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女装 > 关于贾克梅蒂的一些思考

关于贾克梅蒂的一些思考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6 12:20   浏览 N 次  

一个比例看起来并不正常的头像要比一个比例看起来更真实的头像更为鲜活。

——阿尔贝托·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

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认出贾克梅蒂的雕塑,那些纤细得让人吃惊的、直立的人体,那些明显被拉长的头像,以及纤细的构架下面的似乎干枯的头像……一个个都那么让人触目惊心。

贾克梅蒂雕塑所采用的方法是削减法,就是不断的削减,近乎达到疯狂的地步。如果说蒙特里安将绘画删减到只剩下格子,那么贾克梅蒂就是把雕塑削减到只剩下一根棒子。

贾克梅蒂的雕塑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深沉的孤寂感。空间似乎在收缩,凝结成为一个细长的干枯的物体。

我们可以承认,艺术家在他创作的历程中,总会有意无意的将自己的创作与其他人的区分开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贾克梅蒂的风格可以说是在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地位。

早在青年的时期,贾克梅蒂在绘画上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性。

“有一次,我大约十八九岁的时候,在他(贾克梅蒂的父亲)的画室里,在对着一幅静物画来说正常的距离上,我画些桌上的梨的素描。这些梨就一直变小。我只得从头再画,结果又回复到刚才一样的尺寸。”[1]

“直到战争爆发,我作素描时总是把事物画得比我确信看到的还要小:换而之,我一边画一边惊讶每样东西都变得那么小。但当我不作素描的时候,看到的是他们的实际尺寸。接下来,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这逐渐成为我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那样的根深蒂固,无论我在工作或不工作时都一直这样看事物,这成为我的观看方式。”[2]

我有理由相信贾克梅蒂在青年时候的绘画经历,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知觉模式。在我小时候,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经常坐在一起画画。他画的画总是那么特别,他喜欢把线条拉得长长的,整个人体都好像在膨胀,最后整个画面差不多把整页纸都撑得满满的。我并不会觉得他画的画不漂亮,我认为那可能是他所具有的独特的知觉能力。

然而,这种知觉模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克服的,就像学生学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会慢慢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绘画方法,譬如如何构图、如何定比例、如何分析光影的变化,最后他可以非常熟练的画出一幅漂亮的、比例精准的素描画来。

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的贾克梅蒂可没有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感知模式,他甚至发展、强调自己的这种感知模式。

贾克梅蒂认为,“我们已经长久的、并且自动的接受了一种被普遍认可的雕塑观念,以致我们完全丧失了按照自己真实的看到的那样去看的能力”,“在历史进程中,知觉已经被智性的转化成了概念”。[3]

贾克梅蒂向传统的雕塑发起了进攻,他甚至批判罗丹的雕塑。他认为:

“罗丹只是想通过泥土塑造出一个等同物,一个完全与真人同等量的头摆在空间里。所以,那并非是根据视觉,却是根据概念。他在塑造此头像之前就已经认定头像是圆形的,就是说他的出发点是自希腊以来在所有欧洲中流行的关于头像的一贯常识,他做的是空间里的一块实体,跟他实际所见完全不相干。”[4]

他还认为“如果我按照自己真确的感知来塑造你的雕像,那将会做成一个平平的、几乎没有凹凸的、更接近塞克拉迪克(Cycladic)那种仿佛风格化的雕塑,而不是罗丹和乌东那种看上去现实主义的雕塑”,“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我不会站起身来,围绕你四边转着观察”。[5]

贾克梅蒂的感知模式已经被有意识的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没有了以往经验的干预,而且这种感知模式也是静止的。你或许认为这种想法是那么的可怕,然而就是这样,贾克梅蒂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许多让世人赞叹的作品,而至今仍有许多艺术家、哲学家在研究他的艺术与理论,从中吸取养分。

到了现代,没有人会认为绘画的目的就是如照相机一样百分之一百的精确的复制一幅画,而是在于将作者本身的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技法融入到作品当中,形成对现实世界所具有的独特的解读。

在艺术的世界里,艺术家的自由度远远的高于建筑师。在建筑学的教学当中,年轻的学生让老师洗脑了,接受那些所谓的正统的教育,其实就是扼杀了他们所具有的个性与潜藏在自身当中的创造力;毕业到了设计院,其实往往也就是沦为绘图员,帮助比他们高一级的建筑师实现他们的想法;等到自己熬出头了,却没有了自己的想法,重复前人那一套陈旧的东西,或者是拿来一本建筑杂志抄方案。多么可悲啊!

所以,你现在需要的并不是继续埋头苦干,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的回想,回想你第一次画画的情景,回想你第一次想创造一件小玩意的样子,回想你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喜好。你必须非常在意自己的看法,非常尊重自己对一件事物的第一次感知。

其次,在艺术的创造历程中,你必须有意识的强调自己的某种知觉模式,甚至是训练它,用它来处理艺术上的问题,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必须坚持不懈的用自己的模式来进行创作。

自你选择了走这条路之后,你注定是要叛逆的,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2009年9月19日

注释:

1.[1]、[2]、[3]、[4]、[5] 均选自 张蕾译 “席尔维斯特对贾克梅蒂的访谈” ,许江 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许江 焦小健 ,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美]H·H·阿纳森 著,邹德侬 巴竹师 刘珽 译,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上一篇:感谢我的博友们 下一篇:静极思动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