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09阿西剧社学分制考试复习材料

09阿西剧社学分制考试复习材料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7 06:25   浏览 N 次  

阿西宝典——戏剧常识篇

一.什么是话剧?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话剧发展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三.中国话剧经典剧目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日出》(作者:曹禺)、《原野》(作者:曹禺)、《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夜上海》(作者:于伶)、《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北京人》(作者:曹禺)、《屈原》(作者:郭沫若)、《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梁上君子》(作者:佐临)、《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升官图》(作者:陈白尘)、《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舍)、《马兰花》(作者:任德耀)、《关汉卿》(作者:田汉)、《茶馆》(作者:老舍)、《蔡文姬》(作者:郭沫若)、《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大风歌》(作者:陈白尘)、《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李白》(作者:郭启宏)、《商鞅》(作者:姚远)、《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黄土谣》(作者:孟冰)、《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四.古希腊戏剧起源

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西元前6世纪末至西元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那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中。古希腊的剧场和剧作对西方戏剧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起源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这一起源经考证证实准确,因为雅典最早的戏剧表演便出现在一年一度的酒神节上。至于这类乞求丰腴的祭神活动如何发展成为最早的悲剧和喜剧,学术界不得而知

五.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作品: 《被缚的普罗米修司》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司违抗宙斯的禁令,盗取天火送给人类,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受到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 《俄底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曾着意将演员的人数曾至三人,以利于对白的丰富和情节的发展,使戏剧彻底告别个人独白和二人对话的窠臼。这是他在戏剧形式上的革新。

欧里庇得斯: 《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中》,《美狄亚》

著名喜剧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

六.西方戏剧发展

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的历史可以按时序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有许多悲剧和喜剧作品留传下来。在古代罗马,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很 繁荣,主要剧作家有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

欧洲的14~16世纪,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在戏剧史上也形成了第二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主要剧作家有C.马洛、W.莎士比亚、B.琼森、L.de 鲁埃达(约1505~1565)、L.F.de维加·伊 ·卡尔皮奥(1562 ~ 1635)等。其中 ,莎士比亚的许多 剧作乃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

到17世纪,欧洲戏剧进入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P.高乃依、莫里哀、J.拉辛等。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戏剧艺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都有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D.狄德罗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喜剧的纲领,剧作家P.de博马舍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在德国 ,G.E.莱辛成为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J.W.von歌德和 J.C.F.席勒。英国启蒙戏剧的成就远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味道。喜剧作家H.菲尔丁(1707 ~1754)、O.哥尔德斯密斯和R.B.谢里丹堪称代表。在意大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启蒙剧作家C.哥尔多尼,他的喜剧作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在19世纪,欧洲戏剧分为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以强调表现主观的内心生活、强调创作自由为原则,代表性作家有法国的V.雨果、A.de维尼(1797~1863)、A.de缪塞、大仲马,德国的H.von克莱斯特,俄国的A.C.普希金等。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戏剧,则更重视客观性及细节真实,它强调再现完整的人,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在欧洲,现实主义剧作家有挪威的H.易卜生,法国的小仲马,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 ,俄国的N.V.果戈理、A.N.奥斯特洛夫斯基、P.N.托尔斯泰、A.契诃夫、M.高尔基等。

19世纪末以后,世界戏剧呈现出多种流派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的局面,这段历史时期的西方戏剧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分为现代和当代,也可以统称为现代戏剧。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在新的历史时期被继承和发展,风格也日趋多样。归属于这一流派的剧作家主要有爱尔兰的A.格雷戈里夫人,德国的F.沃尔夫、B.布莱希特,意大利的L.皮兰德娄,瑞士的F.迪伦马特等。在这一阶段,美国戏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E.奥尼尔有大量现实主义剧作问世,也写过属于其他流派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的剧作家还有C.奥德兹、L.海尔曼、A.米勒、T.威廉斯、W.英奇(1913~1973)等 。与现实主义戏剧并存的是此起彼伏的诸多新流派,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等,也可统称为现代派戏剧。它们大都以现实主义戏剧的对立形象出现,都又给现实主义戏剧很大影响。象征主义戏剧以比利时的 M.梅特林克为代表 ,爱尔兰的 J.M.辛格也属于这一流派。表现主义剧作家主要有德国的G.凯泽、E.托勒尔,捷克的K.恰佩克等,像奥尼尔、布莱希特等,也曾倾心这个流派。未来主义戏剧的倡导者是意大利的 F.T.马里内蒂(1876~1944 ),这派作品的数量不少,但价值不大。超现实主义戏剧的诞生地是法国,主要剧作家有G.阿波利奈尔、J.科克托。存在主义戏剧的主要作家J.-P.萨特 、A.加缪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他们的创作也受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 。在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的荒诞派戏剧,主要剧作家有爱尔兰的S.贝克特,法国的E.尤内斯库,英国的H.品特,美国的E.阿尔比等。

七.话剧分类

1.按剧中所选择的题材的不同而分类:历史剧、革命历史剧、纪实剧、民间传说剧、神话剧、科幻剧、 科学剧、侦探剧、惊险剧、儿童剧等

2.按戏剧作品的物理长度区分:独幕剧、短剧、多幕剧

3.从不同的戏剧观念、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风格流派进行分类: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4.从剧中矛盾冲突的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范畴的不同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成为戏剧三大体裁

悲剧:起源于人类浓厚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来自人类对自身生存困境的反思。

A人与自然的悲剧性冲突。

B人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

C个体与他人的悲剧性冲突。

D人与自我的悲剧性冲突。

喜剧:A轻松活泼的情调。

B豁达乐观的胸怀。

C追求自由的精神。

喜剧手法有:夸张、变形、巧合、错位、误会、乖讹、戏访、重复等。

悲喜剧与正剧

悲喜剧:一种带有深沉的悲剧感的喜剧。

正剧: A更生活化,在形态上更接近客观事物原生态的话剧。

B题材来源更广阔的戏剧。

C更个性化 更人化的戏剧。

八.话剧特点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九.话剧中的几个关键词

一.三一律

"三整一律":戏剧创作法则。要求剧作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须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于一天内完成。

二.第四堵墙

"演员必须表演得好象在家里生活一样,不要去理会他在观众中所激起的感情;观众鼓掌也好,反感也好,都不要管;舞台前面必须有一面第四堵墙,这堵墙对观众来说是透明的,对演员是不透明的。" (让·柔琏)

"对着你们的敞开的一面不是房子的第四堵墙。世界在这儿不需要剖开", "我们不做得仿佛你们不在场似的。你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阵风。你们对于我们是生命攸关的,因为你们是存在的。我们正是为了你们的在场而谈话。没有你们在场,我们的话将是无的放矢。你们不是事先假定是沉默的。你们没有假定为在墙后的沉默无言的窃听者。你们没有透过钥匙孔窥视。我们不做得仿佛只有我们自己在世界上"。(彼得·汉特克《谩骂观众》 )

三. 幻觉

演出系统中的幻觉,通俗讲来,就是使观众把舞台上演出的事件当成真的,亦即以假乱真。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当中,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

1. 对象逼真幻觉(即舞台上的人、事、物与现实生活相似)

2. 关系趋同现象:观众将自己与正面人物混同,将舞台生活与现实生活混同。

四.假定性

广义假定性:假定性是所有艺术的固有的本质。它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达成的关于"真"和"假"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契约"。以假当真。

狭义假定性:即戏剧演出中的(消除幻觉的)假定性手法,与制造幻觉的逼真性手法相对。以真为假--这里的"真"指戏剧演出的逼真。演技和场景逼真,但必须知道是假的。创作者直言其假。

五 间离效果

亦称"陌生化"、"离情作用"。德国布莱希特用语。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很简单,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

目的:观众在剧院里被作为伟大的改造者受到接待,他能够插手干预自然界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他不再仅仅忍受世界的一切,而是要主宰这个世界。剧院不再企图使观众如醉如痴,让他陷入幻觉中,忘掉现实世界,屈服于命运。剧院现在把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干预它。

使观众或演员、与剧中人或角色保持一定距离而具有理性判断力。

六 戏剧情境

戏剧创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戏剧性”。由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等三部分构成。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戏剧场面:指在舞台上直接呈现的有着活生生实体内容的、流动的生活画面。是戏剧作品构成的基本单位,是戏剧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一幕戏中,它随人物的上下场、随时间地点的变化不断转换。人物的动作构成场面,场面的转换连接构成一场戏,若干场戏构成全剧。

七、潜台词

未说出的话就是潜台词,包括两方面1)特定戏剧情境下的停顿,这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上,这些语言就是“潜台词”2)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含义完全不同。

十.三大戏剧体系

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理论的最基本特征是:他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和演员之间、观众和角色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要求演员应该"进入角色" 。斯氏的学生萨多夫斯基就曾说过:"演员和角色之间要连一根针也放不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相信第四堵墙,布莱希特要推翻这堵墙,而对于梅兰芳(中国戏曲),这堵墙根本就不存在,用不着推翻。

十一.话剧术语介绍

1. 剧本:

是戏剧的书面形式。

剧本基本格式:1.剧本题目

2.剧中人物: (关系)

3.地点:

4.第一幕

5.第一场 地点

6.正文 (舞台提示)

2.幕: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

按剧情发展而划分,往往有时间、地点、情节的重大变化。

3.场:

幕可进一步划分为几场。有时间、地点的变化。

明场: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明场,

暗场: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写。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

上场下场:舞台上情节要集中,与情节无关的人,站在台上,无戏可演,与情节有关的人,不能不在场。要从剧情出发,想个充分的理由让人物合乎情理地上场下场,自然而然地上场下场。

4.人物:人物表(简介及关系)通常按出场顺序列出。

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

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跟主题有关。细节行动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5.对白:

戏剧几乎完全是通过对话,即两个或多个演员之间的谈话这种形式写出来的。

戏剧中,对话不用引号,每个讲话者的话都另起一行。

6.独白:

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有时会有其他人物在场,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这时如同聋子。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生存,还是毁灭?"

7.旁白:

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

8.道具:

是演员表演戏剧需要的物品。如花盆,菩萨像,手机,轮椅等。

关键道具:产生情节冲突,推动情节重大进展。

辅助道具: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情节。

9.舞台布景:

即舞台装饰,有助于展示戏剧的背景。

写实主义布景

非写实布景

10.舞台指示:

是指剧本中对演员、制作和导演所做的解说,指导他们如何表演和设计舞台。

舞台指示一般包含在剧本的正文中,往往写在括号内或改变字体。

描述演员的讲话方式,穿着的服装,使用的舞台景等

11.主题:

重复出现的元素(包括中心思想)。

主题的问题:如何持续发展?(是否健康?)

主题的多元性: 鲜明、集中。

十二.戏剧的语言风格

1. 诗意的语言:一般偏向历史的,悲壮,雄壮的修辞,而且经常在内容上牵涉到祖先、伟人、神灵、命运等重要因素和历史、神话典故,包括新诗语言在“小剧场的”运用。

2. 极简的语言:剧中人讲话简单,说话时没有情绪起伏,可是这样的人物对白,往往必须配合激烈的协作或骇人听闻的情节发展。

3. 诙谐的语言:有严肃企图的幽默语言,透露剧作者对整体社会生活的审视与批评。设定适当的剧中情境(时空情境的共通点),好让剧中人物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要素之一。

十三.戏剧结构的类型

一、锁闭式结构(“内省式”或“回顾式”)

古典戏剧对戏剧的创作有“三一律”的要求,使剧作家产生锁闭式戏剧结构的创作倾向。

三一律:要在一昼夜内、一个地点展现一个行动。

涵义:从事件接近高潮的地方写起,之前所涉及的人物、所发生的事件则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回顾来补充交代。

典型:《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群鬼》(易卜生)

《雷雨》(曹禺)

二、开放式结构(“线性式”)

涵义:将事件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的从头写到尾,作平反映事件的始末。倾向于突破“三一律”的限制,较为洒脱。

典型:《奥赛罗》(莎士比亚)

三、人像展览式结构

涵义:以人物呈现为中心的结构,以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时代的社会风貌,剧情往往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点展开,作为一个平台。

典型:《茶馆》(老舍)

《日出》(曹禺)

十四.戏剧表演

一、表现角色

狄德罗:表演时,需绝对冷静,千万不能去动感情。

“理想范本”说:通过思索、想像、记忆及对人性的钻研,演员模仿,提炼出一种理想的范本,那么他就能在表演时始终如一,作到每次表演都用同一种方式,每次表演都同样的完美。

哥格兰:演员具有双重性。

A表演者、操纵者、按照作者构思想像出人物。

B所操纵的工具,把构思体现出来。

力图避免戏剧演出中的随意性,极力将表演科学化。

损害了戏剧性格的完整性,也破坏了戏剧演出活生生的现场交流的魅力。

二、体验角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有真正的体验就不会有艺术。

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创作。

演员从自我出发,奔向角色。

“当众孤独”:演员首先得为了自己而生活在舞台上,观众不过是偶然的目击者,同观众交流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力与剧中人交流。

对后世戏剧表演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三、间离角色

布莱希特:提倡“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叙述体戏剧。

让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表演陌生化。

演员在表演时始终不能消融于角色之中,同时还要表现出自己对角色的思考与判断。

目的:为了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判断。

四、后现代戏剧表演艺术

1、削弱演员表现力,把演员降低为“傀儡”。

凯恩特:演员试着调整到极简单的生活条件,经济地运用他们的生命力,把他们的动作限制到极简化,不表现他们的情感。

2、为表演者而进行的关于表演者的研究,把演员提高到“本体”地位。

尤金尼奥?巴尔巴:探寻一种富于生命力的,跨文化的,生物学层面的表演,而极力“抹去”表演者个人气质,文化语境等因素。

五、关于“体验派”和“表现派”

体验派: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发展演员创作的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简单的说,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境的表演体系。强调演员与角色合一。演员创造角色的四个阶段分别为:认识、体验、体现、影响。代表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现派: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布莱希特倡导的的表演方法。推崇“间离法”,又称为“陌生化法”。强调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总之演员是高于角色的。

十五.著名戏剧流派

一、古典主义(十七世纪——法国)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主题高尚、形式规范。颂扬忠君报国,赞美和讴歌理性。

内容上仿效古希腊、古罗马的戏剧情节,给予它们现实的特点和意义。

形式上力求简洁完美,严格遵守“三一律”的创作要求。

典型:

《熙德》(高乃依):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施梅娜与罗德里格相爱,但为了给父亲雪耻,罗德里格杀死了施梅娜的父亲。施梅娜同样为了荣誉,掩藏爱情,要求国王惩罚罗德里格。后罗德里格为国王立功赎功,国王把“熙德”荣誉赠给他,施梅娜和他尽释前嫌,彼此表白了爱情。体现了忠君爱国的主题。

《昂朵马格》(拉辛):爱比尔国王卑吕斯爱上了特洛伊俘虏昂朵马格。因之抛开未婚妻爱妙娜,并与希腊对抗,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突出的是爱情与理性的主题,从反面入手,证明被情欲所控制的人难免毁掉荣誉,牺牲国家的利益。

《达尔杜弗》(莫里哀):伪君子达尔杜弗打着信士的旗号欺世盗名,曾屡屡得手,最终被撕下了伪善的面具。揭示了宗教的虚伪和欺骗性。

二、启蒙主义

宣扬民主思想,内容上从浮华回归现实,旨在反映市民的生活,表达他们高尚的情感和追求;形式上,打破“三一律”,戏剧语言不再采用诗体,而用散文体;取消严格的悲喜剧划分,创造“正剧”。

典型:

《扎伊尔》(伏尔泰):法国贵族被俘的女儿扎伊尔,与耶路撒冷的伊斯兰苏丹——奥罗斯曼相恋,但由于一场误会,苏丹刺死了扎伊尔,误会解除后,苏丹在扎伊尔身边自杀身亡。体现了鲜明的启蒙思想。

《塞维勒的理发师》(博马含):西班牙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帮助阿勒玛维华伯爵战胜罗丝娜的监护人霸尔多洛医生,与罗丝娜成功结合的事。

《屈膝求爱》(哥尔斯密)

《造谣学校》(谢立丹)

《爱米丽雅?迦洛蒂》(莱辛):意大利瓜斯塔拉省美貌的爱米丽雅在结婚当日被亲王抢走,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她鼓励父亲将自己杀死。对德国封建暴政的挑战,具有很强的启蒙主义色彩。

《浮士德》(歌德):浮士德为了跳出僵死的学者生活,追求“满足”,把灵魂应允了魔鬼梅菲斯特。当他尝尽爱情的快乐,政治的沉浮,美的虚幻之后,终于在改造自然的事业中体验到了“满足”,这时天使拯救了他的灵魂。

《阴谋与爱情》(席勒):通过斐迪南少校与露伊斯相恋,却被父亲的政治阴谋所破坏,最后两人共赴黄泉的故事,展现德国宫廷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及贵族与市民阶级之间的尖锐斗争。

《女店主》(哥尔多尼)

三,浪漫主义

注重表现主观理想和抒发个人情感;无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和异常的情节;歌颂大自然,诅咒城市工业文明等。

典型:

《该隐》(拜伦)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

《欧那尼》(雨果)

四,现实主义

早期:要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理性的分析人类行为和冲突,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

《茶花女》(小仲马)

《鲍里斯·戈杜诺夫》(普希金)

《钦差大臣》(果戈理)

《大雷雨》(奥斯特洛夫斯基)

《丹东之死》(毕希纳)

成熟:衣服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深入细致地反映现实人生,在典型环境中创造典型人物,以及努力创造舞台幻觉为宗旨,最终达到丰富生动的形象批判社会现实、揭露丑恶现象、揭示社会本质的目的。

典型:

1 易卜生(现代戏剧之父)——戏剧激烈紧张

《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

《玩偶之家》:娜拉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得了重病,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娜拉暗地里以自己已死父亲的名义作担保借了一笔钱,并悄悄偿还着。事情败露之后,海尔茂非但不感激娜拉用心良苦对他生命的拯救,反而严厉斥责娜拉,认为他的好名声由此遭到了破坏。面对丈夫的粗暴斥责,娜拉突然觉醒了,自己在丈夫眼里不过是一个玩偶而已,她依然离家出走,去寻找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2 契诃夫——风格沉郁,形式独特

《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

3 肖伯纳

《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产业》

五,自然主义

题材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演员表演日常化、生活化;人物的对白灵活而精确,具有个性的语气和感情,布景真实。

典型:

《黛莱丝·拉甘》(左拉)

《群鸦》(亨利·贝克):费尼龙一家在顷刻间失去家庭顶梁柱之后,逐步被身边一群“乌鸦”吞噬了幸福的故事。

《朱丽小姐》(斯特林堡):父权统治下的朱丽小姐在伯爵父亲离开的那个仲夏之夜,与父亲的侍从调情后,被其诱奸,企图私奔不成,他示意朱丽自刎以求解脱。

《日出之前》(霍普特曼)

六,现代主义

1 象征主义:通过创造种种象征体来激发观众的自由联想,表现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典型:

《闯入》(梅特林克):一家人忐忑不安地守候在刚生产过的重病的母亲的房间外,等待大姑妈的到来,然而,等来的却是死神。

《群盲》、《青鸟》

2 表现主义:强调表现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强调表现剧中人的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内心独白、梦境、假面具、潜台词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典型:

《到大马士革去》(斯特林堡)

《从清晨到午夜》(盖欧尔格·凯撒):一个德国小城镇的银行出纳员为了追求一个时髦女郎而卷款潜逃,经过一天的心惊胆战的逃窜,终于精神崩溃而自杀。

《群众与人》(恩斯特·托勒)

《万能机器人》(克莱尔·恰佩克)

《琼斯皇》(尤金·奥尼尔)

七,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世界是不可理喻的、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毫无希望的,人们只能在机械的、重复的、毫无意义的生活中耗尽生命;人与世界之间是无法沟通的、隔绝的,人只能孤寂地面对荒诞。

特点:

1 主题荒诞,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荒诞。

2 大胆的语言变革:台词是梦呓似的语言;重视舞台意象的直喻性表现。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