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贾克梅蒂油画欣赏

贾克梅蒂油画欣赏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6 12:20   浏览 N 次  
贾克梅蒂说:“每次我看这杯子的时候,它好象都在变,”现象学认为,意识是一个“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绵延不断的时间态,它是一种 ... 贾克梅第偿试通过“抹去重画,反复描述”的方法,来刻画“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物象进程。
当一个人走近时,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当他太接近我时,比如说在两米之内,我就不能真实地看他了。 ... 绘画中最使我感兴趣的要算相似性,对距离与虚无的体悟迫使贾克梅第浓缩空间,因而贾克梅第肖像多选择绝对正面率.....

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出生在瑞士一个画家家庭,1922年定居巴黎,早期曾受立体主义影响,后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其作品《被谋杀的女人》(1932年)被公认是超现实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奇怪的是,从1935年开始,他主动切断了与这个时髦运动的联系,重新回到画室埋头进行写生训练。
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现代西方绘画走上了一条侧重观念的道路,受关注的不再是绘画的材质和技法,而是所绘图像背后的观念意义。贾克梅蒂不愿走观念艺术的道路,甚至不愿像抽象派那样去探索绘画的另一种可能性,而是重新回到最基础的写实训练。他这么做,就仿佛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派的绘画实践还没有穷尽写实绘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还需要他用毕生精力去填补这一空白――在一个摄影术繁荣、图像泛滥的时代,此举可称得上是件咄咄怪事!
很多人注意到,贾克梅蒂是沿着塞尚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一位现代艺术家,正如梅洛-庞蒂在他的哲学思考中所做的那样,贾克梅蒂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现代绘画中侧重通过写生来探索视象之谜的这一支脉发展壮大了。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与塞尚之间的这种师承关系,才极大地促成了今日中国之具象表现画派所从出的传统。梅洛-庞蒂曾如此评说塞尚的工作:“对存在(what exists)的表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若此言确凿,则由塞尚、贾克梅蒂开启的这一具表绘画之路,也是一条可以永远继续下去的道路。
然而,在今天,不管是写实绘画,还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绘画,都不再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不再是人类精神最高的代表。诚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终结了。绘画重新成为一门手艺。作为一门手艺的绘画,也还不断会有新手加入,不断会有从写生、临摹开始学习西洋画法的学生。但是,也还不断会有始终以新手自居、并以失败为乐的画家存在吗?还会有人把一生情思尽数灌注到写生活动中去吗?用画家的眼睛来看世界,还会是一项令人向往的事业吗?
换言之,坚持写实、写生的具表画派是冥顽不化者吗?或者,塞尚、贾克梅蒂等先行者,果真为写实绘画留下了一条弥久常新的生路,就像康德在科学知识之外为信仰留出一块永久的地盘来吗?他们究竟是冥顽不化的宗教徒,抑或是自有其深刻理由在的伟大的探索者?
作为生活在后绘画时代的后现代人,我们不可能天生对绘画充满感情。所以很自然的,我们更关心的不是他们对于写生绘画的热情,而是热情背后的那些理由。
塞尚的理由是,“今天我们的视力被成千的图像记忆压得有些疲倦了”,“在我接触到印象主义者时,我懂得了我应当再次成为世界的学生”。因此,画家的任务是“把这个世界的辽阔无垠以及强劲有力的浩荡潮流在一两英寸的空间里表现出来”,而“无疑在自然中还有没被看到的事物。如果一位艺术家发现了它们,他就为后继者开辟了道路”。塞尚的这一席话,可谓道尽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所能有的最高思想境界。
贾克梅蒂则说,“自从我变得对桌子和椅子之间的距离――有50厘米吧――越发敏感起来,一个房间或任何房间都变得比以前无限增大。某种程度上它变成如同世界一般浩瀚。所以,我只需生活在其中就足够了。这样渐渐地就不再走动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再去散步的原因”。
忘掉以往的技法和程式,像孩童一样用纯真的双眼看世界,是印象派提出的任务x。印象派画家用这样的眼睛看到的是光的游戏。牛顿的三棱镜成为他们将光的魔术转化为色的颤动的依据。但是,一当他们的后继者发现纯色与纯色之间存在着一种音乐式的对位关系,被观看的就不再是世界,而是画布上的色彩关系。于是,观看世界的任务移交给了彩色照相机。可惜的是,相机本身并不观看,它只是机械地记录和对应。于是,像孩童一样观看世界的任务,又重新掷回到画家身上。
不过,印象派的光色理论并非全无真理内容。它的纯真之眼说和视网膜主义固然是站不住脚的,但它却教会人们重新发现:可见世界是川流不息、变动不居的,画家的天职就在于将流变的世界凝定在二维的平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