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哈尔滨大全 I(历史)

哈尔滨大全 I(历史)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1 12:01   浏览 N 次  

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副省级城市。位于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全市辖8个区、3个县级市、7个县。市区总面积全国第五(列重庆、北京、武汉、天津之后),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有“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哈尔滨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松花江穿城而过。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被誉为“天鹅项下的明珠”。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俄式,欧式建筑充满了市区,被美誉为“东方莫斯科”或“东方小巴黎”。

历史

哈尔滨有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石器时代晚期)。

关于哈尔滨名称的来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曾经有“晒网场说”、“阿勒锦说”、“人名说”、“荣誉说”、“羊肩胛骨说”、“天鹅说”、“官渡口说”等不同观点。[1]

哈尔滨地区在夫馀、渤海、辽代时期分属夫馀国、渤海国颉府和辽国东京道管辖。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抗辽,发动“宁江州”、“出河店”之战,大败辽兵10万人,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府(史称金上京会宁府),哈尔滨即为金上京的京畿地区。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族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8年始称哈尔滨,属吉林省。从1897年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作为城市开始兴建。1898年,沙俄曾将哈尔滨改称“松花江市”,1903年又复称哈尔滨市,俄国移民及其他欧洲移民开始大量移居哈尔滨。清亡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哈尔滨设滨江县,1914年设滨江道。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二十世纪初,在日俄战争失败以后(1904年—1905年),俄国的影响有所减弱,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波兰、日本及法国在内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移居到哈尔滨,先后共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建立了领事馆并建立了几千个工商银行等各种企业。形成东北亚的一个国际经济、金融和运输中心。哈尔滨的中国人自己也建立了包括酿造,食品和纺织工业在内的企业。哈尔滨也因此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东北的北部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地位。

1918年12月,俄国内战期间,几千名沙俄官兵流亡至哈尔滨,其后哈尔滨便成了大规模的犹太人和白俄流亡者聚居的中心。成为俄国境外最大的俄国人聚居城市。哈尔滨白俄建有几十间俄国学校,并出版俄文杂志和报纸。

1921年成立哈尔滨市政管理局,1926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收回了长期被沙俄控制的行政管理权。在随后的满洲国时期,1937年改制建滨江省,哈尔滨为省会。直到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夺取该城,设院辖市。苏联随后将该市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194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该城。1949年改为松江省省会,1954年改为黑龙江省省会。

1999年8月11日,八个原来划归松花江地区的县(市)并入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了一个副省级城市。

2004年2月4日及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两次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现辖8个区、10个县(市)。[2]

转自维基百科:

http://wikipedia.jaylee.cn/

上一篇:2009-03-12 下一篇:策划案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