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衣恋

衣恋

luyued 发布于 2011-03-19 11:41   浏览 N 次  

我曾经在以前的博客上对以往穿过的有记忆的衣服做过大体的回顾,现在想想无聊。不过,女人对衣服的感情真的可以很持久,甚至比爱一个人时间更长。

应该说,我比较喜欢中性化一些的衣服,也就是所谓的休闲风格。不过,一直认为只有身材修长的女孩穿起来才有味道。前阵子买了件G-star外套,满足自己对中性风格的幻想,没想到遭受了沉重打击。同事听说这样一件毫不起眼的小外套竟然要1200元肯定是被人骗了。我无法向他们解释G-star 的价值所在以及它对牛仔裤发展历史的卓越贡献。怎么说呢,这个欧洲品牌其实并没有像其他外来货一样欺骗中国人民。它在欧洲的价格比国内要高,也就是说,它可能是唯一一个在欧美价格高于中国的外来品牌,不像李维斯之类,在美国只需要二三十美元,到了中国就身价倍增。安妮宝贝很喜欢这个品牌,说它像个落魄慵懒的旅人。我不管它像什么,它只是我对中性化的幻想得到满足的一个象征。以后会不会买要看有没有喜欢的了。

读书时候念念不忘布意坊这个有点诗意的名字,尽管我并没有买过一件这样的衣服。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多年之后,竟然在武汉的一个商场里发现了它。失落的是,它好像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样平凡,甚至,轻佻。也许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是当时的我眼光与今日不同。以往对这个名字的怀念看来要消失了。就像当年很喜欢艾格,至今保留着几年前买的毛线衣,质地很优良,没想到2年前它就以惊人的速度没落了,每次看到那些设计的不知所云的衣服那样无精打采地挂在那里,心里充满惆怅。

only和veromoda还是那样的张扬。我似乎从未喜欢过only,却买过不少veromoda。05年底买的羽绒服和06年春买的桑蚕丝的小衫还好好地保留着,它们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价格也很公道。只是近日的VM惨不忍睹。布料和作工比从前直线下降。只是偶尔还有一两个差强人意的款式出现,还有抄袭大牌的嫌疑。

不喜欢韩国人的品牌,小熊和E-LAND不入我的法眼。他们抄袭英伦的校园风,价格却不算很便宜,让我反感。好象盗版的人还自认为尊贵。本来这些衣服是给十几岁小女孩穿的,到了中国却成了很多成年女性装嫩的工具。也许是小时候喜欢父母却不给买,等工作了就童年阴影大爆发,买给自己。

我也不喜欢台湾人在内地搞得那几个牌子,哥弟,阿玛施,采轩,chaber之类的。台湾本地人哈韩哈日,他们并不穿这些。所以这些衣服应该是针对大陆的吧。样子很老气,适合丰满中年女性穿。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湖北女性把它们当成名牌,因为价格不算低?还是上身效果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我觉得如果一个品牌满大街的专卖店,说明它真的是大众货色。尽管不喜欢,我却买过一套哥弟裙装,一件阿玛施施短袖,一条chaber的牛仔裙。上班时候穿中规中矩。

如果我听说某个品牌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别很大,外面卖的便宜,我就会有些抗拒。比如esprit,我只买过一件t之后就没有光顾过,也因为它们的款式实在不好。比如,李维斯的牛仔裤,我根本不买。一是因为价格内外差距,二是因为它的样子不适合我。同样的休闲装,不如选G-star,虽然比利维斯贵很多,但是一想到如果在欧美,g-star的价格是李维斯的四五倍,在国内只相当于2倍,就感觉G划算多了。第5街的牛仔裤价格更便宜些,质量也不错,版型更女性化些,所以我是它的常客。

偶尔会在一些杂七杂八的品牌中淘合适的,比如color eighteen,秋水伊人,名典屋及其他。可惜,如同茫茫人海中的邂逅,惊喜一次两次之后就再也找不到感觉。

我看到很多衣服设计的很是新鲜,或者说古怪,或者说新潮。可是我没有勇气穿上身。我还是执著于最正规的样子。如同选择伴侣,坚持选择传统的。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