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服装产业分析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3 00:36 浏览 N 次近两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陆续支持了武汉市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功能,支持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抓住承接梯度转移的契机和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武汉纺织服装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此,我们针对武汉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农发行相应的信贷支持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一、武汉纺织服装产业概况及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概况
武汉纺织服装业曾拥有辉煌的历史,在相当长历史时期是武汉市传统支柱产业。上世纪50年代前,武汉纺织业仅次于上海;上世纪50-80年代前期也曾长期在国内排名靠前,纺织业内当时曾有“上青天汉”(上海、青岛、天津、武汉)之说。武汉服装业秉承长江经济带优势,汲取九省通衢、历史悠久的特大城市营养,以其“都市女装领先、民营机制灵活、楚风汉韵见长”等鲜明特色,曾率先以区域品牌——汉派服装名噪全国,上世纪90年代初与“海派、粤派、京派”并为四大派系,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多达2000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达60亿元,女装占8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沿海纺织服装城市的崛起,面对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武汉纺织业由于企业负担沉重,结构调整滞后而步入了下滑期;武汉服装业在品牌、款式设计上缺少突破和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分化经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多居第十位之后。
2004年以来,武汉纺织服装企业立足品牌文化,稳健经营,十多家汉派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和销售量均过亿元,爱帝、猫人、红人、佐尔美等成长为区域性强势品牌(详见表下1)。但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徘徊在10%左右,增幅低于全国纺织服装产业,一直处于调整阶段。
表1:2004-2007年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状况统计表
服装销售收入(亿元)
累计出口(亿美元)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全国“双百强”企业
中国名牌
湖北省名牌(个)
2004年
92
4.69
太和、爱帝、红人、猫人、佐尔美
爱帝
7
2005年
100
2.97
太和、爱帝、红人、猫人、佐尔美
爱帝
7
2006年
120
3.42
太和、红人、猫人、佐尔美
爱帝
10
2007年
120
4.80
太和、红人、猫人、佐尔美
爱帝、红人、猫人
13
数据来源于武汉市统计局和汉派服装商会。
(二)制约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致力于向多元化品牌经营方向发展,但因其原始积累时期的缺陷而遭遇了“四个瓶颈”因素:
1.规模瓶颈: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规模小、竞争力弱。武汉纺织服装企业大多是从前厂后店作坊式经营发展起来的,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行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较低,整体营运效率不高。目前,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20多家,绝大部分在千万元以下,是个典型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上规模纺织服装企业多是“贴牌加工型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市场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同时,纺织技术装备也存在较大差距,武汉现有棉纺锭约80万锭,其中上世纪80-90年代水平占到76%,而沿海发达地区先进设备的比重已上升到65%。武汉市无梭化率占40%,而沿海地区无梭化率多已高达75%。
2.管理瓶颈:公司治理结构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武汉纺织服装企业国有居多,投资主体单一,企业机制不活,包袱沉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民营企业家族亲情维系管理,没能从本质上由生产加工机制向品牌经营机制跃进,公司治理结构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导致三个问题: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流失和人才匮乏,人才发挥空间受到限制;不注重现代管理、工艺技术的投入,产品开发实力和设计能力比较弱,产品创新能力达不到消费者要求,与现代市场竞争需求不相适应;资源分配利用率低,企业把大量资源用于购买面料和盲目多元化方面,陷入低层次重复竞争,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3.品牌瓶颈:品牌营销和延伸品牌文化力度不够,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占有率较弱。从总体上看,武汉纺织服装企业缺少国际品牌、国家名牌和龙头企业,中小品牌多,品牌经营之路正未有穷期。品牌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品牌定位模糊重复,自主设计能力差,品牌定位大多定位中青年女装,在市场上急功近利,在抓时尚与潮流时,定位趋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不注重汉派服装区域品牌文化建设,多数企业家以批量生产为导向,热衷抄袭热销产品,缺乏市场创新意识,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品牌文化影响力不大,与销售渠道不对称。
4.产业链瓶颈:产业链严重断缺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作为产业链源头的武汉棉纺织主要加工纱布等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针织、色织、棉织等深加工产品在90年代因国有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退出市场后基本上已停产,造成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印染、色织等产业的缺失,割断了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据调查,武汉纺织服装企业大多是成衣厂,年需采购面辅料就达30亿元,而其中80%面料要从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采购,仅20%由武汉本地供应,90%的缝纫线、拉链、纽扣、配套饰品等辅料要外购。武汉纺织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生产及产品创新相配套的服装供应链的断缺,影响服装“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机制的形成,导致服装产品设计滞后,制约纺织服装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近两年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政府高度重视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湖北省意识到纺织服装产业对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作用。在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纺织服装产业被确定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5年内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80亿元,2010年前武汉将建成国家级纺织服装基地。2009年武汉市政府提出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企业就是保民生,千方百计帮助纺织服装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把服装作为优势产业来抓,陆续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信息化发展基金等项目资助措施,加大为纺织服装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武汉城市圈作为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武汉市政府计划投资400亿元,规划建设200个纺织重点项目,推进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升级。
(二)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从单一分散经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经调查,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依托“1+8”城市圈建设,以武汉为面辅料和服装专业市场集散地,周边市作为服装生产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基地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快速跃起。以武汉为服装设计、信息和品牌推广中心、100公里为半径的沿长江两岸的鄂东服装走廊产业密集区,年洗水服装5亿件的华中最大洗染基地、汉川市制线、仙桃市无纺布制品、江汉经济开发区和硚口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本成形,增强区域纺织服装竞争力。
(三)武汉纺织服装产业积极承接产业链梯度转移。伴随着东部产业梯度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武汉纺织服装企业将我国东部的设计、营销理念移进来,将研发和营销环节向东部延伸,红人和猫人都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和营销中心。同时,利用产业转移机遇,以及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和区位市场优势,把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设在武汉,利用远城区和城市圈周边丰富的纺织服装资源和劳动力、土地成本低的优势,把生产基地、工业园移设到周边地区。
(四)武汉纺织服装产品以批量加工、贴牌制作向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积蓄,武汉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有3个全国知名品牌,并且开始由“区域品牌”向“高端品牌”挺进。经调查,目前纺织服装80%以上产品面向全国市场销售,30余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7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出货值同比增长近50%。在北京2008年3月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红人集团展示自主研发的以女装为主的高档品牌,利莱士作为武汉男装品牌龙头企业展示高档产品,猫人集团重点推出时尚运动休闲品牌服装,扩大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五)武汉纺织服装企业从单一劳动密集型向以品牌文化、设计、技术为中心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近年来,以纺织服装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东部诸省已步入轻量重质的品牌经济时代。武汉纺织服装企业积极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注重品牌和产品质量,加大设计和技术装备的投入。太和、爱帝、元田、猫人等一批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延伸建设品牌专卖店和生活馆,或着手建立工业园,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采用电脑设计、裁剪。部分企业高薪聘请国外设计人才担任品牌设计师,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与制版技术,引进CAD、CAM技术,建立ERP和MIS管理系统,甚至在时尚资讯反应快的深圳、巴黎等地设立设计中心。
三、近年来农发行对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信贷支持情况
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从2006年开始,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逐步将武汉地区上规模的十多家品牌纺织服装企业纳入信贷支持范围,信贷支持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一)贷款投放合理适度,后续支持空间大。经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末,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共支持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15家,累计投放贷款135600万元,年末贷款余额49394万元。从资产负债率看,15家企业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率2/3都在40%以下,不超过60%;从贷款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看,15家企业2008年末农发行贷款占企业总资产比例都在40%以下,贷款投放适度;从投放范围来看, 15家企业大多有省级以上品牌,而大多数新兴品牌企业还没有纳入农发行支持范围,可见农发行对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支持的空间仍很大。贷款支持类别主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短期贷款为主(详见下表2)。
表2: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贷款纺织服装企业经营情况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企业类型
2008年度
年生产规模
2009年信用等级
农发行贷款余额
年末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织布(万米)
服装(万件)
合计
49394
388733
240002
31300
4230
武汉元田制衣有限公司
服装
4400
12336
40%
5473
100
AA
武汉温馨高级制衣有限公司
服装
4000
30069
29%
28003
1500
AAA
武汉爱帝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服装
3000
50118
37%
59730
1650
A
武汉市楚韵服饰公司
服装
500
6584
16%
4710
20
A
武汉好易娜针纺服饰有限公司
服装
994
4365
25%
4354
180
A+
武汉猫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服装
4100
36320
58%
23176
500
A+
武汉鸣迪实业有限公司
服装
3000
16554
26%
13449
80
A
武汉市红人服饰有限公司
服装
3000
52157
28%
26338
150
A
武汉俊源美佳服饰有限公司
服装
2000
17394
35%
13468
50
AA
武汉帝元医用材料公司
纺纱织布
4400
18330
43%
1204
12000
AA
武汉高新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纺织
3000
19795
59%
2061
1800
A
武汉江南纺织阳逻有限公司
产业纺织
4500
20034
41%
29542
1900
A
武汉红利医用纺织有限公司
纺纱织布
500
2930
29%
1274
9000
A
武汉一棉集团
纺纱织布
4000
80990
56%
2720
6000
A
武汉东方神韵纺织有限公司
家用纺织
8000
20757
27%
24500
600
AAA
(二)贷款客户成长迅速,经营效益良好。农发行支持的15家武汉纺织服装企业,从主营销售收入看,2008年有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比支持前的2006年增加了4家;从服装品牌看,15家企业有12个品牌,其中3个为“中国名牌”,9个为“湖北名牌”。从支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15家企业整体体现了武汉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导性。由此可见,15家企业经农发行两年的信贷支持,其资产规模、销售收入都大幅增长,品牌经营能力增强,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经营活跃性明显强于其他纺织服装企业(详见表2)。
四、农发行对武汉纺织服装产业的信贷支持策略
(一)明确信贷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定位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本身是常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农发行应抓住纺织服装产业承接从东部到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契机,将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重要增长点,通过信贷手段支持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武汉市支柱产业之一,使农发行在武汉市“十一五”规划建设中占据应有的份额。
实现定位目标,振兴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武汉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两型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行性。一是有政策扶持。为积极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出台了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推动和引导沿海发达地区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今年国家将制定服装自主品牌发展的国家战略,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明确暂停执行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实施修订后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二是有资源优势。湖北是棉花、苎麻和丝绸的生产大省,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三是有区位优势。武汉为“九省通衢”交通便利,商品集散功能强,横贯东西连结南北的市场辐射半径大,农村消费市场广阔。武汉作为“1+8”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有基础优势。武汉纺织服装产业已达相当规模,生产要素齐备,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
(二)支持武汉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思路
在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实行营销支持“三个原则”:一是在规模上抓大放小,支持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一定品牌和市场的优势企业。二是在品牌上培优龙头,支持省级以上品牌企业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在产业链上两头延伸,支持上游服装面料和辅料生产能力较强的纺织企业和下游服装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振兴,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三)农发行信贷支持的有效途经
1、加大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具有中国名牌、湖北名牌等纺织服装企业,推动武汉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增强纺织服装品牌楚风汉韵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人文需求;促进纺织服装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原创与引进、消化吸收并举,不断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科技附加值;促使纺织服装行业通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等新型经营方式,逐步发展为专业服装市场、大型超市、服装专卖店、百货商场等业态共存的市场结构。
2、支持龙头企业和工业园,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约化发展。根据武汉纺织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水平较高,经营者综合素质较好并具有较强产业链发展意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信贷政策上、公开授信上、贷款定价上给予必要的倾斜,使它们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重点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向阳逻开发区和蔡甸姚家山两大纺织基地、江北和汉正街两大服装工业园等四大园区集中发展,促进园区专业化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链和新的竞争优势。
3、支持上游面辅料生产企业,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推进面辅料的加工和创新是建立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步骤,通过信贷杠杆,推进企业加强化学改性纤维、高吸水纤维、功能纤维等原材料的开发,尤其是提高面料的组织结构、新颖性和个性化方面设计的能力,推动面料后整理技术的进步。针对纺织服装产业面料、辅料、饰品、染整等深加工薄弱环节开展信贷营销,形成多家龙头企业领跑,一批上游加工配套企业共存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完整的产业供应链。
4、利用信贷资金渗透功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充分利用信贷杠杆,推动武汉纺织服装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人才,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家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合作,积极造就一批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四)提高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促进服装信贷资金健康运作
一是要制定和落实风险防范体系、预警机制。要严格纺织服装企业信贷准入,根据法人素质和企业信用状况,落实好纺织服装企业的风险金和担保制度规定。同时要制定纺织服装企业专项考核指标,有效实现风险预警。二是要防范纺织服装企业道德风险。由于纺织服装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道德风险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首要风险,因此在信贷支持过程中,对企业法人的道德风险要重点审查和考核,并实施不定期的信贷专项检查。三是要防范纺织服装企业系统风险。当前国内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武汉市纺织服装企业原料购进和产品出口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要加强纺织服装产业分析,定期指导和引导企业规避行业系统风险。四是要加强贷后管理,提高商业性服装信贷资金的管理水平,促进纺织服装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服饰搭配-衣缘网(http://www.daban.or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的主题文章:- 秋季韩国女生的时尚服饰搭配
- 时尚MM的秋装时尚搭配
- 时尚韩国秋季服装搭配秀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