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转换总站,一站牌下人龙越来越长。
人们不时踮足眺望过往车辆。
车到。
人龙向车门蠕动。
一个一个步入车内。
左右张望,迅雷不及掩耳地往无人占领的座位大步迈去。
一个接一个双人座位被占据一半。
沉默中大家很有礼貌的,不把自己的提包杂物堆放在身边的座位上,不先占领靠过道的座位。
默默的,公车上所有座椅上都有人了。
默默的,大家开始占据剩下的那半。
直到座位一个不剩。
直到站位挤的满满当当。
车门关上。
载着一群很礼貌的沉默的人,和一些不怎么沉默的大脑,车离站。
也许叫嚣得最响的应该是我那本着双子星座特色的脑袋。
站在那里左摇右晃地,倒也不是为抢不着座叫嚣。
只是在左右观摩中,浮出了一些猜测。
——那个坐后排的一年纪挺大的老先生,刚才还排在我前面大概15人左右呢,估计是上车时奔无人占领的座位去了,所以才以一种自我牺牲的姿态坐在颠簸最严重的后排。
——那对刚才排我前边不到10人左右的情侣,现在一前一后地坐着,前边mm头转了个180度,后边的gg探着身子伸长脖子,如此交流煞是辛苦。
——一个在刚才队伍几乎最前面的美女,正夹在一位印度胖太太挤和车窗中间,一脸难色。
这是不是一种礼貌的习惯?乐观地猜测,估计是吧。就好像你排队时如不与前后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将被视为无礼。
可是这种习惯似乎已经深深嵌在人们的骨髓里,变成一种无时无刻的潜意识举动。乃至造成一种人与人相斥的表象——但愿物理学家别为此头痛...这并不是常见的物理现象。
来这个国家快7年,我承认我也早就有了这个习惯。也许尚未病入膏肓,今天忽醒:
想想那站牌下的队伍多长,装满一辆车绰绰有余。先上车的人考虑占领哪个座位的时候是不是有选择较舒服的座位的余地?难道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坐在最后面就比与他人同坐前排来得舒服吗?——更何况身边一定不可能留有空位,人数绝对足够挤满车内空间。要知道是您自己选择跑后面去,那便不是没人给您让座的问题了。
虽说将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自己选择单人坐双人座,让后上车的人选择同座——是一种相当可歌可颂的美德,但是我相信99.9%的人不是这个想法,不然怎么一脸难色呢?
既不是美德,那末便是习惯的牵制。
习惯这样轻易的攻取了人心理智的领地,牵着人的鼻子,走出自己也想象不到,不能相信的路线。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