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男鞋 > 那匹异彩光芒的白骆驼

那匹异彩光芒的白骆驼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5 14:10   浏览 N 次  

  拿到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之后,我大病了一场。

  之前的精神高度集中,连续三天睡得不好又醒得太早,一整晚的卧听风雨不成眠,加上每日白昼对于这本书以及其余两本――人有病天知否和古街――的盼而不到,太过兴奋导致一旦全部松懈下来之后,浑身上下仿佛被整列的火车碾过,即使是绵软的衣服划过皮肤也仿佛上刑一般。

  我便在刑具中读完了查令十字街84号。

  请称呼我为软弱的烈士。谢谢。

  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如下:严禁对于任何事物太过专注。对四化一点贡献也没有。

  以上是题外话。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骗那些呆书生的鬼话。骗得最厉害的是聊斋志异。总会有美如天仙秀外慧中又腰缠万贯的狐女花仙瞧上了某个一无前途二无财产无房无车的呆书生,陪人陪钱陪读书只为与君一夜风流。虽有那狼心狗肺的负心人,却也有比翼齐飞的璧人佳偶。只是这种故事也只是写写罢了,哪个又真个能遇到呢?

  从前看电影知音,知道那是一段真实的往事,虽然也加工过。总是很不解:粉黛万千,他怎么就会知道她便是那个风尘奇女子;过客如鲫,她又怎么那么笃定他就是如此与众不同?她与他虽然不是夫妻,不是君妾,甚至不是恩客与名妓,一辈子都只是这么而已,却又比男女之情更加镌刻肺腑,几世也难以磨灭。如果这是故事,也就罢了,偏偏它就真的存在过。

  一个人知晓另一个人,要靠面貌,要靠同处的环境,要靠风中传来的言语。电影知音便是如此。假若并没有面貌与环境,更没有风传递言语,只能靠片言只字写在纸上呢?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F.P.D与美国的H.H,我觉得他们的感情比之男女更加暧昧难辨,比之知音更加难能可贵。

  这次却真的用到了书。他们相识是通过售书的广告:他店里有二手书,她想买。如此而已。买了一次,觉得很好,便又有第二次交易。那么,是什么时候有所改变的呢?是从那次PS在信尾的那句有些自嘲又俏皮的“我希望在你们那边‘夫人’的意思和我们这边指的是两码事”开始的么?(“夫人”――madam,在某些场合暗指妓院里的老鸨。)还是从那位好心的女人多事的邮去了那包火腿与鸡蛋开始的呢?从什么时候,弗兰克变成了弗兰基,海莲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