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麻烦有多大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1 22:24 浏览 N 次
(腾讯高端阅读114期)
“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线以内。我阅读大量商业传记后,比如《一个人的帝国:默多克传》、《价格观的力量》、《谷歌小子》、《惟我独赢:埃利森和他的甲骨文帝国》等,总结出顶级商业领袖有一个小习惯:破坏成性,在他们的眼里,麻烦越大,机会越大。
打破规则有一种方法:打破自己对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慢慢地,我们会逐渐发现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先经过别人允许,另一种则自我批准。这就是说,一些人从自己身上找动力,另一些人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卡萝尔·德韦克研究结论,说明对自己擅长的事持固定型心理定向的人很少敢于冒险,害怕连自己固有的能力也失去;而成长型心理定向的人则敢于冒险,倾向通过更努力地工作达成目标。他们乐意尝试新鲜事物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还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学习全新的技能。
麻烦大 机会也大 机遇无处不在,只要你注意观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能发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SUN公司创始人之一维诺德·科斯拉所说的:问题越大,机会也就越大,没人会花钱请你。
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问题似乎无法解决,因此忽视了那些有创造性的方法,即使这方法摆在眼前,也都被我们错过了。
将各种信息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是老师们的主要工作,学生们想办法消化这些知识,就是主要的工作。这与毕业之后的生活截然相反。离开学校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老师,要判断自己需要了解什么,从哪里寻找信息,以及怎样才能掌握这些信息。
在社会上,一个问题通常会有很多个正确答案,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时失败也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大多数人不会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前往遥远的他乡挑战艰巨的难题。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小得多的挑战似乎也一样让他们畏缩。
总的说来,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适应个人、种族或者社会的需要。可是,这三种因素常常不一致,形成明显的对立。
社会组织精心打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明确准则,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井井有条,凡事有据可循,同时也为了预防人们互相伤害。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或者是本能驱使,常常会想要打破这些既定准则的冲突。
事实上,我们还经常在别人的怂恿下自己给自己定规则。逐渐地,所有这些规则会融入生活。人们总是给自己制定规则,用这些规则编织牢笼,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看不到无限的可能性。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就鼓励人们要适度藐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冲破既定规则。
规则往往是用来打破的,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限以内。
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第一名飞行员说:“我的导师教给我1000条驾驶战斗机的守则。另一人说:我的导师只教了我三条。
第一个人听后扬扬得意,心想自己学到的药多得多。第二个人接着说:我到导师告诉我有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着办。
这个故事说明,掌握反规则的少数事,好于记得自以为应当做的许多事。
默多克方式 破坏性习惯拥有战斗性的特点。勇于战斗是互联网巨头eBay公司前女总裁格梅·惠特曼的风格,她曾说:“我喜欢战斗,战斗可以激励我们进步,可以使我们更加饥渴,也可以使我们更加强大”。默多克成就媒体全球化第一人的过程中,更是战事四起。
有人会把默多克当做“三俗”的典型来批判。默多克最喜欢传递八卦消息,甚至就是八卦谣言的直接制造者,现年80岁的默多克还对八卦乐此不疲。人们对默多克“三俗”记忆最深的是《太阳报》三版女郎,毫无疑问,默多克靠低俗小报而闻名全球的。
默多克俗到什么程度呢?在他成功收购《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后,为迎合中低端市场,他通过三版女郎直接把工薪阶层和性联系起来,也让酒精和性建立了联系,也就是看类黄色新闻吸引大众。为此,英国人给贴的标签是:默多克是整个英语出版界最贪得无厌、最粗俗无礼的出版商。
默多克在美国的形象如何呢?至少从人们对福克斯新闻网的评价来看,默多克还没有摆脱“三俗”的形象,评价是这样的:“福克斯新闻网是一家针对低端市场、语言粗鲁、聒噪、主观性很强的电视台。”
不过,“三俗”却成就了默多克。这也正体现了默多克的破坏性、创造性。《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成为默多克小报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它们都是低端市场上的“小报”,定位精准,根据读者的口味不断进行调整,它们的销量都很惊人。作为商业策略却把默多克带上了成功巅峰,成为横跨全球的媒体帝王。同样,正因为福克斯新闻体现了低端新闻市场的特点,运营成本也要比竞争对手更低,从而奠定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的地位。
“三俗”之下默多克的通天帝国已成体系:掌控的新闻集团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在西方国家,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需要提醒的是,这是默多克开辟的新商业路径,而不能简单理解为他好这口。
要知道,42岁离开澳大利亚前往英国发展之时,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知名度与盛年时的父亲已经不相上下了。鲁珀特·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亚最富声望的报纸发行商(在默多克大学毕业第三年,即1952年10月病故),《一个人的帝国》介绍说: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母亲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绝不亚于肯尼迪总统的母亲罗丝·肯尼迪,伊丽莎白不仅仅是默多克的母亲,她已成为澳大利亚的全民偶像。可见默多克家族在澳大利亚绝对的上流地位。
我们很轻松地用不到千字的笔墨就记录了默多克的辉煌之路,实际上每一次成功都可能是孤注一掷的结果,都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我们就举默多克买下了《泰晤士报》时的例子吧。我们来回顾下1981年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之后选择的一场战斗,这次行动对英国报业产生长远的影响,也是默多克打造报业帝国途中的重要一役。
由于指责英国印刷工会效率低下,默多克和实力强大的英国印刷工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断绝了和英国印刷工会的往来,在离舰队街不远的沃平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引入了计算机管理。印刷工会决定将沃平变成他们的滑铁卢之战,在198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默多克展开了各种围攻。沃平成了代表进步势力的默多克一方和代表传统势力的印刷工会一方的交战阵地。其结果是默多克和他务实的商业模式取得了胜利。
沃平之战不仅对英国工会史,而且对世人对默多克的评价都是一个关键点。默多克在这次事件中表现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商人,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其实,即使默多克不向印刷工会挑战,别人也会这样做。当然,沃平之战并没有阻碍技术进步,即使是在印刷行业。
默多克是一个精明的实用主义者和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当然也有人称他为恶魔。但不能否认的是,他靠自己的直觉、天赋和勤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传媒帝国。
疯狂的凯莱赫 凯莱赫与史蒂文斯航空公司主席库尔特·赫沃尔德有关公司广告引起的争端,不是通过法院来解决,而是拳头相向,结果是凯莱赫打输了。
如果说默多克的战斗是以公司名义发起的战斗,成败都由旗下的公司来承担,西南航空公司总裁凯莱赫却不甘愿于此,撸起袖子,实实在在干上一战。我们能不叹服,战斗已经成为了这些优胜者日常习惯中的一部分吗。
1966年律师赫布·凯莱赫在一张餐巾纸的背面制定了一个低价位的、朴素的空运计划。(后来有一本商业书《一张餐巾纸的背后》专门教授创业者撰写简单明了的商业计划,销量喜人)。凯莱赫从无到有,创办了一个年收入50亿美元的企业,并开创了公司连续赢利超过25年的纪录,这家公司就是各大商学院争相分析的西南航空公司。
当时,有3家航空公司主导着德克萨斯州的空运:布拉尼夫航空公司、德州国际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要打破这一格局绝非易事,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接下来的四年里,凯莱赫和西南航空公司投入了100万美元来与那些阻扰公司申请执照的行为进行抗争。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份报纸报道说:“不要把你的钱浪费在看电影、戏剧或者听演唱会上,只要过来看看凯莱赫和布拉尼夫航空公司以及德州国际航空公司的律师们如何把对方撕成碎片,你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感受。
朋友们都劝凯莱赫放弃算了,但这个天生的斗士,在德克萨斯州最高法院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诉。
1971年,西南航空公司开业,凯莱赫任首席律师。1982年,凯莱赫成为首席执行官。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是美国大公司最反传统、最富创造性和最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其中,他用拳头解决问题,更让媒体一时炒作有加。
凯莱赫不考虑当时航空业是如何运作的。他坚持两个主要宗旨:让乘客开心和让成本降低。他鼓励设计大量的方案来保证成本最小化。比如,乘客选座位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飞机上只提供花生。
在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公司之间很少有人会用拳头来解决高层争端,而凯莱赫与史蒂文斯航空公司的主席库尔特·赫沃尔德拳头相向,并不通过法院来解决他们的广告争端,结果凯莱赫打输了。
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对待客户的。对一个明显发错牢骚的顾客,凯莱赫郑重地写了一份信,建议他乘坐其他航空公司的班机。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凯莱赫的疯狂举动很有成效。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为行业最低7%,公司从来没有因内部不团结而受过损失。1982年,凯莱赫做首席执行官时,公司收入达到了2.7亿美元,27架飞机;在他退休的2001年,收入增加到50亿美元,344架飞机。
布兰森也是狂人企业家的代表,他凭借几乎一人之力重新确立了品牌的科学,创建了英国第一全球性品牌达50年之久。维珍这个品牌所涉及的,不是它那超过150种产品和服务中任何一个价格或者规格,而是创建一种商业个性、展现出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相当明确的价值观与特性。
如果要列一个疯狂企业家的排行榜,那凯莱赫、布兰森、埃里森和乔布斯无疑都会在榜上。
以上案例都告诉我们,成就伟大之路,都需要拥有不怕竞争的习惯。在竞争社会里,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根本不可能的。竞争意识就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锐气,是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倔强。
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你的竞争对手强大到足以威胁生命的时候。如果不进行顽强地竞争,就很难开发我们的潜能,更不用说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线以内。我阅读大量商业传记后,比如《一个人的帝国:默多克传》、《价格观的力量》、《谷歌小子》、《惟我独赢:埃利森和他的甲骨文帝国》等,总结出顶级商业领袖有一个小习惯:破坏成性,在他们的眼里,麻烦越大,机会越大。
打破规则有一种方法:打破自己对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慢慢地,我们会逐渐发现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先经过别人允许,另一种则自我批准。这就是说,一些人从自己身上找动力,另一些人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卡萝尔·德韦克研究结论,说明对自己擅长的事持固定型心理定向的人很少敢于冒险,害怕连自己固有的能力也失去;而成长型心理定向的人则敢于冒险,倾向通过更努力地工作达成目标。他们乐意尝试新鲜事物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还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学习全新的技能。
麻烦大
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问题似乎无法解决,因此忽视了那些有创造性的方法,即使这方法摆在眼前,也都被我们错过了。
将各种信息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是老师们的主要工作,学生们想办法消化这些知识,就是主要的工作。这与毕业之后的生活截然相反。离开学校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老师,要判断自己需要了解什么,从哪里寻找信息,以及怎样才能掌握这些信息。
在社会上,一个问题通常会有很多个正确答案,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时失败也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大多数人不会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前往遥远的他乡挑战艰巨的难题。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小得多的挑战似乎也一样让他们畏缩。
总的说来,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适应个人、种族或者社会的需要。可是,这三种因素常常不一致,形成明显的对立。
社会组织精心打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明确准则,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井井有条,凡事有据可循,同时也为了预防人们互相伤害。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或者是本能驱使,常常会想要打破这些既定准则的冲突。
事实上,我们还经常在别人的怂恿下自己给自己定规则。逐渐地,所有这些规则会融入生活。人们总是给自己制定规则,用这些规则编织牢笼,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看不到无限的可能性。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就鼓励人们要适度藐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冲破既定规则。
规则往往是用来打破的,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限以内。
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第一名飞行员说:“我的导师教给我1000条驾驶战斗机的守则。另一人说:我的导师只教了我三条。
第一个人听后扬扬得意,心想自己学到的药多得多。第二个人接着说:我到导师告诉我有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着办。
这个故事说明,掌握反规则的少数事,好于记得自以为应当做的许多事。
默多克方式
有人会把默多克当做“三俗”的典型来批判。默多克最喜欢传递八卦消息,甚至就是八卦谣言的直接制造者,现年80岁的默多克还对八卦乐此不疲。人们对默多克“三俗”记忆最深的是《太阳报》三版女郎,毫无疑问,默多克靠低俗小报而闻名全球的。
默多克俗到什么程度呢?在他成功收购《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后,为迎合中低端市场,他通过三版女郎直接把工薪阶层和性联系起来,也让酒精和性建立了联系,也就是看类黄色新闻吸引大众。为此,英国人给贴的标签是:默多克是整个英语出版界最贪得无厌、最粗俗无礼的出版商。
默多克在美国的形象如何呢?至少从人们对福克斯新闻网的评价来看,默多克还没有摆脱“三俗”的形象,评价是这样的:“福克斯新闻网是一家针对低端市场、语言粗鲁、聒噪、主观性很强的电视台。”
不过,“三俗”却成就了默多克。这也正体现了默多克的破坏性、创造性。《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成为默多克小报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它们都是低端市场上的“小报”,定位精准,根据读者的口味不断进行调整,它们的销量都很惊人。作为商业策略却把默多克带上了成功巅峰,成为横跨全球的媒体帝王。同样,正因为福克斯新闻体现了低端新闻市场的特点,运营成本也要比竞争对手更低,从而奠定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的地位。
“三俗”之下默多克的通天帝国已成体系:掌控的新闻集团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在西方国家,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需要提醒的是,这是默多克开辟的新商业路径,而不能简单理解为他好这口。
要知道,42岁离开澳大利亚前往英国发展之时,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知名度与盛年时的父亲已经不相上下了。鲁珀特·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亚最富声望的报纸发行商(在默多克大学毕业第三年,即1952年10月病故),《一个人的帝国》介绍说: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母亲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绝不亚于肯尼迪总统的母亲罗丝·肯尼迪,伊丽莎白不仅仅是默多克的母亲,她已成为澳大利亚的全民偶像。可见默多克家族在澳大利亚绝对的上流地位。
我们很轻松地用不到千字的笔墨就记录了默多克的辉煌之路,实际上每一次成功都可能是孤注一掷的结果,都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我们就举默多克买下了《泰晤士报》时的例子吧。我们来回顾下1981年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之后选择的一场战斗,这次行动对英国报业产生长远的影响,也是默多克打造报业帝国途中的重要一役。
由于指责英国印刷工会效率低下,默多克和实力强大的英国印刷工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断绝了和英国印刷工会的往来,在离舰队街不远的沃平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引入了计算机管理。印刷工会决定将沃平变成他们的滑铁卢之战,在198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默多克展开了各种围攻。沃平成了代表进步势力的默多克一方和代表传统势力的印刷工会一方的交战阵地。其结果是默多克和他务实的商业模式取得了胜利。
沃平之战不仅对英国工会史,而且对世人对默多克的评价都是一个关键点。默多克在这次事件中表现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商人,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其实,即使默多克不向印刷工会挑战,别人也会这样做。当然,沃平之战并没有阻碍技术进步,即使是在印刷行业。
默多克是一个精明的实用主义者和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当然也有人称他为恶魔。但不能否认的是,他靠自己的直觉、天赋和勤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传媒帝国。
疯狂的凯莱赫
如果说默多克的战斗是以公司名义发起的战斗,成败都由旗下的公司来承担,西南航空公司总裁凯莱赫却不甘愿于此,撸起袖子,实实在在干上一战。我们能不叹服,战斗已经成为了这些优胜者日常习惯中的一部分吗。
1966年律师赫布·凯莱赫在一张餐巾纸的背面制定了一个低价位的、朴素的空运计划。(后来有一本商业书《一张餐巾纸的背后》专门教授创业者撰写简单明了的商业计划,销量喜人)。凯莱赫从无到有,创办了一个年收入50亿美元的企业,并开创了公司连续赢利超过25年的纪录,这家公司就是各大商学院争相分析的西南航空公司。
当时,有3家航空公司主导着德克萨斯州的空运:布拉尼夫航空公司、德州国际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要打破这一格局绝非易事,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接下来的四年里,凯莱赫和西南航空公司投入了100万美元来与那些阻扰公司申请执照的行为进行抗争。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份报纸报道说:“不要把你的钱浪费在看电影、戏剧或者听演唱会上,只要过来看看凯莱赫和布拉尼夫航空公司以及德州国际航空公司的律师们如何把对方撕成碎片,你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感受。
朋友们都劝凯莱赫放弃算了,但这个天生的斗士,在德克萨斯州最高法院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诉。
1971年,西南航空公司开业,凯莱赫任首席律师。1982年,凯莱赫成为首席执行官。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是美国大公司最反传统、最富创造性和最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其中,他用拳头解决问题,更让媒体一时炒作有加。
凯莱赫不考虑当时航空业是如何运作的。他坚持两个主要宗旨:让乘客开心和让成本降低。他鼓励设计大量的方案来保证成本最小化。比如,乘客选座位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飞机上只提供花生。
在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公司之间很少有人会用拳头来解决高层争端,而凯莱赫与史蒂文斯航空公司的主席库尔特·赫沃尔德拳头相向,并不通过法院来解决他们的广告争端,结果凯莱赫打输了。
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对待客户的。对一个明显发错牢骚的顾客,凯莱赫郑重地写了一份信,建议他乘坐其他航空公司的班机。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凯莱赫的疯狂举动很有成效。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为行业最低7%,公司从来没有因内部不团结而受过损失。1982年,凯莱赫做首席执行官时,公司收入达到了2.7亿美元,27架飞机;在他退休的2001年,收入增加到50亿美元,344架飞机。
布兰森也是狂人企业家的代表,他凭借几乎一人之力重新确立了品牌的科学,创建了英国第一全球性品牌达50年之久。维珍这个品牌所涉及的,不是它那超过150种产品和服务中任何一个价格或者规格,而是创建一种商业个性、展现出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相当明确的价值观与特性。
如果要列一个疯狂企业家的排行榜,那凯莱赫、布兰森、埃里森和乔布斯无疑都会在榜上。
以上案例都告诉我们,成就伟大之路,都需要拥有不怕竞争的习惯。在竞争社会里,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根本不可能的。竞争意识就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锐气,是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倔强。
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你的竞争对手强大到足以威胁生命的时候。如果不进行顽强地竞争,就很难开发我们的潜能,更不用说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相关资讯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