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luyued 发布于 2011-03-20 11:06 浏览 N 次
1、玉和古代国家政治理论的联系
根据我国古代各种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根据见之于史册的各种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大量传说,概括地说,关于玉的概念,一般有五种说法:就地位来说,玉被推崇为万物主宰;就成因来说,玉被解释为天地之精;从礼义上来说;玉被标榜为道德楷璜;从玉的主要功能来说,玉被说成能够避邪除累和延年益寿。
(1)万物主宰说
这一说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以及世间帝玉,能够沟通神与人的关系;表达上帝的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间祸福的主宰。
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而是写成‘壬”;和帝玉的”玉”字共用一个字,都是三横一竖。《说文解字注?玉部》解释其为帝玉的“玉”字时,认为玉者即‘天下所归往也”,并引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玉。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玉也。’意思很清楚,按照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的愿望和意识,凡能贯通天、地、人三者之人,则天下归往,是为人间帝玉。与此同时,在解释其为玉的“玉”时,称其为“石之美有五德者”,释其字形‘像玉玉之连;其贯也’。即三横一竖象征着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美玉。“玉’字加点的字在《说文》中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个字,写成“玉”;是指“朽玉”,读为“畜”,意为有吸疵的玉。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无论怎么好的美玉都不可能纯净无暇。《潍南子》云:‘夏后之根,不能无考。’(夏君主禹的玉也不能没有一点吸疵。)据《史记》载,赵国的两相如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诈秦玉曰:‘@有吸清指示玉。’才使和氏墨重新回到手中,方得以完璧归赵。古人是很医得白玉有艰这个辩证观点的,所以在‘玉”字旁加一点,既喻意又象形。‘玉’字有旺、欲、言、肃”四种读音。为方便计后人将这一点点在“玉’宇的第三画旁边,作‘玉’字专用,校音为“欲’,和帝玉的“玉”字相区别。
“玉”、“玉”字形相同,决非偶然巧合。“天地人参通’和‘三玉之连”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长,这一点在经学中记叙周详。《仪礼?勤礼第十》曰:“诸侯觐于天于,为官方三百步,四门,坦十有。寻,深。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栽下璧、南方库、西方流、北方珍、东方圭。
说的是用木头制成边长为四尺的正方体按上下东南西北六面顺序分别涂上玄(深红)、黄、胃、红、白。黑六种颜色。再在这六个面上按顺序分别镶嵌圭、璧、闺、琉璃、圭六块美玉。即所谓“刻木为陷而饰以玉,盖以一物而象上下四方之神”,“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刻方木嵌玉以示天地四方,代表万物主宰。当诸侯称见蹄玉之时,帝玉设方宫高坛,置方明于其以上,施以相当的礼仪,籍以代表天命而发阳。这是一个在当时十分庄严,而现在看味十分有趣的场景。然由此可知古人用胶象征万物,用“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就不言而喻了。
方明在觐礼中的作用已如上述,在祭祀中的作用也是如此。祭祀无疑是古代在大政治治动。骨缥对保了最尊者,莫过于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之神。古人把天地四方之神定为六宗,《尚书大传》固确指出:六宗云万物。即以六宗代表万哪渚神。根据孙治让《周礼正义》的说法,天神既天皇大帝,地神既昆仑土地,东方之神为苍精之帝,既大昊句芒,南方之神为赤精之帝,既炎帝祝融;西方之神为白精之帝,即少昊;北方之神为黑精之帝,即础须。既有六宗,便有六祭。按照阻祖的要求。礼神者必象其类、也就是刚和神之玉的造型与种类应和各位神仙老爷的特征与功能相吻合,方明即为此而制作。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一只方明代表了天地四方六宗之神,也就代表了万物主宰。
“天地人参通’与“三玉之连”的关联,以方明为证,无怪乎‘玉”‘玉”同形了。此外,”天地人”与‘三玉’的关系尚有另一物可证,即玉琮。故宫博物院曾展出玉琮若干。其中较大的径数寸,高尺余,器形阔大厚重,经钻孔、雕琢、磨光,有的四棱雕有兽面(或人首)纹,系新石器时代产物。琢玉技巧之高,实为难能可贵。那么,它在当时是干什么用的?专家对此尚未有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文质将》云;‘综为之言宗也,象万物之宗聚也。”‘内圆象阳,外直为阴,外牙而内凑象聚会也,故谓之琮。’我们不管这些说法属于牵强也好、附会也罢,但一件玉琮毕竟是以其特有的造型和含义象征着万物六宗。世间一物,竟与天地人并驾齐驱,非主宰而何?
这一类东西,在古代的祭器或礼器中还可择举一些a比如周人拜求地神、山神,必欲先酌但酒(郁金香酒)淮地。国酒的器具必须是顾,必须以玉制的圭球装饰其柄,为的是‘用玉之气’。(经?大雅?旱麓》有“瑟彼玉珊”之句,意为保持家把用玉珊的洁净。可见,没有玉,求神也是不会灵的。
玉和天地万物以及人间君主的关系,不但上述各种实物可以证明,而且儒家经典也有许多论述。清康熙四十九年(1709)康熙亲自作序的大型类书《钦定渊鉴类涵》,就多有这方面的收集,如:
玉石得宜则太白常明。(《礼含文嘉》)
玉者得和制则泽谷之中有白玉焉。(《礼稽命征》)
君乘金而玉则玉见于深山。(《礼斗成仪》)
神灵滋液则有玉英。(《孝经援神契》)
龙马金玉帝玉之瑞应。(《礼含文嘉》)
我们在前面弄清了玉和天地人的关系,对这些理论就不难理解了。有人说:“任何古代文明都有其一套特殊的对自然界的观念,但各文明之间之对自然界秩序的看法与将自然神话的方式,则各因其文化与社会的特征而异,而且随文化与社会之变化而变化。一这确是一段精辟的见解。中国古代文明“对自然界的观念’,比之其他各国;特点尤为明显。若干文献记载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中国先民的观念中,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都要靠巫现的仪式沟通信息,传达意志。正是在那形形色色的巫现仪式中,玉被当成一个不能亵读的种物,玉被尊为神的象征,享受着上自帝玉下至朱的崇拜。特定的历史条件使玉尸然成了万物主宰。
(2)天地之精说
这一说是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的起源,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来说明玉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力。这一说的论点广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之中,如《周礼正义》引郑注曰”货,天地所化生,玉也。金玉并夭地所化生自然之物,故调之货。
《白虎通德士考黜》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财货流源》曰‘玉,天地之始也。有山元者,有水苍文者,有白如城肪、赤如鸡冠、黑们漆、黄如蒸票者。”
《玉纪》曰‘玉为阳气之纯林体,属金,性火。
天地之消说的起源还得上溯到八卦。古代传伏衣画八卦,文王作《周易》。在《周易》中对天地、阴阳及其和玉的关系有较明确的叙述。们《易?系辞下》右第五章曰“子曰;乾坤其易之耶门乾,旧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台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下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古人认为阴阳是八卦的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相互结合交产生万物。《易系辞》第十章称乾为玉。第十一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世间万物当中,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则非寻常之物可比,关于这一点,《苟子?天论衡》赚一番论证:‘在天者莫明于曰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无论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天、黝、物、人(当然不会是指所有的人)总是被推崇的阿个方面。在世间所有事物之中,天之明亮莫过干沟月,地之神明莫过于水火,物之名贵莫过于珠图,人之贤明莫过于礼义,则玉的地位可知矣。
到了汉代,天地之精说在《周易挣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论述较完备的有《淮南子》。名中说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曰三夜而色择不变得天地之精也。”《淮南子》在论述天地成洞和解释天地之精成玉等方面远较《周易》为样。它是这样说的:天坠十形。冯冯翼翼,恫恫漏洞,故旧太昭道始于虚鳅虚缆生宇宙宇宙生气,气住淫垠。清阳者蒋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加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放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德,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采明朗,润泽若儒,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下能造,此之谓大巧。
从《周易》到《淮南子》,阐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对玉的成因做出了解释。这些说法当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今曰的哲学、科技成果相比更属相距甚远。但在论述天地和玉的关系上,却也讲了事物间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天地之精化生而为玉石另一方面认为玉因被人为地赋予种异力量和美德,反过来又通过人的主观能动力再作用于天地万物。
关于玉和天地万物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论述,不但见于《淮南子》还见于其他古代文献。
比如:玉在山而草木润,川生殊而岸不枯。珠者阴之阳也,故胜水;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木。”(《大戴礼》)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明也,故胜水其化如神,放天子臧珠玉。(《管子侈靡》)另外,《周礼正义》中有‘玉斋则共食玉”的说法孙治让注曰:‘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读了上面几条资料,我们对天地之精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天地之精的精呢?似可作三种解释,即这个‘精’是指精华、精气、精灵。所谓精华,是指事物中最精粹、最好的部分。精华二字用于玉,可理解为玉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东西。
所谓精气,根据古代哲学家的概念,是指‘元气”中精微细致的部分,是生命的根源。按照儒家的概念,工作为天地之精气,既是天地所化生,同时又能化生万物。它似乎具有一种无形的生命力,是天地之间万物藉以存在并运动的根据之一。如果没有玉,其他宇宙万物和生灵便大为失色了。
所谓精灵,则是指其为神怪之类。古人把玉看成是神奇的有生命的怪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能呼风唤雨驱神使鬼,能解除人的忧愁祸患,能医治奇病怪症,能惩恶扬善去邪扶正。它附于人体,即为正人君子的化身;它赋于物体则能奏奇功异效。(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生,示星通灵的故事所表示的也是这个意思。
上述三种解释,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说明古代对玉的定义,决不是单纯的就其表面特征或物理性质来说的,当然更没有可能从化学的角度来说。
相反,这种定义里面占主导地位的正是主观的精神方面的东西,是占代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在这一种物体上的附着,是借用它的一些优美的特点来唯心地解释宇宙和世间万物,来表达人们对自然力量的企求和在精神世界的欲念。
(3)道德楷模说
这一说是将玉石本身所固有的矿物品质和当时人们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的观念探合在一起,加以拟人化地解释,作为评价、判断人们行为的标准。
众所周知,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个理论就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而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在我国古代曾以玉的品质作为道德楷璜把自然界中的这种矿石——玉石,把工艺美术品中的这个古老品种——玉器,溶进一种(或数种)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儿的论述,正式写进国家的典章制度并借助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形成一种风尚和习俗,去培养人们内心的信念,去帮助巩固和发展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玉的”道德楷模说”应起源于商周时代而形成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其代表性的论述莫过于(礼记?聘义)中‘子贡问于孔子’一节。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韬者,何也?为玉之富而晤之多歌?孔子曰,非为辖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大昔者君子比德干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纷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情越以长;其终础然;乐也;推不论瑜,榆不掩暇志也;罕尹旁达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璃特达,信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所论述的由玉体现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共十一种德性,其原则和规范围然是和封建杜会的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可谓儒家道德规范大全。和孔子观点相仿的还有管子管子也有一段论述:
夫玉之所以资者,九德出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墨,义也廉而不纠行也;鲜而不垢,法也折而不挠,勇也;取适皆见稿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是以为符瑞。
此外,《五经通义》曰: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另《说文》释玉为:“石之美有五德者。”其对五德即仁、义、智、勇、辇(洁)的注解为: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船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伎,挈之方也。
以上各种论述的共同之处,都是把玉石在质地、光泽、硬度、纹路、音色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和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就很自然地体现出封建道德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体现了封建道德和天命论的关系。天命论是讲天有意志,认为道德是上帝赋予人们的先验的东西。孔子就说过:“天生德于予。”自命为受天之德。天德秉赋于人,是为“人德”。玉石的品质是天生的,在儒家看来,也是老天赋予的。于是他们借物象形,把玉石和天德巧妙地粘合在一起,煞是天衣无缝。另一个是体现了儒家的亲亲为仁以及孝憔等道德规范。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据于土地等级制的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状况。帝玉将相各级官吏自塔顶按品级依次向下排列,进行着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百姓则处于塔的最底层,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为了维护这种宗法和等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提出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忠君、孝亲是其最基本的核心。而这一类伦理却硬是通过玉石的天然品质来进行宣扬和传播,作为要求人们遵守效法的样板。道德一旦形成,就不是消极和中立的。它既是经济基础的反应,也能对其起积极的反作用。这样,也就产生了玉文化中的道德楷璜的内容。
根据我国古代各种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根据见之于史册的各种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大量传说,概括地说,关于玉的概念,一般有五种说法:就地位来说,玉被推崇为万物主宰;就成因来说,玉被解释为天地之精;从礼义上来说;玉被标榜为道德楷璜;从玉的主要功能来说,玉被说成能够避邪除累和延年益寿。
(1)万物主宰说
这一说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以及世间帝玉,能够沟通神与人的关系;表达上帝的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间祸福的主宰。
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而是写成‘壬”;和帝玉的”玉”字共用一个字,都是三横一竖。《说文解字注?玉部》解释其为帝玉的“玉”字时,认为玉者即‘天下所归往也”,并引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玉。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玉也。’意思很清楚,按照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的愿望和意识,凡能贯通天、地、人三者之人,则天下归往,是为人间帝玉。与此同时,在解释其为玉的“玉”时,称其为“石之美有五德者”,释其字形‘像玉玉之连;其贯也’。即三横一竖象征着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美玉。“玉’字加点的字在《说文》中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个字,写成“玉”;是指“朽玉”,读为“畜”,意为有吸疵的玉。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无论怎么好的美玉都不可能纯净无暇。《潍南子》云:‘夏后之根,不能无考。’(夏君主禹的玉也不能没有一点吸疵。)据《史记》载,赵国的两相如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诈秦玉曰:‘@有吸清指示玉。’才使和氏墨重新回到手中,方得以完璧归赵。古人是很医得白玉有艰这个辩证观点的,所以在‘玉”字旁加一点,既喻意又象形。‘玉’字有旺、欲、言、肃”四种读音。为方便计后人将这一点点在“玉’宇的第三画旁边,作‘玉’字专用,校音为“欲’,和帝玉的“玉”字相区别。
“玉”、“玉”字形相同,决非偶然巧合。“天地人参通’和‘三玉之连”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长,这一点在经学中记叙周详。《仪礼?勤礼第十》曰:“诸侯觐于天于,为官方三百步,四门,坦十有。寻,深。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栽下璧、南方库、西方流、北方珍、东方圭。
说的是用木头制成边长为四尺的正方体按上下东南西北六面顺序分别涂上玄(深红)、黄、胃、红、白。黑六种颜色。再在这六个面上按顺序分别镶嵌圭、璧、闺、琉璃、圭六块美玉。即所谓“刻木为陷而饰以玉,盖以一物而象上下四方之神”,“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刻方木嵌玉以示天地四方,代表万物主宰。当诸侯称见蹄玉之时,帝玉设方宫高坛,置方明于其以上,施以相当的礼仪,籍以代表天命而发阳。这是一个在当时十分庄严,而现在看味十分有趣的场景。然由此可知古人用胶象征万物,用“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就不言而喻了。
方明在觐礼中的作用已如上述,在祭祀中的作用也是如此。祭祀无疑是古代在大政治治动。骨缥对保了最尊者,莫过于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之神。古人把天地四方之神定为六宗,《尚书大传》固确指出:六宗云万物。即以六宗代表万哪渚神。根据孙治让《周礼正义》的说法,天神既天皇大帝,地神既昆仑土地,东方之神为苍精之帝,既大昊句芒,南方之神为赤精之帝,既炎帝祝融;西方之神为白精之帝,即少昊;北方之神为黑精之帝,即础须。既有六宗,便有六祭。按照阻祖的要求。礼神者必象其类、也就是刚和神之玉的造型与种类应和各位神仙老爷的特征与功能相吻合,方明即为此而制作。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一只方明代表了天地四方六宗之神,也就代表了万物主宰。
“天地人参通’与“三玉之连”的关联,以方明为证,无怪乎‘玉”‘玉”同形了。此外,”天地人”与‘三玉’的关系尚有另一物可证,即玉琮。故宫博物院曾展出玉琮若干。其中较大的径数寸,高尺余,器形阔大厚重,经钻孔、雕琢、磨光,有的四棱雕有兽面(或人首)纹,系新石器时代产物。琢玉技巧之高,实为难能可贵。那么,它在当时是干什么用的?专家对此尚未有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文质将》云;‘综为之言宗也,象万物之宗聚也。”‘内圆象阳,外直为阴,外牙而内凑象聚会也,故谓之琮。’我们不管这些说法属于牵强也好、附会也罢,但一件玉琮毕竟是以其特有的造型和含义象征着万物六宗。世间一物,竟与天地人并驾齐驱,非主宰而何?
这一类东西,在古代的祭器或礼器中还可择举一些a比如周人拜求地神、山神,必欲先酌但酒(郁金香酒)淮地。国酒的器具必须是顾,必须以玉制的圭球装饰其柄,为的是‘用玉之气’。(经?大雅?旱麓》有“瑟彼玉珊”之句,意为保持家把用玉珊的洁净。可见,没有玉,求神也是不会灵的。
玉和天地万物以及人间君主的关系,不但上述各种实物可以证明,而且儒家经典也有许多论述。清康熙四十九年(1709)康熙亲自作序的大型类书《钦定渊鉴类涵》,就多有这方面的收集,如:
玉石得宜则太白常明。(《礼含文嘉》)
玉者得和制则泽谷之中有白玉焉。(《礼稽命征》)
君乘金而玉则玉见于深山。(《礼斗成仪》)
神灵滋液则有玉英。(《孝经援神契》)
龙马金玉帝玉之瑞应。(《礼含文嘉》)
我们在前面弄清了玉和天地人的关系,对这些理论就不难理解了。有人说:“任何古代文明都有其一套特殊的对自然界的观念,但各文明之间之对自然界秩序的看法与将自然神话的方式,则各因其文化与社会的特征而异,而且随文化与社会之变化而变化。一这确是一段精辟的见解。中国古代文明“对自然界的观念’,比之其他各国;特点尤为明显。若干文献记载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中国先民的观念中,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都要靠巫现的仪式沟通信息,传达意志。正是在那形形色色的巫现仪式中,玉被当成一个不能亵读的种物,玉被尊为神的象征,享受着上自帝玉下至朱的崇拜。特定的历史条件使玉尸然成了万物主宰。
(2)天地之精说
这一说是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的起源,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来说明玉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力。这一说的论点广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之中,如《周礼正义》引郑注曰”货,天地所化生,玉也。金玉并夭地所化生自然之物,故调之货。
《白虎通德士考黜》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财货流源》曰‘玉,天地之始也。有山元者,有水苍文者,有白如城肪、赤如鸡冠、黑们漆、黄如蒸票者。”
《玉纪》曰‘玉为阳气之纯林体,属金,性火。
天地之消说的起源还得上溯到八卦。古代传伏衣画八卦,文王作《周易》。在《周易》中对天地、阴阳及其和玉的关系有较明确的叙述。们《易?系辞下》右第五章曰“子曰;乾坤其易之耶门乾,旧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台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下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古人认为阴阳是八卦的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相互结合交产生万物。《易系辞》第十章称乾为玉。第十一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世间万物当中,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则非寻常之物可比,关于这一点,《苟子?天论衡》赚一番论证:‘在天者莫明于曰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无论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天、黝、物、人(当然不会是指所有的人)总是被推崇的阿个方面。在世间所有事物之中,天之明亮莫过干沟月,地之神明莫过于水火,物之名贵莫过于珠图,人之贤明莫过于礼义,则玉的地位可知矣。
到了汉代,天地之精说在《周易挣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论述较完备的有《淮南子》。名中说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曰三夜而色择不变得天地之精也。”《淮南子》在论述天地成洞和解释天地之精成玉等方面远较《周易》为样。它是这样说的:天坠十形。冯冯翼翼,恫恫漏洞,故旧太昭道始于虚鳅虚缆生宇宙宇宙生气,气住淫垠。清阳者蒋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加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放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德,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采明朗,润泽若儒,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下能造,此之谓大巧。
从《周易》到《淮南子》,阐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对玉的成因做出了解释。这些说法当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今曰的哲学、科技成果相比更属相距甚远。但在论述天地和玉的关系上,却也讲了事物间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天地之精化生而为玉石另一方面认为玉因被人为地赋予种异力量和美德,反过来又通过人的主观能动力再作用于天地万物。
关于玉和天地万物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论述,不但见于《淮南子》还见于其他古代文献。
比如:玉在山而草木润,川生殊而岸不枯。珠者阴之阳也,故胜水;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木。”(《大戴礼》)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明也,故胜水其化如神,放天子臧珠玉。(《管子侈靡》)另外,《周礼正义》中有‘玉斋则共食玉”的说法孙治让注曰:‘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读了上面几条资料,我们对天地之精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天地之精的精呢?似可作三种解释,即这个‘精’是指精华、精气、精灵。所谓精华,是指事物中最精粹、最好的部分。精华二字用于玉,可理解为玉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东西。
所谓精气,根据古代哲学家的概念,是指‘元气”中精微细致的部分,是生命的根源。按照儒家的概念,工作为天地之精气,既是天地所化生,同时又能化生万物。它似乎具有一种无形的生命力,是天地之间万物藉以存在并运动的根据之一。如果没有玉,其他宇宙万物和生灵便大为失色了。
所谓精灵,则是指其为神怪之类。古人把玉看成是神奇的有生命的怪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能呼风唤雨驱神使鬼,能解除人的忧愁祸患,能医治奇病怪症,能惩恶扬善去邪扶正。它附于人体,即为正人君子的化身;它赋于物体则能奏奇功异效。(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生,示星通灵的故事所表示的也是这个意思。
上述三种解释,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说明古代对玉的定义,决不是单纯的就其表面特征或物理性质来说的,当然更没有可能从化学的角度来说。
相反,这种定义里面占主导地位的正是主观的精神方面的东西,是占代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在这一种物体上的附着,是借用它的一些优美的特点来唯心地解释宇宙和世间万物,来表达人们对自然力量的企求和在精神世界的欲念。
(3)道德楷模说
这一说是将玉石本身所固有的矿物品质和当时人们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的观念探合在一起,加以拟人化地解释,作为评价、判断人们行为的标准。
众所周知,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个理论就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而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在我国古代曾以玉的品质作为道德楷璜把自然界中的这种矿石——玉石,把工艺美术品中的这个古老品种——玉器,溶进一种(或数种)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儿的论述,正式写进国家的典章制度并借助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形成一种风尚和习俗,去培养人们内心的信念,去帮助巩固和发展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玉的”道德楷模说”应起源于商周时代而形成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其代表性的论述莫过于(礼记?聘义)中‘子贡问于孔子’一节。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韬者,何也?为玉之富而晤之多歌?孔子曰,非为辖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大昔者君子比德干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纷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情越以长;其终础然;乐也;推不论瑜,榆不掩暇志也;罕尹旁达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璃特达,信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所论述的由玉体现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共十一种德性,其原则和规范围然是和封建杜会的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可谓儒家道德规范大全。和孔子观点相仿的还有管子管子也有一段论述:
夫玉之所以资者,九德出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墨,义也廉而不纠行也;鲜而不垢,法也折而不挠,勇也;取适皆见稿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是以为符瑞。
此外,《五经通义》曰: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另《说文》释玉为:“石之美有五德者。”其对五德即仁、义、智、勇、辇(洁)的注解为: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船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伎,挈之方也。
以上各种论述的共同之处,都是把玉石在质地、光泽、硬度、纹路、音色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和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就很自然地体现出封建道德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体现了封建道德和天命论的关系。天命论是讲天有意志,认为道德是上帝赋予人们的先验的东西。孔子就说过:“天生德于予。”自命为受天之德。天德秉赋于人,是为“人德”。玉石的品质是天生的,在儒家看来,也是老天赋予的。于是他们借物象形,把玉石和天德巧妙地粘合在一起,煞是天衣无缝。另一个是体现了儒家的亲亲为仁以及孝憔等道德规范。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据于土地等级制的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状况。帝玉将相各级官吏自塔顶按品级依次向下排列,进行着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百姓则处于塔的最底层,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为了维护这种宗法和等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提出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忠君、孝亲是其最基本的核心。而这一类伦理却硬是通过玉石的天然品质来进行宣扬和传播,作为要求人们遵守效法的样板。道德一旦形成,就不是消极和中立的。它既是经济基础的反应,也能对其起积极的反作用。这样,也就产生了玉文化中的道德楷璜的内容。
上一篇:B开头的英文缩写 下一篇:老公的幽默(以妻之名)
相关资讯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