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 阿佳妮》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6 00:20 浏览 N 次序曲,月亮的女儿
命运犹如湖心月光的女子,都是充满哀伤、纯洁的,缥缈得如迷路的白鸽,高傲得像迎风的水仙,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又急慌慌的追随着恋人的脚步。在欧洲一直流传着月亮令人疯魔的传说,那位犹太国的公主、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常常仰望月亮。苍白的月亮也闪烁着琥珀色的眼睛望着大地,仿佛在寻找心爱的男子。后来,莎乐美爱上了贞洁如月光,消瘦如象牙的约翰。她为了得到他的正视,不惜乞求希律王割下他的头,捧在银盘上,亲吻他紧闭的嘴唇。爱情燃起了她冰冷肌肤下的欲火,那种渴望任珍品奇宝也无法满足,那种激情连茫茫大海也无法浇灭,它扑扇着巨大的黑色翅膀,从梦境中追随而来,染红了那一夜的月亮,在血色褪去后把爱情的苦涩挂在清冷的月梢。
月亮女神曾经让俊美的牧羊少年永远沉睡,每日端详那张脸庞,永不知餍足。月亮的女儿,必也是绝代佳人,就像保罗o克洛岱尔的诗中所说:“她头枕着手臂,将自己充满忧伤哀怨的美貌,以及肉体,全部奉献给那皎洁的明月。”她日后的爱情难免伴随着这样几件事情,执着、孤独、永恒、毁灭,总是在夜晚独自诉说被白日激情所灼伤的心。
第一首,她有一双蓝蓝的眼睛
“她生着黑色的秀发,光泽的皮肤,肉感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红润的小嘴,雅致的颈脖,柔软丰满的身躯,紧裹在高跟缎子鞋里的一双孩子的脚。法兰西人为自己的国土上开放出如此艳丽的花朵而骄傲。”——大仲马《玛尔戈皇后》
1975年10月8日,那一天是值得铭记的。人们坐在幽暗的电影院里,屏住呼吸,看着那个叫做阿黛尔o雨果的女孩,站在大海边的石崖上,微微昂起美丽的头颅,对爱情许下最庄严的誓言:“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镜头凝滞在那永恒的一瞬——她的双眼璀璨低沉得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饱含一股巨大的力量,将那酝酿、徘徊了几千年的激情一齐喷涌而出,夹带着狂风暴雨,伴随着大地的低吟,冲破银幕的阻隔,瞬间淹没了她所能及的一切。她俯视着这个软弱无力的世界,沿着天际直看向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她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最终化作每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绕指柔情。美国影评人宝莲o基尔说:“你无法将视线从她脸上移开!”。特吕弗说,没有阿佳妮就没有这部电影,她是他乐章上的音符。整个巴黎都为她燃烧,法国观众陷入对她长达三十五年的热恋。对于演员们都要学习如何吸引镜头的技巧,阿佳妮掌握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她让摄像机镜头无法抗拒,她拥有镜头想捕捉的一切。
那一年,伊莎贝尔o阿佳妮只有十九岁。她裙摆的沙沙声,敌得过军队的万马奔腾。拿破仑用军队和枪炮才能征服的疆土,她用惊鸿一瞥便收服在裙下。不过,她的美带来的不是灾难与噩运,她不是一个擅用美的女人,她的美既不像海伦的美那样带来战争,也不像克里奥佩特拉的美那样充满统治和征服的欲望。她是一个奉献美的女人。她的美是靠燃烧自己的激情,一次次的投入狂恋,奉献自我,绽放出永不熄灭的古罗马焰火。正如罗丹写给卡蜜尔的情书:“我的灵魂存在于爱的风暴里,如此强大。”阿佳妮的美存在于强烈的情感撞击中,把那些黯淡的人生放在喜悦的火堆里燃烧。就像歌中之歌是赞美爱情的诗篇,最美丽的盛开属于陷入爱情、仇恨与自由的阿佳妮。她的美正因为得到了强大灵魂的附丽,才能如此经久不衰。在她身上同时展现了爱情的美,和与之相伴带来的悲剧。
阿佳妮拥有德国和阿尔及利亚的血统,这让她的美充满神秘和不确定性,可以随着角色的变换塑造美的不同形态。她展现了每个角色中美的共性,也赋予了她们美的特性:阿黛尔o雨果(《阿黛尔o雨果的故事》1975)的美是轻柔强韧的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露西(《诺斯费拉图》1979)的美是纯洁花园中凋残的白色花瓣;艾丽娜(《杀人的夏天》1983)的美是欲望蓬勃的危机四伏;玛格丽特(《玛戈皇后》1994)的美是被染血土地滋养的璀璨明珠;艾拉诺尔(《阿道夫》2002)的美是风致韵绝的精雕细琢。
就连一向公正、残酷的时间,对于她的美也束手无策。她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出演二十岁的玛格丽特o德o瓦洛,眼角眉梢全是少女的朝气与王族贵气,俨然就是大仲马笔下玛戈王后的再现。玛格丽特的美建构在才华之上,意大利学者说:“如果来到法国宫廷没有见到玛格丽特,那就等于既没有见到法国,也没有见到宫廷。”阿佳妮虽然没有纯正的法国血统,但是法国人依旧为他们国土上有如此美丽的花朵而骄傲。她的美无所畏惧,她总是勇于挑战自我,不害怕在镜头前剖析自己。她说,将内心展现于镜头前是一种对于自身人性的挑战。而她总是把最为纯洁、执着的灵魂袒露出来。四十五岁的时候,她睽违戏剧舞台十七年,再次挑战《茶花女》。此前,玛格丽特o戈蒂埃已经被嘉宝和莎拉o伯恩哈特完美的演绎过。而阿佳妮的演出再次令法国观众折服,阿佳妮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玛格丽特o戈蒂埃的唯一化身。《费加罗报》旗下的杂志,刊登了大幅的演出照片和大段的赞美:“在八十年代,我们都爱上了阿佳妮,那时候我们就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她是欢愉或者悲伤的化身?”“如何形容这难以形容的美妙——这一刻强烈的情感,这巨大的幸福,唤醒了我这无法形容的喜悦!”对于这次演出,评论界认为阿佳妮依旧沿袭以往的演技,没有什么突破。但是,不能否认,她用充满魔力的演出燃起全场观众的热情,他们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肯离场,只为了一睹佳人的容颜。
阿佳妮是他们的阿黛尔,他们的卡米耶,他们的玛格丽特,她是那些果断勇敢、纯真、率直、骄傲且倔强的美人们的化身。她看起来形单影只、脆弱易碎,却总是在命运的利刃下屹立不倒,那双深蓝色的眼睛总是熠熠生辉,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第二首,完美无瑕的爱人
“我想在爱中活着。”——《巴洛可》1976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阿佳妮在《阿黛尔o雨果》的演出:“仿佛她在演绎自己的人生。”从那一天起,阿佳妮在无数爱情故事中遭受情感的洗练:面对情人无情的背叛(《罗丹的情人》),为了爱人献出生命(《诺斯费拉图》),爱上杀死恋人的凶手(《巴洛可》),为了得到爱情不断杀戮(《真爱大逃亡》),怀抱着爱人被割下的头颅黯然离去(《玛戈皇后》)。而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经历了多段离合、背叛,如今仍然孑然一身。尤为人们被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和英国演员丹尼尔o戴-刘易斯的爱情邂逅,长达六年的缠绵厮守,她怀了他的孩子,他却以一张传真告知分手的消息。那一天,整个法国都听到了阿佳妮心碎的声音。
在于丹尼尔分手的一年后,她才愿意公开谈起他们当时的感情。那一天,她在家中收到了丹尼尔手写的一封快递信件,告知她自己的婚讯,而那一天恰逢婚礼的当天。她的第一反应竟是拿起电话,打到她知道的唯一一个他在纽约的电话,恭喜他和他的新娘。可当话筒另外一边响起丹尼尔前任女友德娅的声音,阿佳妮才发现自己的行为愚蠢唐突极了。她回想当时的感觉,“一点也不真实,就像在拍电影。”等情绪平复后,阿佳妮的第一个想法是:“希望这意味着再也没有背叛。”
当初她和丹尼尔的相遇如同爱情电影中的浪漫邂逅,他们不期而遇,一见钟情。丹尼尔不可思议的迷人并且才华横溢,都让阿佳妮身陷其中。此前,她已经和法国摄影师布鲁诺o努坦有了一个孩子,与好莱坞男星沃伦o比蒂有过一段情缘,这一次她仍像一个初恋的小女生一样全心投入。别人告诉她丹尼尔过往的情史,花花公子的一面,她却完全当作耳边风,相信丹尼尔的每一句承诺,应允了他的求婚,想要跟他共度余生。因为他对她说过,忠诚对他非常重要,他不会同时爱两个女人。可当现实不断摔碎阿佳妮的幻梦,她不得不接受面对他出轨的真相。她说,她当时并不感到愤怒,只是非常伤心。为此,他们在1993年有过一次短暂的分手。与阿黛尔对恋人的执着追求不同,阿佳妮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懂得后的放手。她说:“只要你真的爱一个人,不管多伤心多困难,都要跟自己说,让他自由,寻找他想要的生活,并祝福他。”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丹尼尔再次回来,带着他的热烈的爱情。他在爱尔兰买下了房子,想要和阿佳妮在那里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他说,“你觉得我可以做父亲么?我想要一个孩子,你呢?”满怀幸福的阿佳妮欣然接纳了他,为搬家做起了准备,不久,她就有了身孕。那时候,丹尼尔因为头疼住进了巴黎的一家诊所,阿佳妮去看望过他一次,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丹尼尔以一纸传真就断绝了来往。阿佳妮希望他快快好起来,她的爱从没有动摇过。不过,她说,也许丹尼尔对她的爱已经不如往昔了。那一次探访之后,他们再未谋面。没有正式的分手,或者告别,她很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束,但是他没有给她。
怀孕期间,他从没有看望过她,或者打听她的消息。阿佳妮逐渐心灰意冷,再也不为他寻找各种借口。为了躲避法国的媒体,她独自跑到纽约准备生产。孩子出生的时候,丹尼尔没有像应允的那样出现。虽然之后他去过产房一次,从护士手里接过孩子,抱了一下便交还了回去。后来,阿佳妮发现丹尼尔出现在纽约并非专程去探望他们,而是为了见他当时的女友朱丽娅o罗伯茨。也许丹尼尔没有意识这一举动给阿佳妮带来的伤害,不过,她再次感到深深的难过,为刚出生的孩子。之后,阿佳妮并没有做出任何极端的举动,也从未在媒体上指责过丹尼尔,她说,丹尼尔是个好父亲,他永远都是孩子的爸爸,她不会剥夺他的权力。她要维护孩子心目中父亲的美好形象,让他们今后能正常的相处,培养父子情。丹尼尔是个天才演员,加布里埃尔(他们的儿子)非常崇拜他,也要在将来有所作为。他们现在每一次会面都是为了儿子,她有些厌倦了人们把他们俩比作某些悲情角色,就像《呼啸山庄》中的凯西和希刺克利夫。
说道是否还爱他。阿佳妮说:“也许我爱的只是一个幻想中的男人,在我了解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我不能说我爱他。但是我会永远记得我曾经深深爱过他。”
电影中,阿佳妮的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和难以平息的灵魂。生活中,阿佳妮的爱则柔肠百转,宽容忍让,绘制着她心目中爱情的模样。就像《诺斯费拉图》中的露西,为了救满城的居民和失忆的爱人,她献祭了自己,杀死了德古拉伯爵。却仍旧无法阻止爱人的离去。他变成了吸血鬼,永远遗忘了她。留下的是一颗纯洁的心,和她所向往的纯粹的爱情。
第三首,地狱之门
“如果愿望在神的旨意下必须放弃,
啊!我真羡慕她身在地狱。”——保罗o克洛岱尔
与巨大激情相伴的总是痛苦和毁灭。阿佳妮的电影中总是充满着这种难以扼制的力量,连爱情也无法控制她张开双臂走向这个十字架。她在祖拉夫斯基的《迷恋》中,走在地铁站,在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中,从痛苦的追问,到失控的大笑,再到尖叫着撞向墙壁,把自己献给了魔鬼。那一刻,令人感受到的不是美带来的赏心悦目,而是心灵深处深深颤抖着的恐惧。她印证了里尔克的那句话:“美不是什么,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而这种激情又是源自何方呢?
源于生活,源于她的经历,源于她对于所承受的痛苦的感触。她的父母均是法国的移民,由于母亲不会说法语,阿佳妮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用德语交流。与外界沟通的困难几乎成了她全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她患上了自闭症,无法直视陌生人的双眼。可是,她的职业又需要她的生活处在众目睽睽的关注下。她知道如何演戏,在片场她总是如鱼得水。而走出片场,她几乎就变成了哑巴。她从小就接受父亲的教育,要保护家庭的隐私。每次接受完采访,她都会大哭一场,觉得自己背叛了家庭,而实际上她什么也没说。那些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我承受了太多去隐藏我的感受。”而作为一个女演员,她又是那么敏感,她的每一个情感的触角都用来感受生命中各种情感带来的冲击,不论它们是喜悦还是苦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是阿佳妮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她在许多女演员选择隐退的年龄阶段大放异彩。而背后的伤痛与后遗症,直接导致了她九十年代的息影。1985年,她父亲去世,在她心头打了一个死结。她感到无比的伤痛和愧疚。她说:“像大多数女孩儿那样,我只是希望给他带来快乐。”她认为自己过度曝光的职业生活,过于繁忙的工作,都违背了父亲想要的生活的初衷。这种情绪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安放在了她的心中。1986年,她邂逅了丹尼尔o 戴-刘易斯,以为这是又一次全新生活的开始。却在六年后遭受了身心上的双重重创。而在这些年间,她奉上了两部代表作,《罗丹的情人》和《玛戈王后》。压抑在心头的苦楚,成为了她在电影中释放激情的源泉。在好莱坞完成那部并不成功的《孽迷宫》后,在媒体各种不实传闻的夹攻下,阿佳妮选择了息影,想要重新找回她平静的生活。
如今,再回首起那几年的息影时光,她会调侃地说,那些年过得非常“弗洛伊德”。她要不断的接受心理咨询,开始她以前最讨厌的自省。不过,谈论起激情,她依旧对此非常着迷且颇有感悟。“激情是一种柔软的情感,它不是温柔的,它是与欢愉共生的一种暴力。”“如果我没有通过审判(有人也许会说是激情的审判),如果没有经过这些年如此痛苦和丰富的情感经历,我也无法拥有今天的生活和事业。”
第四首,从精神病院的来信
“……人人都来责备我(啊,我犯了什么可怕的罪过),难道只因我孤独地生活……”——卡米耶o克洛岱尔
作为演员,总是难免在演技上受到评判。而阿佳妮还没有成年就开始了演艺事业,大众成为了她生活的评审员。凭借出色的演技,她拿下了五个凯撒奖最佳女演员,一个柏林银熊奖和一个戛纳最佳女演员的桂冠。而在生活的舞台上,她由于自闭的性格和古怪的脾气、特立独行的作风,被公认为难以相处的明星,与大多数女演员交恶,还在1987年被怀疑得了艾滋病。她不会因为别人表示出对她的喜爱就微笑相迎,有一次,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邀请她去法国爱丽舍宫共进晚餐,被她一口回绝,因为她觉得对方是一个“虚假的民主主义者、变相的暴君”。骨子里强硬的性格一次次把阿佳妮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头浪尖。原本自闭的性格,不愿意多言的态度,更是令她的公众形象与其所饰演的那些反社会角色相近。比如《杀人的夏天》中一直想要复仇的艾丽娜,她的精神状态起伏不定,难以捉摸,说不了两句话就火冒三丈,喝两口酒就又哭又闹。
去好莱坞拍《孽迷宫》的时候,媒体在她和另一位女主角莎朗o斯通合作的不愉快上大做文章。她在2000年准备舞台剧《茶花女》的时候,又有报道说她耍大牌,为难制作方和其他演员。而多年来,她和另一位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o于佩尔的糟糕关系,一直被各种传闻越描越黑。阿佳妮很少公开为自己争辩,她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不再努力试图得到所有人的理解,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那时候,她就已经下定决心,不让生活受到外界压力的干扰,“我不可能不在乎,我有说‘不’的权利。”事实证明了一切,虽然她不喜欢好莱坞拍摄电影的方式,但是,她和莎朗o斯通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她称对方是“演艺专业人士”。《茶花女》的导演阿里亚斯专门为阿佳妮出面辩解,说阿佳妮从接手这个角色就没想过自己的名字能在名单里排在第一位,她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演员加入进来,不在乎他们的名字是否能在她前面出现。他说:“阿佳妮并不是反复无常,她只是个完美主义者。”至于和于佩尔的关系,她们曾经同住过一间公寓,共同主演过一个电影,一同分享伊莎贝尔这个名字。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公开攻击对方的言论。
对于喜欢的工作,她愿意竭尽全力去做好。对于那些令她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她也绝对不委屈自己去做,直接说“不”。所以,能看到她只是因为不喜欢主持人而拒绝参加某个节目,永远希望拍摄的一切细节在掌控之中。她要求自己每次演出都尽量接近完美。在1979年,她曾经拒绝演出令她赢得凯撒奖的《杀人的夏天》。最大的原因是她当时刚生完孩子,而影片里有两次全裸镜头。她觉得身材还未恢复,恐怕自己无法胜任那个角色。结果,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她凹凸有致的完美身材。正因为如此挑剔苛求,阿佳妮才能令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如此生动,宛如真实人物的再现。
伴随着多年的演艺之路走来,人们难免会说她演戏的方式,总是近似于着魔的疯狂,鲜少变化。而实际上,不论是在《巴洛可》中,表现罗尔提安娜面对爱人惨死眼前的震惊和悲痛;还是在《罗丹的情人》中,表达卡蜜尔面对情人背叛的悲愤交加;亦或是在《裙角飞扬的日子》中,展现索尼亚深处矛盾交锋之处的两难抉择。阿佳妮都运用了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她不是去表演,而是去体验,融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心,再让她们的情绪自然的流露出来。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个疯子,适合住在精神病院。而正是这种精神,让她成为了今天的伊莎贝尔o阿佳妮,一个伟大的女演员。
尾声,献给梦想家
像电影中那些不幸的女子一样,阿佳妮如今依然形单影只。不同于那些不幸的女子,她又如此幸福,因为她有爱的人,同时也在被爱。她每天都在深深体验生活。如她所言,那些伤害只是为了获得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她现在是一个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母亲,一个把热情投注到电影事业上的女演员。空闲时候,她会看翻看书籍,她喜欢普鲁斯特、巴尔扎克、梅里美和拉辛。她从未想过成为最有名的演员,也不想成为最富有的明星。美丽和演技都只是她梳妆台上的化妆品。
她值得任何美妙的诗歌来颂扬,就像爱伦o坡写的那样,“献给那些正在深深体验的人,而不是那些正在沉思的人;献给所有梦想家和那些对梦想满怀信心并把梦想作为唯一现实的人……”她正是那个对于电影、对于生活、对于爱,坚持着不懈梦想的女人。
原文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作者:九尾黑猫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