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竹笛协奏曲《兰花花》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4 12:12 浏览 N 次绪 论
在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长河中,音乐文化是这一历史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由远古发展到现在,由民间发展到现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器乐的发展,竹笛作为民族器乐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在它几千年漫长发展历程中,它以独有的魅力和风韵,矗立于民族音乐之林. 近代,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不断扩展,几乎涉足了各个音乐邻域,京剧,昆剧乃至各种戏曲音乐,各地民间音乐及部分曲艺音乐都离不开竹笛的伴奏。而以崭新的独奏姿态展示在音乐舞台上,还是在五十年代。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在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上,以精湛的技艺,奔放的激情,成功地演奏了两首独奏曲《黄莺亮翅》和《喜相逢》。从此,竹笛独奏形式陆续出现在各地舞台上,并成了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这期间,一大批民间竹笛艺术家以全新的面貌加入了专业音乐行列,以他们多彩的竹笛艺术活跃在舞台上。使数千年来作为配角的竹笛以主角的神采登上国内乐坛,并且风糜世界舞台。, 竹笛独奏艺术的确立及其蓬勃发展,促进了竹笛艺术的曲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奏技法不断完善和创新,笛曲的题材更加广泛,创作手法更趋新颖,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在竹笛的大量独奏乐曲中,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1)有前人流传下来的古曲,如《梅花三弄》、《妆台秋思》;(2)有描写风土人情的,如《太湖春》、《收割》;(3)有根据地方特色的民歌创作而来的,如《喜相逢》、《鹧鸪飞》;(4)有抒发内心情感的,如《乡歌》、《幽兰逢春》;(5)也有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现代派乐曲即:由外国乐曲改编的或新创作的,并运用五线谱记谱,十二平均律体系和按半孔的方式来演奏的乐曲;如《流浪者之歌》、《梆笛协奏曲》;还有一种是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故事情节的叙事性协奏曲如《兰花花》.
这首乐曲是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和关铭先生创作的二胡叙事曲《兰花花》而改编,是一首单乐章有标题的笛子协奏曲。故事描写一位受尽封建礼教迫害的年轻女孩兰花花,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性格。作品从故事中截取兰花花好、逼婚、逃婚等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达少女兰花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最后再现部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出人们对兰花花执着爱情的赞美与歌颂。在演奏上,演奏者创新运用了掌揉音,压揉音等技巧来模拟人声哭泣和叙诉凄切之情。准确地掌握了陕北风格的演奏技法,主题鲜明,表现力丰富。全曲的演奏注重笛子“吹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和中国音乐讲究神韵的魅力特质。
一: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一) 兰花花的真实故事
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为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二)兰花花的主要音乐元素及其音乐特征
1.兰花花的主要音乐元素
兰花花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信天游, 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则被叫作“爬山调”。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当地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也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2.信天游的音乐特征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关系平衡、清晰。信天游各句唱词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且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针头线脑,打情说俏,构成信天游的基本素材。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例如:民歌兰花花的唱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二、竹笛协奏曲《兰花花》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叙事性协奏曲《兰花花》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活泼、美丽的农村姑娘兰花花形象,讲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幸福憧憬和在爱情道路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她勇于向封建恶势力进行抗争的坚强性格。从调式调性来说,乐曲的每一段以及每一个连接部分都运用了不同的调性,以便把乐曲的故事情节和感情基调很好的联系起来。从曲式结构上来说,此乐曲采用ABA三段体的奏鸣曲式, 在曲子最前面及最后面还有《引子》及《尾声》,是借鉴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融合了中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些元素和表现特点,使整首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内容
1.引子
引子以民歌《兰花花》主题为素材,在演奏技法上运用了滑音、花舌等技巧,将人们带到了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为人们描绘出一副壮丽的风景图。
2.兰花花好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段落描绘出这个少女的主体形象。第一段旋律流动、柔美,表现出兰花花美丽、善良、纯朴、勤劳、憨厚的美好形象。可以说,这一段音乐是对兰花花这个人物品格的赞美。在演奏上应该把握气息的平稳性,用气频率要平均,音不能发虚,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小的滑音,叠音,打音运用于其中,使得旋律更加细腻,委婉动听;第二段作者用转调的形式进入了一个小快板。这段音乐是由陕北民歌《女娃担水》改编而成,塑造出一个勤劳纯朴、天真活泼、纯洁可爱、无忧无虑、充满着无限活力的少女形象。在演奏这段音乐时要注重情绪的变化,由平静转向热情的调整,在技巧上多用短顿的单、双吐清晰、干净、利落并有弹性的吹奏整段旋律,做到连贯又有起伏。这样的处理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幸福憧憬的兰花花。
3.逼婚
伴随着乐曲的进行,走入第二个部分,兰花花的故事也犹如电影情节一样戏剧性地变化着,故事情节瞬间由欢快急转直下至悲剧,兰花花被地主抢走了,这突如其来的厄运,不幸地降临在这个纯洁无瑕的青春少女头上,仿佛晴天霹雳、五雷轰顶一般。此段即为散板,也是华彩乐段,是音乐主题与技巧高度的结合,也是叙事性协奏曲所特有的结构,作者通过它来衔接呈示部与展开部,这种表现手段不仅仅运用在《兰花花》中,在乐曲《走西口》中也有标志性的两段这样的旋律,它的出现使得旋律和内容的走向都变的更为合理。它的节奏很自由,演奏时要有很好的把握,即形散而神不散。散板中的强音3需要运用厚实的气息和有力的打音结合来完成,力度要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尽可能形象地表现出兰花花此时的奋力挣扎、搏斗和反抗。
慢板是全曲最深刻最感人的乐段,极富表现力,描述了兰花花被逼抬进地主周家后悲伤和诉怨的独白,乐曲情绪暗淡悲切。此段的表现在于大量的运用压揉音和掌揉音来表达兰花花被逼婚的愁苦、凄惨、害怕、委屈和无奈的心态。这一段也分为三个层次,演奏时音色饱满,似断非断,层层递进,速度上不断加快;力度上不断加强;情感上不断升华;外部的表现力也逐渐夸张,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把乐曲推向高潮,刻画出她渴望自由、爱情,不惜一切决心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
4.出逃
第三部分是出逃,也是全曲的快板,以戏曲音乐中的“摇板”形式出现,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烘托兰花花当时的紧张心情和后面家丁的追赶。五个整句的十六分音符,要用坚定有力的双吐来演奏,似是在表现兰花花及其家丁急促奔跑的步伐,两个超高音6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兰花花逃到绝路,无路可走的悲惨情形,高度调动情绪,恰到好处地处理了这两个高音。演奏时气息要下沉,吐音要有力,两者结合在一点发出此音,接下来的乐段节奏较为自由,用强有力的打音奏出连续的三连音,表现出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撕心裂肺地呼唤兰花花的动人情景。演奏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要均匀,避免长短不一。
5.尾声
尾声是一个深情的慢板,是后人对兰花花的深情怀念和对她用生命来换取自由这种精神的敬佩,是对主题的再现。此段较之呈示部速度要稍快,最后一个音的处理要轻,它包含着人们对兰花花无尽的怀念。
三、演奏中的技巧运用
技巧是为表现内容而服务的,因此要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技巧,而且技巧也是表现内容的手段,所以我们力求不断的增加竹笛的表现手段。在竹笛演奏技巧中,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南曲出手颤、叠、赠、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近年来,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竹笛的发展也出现了南北皆融的局面。无论是从演奏的技巧上还是从演奏的风格上都有所体现。南派借鉴北派的粗犷豪放,北派吸收南派的音色圆润细腻。这些在一些近现代乐曲中都有很好的体现。随着作曲技法和音乐元素的多元化,也派生出一些新的技巧,更加充分的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的表现更加形象化。竹笛协奏曲《兰花花》就是一个鲜明的佐证。此曲是詹永明先生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和关铭的二胡叙事曲《兰花花》改编而来。曲中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形象的刻画了人物,主题。在曲中用到最多的是滑音、吐音以及新生技巧揉音,下面逐一做简单的阐述:
(一)滑音
滑音是竹笛演奏中一种常用的技巧,在很多的笛子乐曲中,特别是北派的乐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挥,其演奏效果与弦乐器上单指抹弦相似,它所能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表现欢快、热烈、喜悦等情绪,而且能够表现凄苦、伤切、愤怒等感情,还可以模拟人生及某些特定的声响。在竹笛协奏曲《兰花花》中,大量的运用了滑音,在引子部分通过滑音的运用,描绘出陕北高原连绵起伏的气势,在“兰花花好”中通过滑音来表现主人公的细腻温柔,在尾声的部分中,又通过滑音来描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缅怀和思念之情,用同一种技巧在不同的内容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思想。
(二)吐音
吐音也是竹笛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适于表现轻快、跳跃、热烈、诙谐、紧张的情绪。演奏中要结实、有力、干净而且富有弹性和颗粒性。在乐曲“兰花花好”的部分把陕北民歌《女娃担水》的音乐素材用连贯的双吐和三吐加以气息的强弱变化来演奏,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的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充满无限生机的少女形象。在“出逃”的部分,随着音乐感情基调的转折,吐音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由急促的连续不断的双吐结合循环呼吸营造出一片紧张的场面和人物心理紧张的情绪,使整个音乐的情绪和矛盾的冲突达到了顶点。
(三)揉音
这一技巧是近代演奏家们在实际演奏中借鉴其他乐器派生出的一种新的技巧,在此曲中用到了压揉音和掌揉音。压揉音的音响犹如板胡、二胡压弦,音波波纹大,演奏方法是,指臂同时在音孔上方作快速滑动,动作硬、棱角分明,模拟唱腔,悲泣、愤慨之声。在乐曲慢板的部分用的最多通过这一技巧来模仿人的哭泣,表现主人公的内心的苦闷,悲伤之情。掌揉震音,这是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下三孔用手掌心按孔,手指间互相紧贴,用掌心上下开闭音孔,这种手法音波特殊,能表达出强烈、激动、悲愤的效果。
结 论
经过对《兰花花》全曲的分析不难发现,整曲的演奏富于歌唱性,并且具有浓郁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地方特色,同时,在每一个部分之间,乐曲都运用变换指法的方法进行转调,这样便于把音乐与故事的发展更完美的结合起来,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情感的起伏也在不断的变化,超高音的多次出现更加大情感起伏的力度。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充分把握住《兰花花》这首叙事性协奏曲的情感,这也就是所谓的二度创作,即我们常说的“死谱活吹”,它需要我们在演奏时对乐曲的主题思想、风格、意境、韵味等方面进行艺术再创造,使之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部作品要得到完美、成功地表现,首先是对该作品的意境、风格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在乐曲的处理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良好的表现力,一是来自于熟练过硬的技能、其次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只有娴熟的技术与个人独特魅力、个人的审美情趣完美地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完成二度创作,使乐曲具有深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陆金山、《笛子自修教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名家论文精选——笛子论文集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P.104-107。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
5.《中国竹笛独奏曲精选》[M]、上海:上海出版社。
6.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7-01· 禁教唐诗算术能还幼儿快
- 07-01· 2011年06月17日
- 07-01· 唐诗宋词英译:李商隐 筹
- 07-01· 仿评《唐诗1000首》第186首
- 07-01· 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唐诗吧
- 07-01· [转载]唐诗中“斜”字该读
- 07-01· 湖南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 07-01· 奇瑞风云2两厢黑色|2010款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士丹
- 07-01· 摩根士丹利华鑫近期优选
- 07-01· 中金投行部大摩出售中金
- 07-01· 摩根士丹利招聘6月2日【实
- 07-01· 营养防病圣典
- 07-01· 《博伽梵歌原意》之第十
- 07-01· [不错]斑斓圣典---减肥中常
- 07-01· 武乐圣典《太极武当》:武
- 07-01· 铁血英雄-现阶段战功牌兑
- 07-01· 2011年06月10日【原创】南歌
- 07-01· 【淘宝网信息】- 2010年的
- 07-01· 深圳品牌女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