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杨麟----上海滩另一种风云(联合早报2009101...

杨麟----上海滩另一种风云(联合早报2009101...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9 22:57   浏览 N 次  

  6月在上海的时候拜访了这位老先生,故事挺精彩,让我回味良久。

  最近《建国大业》正在中国上演,以大开大阖的历史画卷,170多位明星参演的豪华阵容,掀起热映风潮。引人注目的是,当年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杜先生”形象首次在大银幕上出现。影片开拍前,常住约旦的杜月笙女儿杜美如,特地约见杜月笙的扮演者----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惊叹其形象的相近。而陪伴杜美如一道约访的,就是杜家的世交,杜月笙当年最重要的谋士杨管北之子杨麟。

  近日,我们在上海杨麟先生的寓所,采访了这位面容沉峻、气宇轩昂的八旬老人。家世渊源深厚的他,从上海启程,走过万里海山,岁月沧桑,最终又回到上海,写下上海滩第二代的另一种风云传奇。

  父亲为民国闻人 与杜月笙交往深

  杨麟出生于1929年,他的父亲杨管北是民国时期风云人物,除了经营大达轮船公司,在长江两岸生意规模不小之外,也因生意关系开始和杜月笙来往,被认为是杜的重要谋臣。在很多人看来,十里洋场的杜月笙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游走于商界、政界,亦在黑道、白道呼风唤雨。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旧上海形容杜月笙的发迹,靠的是杨度、杨志雄和杨管北三位谋臣策士替他占地盘抢天下,人称“三阳开泰”。这些在杨麟的印象里是很久远的事了。

  杨麟说,他父亲和一些朋友有个恒社之友,帮忙杜月笙计划和运作一些事情。而对杨麟来说,自打儿时起就时常跟着父亲出入杜月笙的家中,父亲带他去拜年、参加生日宴等活动,在他幼年的眼睛和记忆里,最记得的反而是发现杜月笙的布底鞋后跟从来不拉上去,就那么屐拉着走来走去。

  国难深重的1943年,杨麟瞒着家人,偷跑出去随青年军参加滇缅大战,却因得了一场重病被送回重庆家中,整整在床上躺了四个半月,而这段时间,却也让他对杜月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时时睡在床上的杨麟,隔着一道屏风、一扇门,听得到书房里杜月笙和身边智囊们开会、商讨事情。杨麟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睡着不能动,他们讲的我都听得见。他们今天谈一桩事,过几天又来谈这桩事,好像看连续剧。”每天“追听”连续剧的结果,使得年纪轻轻的杨麟对杜月笙很是佩服,他说,杜月笙谈话中显现出的做事方式、魄力与极强的协调能力,甚至对他多年后的经商事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留学美国,娶日本妻子

  1949年前后,国共两党纷争加剧,大江南北战火纷飞。那一年,他怀揣父亲给的5000元,远赴美国,踏上了异域求学谋生之路。1950年,他在一次学生聚会中认识了美籍日本人荻原文子,得知她的家族也在美日战争中饱受创伤,珍珠港事件后,他们全家在美国和日本的财产被全数充公,后来是先前受过他们家恩惠的亲戚赡养他们全家。两人感情发展稳定,却又为将来是否能够结合忧心忡忡。那时,许许多多中国人对日本长达八年的侵略与践踏刻骨铭心,悲愤深重。杨麟全家和千万人一样,甘冒生命危险奔赴大后方,不愿在沦陷区苟活。所以,当他思虑再三,战战兢兢打电话回家向父亲表示要娶荻原文子时,“电话那头静了三分钟,我冒了一身冷汗。”杨麟记忆犹新那一刻的忐忑。父亲理解荻原文子的背景后最终同意了婚事。

  1952年2月杨麟大学毕业,3月成婚,也开始了谋生存之路。年轻的杨麟,卖过冷冻食品,被父亲认为这样下去“没有前途”。后来他到纽约34号码头打小工,渐渐站稳脚跟,成为中国人当中第一个在纽约的轮船业做到较高职位的人。很快,他以9250美元在纽约买下人生第一间屋子,打拼出一片天地。

  回台尽孝 成为美国波音和可口可乐台湾总代理

  1960年,杨麟的祖父病重,他匆匆赶回台湾,被父亲的知交好友、时任台湾财政厅长的任显群狠狠教训了一顿,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任显群认为,杨麟在抗战时期曾投军卫国,49年后却远走他乡,不爱国,是为不忠;杨麟三代单传,却不在台北患心脏病的父亲榻前伺候,是为不孝;不帮忙打理父亲的生意,忍看父亲备受煎熬,是为不仁不义。杨麟足足被任显群骂了两个小时,心里明白,病弱的父亲盼他回到身边的心思有多强烈,但想到他的日本妻子、孩子,不好开口。杨麟岂能不知?但他在纽约的轮船事业已上轨道,回到台湾他能做什么呢?

  父亲好友的“痛骂” 和“逼迫”,在他心底深处掀起层层波澜。回纽约后,杨麟一直等待和寻找一个回国的恰当机遇。三年后,他终于回到台湾,回到父亲身边。那时的台湾,经济尚未起步,和纽约相比,可算是落后的乡下,几乎一个人都不认识。机缘巧合之下,他向父亲借了些钱,买下台湾贸易公司的一半股份。杨麟就在百废待举中踏实起步,辛苦经营。他做过形形色色的生意,但坚守一条:绝不碰军火。

  一年后,他买下台贸所有股份,不断扩大事业经营版图。后来,杨麟成为美国波音公司台湾地区总代理。二十年间,由他经手买卖了102架飞机。他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台湾总代理,并在中国大陆延续父亲的事业和商号,担任重庆大达轮船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巨资制作《去大后方》 为后代留下活的记录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15集纪录片《去大后方》,是杨麟一手策划、投资和制作的。这部讲述抗战时期中国大迁徙的片子,将真实的亲历者访谈和珍贵的历史画面熔冶一炉,震撼人心。

  谈起耗时费力、耗资不菲的这部纪录片,杨麟说,他不能忘却,父亲杨管北离开上海在重庆指挥大西南物资运输,父亲的多艘商轮为了不落在日本人手中在江阴毅然自毁;他不能忘却,年仅14岁的他,跟着祖父走出上海,过战区冲封锁,为后方运送棉纱,慷慨激昂赴前线;他不能忘却,侵略者铁蹄下、千万人家园毁灭流离失所,但民众的气节与情操无法摧毁。青春岁月的偶然之旅,历史记载中的故宫国宝南迁、悲壮的宜昌大撤退、隆隆炮声中教授们在西南联大诲人不倦……无不带给他一辈子的坚持与信念: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最苦难,最悲惨,却也是最美的时刻,我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活的记录。

  杨麟找到上海电视台,组织一班精兵强将,搜集资料,完善策划,跑遍东西南北,也跨越千山万水,联络上145位亲历抗战或研究抗战史的人士进行口述实录采访,真实再现一批商界领袖、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自发抗争。受访者很多都已年届八旬,年纪最大的105岁。过程中,杨麟的表哥,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美国家中亲自接待采访者,回溯当年从江南出发,历尽艰辛,一路靠打小工讨得一口饭,抵达重庆杨麟家时竟衣衫褴褛得被认为是乞丐。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历史学家唐德刚、卢作孚的儿子卢国纪等重要人物在讲述时,也都感慨动情,潸然泪下。很多观众也是边看边流泪,老友们也纷纷感念杨麟的义举。

  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原貌,杨麟特地返回他的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美国其他大学,费心搜集诸多宝贵的历史影像素材,包括宋美龄在保育院的讲话、米高梅摄影师王小亭在拍摄四行仓库激战时被拍下的精彩镜头等,都一一购买下来,催生了这些画面在中国电视片中首次出现。

  杨麟和制作团队历时1年多终于完成了《去大后方》的拍摄,南怀瑾为片头曲填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说不尽国破家亡,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走他乡。”一字一句,荡气回肠。如今,杨麟正积极筹划着将纪录片翻译制作成英文版本。

  再回上海滩 似曾相识燕归来

  1985年,杨麟回到暌违三十六载的中国,回到了上海。经历过大战乱的流离失所,参加过,又在海外闯荡、在台湾打拼经年。时光倥偬,回返故园,旧地重游,老友聚首,竟是人是物非,他内心的激荡难以形容。

  上海于他,是父母的家,是温馨顽皮的少年,也是他成长、定型的背景。上海情结的深重是很自然的,就像我们的采访中,时时听到杨麟在普通话和上海话间自由转换。他也特意把房子买在清幽的乌鲁木齐路,距离他小时候淮海中路的老家一箭之遥。杨麟指着窗外高低错落的房子,指点着哪一栋是自己的老家,哪一幢是当年国民党政府的办公楼,也许,他是想和几十年前的自己靠得近一些吧?

  扶助贫困乡村 推广小额贷款

  1995年开始,杨麟的中国大陆的事务又添了一样新内容----以小额贷款,扶助贫困乡村。至今,这一善举已顺利滚动运作十多年,总贷款额达到2000万人民币,河南、河北、四川2万多户贫困农民从中受惠,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杨麟接触到孟加拉国经济学家默罕默德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