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村口的文化遗产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6 18:27 浏览 N 次
提起文化遗产,我就想起昔日屹立在村口的“义祭坛”与“字纸亭”。这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十有八九一脸茫然,不明所以。可我在孩提时耳濡目染,深受教诲,记忆犹深,受益匪浅。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
我出生于上世纪中叶,从我懂事起就目睹人们从古驿道来到村口总把路口,就能看到路口的南边立着一块高二米、宽一米的石碑。碑上刻着“义祭坛”三个大字,右上方刻着拳头大的小字“宣统八年”;左下方刻着“本会立”。石碑前面摆着长一米五,宽一米的长方形石桌。是人们祭祀时摆放祭品之用的。这是古时地方上的义祭会为那些无家可归、无人认领、无人供祭的游魂野鬼、无后亡者都来此受祭取斋,以免“衣食无着”而设计的祭坊。特别到了农历七月十五野鬼节,家家户户捧着祭品,川流不息的来到这里点香烧纸、叩拜祭祀,企望游魂野鬼、病害疫鬼不要侵入民宅,危害百姓安康,以保全家人畜安宁。这就是浙江一带的民间慈善的人们为祭祀孤魂野鬼而筹办的礼宴组织所创办。参加者大多为村中的绅士及崇佛奉道、乐施好善的农民。他们共同集资购置“义祭会田”。大家轮流耕种,收获的谷物用于购买祭祀食品,收敛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遗骸、施舍棺木、修造义冢、铺桥修路;并筑有“义祭坛”作为行礼之处。每逢清明、七月半、冬至,轮流到的农户备齐祭品与会中人穿着白衣白帽;挑着猪头、鹅。早米馃……丰盛的祭品,同往“义祭坛”进行隆重的祭奠。烧纸钱、放鞭炮、放铳等隆重的祭奠孤魂野鬼,以保全村人畜的安宁。祭毕大家回到轮值者家中,吃义祭饭。并讨论、商议下次的祭扫活动。结束时结算义祭会的账目,并做好交接工作。“义祭会”就这样行着施仁布德、乐善好施的美德事宜。
社会的慈善事业与文化形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义祭坛”东面紧靠着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字纸亭”。“字纸亭”形状像一个小亭子。二米五左右高,一米见方;四周除开东、南、西、北四个小窗外周围全部用砖头叠起,每个窗口上方都有“字纸亭”三个字。顶上盖着黑色瓦片,四个角弯弯的向上翘起,好一个美观玲珑的“字纸亭”。那时识字的人不是很多,来烧字纸的人都是身穿长衫马褂。他们很自豪的拎着字纸篓迈着方步,慢腾腾的来到字纸亭,然后把字纸篓的口对准字纸亭的窗口,把字纸倒进去,擦燃火柴。等字纸烧着了才慢悠悠的拎起空字纸篓返回去。此时围观者怀着仰慕之情望着烧字纸人的一举一动,看着他缓缓的远去。才转过头来望着字纸亭里燃起的字纸,浓烟向东、南、西、北四个小窗滚滚的冒出……据这些先生说:“字是有灵性的,更有其神秘的力量。造字者仓颉是上古时代黄帝轩辕氏的文官,相传他曾经观察和模仿禽兽的足迹创造出最早的文字。原始的人类本来没有文字,自知勤劳耕种收庄获稼。后来有了文字就聪明起来了,开创了惊天动地的业绩……鬼也因为害怕人类用文字写书攻击,也在夜里伤心地呜呜大哭了。这就是仓颉造字的时候惊天地,泣鬼神。大有震惊天神之势。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背景下,文化就是文字。明人《二刻拍案惊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宋时,王沂公之父一生爱惜“字纸”,不但自己不乱扔字纸,而且只要看到有字的纸片丢在地上就会捡起来,抚平后放到字纸篓里,等凑齐一字纸篓再拎到字纸亭焚烧掉。他这种珍惜字纸的行为家谕户晓、远近闻名、人人称赞、人们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他是当代“孔圣人”。天长日久,此事感动了天堂里的孔圣人。当其妻临产时,梦见孔圣人前来道喜,并对她说:‘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谴派弟子曾参前来投胎汝家,让汝家富贵非常。’梦后其妻生下儿王曾。王曾从小聪明伶俐,才智过人,长大后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这就是极言“敬惜字纸”的功德。
文化的神圣感像自文字的神圣感,敬重文化人因为文化人拥有让人敬畏的文字。一个亭子,名实“字纸”,所为何来?世上事情颇多妙处,许多再不能平凡渺小的地方;却不可思议地隐逸着一些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他们写写画画是最基本的生命消耗。写和画都是一种极自然的意识流露,并非一味的珍拓和收藏;写疲劳、画累了,一大堆沾满笔墨的废纸不忍心弃掷坑渠,让她们在尘扬沙暴中被践踏消弭。于是在荒坡上建起了一座小小的亭子。,亭子别无它用,也没有什么样式,,只供烧废弃的纸笔。奇妙的是也很符合今天的环保要求。这在当时的人们绝对没有作秀的嫌疑,建一座用焚烧废弃的小亭子,事件本身就缺乏可以引起共鸣的视听对象,人们大都实在只知扶犁躬耕,能使地里长出谷穗和稻蔬。由于读书人的拙朴,他隐隐希望人们和他一样出于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对于笔墨始终怀着信徒一般挚情,无意中给亭子冠以匾额,继而焚纸习惯逐渐保留下来,被后辈读书人沿用,一缕青烟,升起的是一个地方的共同文化需要,闻到的是勤学苦练的一缕苦涩的墨香,正是这种本质的精神就成了“字纸亭”的原始神韵
“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让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遗产的传播历尽坎坷,在人文精神与封建统治长期斗争中,中国文人的生命在政客的刀剑下又多脆弱。特别文革是绝大多数中国文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我们无法想象它以怎样一种危异的力量,摧毁了一个民族搭建起来的几千年的外在文化形态。随之而来的是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砥柱的坍塌,可是无论面对如何突变的政治风暴,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依旧能够固守自己胸中那一片清澈的精神牧场……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