元。罗湖这块热土催生了许许多多充满创造力的服装品牌,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策源地和时尚交流中心。从早期的来料加工、贴牌加工,发展到后来的品牌代理,再到现在的自创品牌,罗湖的服装业发展经历了从“罗湖加工”到“罗湖制造”再到“罗湖创造”的转变。目前,罗湖辖区已经拥有了安莉芳、梵思诺、卡尔丹顿、香云莎、翼飞、安瑞井、DGVI等众多知名服装品牌。这些企业依靠不断的创新、引领时尚,赢得了先机。每年的服交会,参展的罗湖服装品牌企业都向人们展示不同的服饰文化,它们中有男装、女装、童装;内衣、商务装;中国传统服饰、意大利等国际知名品牌等一应俱全,显示了罗湖服装业的非凡实力和强大包容性,让市民直观地感受“创意”的魅力。
深圳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沈永芳认为,罗湖的服装业正在向“都市经济”或“总部经济”迈进。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设计与营销环节,逐步成为服装企业的主体与核心。更多的企业把“总部”或设计营销中心设在罗湖,而把劳动密集的加 “相信多数人来到深圳后,都会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时尚、创新元素所感染……”、“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就像一个人的而立之年一样,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30岁的时候精力旺盛,梦想也更理性。但30岁也很关键,经不起折腾,因此既要有梦想,也更要有切合实际的举措,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市委书记王荣日前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的一番话,既道出了时尚深圳的魅力,又提醒人们要认真思考大特区后30年的发展道路。
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与特区共同走过了激情澎湃的30年,共同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后30年的罗湖,如何走得更好更快?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认为,未来区域间的竞争当以文化论输赢。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罗湖,前30年引领风骚,时尚文化如影随形,与时俱进,逐渐演化为城区软实力。在30年这个重要节点上,梳理和审视罗湖时尚文化的脉络轨迹,对于提升罗湖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谋划未来,当是一门必修课。
20世纪80年代
克隆港台时尚辐射全国
罗湖口岸与香港一桥之隔,沙头角与东方之珠一街之隔,罗湖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接纳了外来时尚文化。从太阳镜、牛仔裤、家用电器等时尚物质文化产品,到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小说、音乐、出国热等时尚精神文化产品,以及深层次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形形色色的新观念新文化大量涌入,并逐渐成时尚潮流。
当时的一大奇观就是在罗湖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和住宅区,能够接收到香港电视信号的“鱼骨天线”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许多人都还记得当年的流行歌曲邓丽君的《甜蜜蜜》,还有早期的港澳流行歌曲《每段路》、《潇洒走一回》、《红日》、《爱在深秋》、《千千阙歌》等,港剧《霍元甲》、《大地恩情》、《上海滩》、《戏说乾隆》、《大时代》等成为罗湖人的精神食粮。粤语歌曲也曾在罗湖风靡一时,时尚男女对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都如数家珍,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更是令人倾倒。
深圳最早的商业街区东门,最早出现西装、红裙还有男女一式的牛仔裤、喇叭裤。作为当时的青年追求自由奔放生活的象征,牛仔裤的生意实在火得不行。办一张特别通行证,去一趟沙头角中英街,扯上几块花布,或是到人民桥、老东门买一身新衣服都是一种时尚,而“打工”、“买单”、“T恤”、“DJ”、“打的”、“下海”等词汇,也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语,成为传播最快速的时尚文化符号。
在罗湖莲塘村土生土长的钱先生,第一次看录像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他才9岁。当时的莲塘建起了深圳最早的工业区,有村民马上想到了为打工者放录像的挣钱渠道,搭起一间铁皮房作为放映地。这样,莲塘村人和打工族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电影“来得快”的香港大片!都认定录像比电影更时尚,更过瘾。一元钱一场的门票在那时属于奢侈消费。让钱先生感慨的是,30年后的今天,家乡莲塘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有线宽频电视和DVD机了!1989年罗湖仅有两家歌舞厅,其中大剧院的沙都歌舞厅是当时的高档娱乐场所,沙都歌舞团的舞蹈也是时尚的代名词,从内蒙古大草原来的姑娘,舞蹈节奏明快,常常会博得观众阵阵的掌声。
1986年启用的罗湖区湖贝路与乐园路交会处的罗湖文化公园,是全国最早的打工者大舞台之一。打工者花5毛钱就可以进场全程参与。每当夜幕降临,打工仔、打工妹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打工妹一面吃零食,一面看歌舞,有时台上唱台下就哼,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大家乐的舞台不大,简易的舞台上,摆放着一个伴奏的电子琴,谁举手够胆上台拿起麦克风演唱,这里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天地!就可以一曲成“星”,赢得一片掌声!
广东早茶也于20世纪80年代在罗湖的食肆酒楼流行开来,1981年罗湖新建了深圳最早的三星级宾馆竹园宾馆,另一家三星级酒店雅园宾馆也相继开业。两家宾馆都设有茶市,田贝村的林老伯在竹园喝早茶已有20多年的历史,雅园宾馆在80年代也是深圳的高消费场所,中央首长和外国贵宾来深圳,许多接待任务都由雅园宾馆承担,。罗湖区城管局的欧阳先生1985年来深圳工作,第一次在雅园宾馆喝早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旗袍的服务员,他说,这里学习香港的酒店管理模式,深圳酒店的“微笑服务、宾至如归”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雅园宾馆在烂尾8年之后即将重新开业,这座见证了特区改革开放历史的“古迹”起死回生。
从国门打开的那一刻,从第一家“三来一补”落户罗湖,罗湖的时尚文化与经济都主要受港澳台的影响,80年代时尚文化的“克隆”现象是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罗湖经济发展的先导。
20世纪90年代
创造众多第一声名鹊起
20世纪90年代的罗湖是深圳为全国杀出一条改革开放“血路”的主战场。那个时代要求罗湖成为“速度冠军”,用速度来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出路。罗湖人顶着各种非议和争议,大胆引入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土地出让、土地拍卖等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撼了全国,用“一夜城”的建设奇迹激发了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情,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罗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与商贸并驾齐驱的格局,服装珠宝等传统产业方兴未艾,麦当劳等国际餐饮、娱乐机构等纷纷抢滩。人民南的国贸、友谊城、南国影院还有老东门等地成为深圳的时尚地标。
1990年,国内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罗湖的老东门开张,作为一种快餐文化马上受到了时尚一族的热捧。已是人到中年的李先生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就选择了这里,两个年轻人苦等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座位。当时对大部分深圳人来说,麦当劳还是个新鲜事物。许多人进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该点什么,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点什么。一位麦当劳的资深员工回忆道——“餐厅刚开业时人山人海。我们员工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忙个不停,在当时的深圳人看来,到麦当劳就是去高消费。来用餐的顾客都穿得漂漂亮亮,许多客人拿着1000元、500元的港币来店里消费。”20年过去了,东门麦当劳光华餐厅也经历了数次装修,并实现24小时营业。虽然今天没有了从前排长队就餐的景象,但仍是麦当劳全球连锁店营业额最高的餐厅之一。
90代初,BP机和大哥大等通讯工具开始流行。尤其是“大哥大”因其高昂的价格成为身份的象征。“有事CALL我”则是人们道别时的常用语,“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去逛国贸和友谊城成为那个年代的时尚特征。
“看电影,到南国”也是深圳90年代的一句招牌语。与国贸一街之隔的南国影院1988年投入使用,也是罗湖的地标。国内外游客来罗湖都要到国贸里看音乐喷泉,听优美音乐,到53层的旋转餐厅观光。而在与国贸遥相呼应的南国影院,许多人把对罗湖的早期记忆都留在了这里:第一次打游戏,第一次吃越南菜,第一次和女友看大片,第一次买名牌包、第一次买了BB机……
南国影院广场开业后的十几年中,不仅丰富了一代深圳人的休闲生活,而且成为了深圳电影市场的“晴雨表”。尤其是1992年至1994年,票房收入高居全国首位。许多年来,南国影院的票房收入也一直在国内前十名之列。向西村的张老伯回忆道:“到南国看场电影是一种享受,舒服的座椅,清晰的屏幕,环绕的立体声……比从前在晒谷场看不知舒服多少倍。”
2002年,南国影院广场拆除的消息,让人感到惋惜,同时也让人高兴——因为它华丽转身为一座崭新的国际化综合购物休闲中心。2005年,在金光华的三楼和四楼,南国影院以全新姿态亮丽登场,并正式更名南国影城。影城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电影软硬件设施,拥有5个视听效果一流、环境舒适的放映厅,总数513个柔软、舒适、豪华座椅。不少享誉国内外的电影明星都到此为影城捧场。新南国依旧是时尚达人的神往之地。
1996年11月,深圳书城建成开业,位于深圳市深南东路,与地王大厦毗邻。书城是国内最先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书城之一,营业面积13000平方米,内设20多个专业书店。经营各类书刊、音像制品、电脑软件、文化体育用品、数码产品、集邮及古玩收藏品等,图书陈列品种达20万种,每年接待读者逾千万人次,年销售图书600余万册。这里一度成为罗湖人的精神家园,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都门庭若市。
90年代,在产业集聚人气鼎盛的罗湖,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两首原创于罗湖、迅速唱响大江南北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让罗湖的时尚文化之风劲吹中华大地。罗湖两首歌唱响全中国一度被誉为“罗湖文化现象”。这两首歌的词作者蒋开儒天命之年后才调入罗湖区文联。1992年站在深圳火车站,蒋开儒惊奇深圳如此现代化的瞬间,激荡起“春天来了的感觉”,于是便写出了《春天的故事》;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他接着写出了《中国有幸》,后修改为《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说:“我觉得每写一首歌都是自己思想的一次飞跃。”
21世纪:
时尚文化产业海纳百川
进入21世纪,随着罗湖服装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各种时尚元素无处不在,罗湖时尚文化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
浓郁的时尚传统、时尚文化和崇尚时尚的城市氛围,是占领时尚高地引领消费,从而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罗湖积极凝聚力量营造时尚氛围、推动时尚文化发展。通过文博会、时尚文化会展、工艺品展、时装秀和文化周等活动,融会时尚元素,激活时尚热情,培育了女装、珠宝、钟表、工艺品等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之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形象标签。
国际一线品牌、普洱茶与紫砂壶、翡翠与和田玉、烟斗与雪茄、彩宝与钻石、香云纱……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却是人们不同时期的时尚追求。这些时尚内容,在罗湖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芳踪”。57克拉的红宝石,价值3000万元,还有6000万元一颗的祖母绿,它们出自水贝;一小坨清朝末年的普洱茶,40万元才能买下,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百万以下免开尊口,这些在深圳古玩城就有市场;想玩地中海海底的石楠根做的烟斗吗?去湖贝的专业烟斗店吧,那里有许多斗客在等你;炎炎夏日,穿香云纱是佳选,它的生产厂家就在莲塘;买了新房要一站式搞掂家具和室内装修,到笋岗一定可以满意而归……时尚已经成为罗湖文化产业的最显著特征。
对于都市白领、时尚达人,珠宝首饰是必备的“行头”。不过,你可知道这些贴身宝物有大半产自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罗湖的水贝项链街区,“世界小姐”头顶上的桂冠也出自这里。作为都市时尚工业的黄金珠宝产业在罗湖得到长足发展,基地的另一个名头是“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也是“广东省产业集聚升级示范区”。这里原是一片老厂房,经过5年多的“放水养鱼”、扶持发展,现已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展示交易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是目前中国珠宝企业最密集和珠宝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基地内的1500多家珠宝企业包括了中国名牌企业23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2家以及14个“广东省名牌”,目前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争相落户。截至2009年底,基地产销值已达800多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近40%。以基地为代表的深圳珠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第一军团”,“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罗湖”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罗湖未来对水贝——布心片区的定位为服装、珠宝等传统时尚产业的总部基地,致力于完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和消费链条。
被誉为时尚文化符号的服装产业在罗湖同样精彩。在2009年的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上,10余家海内外知名的罗湖服装服饰品牌齐聚“时尚罗湖”创意馆,这些品牌以全新的理念展示了罗湖服装业的整体实力,吸引了众多时装买家、百货巨头、时尚品牌管理机构以及同行们的眼球,成交量达数亿元。罗湖这块热土催生了许许多多充满创造力的服装品牌,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策源地和时尚交流中心。从早期的来料加工、贴牌加工,发展到后来的品牌代理,再到现在的自创品牌,罗湖的服装业发展经历了从“罗湖加工”到“罗湖制造”再到“罗湖创造”的转变。目前,罗湖辖区已经拥有了安莉芳、梵思诺、卡尔丹顿、香云莎、翼飞、安瑞井、DGVI等众多知名服装品牌。这些企业依靠不断的创新、引领时尚,赢得了先机。每年的服交会,参展的罗湖服装品牌企业都向人们展示不同的服饰文化,它们中有男装、女装、童装;内衣、商务装;中国传统服饰、意大利等国际知名品牌等一应俱全,显示了罗湖服装业的非凡实力和强大包容性,让市民直观地感受“创意”的魅力。
深圳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沈永芳认为,罗湖的服装业正在向“都市经济”或“总部经济”迈进。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设计与营销环节,逐步成为服装企业的主体与核心。更多的企业把“总部”或设计营销中心设在罗湖,而把劳动密集的加 “相信多数人来到深圳后,都会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时尚、创新元素所感染……”、“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就像一个人的而立之年一样,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30岁的时候精力旺盛,梦想也更理性。但30岁也很关键,经不起折腾,因此既要有梦想,也更要有切合实际的举措,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市委书记王荣日前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的一番话,既道出了时尚深圳的魅力,又提醒人们要认真思考大特区后30年的发展道路。
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与特区共同走过了激情澎湃的30年,共同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后30年的罗湖,如何走得更好更快?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认为,未来区域间的竞争当以文化论输赢。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罗湖,前30年引领风骚,时尚文化如影随形,与时俱进,逐渐演化为城区软实力。在30年这个重要节点上,梳理和审视罗湖时尚文化的脉络轨迹,对于提升罗湖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谋划未来,当是一门必修课。
20世纪80年代
克隆港台时尚辐射全国
罗湖口岸与香港一桥之隔,沙头角与东方之珠一街之隔,罗湖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接纳了外来时尚文化。从太阳镜、牛仔裤、家用电器等时尚物质文化产品,到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小说、音乐、出国热等时尚精神文化产品,以及深层次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形形色色的新观念新文化大量涌入,并逐渐成时尚潮流。
当时的一大奇观就是在罗湖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和住宅区,能够接收到香港电视信号的“鱼骨天线”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许多人都还记得当年的流行歌曲邓丽君的《甜蜜蜜》,还有早期的港澳流行歌曲《每段路》、《潇洒走一回》、《红日》、《爱在深秋》、《千千阙歌》等,港剧《霍元甲》、《大地恩情》、《上海滩》、《戏说乾隆》、《大时代》等成为罗湖人的精神食粮。粤语歌曲也曾在罗湖风靡一时,时尚男女对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都如数家珍,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更是令人倾倒。
深圳最早的商业街区东门,最早出现西装、红裙还有男女一式的牛仔裤、喇叭裤。作为当时的青年追求自由奔放生活的象征,牛仔裤的生意实在火得不行。办一张特别通行证,去一趟沙头角中英街,扯上几块花布,或是到人民桥、老东门买一身新衣服都是一种时尚,而“打工”、“买单”、“T恤”、“DJ”、“打的”、“下海”等词汇,也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语,成为传播最快速的时尚文化符号。
在罗湖莲塘村土生土长的钱先生,第一次看录像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他才9岁。当时的莲塘建起了深圳最早的工业区,有村民马上想到了为打工者放录像的挣钱渠道,搭起一间铁皮房作为放映地。这样,莲塘村人和打工族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电影“来得快”的香港大片!都认定录像比电影更时尚,更过瘾。一元钱一场的门票在那时属于奢侈消费。让钱先生感慨的是,30年后的今天,家乡莲塘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有线宽频电视和DVD机了!1989年罗湖仅有两家歌舞厅,其中大剧院的沙都歌舞厅是当时的高档娱乐场所,沙都歌舞团的舞蹈也是时尚的代名词,从内蒙古大草原来的姑娘,舞蹈节奏明快,常常会博得观众阵阵的掌声。
1986年启用的罗湖区湖贝路与乐园路交会处的罗湖文化公园,是全国最早的打工者大舞台之一。打工者花5毛钱就可以进场全程参与。每当夜幕降临,打工仔、打工妹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打工妹一面吃零食,一面看歌舞,有时台上唱台下就哼,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大家乐的舞台不大,简易的舞台上,摆放着一个伴奏的电子琴,谁举手够胆上台拿起麦克风演唱,这里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天地!就可以一曲成“星”,赢得一片掌声!
广东早茶也于20世纪80年代在罗湖的食肆酒楼流行开来,1981年罗湖新建了深圳最早的三星级宾馆竹园宾馆,另一家三星级酒店雅园宾馆也相继开业。两家宾馆都设有茶市,田贝村的林老伯在竹园喝早茶已有20多年的历史,雅园宾馆在80年代也是深圳的高消费场所,中央首长和外国贵宾来深圳,许多接待任务都由雅园宾馆承担,。罗湖区城管局的欧阳先生1985年来深圳工作,第一次在雅园宾馆喝早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旗袍的服务员,他说,这里学习香港的酒店管理模式,深圳酒店的“微笑服务、宾至如归”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雅园宾馆在烂尾8年之后即将重新开业,这座见证了特区改革开放历史的“古迹”起死回生。
从国门打开的那一刻,从第一家“三来一补”落户罗湖,罗湖的时尚文化与经济都主要受港澳台的影响,80年代时尚文化的“克隆”现象是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罗湖经济发展的先导。
20世纪90年代
创造众多第一声名鹊起
20世纪90年代的罗湖是深圳为全国杀出一条改革开放“血路”的主战场。那个时代要求罗湖成为“速度冠军”,用速度来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出路。罗湖人顶着各种非议和争议,大胆引入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土地出让、土地拍卖等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撼了全国,用“一夜城”的建设奇迹激发了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情,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罗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与商贸并驾齐驱的格局,服装珠宝等传统产业方兴未艾,麦当劳等国际餐饮、娱乐机构等纷纷抢滩。人民南的国贸、友谊城、南国影院还有老东门等地成为深圳的时尚地标。
1990年,国内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罗湖的老东门开张,作为一种快餐文化马上受到了时尚一族的热捧。已是人到中年的李先生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就选择了这里,两个年轻人苦等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座位。当时对大部分深圳人来说,麦当劳还是个新鲜事物。许多人进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该点什么,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点什么。一位麦当劳的资深员工回忆道——“餐厅刚开业时人山人海。我们员工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忙个不停,在当时的深圳人看来,到麦当劳就是去高消费。来用餐的顾客都穿得漂漂亮亮,许多客人拿着1000元、500元的港币来店里消费。”20年过去了,东门麦当劳光华餐厅也经历了数次装修,并实现24小时营业。虽然今天没有了从前排长队就餐的景象,但仍是麦当劳全球连锁店营业额最高的餐厅之一。
90代初,BP机和大哥大等通讯工具开始流行。尤其是“大哥大”因其高昂的价格成为身份的象征。“有事CALL我”则是人们道别时的常用语,“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去逛国贸和友谊城成为那个年代的时尚特征。
“看电影,到南国”也是深圳90年代的一句招牌语。与国贸一街之隔的南国影院1988年投入使用,也是罗湖的地标。国内外游客来罗湖都要到国贸里看音乐喷泉,听优美音乐,到53层的旋转餐厅观光。而在与国贸遥相呼应的南国影院,许多人把对罗湖的早期记忆都留在了这里:第一次打游戏,第一次吃越南菜,第一次和女友看大片,第一次买名牌包、第一次买了BB机……
南国影院广场开业后的十几年中,不仅丰富了一代深圳人的休闲生活,而且成为了深圳电影市场的“晴雨表”。尤其是1992年至1994年,票房收入高居全国首位。许多年来,南国影院的票房收入也一直在国内前十名之列。向西村的张老伯回忆道:“到南国看场电影是一种享受,舒服的座椅,清晰的屏幕,环绕的立体声……比从前在晒谷场看不知舒服多少倍。”
2002年,南国影院广场拆除的消息,让人感到惋惜,同时也让人高兴——因为它华丽转身为一座崭新的国际化综合购物休闲中心。2005年,在金光华的三楼和四楼,南国影院以全新姿态亮丽登场,并正式更名南国影城。影城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电影软硬件设施,拥有5个视听效果一流、环境舒适的放映厅,总数513个柔软、舒适、豪华座椅。不少享誉国内外的电影明星都到此为影城捧场。新南国依旧是时尚达人的神往之地。
1996年11月,深圳书城建成开业,位于深圳市深南东路,与地王大厦毗邻。书城是国内最先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书城之一,营业面积13000平方米,内设20多个专业书店。经营各类书刊、音像制品、电脑软件、文化体育用品、数码产品、集邮及古玩收藏品等,图书陈列品种达20万种,每年接待读者逾千万人次,年销售图书600余万册。这里一度成为罗湖人的精神家园,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都门庭若市。
90年代,在产业集聚人气鼎盛的罗湖,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两首原创于罗湖、迅速唱响大江南北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让罗湖的时尚文化之风劲吹中华大地。罗湖两首歌唱响全中国一度被誉为“罗湖文化现象”。这两首歌的词作者蒋开儒天命之年后才调入罗湖区文联。1992年站在深圳火车站,蒋开儒惊奇深圳如此现代化的瞬间,激荡起“春天来了的感觉”,于是便写出了《春天的故事》;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他接着写出了《中国有幸》,后修改为《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说:“我觉得每写一首歌都是自己思想的一次飞跃。”
21世纪:
时尚文化产业海纳百川
进入21世纪,随着罗湖服装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各种时尚元素无处不在,罗湖时尚文化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
浓郁的时尚传统、时尚文化和崇尚时尚的城市氛围,是占领时尚高地引领消费,从而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罗湖积极凝聚力量营造时尚氛围、推动时尚文化发展。通过文博会、时尚文化会展、工艺品展、时装秀和文化周等活动,融会时尚元素,激活时尚热情,培育了女装、珠宝、钟表、工艺品等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之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形象标签。
国际一线品牌、普洱茶与紫砂壶、翡翠与和田玉、烟斗与雪茄、彩宝与钻石、香云纱……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却是人们不同时期的时尚追求。这些时尚内容,在罗湖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芳踪”。57克拉的红宝石,价值3000万元,还有6000万元一颗的祖母绿,它们出自水贝;一小坨清朝末年的普洱茶,40万元才能买下,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百万以下免开尊口,这些在深圳古玩城就有市场;想玩地中海海底的石楠根做的烟斗吗?去湖贝的专业烟斗店吧,那里有许多斗客在等你;炎炎夏日,穿香云纱是佳选,它的生产厂家就在莲塘;买了新房要一站式搞掂家具和室内装修,到笋岗一定可以满意而归……时尚已经成为罗湖文化产业的最显著特征。
对于都市白领、时尚达人,珠宝首饰是必备的“行头”。不过,你可知道这些贴身宝物有大半产自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罗湖的水贝项链街区,“世界小姐”头顶上的桂冠也出自这里。作为都市时尚工业的黄金珠宝产业在罗湖得到长足发展,基地的另一个名头是“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也是“广东省产业集聚升级示范区”。这里原是一片老厂房,经过5年多的“放水养鱼”、扶持发展,现已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展示交易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是目前中国珠宝企业最密集和珠宝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基地内的1500多家珠宝企业包括了中国名牌企业23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2家以及14个“广东省名牌”,目前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争相落户。截至2009年底,基地产销值已达800多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近40%。以基地为代表的深圳珠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第一军团”,“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罗湖”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罗湖未来对水贝——布心片区的定位为服装、珠宝等传统时尚产业的总部基地,致力于完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和消费链条。
被誉为时尚文化符号的服装产业在罗湖同样精彩。在2009年的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上,10余家海内外知名的罗湖服装服饰品牌齐聚“时尚罗湖”创意馆,这些品牌以全新的理念展示了罗湖服装业的整体实力,吸引了众多时装买家、百货巨头、时尚品牌管理机构以及同行们的眼球,成交量达数亿元。罗湖这块热土催生了许许多多充满创造力的服装品牌,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策源地和时尚交流中心。从早期的来料加工、贴牌加工,发展到后来的品牌代理,再到现在的自创品牌,罗湖的服装业发展经历了从“罗湖加工”到“罗湖制造”再到“罗湖创造”的转变。目前,罗湖辖区已经拥有了安莉芳、梵思诺、卡尔丹顿、香云莎、翼飞、安瑞井、DGVI等众多知名服装品牌。这些企业依靠不断的创新、引领时尚,赢得了先机。每年的服交会,参展的罗湖服装品牌企业都向人们展示不同的服饰文化,它们中有男装、女装、童装;内衣、商务装;中国传统服饰、意大利等国际知名品牌等一应俱全,显示了罗湖服装业的非凡实力和强大包容性,让市民直观地感受“创意”的魅力。
深圳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沈永芳认为,罗湖的服装业正在向“都市经济”或“总部经济”迈进。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设计与营销环节,逐步成为服装企业的主体与核心。更多的企业把“总部”或设计营销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