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面对“科学”的经济学的困惑(一)

面对“科学”的经济学的困惑(一)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9 14:16   浏览 N 次  

经济学家始终试图将经济学定位为一门科学。虽然很多大师们也都试图对此做出解释,来强化这个观点,但实际上未必有多少人民群众真的关注这个问题,反而暴露出了经济学家们的心虚。无论是与数学结合的如何紧密,也无法摆脱这种尴尬。而且经济学家们之间的观点的差异,也显然强化了这种印象。

在学习了若干课程,阅读了若干书籍之后,我唯一的感受竟然是不知道经济是研究什么的科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显然思路的出发点总是试图从最基本的理念出发。按照所谓的主流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可是,在这个层面上说,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的,因为显然,终我一生,恐怕是看不到任何非稀缺资源了。而且广义的说,包括社会上一切的活动实际上都是会与资源的分配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学家应该可以对一切进行研究和解释了。不过这样只能说明这个定义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对于研究的对象的主体,是资源,是人,还是单纯的配置过程,从这个定义也很难得到清晰的回答。

我觉得经济学的所有问题正是在于其基础的不清晰。其实物理学是一个最好的类比。物理学显然是寻求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科学,实际上,物理学也有理想的运行环境和现实不符合的状况。但是在定义了一系列基本的概念,例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之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去研究,并发现相应的规律。表面上看,经济学似乎也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和规律,但实际上这些规律都是含糊不清的,而且连对这些规律的基本理解都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基本的需求定律,关于吉芬物品的讨论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这样的一个基础,很难让人相信其上能够产生具有足够解释力的理论。弗里德曼的所谓没有正确的模型,只有有用的模型的理论,如果是一个物理学家说的,可以想象后果会是什么。如果一个所谓的科学的从事者对于正确或者至少说准确没有认识的话,怎么可能奢望得出的结果是有意义的。

经济学对于其研究基础的基本要素缺乏认识,可以从所有的争议中看出。

比如在吉芬物品的讨论中,实际上就是对于需求曲线的基本要素没有明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于,需求曲线按照其定义的逻辑,其实是完全不可验证的。因为其定义的关键在于时间要素,所谓的所有其他条件的不变,实际上的结果也就是,所有需求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实际上是同一时间点,它所描述的显然不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而是同一时间点的可能的取值范围。而吉芬物品的讨论,无可避免的前提就是价格的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含有时间范畴的,所以显然不属于需求曲线描述的范围。而且很多关于吉芬物品的讨论,最终都会牵扯到价格的变化过程所导致的对于未来的预期,是更进一步的时间范畴了。而所有的争论显然是无意义的。而这些争论的原因就是,需求曲线的定义描述不够科学,所以在理解上存在分歧。而换另一个角度说,需求曲线本身的无论是从需求本身,还是时间的范畴限定,显然都是无法试验验证,或者说只能近似验证的一个逻辑。某些学者将其视为公理也不是不可接受的。对时间范畴理解的模糊,实际上是许多争论的起点。

又比如,对于市场的定义。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对于市场的伟大作用的讨论,似乎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畴。讨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市场是否能够发挥伟大的作用。而实际上,市场到底是什么?我始终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定义。所有的争论者早早的就把市场和计划对立起来,然后争论不休。而市场按照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交易发生的环境吧。在这种定义下,你能找出一个没有市场的环境吗?而市场的本质不就是一种制度吗?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运行情况下,各种市场具有不同的约束。这种约束可能是交易的内容,交易的参与者,交易的过程,交易的媒介等等。但只要其上可以发生交易,显然就是一种市场制度。所有的可能的争论,也不过在于某个特定的措施是否更有效而已。

又比如人是自私的假设。当这个定义出现的一刹那,你不得不把定义者骂个狗血淋头。选择自私这个具有感情色彩字眼,就只会意味着无穷多的争议。甚至很多争论已经落到作慈善是否是正常的行为这种低级的层次上。如果当时把其定义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的话,可能基本上不会有任何争议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