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雪歌仁波切讲授:格鲁派三大寺课程介绍,雪歌仁波切问答录

雪歌仁波切讲授:格鲁派三大寺课程介绍,雪歌仁波切问答录

luyued 发布于 2011-06-20 00:47   浏览 N 次  


藏传佛教格鲁派修行人一生的修行情况

雪歌仁波切(赛康仁波切)讲授

今天讲的题目是格鲁派出家人一辈子修行的情形,这个题目也可说是格鲁传承诸位上师,如宗喀巴大师、现今的法王及格鲁派诸大修行者的传记。在讲经时,我们有时也会讲解一些传记,这样的讲解有什么好处呢?是提醒自己:要照着他们的行谊去修行。平常我们做事情都是依照着自己的烦恼、依照着环境,在意他人的赞叹或批评,心念就在这上面一直转动个不停,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按照传记上面所指导的去做,看祖师们如何修行,他以前如何做,我们也要依此去做,这才是正确的。传记的用意就在于此。

格鲁派中出家人是如何学习的呢?如果你们已经知道了,那就当作是我再度提醒;至于你们不知道的部分,那就藉这堂课再多做一些了解。格鲁派修行的出家师父都先到三大寺研读显教经典,接着到下密院或上密院修学密续,这是学习的次第。所以,先要读显教,然后才可以读密续,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在三大寺里面,显教经典最少要读十七年,十七年读完之后,再到下密院或上密院读密续。这表示要先把显教经典精通,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在密续上的时间很短,少的时候一年就可以算毕业了。所以,如果精通经教,就不需要很辛苦去花很长的时间研读密续,便自然而然会了解。以上,是就时间安排上的说明。

接下来谈三大寺在经教上的学习。佛陀三转法轮,最初十五年讲的重点属于初转法轮,中间十五年讲的属于二转法轮,最后十五年讲的重点属于三转法轮。二转法轮中的般若经是所有经典内涵的精华,从初业有情到成佛清楚的道次第,在般若经中都有圆满解释。因此,想修行成佛者所需要的修行次第都在般若经当中。般若经中的道次第分为显说及密意说二者,显说讲的是空性,而密意说则是修证道次第,亦即广行派和深见派所分别阐释般若经的密意说和显说。要想成佛,就像鸟飞翔需要双翅般,必须广行、深见二者兼备。般若经中的密意说和显说,要成办佛果位的所有方法都在其中。

三大寺经典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般若经,只要通了般若经,其它经就都可以通了,如果般若经不通的话,其它经也完全没有办法通。虽然般若经是如此重要、正规、圆满的经典,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读般若经,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末法时期,福报、智能都比较差。即使在六百年前(那个时代和现在相比已经是很棒了),还是没有能力直接读般若经。所以,佛陀以前就授记无着菩萨、龙树菩萨会出现。为什么他们要来呢?因为当时的人已经没有办法直接读懂般若经,他们是为了解释般若经的密意说和显说而来的。

要读般若经,就要透过弥勒菩萨所著的五部大论,这五部大论是无着菩萨从天上请下来,以这五部论来弘法。至于显说的空性则是龙树菩萨写的六论,而其中最重要、最圆满的是《中论》,有了这些解释之后,修学佛法者才有办法透过这些论来读懂般若经,才能了解它的内涵。

在三大寺的课程当中,般若经密意说和显说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想要了解这些内涵的话,要读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读懂般若经,所以就先要读弥勒菩萨着的《现观庄严论》,在显说的空性方面要读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和月称菩萨所著的《入中论》。


为什么要读《入中论》呢?龙树菩萨为了解释显说的空性三昧写了六个论,最重要的是《中论》,但是,还是无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让学者正确了解中观和空性到底为何。龙树菩萨的弟子圣天菩萨也写了一些经典,接着的佛护论师写了《中论》的解释,但清辨论师却反驳佛护论师所写的论着。自此,中观分为自续派和应成派两者,清辨论师是自续派的,他这样写了之后,后来月称菩萨很清楚强烈地反驳清辨论师,从月称菩萨开始就是应成派。月称菩萨很清楚地写出自续派的错误,同时也写出正确的应该是如何。

所以,若要了解空性,中观里面最高的应成派对空性的解释是最高级的,这是一定要了解的。月称菩萨他所著的经典中最重要的是《入中论》,里面很清楚地写出唯识、自续的错误处及其与应成之差别,因此,月称菩萨所着的《入中论》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读月称菩萨的《入中论》而直接去读《中论》的话,可能会错,可能会以自续派去解释,就像当时的清辨论师看《中论》,他也可以算是龙树菩萨的弟子,但他还是错了。


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直接读《中论》,一定要先读《入中论》。在读完了《入中论》之后,再去读《中论》,这就是正确的方法。所以,要了解般若经显说的空性三昧的话,一定要读《中论》,而读《中论》之前要读《入中论》,这是很清楚的。在三大寺,中观方面要读四年,两年要读《入中论》,两年要读《中论》。

而在般若经密意说的道次第方面,弥勒菩萨写了五论,这五论都跟道次第有关系,但是,真正可以和般若经的密意说完全对照的,那就只有《现观庄严论》,所以,《现观庄严论》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印度的论师也对《现观庄严论》写了很多注解,有些是没有按照般若经的顺序去注解,而能够跟般若经的顺序配起来的就有二十一个,有这么多的注解,到底《现观庄严论》要怎么读呢?


在这些注解的论师当中,比较厉害的是师子贤论师和胜解脱军论师,他们两个是最正确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两者当中的师子贤是更为重要的。在读般若经的时候,透过师子贤论师对《现观庄严论》的解释去读《现观庄严论》,了解了《现观庄严论》之后,才有办法完全了解般若经密意说的道次第。《现观庄严论》及师子贤对《现观庄严论》的解释,总共要读六年。

我们不只是要读《中论》、《入中论》、《现观庄严论》及其注解,只要是与其内涵相关的经典都要读。因为整个道次第都圆满的包含在《现观庄严论》当中,因此,任何经典都可以说跟它有关,真正要背的是《现观庄严论》及师子贤的注解,而有一些配合的经典也要背,如《宝性论》、《经庄严论》都是要背的。在读《现观庄严论》的时候,只要是跟它可以配合的经典都要读。因此,现观要读六年,中观读四年,这是很重要的,而这两者的前行要读三年,因明、摄类学、心类学、般若七十、宗义宝缦和地道论都是属于前行要读的。我们这里教了一些摄类学和心类学,然后要读因明、般若七十、宗义宝缦和五道十地,这些都是前行要读的,总共要读三年,接着就是现观六年及中观四年。

这些读完了之后,后面还有两个,就是《俱舍论》和戒律。为什么把这两者放在最后面呢?佛制七岁可以出家,再受以上所说十三年的教导,就差不多二十岁了,二十岁才可以受比丘戒,受戒之后才可以看戒律,否则是不能看的,这是依照年纪来安排的。如果把戒律放前面的话,那尚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就无法读了。

《俱舍论》为什么放后面呢?《俱舍论》对心类学有帮助,它讲心王、心所以及较细微的烦恼,同时也谈到外道和佛教都可以修的禅坐、神通等世间法,这也是可以减少烦恼的一种修行;《俱舍论》里面也有很多课程是和中观派共通的,所以要读。为什么放后面呢?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先去读《俱舍论》的话,可能我们就会变成说一切有部派的观念,这样就很难转变了。所以,先读《俱舍论》是一个不对的方法。要先在心里建立正确的观念,再读有部的经典,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错误,因此,《俱舍论》要放后面。

在三大寺当中,有的寺院是把《俱舍论》放在戒律前面学,有的则是把戒律放前面,这没有什么关系。在一九五九年以前,《俱舍论》和戒律两者都各要学四年,现在则是各两年,总共四年,所以,算起来共是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当中,每一年都要考试,读完这十七年之后,都考试完了之后,才可以当格西。当格西就表示他已经毕业了,此时他要供养整个寺院的出家众,然后他会得到一个卡达。在这十七年当中,完全不需要任何费用,在读完之后,供养大家也表示感谢的意思。因为我们不只跟老师学,同学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百分之七十五或百分之五十都是靠同学,其余的才是跟老师学的。所以,真的是要感谢同学,因为常常要辩经比赛,对彼此相互的帮助真的很大。所以,这是结束时表示感谢的仪式。

当格西时,住持也会看他们各自的成绩如何,来决定可以当上哪一等格西。格西可以分为四等,刚刚说到要读五大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现观六年和中观四年两者,这两者课程其中的一个读了还算了解的,才可以算是最低的格西,并不需要五大论全都通达。如果般若和中观两者皆不通达的话,则不能成为格西。中间两等的格西,一个是对五大论通达的程度低一点的,另一个是比较精通的。


最高的就是三大寺一直都保持要比赛的,这是为了赢得最高阶的拉然巴格西。下面的三个是在各个寺院可以当格西,并不需要三大寺一起来比赛。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下面的格西是石头格西,表示在辩经时他都没有办法回答,一直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因此被称为石头格西,这是开玩笑的。下面的三等格西,在各个寺院都有不同的名字。以色拉寺来说,第二个是措朗巴,第三个是娄朗巴,最低的是蔺胜格西。除了三大寺以外,其它寺院所给予的格西之位,是无法被三大寺认同的。

在成为格西之后,才可以去下密院,这四种格西都可以去,要不要去则看个人,有人是完全不喜欢密续的,觉得自己已经饱足了,有些老和尚就是这样的。不过,没有去下密院是很少的,几乎都会去。到了下密院,至少要读密续一年,最重要的是密集金刚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两个是根本课程,还需要读大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这三个本尊在下密院和上密院都是蛮重要的。

在读完了之后,可以一直住在下密院,也可以离开。以现在来说,几乎都会离开,而到外面去弘扬佛法。在四等的格西当中,除了拉然巴格西之外,其它格西不能当上、下密院的住持。而住持人选,会由法王来决定其有没有因缘、有没有足够的修行。有人有当住持的因缘,如果他当住持的话,会帮助那个寺院。也有人在年资比他低很多当了住持之后,很老了才有机会当住持,也有这样的情形。能不能当住持和他的修行是不是很高,完全是没有关系的。

最好的是像密勒日巴一样,其次是为了度化很多众生而去弘扬佛法,或是在寺院中照顾学生,再其次就像在寺院中当爸爸、妈妈一样,他没有办法真正弘扬佛法,而是照顾小沙弥,至少自己每天的功课都要好好修行。像密勒日巴完全跟人没有关系,一直都在山上,这是最高级的,这是最后要做的事情。

刚刚所说是一个格鲁派出家众一辈子学习的情形,这是宗喀巴大师由他自己的经验中所订下来的规矩。大家听完了,可能有些部份值得我们思考,想一想我们自己该怎么做。

雪歌仁波切问答录(一)

问:在三大寺中,每一年都要考试吗?怎么考呢?如果不及格的话,会不会留级?

答:在背经典方面是要考试的,辩经上面也要考,写的方面也要考,有这三种考试。在考辩经的时候,如果今年读的课程是般若方面的,就有一、两百个问题放在那里,先抽题,看五分钟之后,就要站起来,就这个题目作十五分钟的辩经。

如果抽到的是没有读到的,那就完蛋了,所以要努力去读。考辩经是蛮紧张的,因为不知道会抽到什么题目,在辩经时,坐在旁 边的老师都是最有名、很厉害的,平常会有五个老师打分数,也有一些不是打分数的老师来旁观。同班同学参加辩经考试的顺序也是要抽签的,所以,不知道自己会跟谁一起辩,这是很可怕的。

在写的方面,也是跟辩经有关,包括了经典中讲的是什么,还有一些名相的定义,也会考传记或文法。
在背的方面,则是一个一个到老师面前背,主要就是背今年和明年所读的经典。譬如,读《现观庄严论》一品时,这一品以及师子贤所写的这一品的解释是一定要背的,其它的则可以再自己多背。今年已经背过的,明年不可以再拿出来背,必须要背新的。

背的部分并不算是那么重要的,数量也不需要很多,《现观庄严论》要读六年,这部论算是蛮短的,再加上师子贤的解释,也还是很短,以六年来背,并不算什么。但是,大家彼此之间都还是会比赛。背的范围有一个最低的范围,背完就可以了。

在考试方面,这三个是比较重要的。
没有通过的会不会留级呢?这就要看住持,有的住持不管,有的则会管。但是,他们必须要当义工,寺院里面有许多事情都必须要做,考上去的就不需要做了。这完全是看住持的想法,有的住持会想:“这些人一直留下来,年纪那么大了,快要四十岁了,还是跟小孩一起,这是很不好意思的。”就会让他上去,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住持很严格,虽然年纪很大了还是跟小孩一起学习。
问:内地有考试制度,如果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大概也要读十六年左右,我大学毕业时就有一种“再也不要读书”的心情,尤其每次在过一关考试之后,都有一种“再也不想读书”的心情,这种情形要怎么遮止呢?听起来在三大寺读书功课压力也是很大的,会不会越读越讨厌佛书呢?

答:那边的压力也是一样,也有人就不想读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越是辛苦读书,他自己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一天没有上课反而会觉得很痛苦,有的人却是不上课就觉得非常好。

我们旁观者来看,会觉得上课很辛苦。有的早上四点起来背经典,晚上就一直辩经,出来还要念那些已经背的经典,到了十二点半或一、两点才睡。我们看起来觉得很辛苦,他自己却觉得很快乐。

各人想法不同,有的很快乐,有的却很痛苦,没有办法读的也有。一般来说,佛教里的学生和外面的学生差别很大,佛教里的学生越读在生活上越有帮助,他自己会感觉到。不管在外面能不能找到工作,所学的都是跟他的生命有关系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课程。世俗的教育,读完了好像跟生命没有什么关系,完全不一样的。
问:以前仁波切开示过“起邪念就不可以坐在这里听课。”人都难免会有起心动念,偏向哪一方面就属于邪念呢?

答:有不好的想法的时候,要不要听法呢?当然要啊!听法就是用来对治不好的想法的,这是很重要的。我说的是:你们在听法时,如果有谤法业出来,这就不好了,这样就不需要再听了。在听法时,讲法者有他的轨理,听法者也有他的轨理,如果都能具足的话,那是最好的。如果还不具足这样条件的话,就要改进,并不是不可以听。
问:在这十七年的学习当中,《道次第》的学习是在哪一段期间呢?仁波切刚刚讲的应该是男众的学习,女众(阿尼拉)的学习也是如此吗?听说这几年阿尼拉也可以参加辩经、考格西,是不是如此呢?

答:《道次第》的部分没有特别要考试,并不一定要背。但是,在辩经的时候,《菩提道次第》里面也会有一些题目拿出来辩。

以中观的学习来讲,宗喀巴大师所写的在空性上最重要的是大小止观,所指的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止观和《菩提道次第略论》讲的止观,观的部分就是空性的部分,也会讲到宗喀巴大师写的《中论》和《入中论》的解释,也会讲到《辩了不了义》,这五论都是很重要的,常常要反复不断的看。

在学中观的时候,《菩提道次第》后面的部分一定要很熟,要常常提出来辩经。在学般若的时候,《菩提道次第》里面跟它有关系的,也都会提出来。虽然没有特别标明几年级要读《菩提道次第》,但是,常常在相关的课程时都要读的。《菩提道次第》是道次第,《现观庄严论》也是道次第,这两者相比的话,《现观庄严论》在道次第上面是更深的,相差很多。


看过《菩提道次第》之后,再看《现观庄严论》,完全没有办法看懂。看过《现观庄严论》之后,再去看《菩提道次第》,感觉好像已经读过的样子,一定能够了解的。《现观庄严论》很深,读的时候很辛苦,要读很多经典,才有办法了解它的内涵,《菩提道次第》就不是那么深,即使对经典没有深入去研读,去看《菩提道次第》的话,感觉也都还好。


女众可不可以成为格西呢?我刚刚讲过三大寺不承认。在辩经比赛的时候,有没有女众参加呢?这几年已经开始有了,听说现在女众在辩经上面更进步,我妹妹今年要出家,她也说要去一个女众道场,听说那个女众道场在辩经方面是女众寺院里最厉害的。现在是一直都在进步当中,就看她们进步的程度,如果达到像三大寺一样的话,三大寺可能会认同的。

问:今天仁波切介绍宗喀巴大师所安排的课程,其实就是二圣六庄严的祖师大德所教授的重要经论,但是,陈那和法称论师还没有提到。
答:我刚刚漏掉了,五大论就只讲了四大论。另外一论就是《释量论》,在十七年当中,每一年当中的一个半月要读《释量论》。为什么要读《释量论》呢?般若和中观两个课程是很重要、很珍贵的,但我们真的清楚理解吗?我们的心思一直都在烦恼、怀疑,烦恼不断袭来,怀疑一直很多,对于现观和中观的修行,心不但不清净,而是距离越来越远。
在烦恼一直不断产生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那些烦恼都是心,开刀是无法消除的,而是在一个烦恼出来时就要去纠正它,要让与烦恼相反的心能生出来,这都要靠理由、了义,这就要学《释量论》,就能知道应该如何对治烦恼的方法,所以,《释量论》是相当重要的。

越是凡夫,烦恼越多,因此,《释量论》的课程是蛮重要的。在龙树菩萨、无着菩萨之后,到了末法时期,一直越来越糟糕,此时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就出现了,陈那论师写了《集量论》,清楚诠释了因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一直批评他。他的弟子法称论师就受不了,法称论师的智能是蛮高的,在辩经上面很厉害,他就一直为他的师父陈那论师辩护。


听说当时法称论师写的关于因明的道理,后来对于印度外教帮助也很大,因为他们一直看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经过思考学到很多,因为法称论师以前读过外教的理论,同时也读了佛教的理论,他的智能是很高的,所以,他写的经典,不管对佛教或外教,影响都是蛮大的,其它外教也都很赞叹法称论师在逻辑上面是特别厉害的。

所以,我们要读逻辑和因明的话,最正确的是法称论师写的。法称论师所写的是很有名的七部《量论》,像身体一样的有三部论,另外四论是帮助前面三论的,总共就是七部论。像身体一样的三部论,意思就是整个因明、逻辑上面完整课程所在的经典,三者当中最广的是《释量论》,所以,我们要读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的话,一定要读《释量论》,读了这部论之后,就全部都会通了。

要深入的去读现观和中观,就要靠逻辑,逻辑最主要就是读法称论师写的《释量论》。我们在读的时候,法称论师写的其它论要读,陈那论师写的《集量论》也要读,最根本的就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从低年级到还没有考格西之前,每一年都要读一个半月。一个月是三大寺整个比赛,也可以讲是一边比赛一边读。在这一个月之前,也大概要准备一个月,整个大概就有一个半多月,有时候会有两个月,这是《释量论》的部分。
问:听到刚刚仁波切介绍三大寺的学习,好象是偏重在教理的学习,请问在实修上面是否也会有老师指导呢?另外,刚刚仁波切说过,在得到格西之后,有的走实修的路线,如果选择自己实修的话,是否也有老师指导?还是自己要去选老师呢?
答:这也是在三大寺常常提到来提醒学生的一个问题,老师一直会说:“你们学的跟修的没有偏的。”在经典当中,宗喀巴大师也常常提醒我们,意思就是我们要去做。在三大寺,老师也常常会提醒:“你这样不对,我们是要读什么经典的人。”常常会提醒、纠正学生。

每一年也会有一些短短的闭关,大概一个月或是二十几天,这是常常做的。以一天来说,老师也会一直纠正行为上面有做了,但是,真正有没有修还是要看内心。读书和修行完全是不可以分开的。在下密院读书闭关的时候怎么办呢?有的是有老师,没有老师的也有,可以说他自己已经可以当老师了,因为他的经典都已经读过了,外面看起来好像没有老师的样子,没有常常去请教老师问题。


若是要问,也是可以问得到的,现在三大寺和其它地方闭关的人,有些修行蛮好的,有问题的话,法_王都是很欢迎的,马上就可以向他请教。目前没有碰过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的。修行人可以问法_王,自己也有一些老师可以问得到。

雪歌仁波切问答录(二)

思维在修行的过程真的很重要吗?---雪歌仁波切

问:有些祖师大德,靠着依止善知识、打扫净罪等等,突然就开悟了,从他们的传记里,并没有看到他们对于苦谛四行相、空性等的思惟与修习,所以思维在修行的过程真的很重要吗?
答:他们是因为前世已经修过,但那些修行的习气被业障盖住,所以,今生做资粮的累积与罪障的消除。当业障消除之后就突然开悟了。而我们,必须在此生不停地修行,借着好好地思惟来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为什么要思惟佛经的内涵?因为佛经的内涵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对付烦恼、烦恼的行相是什么样子、心的本性是什么、我有没有能力对付烦恼…,这些要思惟了解之后,把它用在自己的心上调心。没有思惟、仅仅拜佛念佛的做法,是外缘,它当然会产生一些帮助,但并不是直接消除烦恼的方法,不是烦恼的正对治。

假设现在有二个人,一个不用思维,只是单纯地念佛拜佛或打坐;一个不停地思惟着要如何对付烦恼、如何调心。有一天,他们遇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人,被这个人臭骂一顿时,心里想生气的这种烦恼会生起。此时,如果平常脑筋空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大概就会气死了:「我是一个念佛念了几千万遍的人耶!你竟敢骂我!」另一个常常思惟的人,调伏烦恼的能力会比较强,因为他已经习惯用各种角度去思惟,比如《入行论》第六品里有许多调伏嗔恨心的方法,马上可以运用它们来对付烦恼。


我想说明的是,念佛,是一定有功德的,但与思惟的功德相较起来,念佛的功德比较小,因为思惟调心是近取因,是真正能消除烦恼的因,拜佛那些是外缘,并不是直接对付烦恼。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