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直说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读诗心得.天马萧萧的系列《中国地名手记》和《世界地理手记》写的不是诗人的羁旅之载文,而是以其渊博的知识,用或低徊婉转之情,或沉雄清刚之气,书就的天文地理方面大笔振迅之诗作。 竹枝因正在阅读学习中,并且以后还会把我感动的只言片语记录下来……之一:
新奇、雄浑、豪放、慷慨、浪漫
马萧萧的《命令大海,命令花开》确实是一首高调的浪漫主义的杰作。
前几日在马萧萧的博客便已读到这首诗了,今又在湖鲤的博客读她到对这首诗的评论《令女皇羞愧,令海子欣慰》。湖鲤鲜活的诗评,才思飞扬,使我再次品味了马萧萧斑驳的文采,久久萦绕心怀,心头眼底真切的喜爱!我也斗胆说说我的感触。
大地有多少热泪,大海就接纳多少热泪
海之浪、海之燕、海之帆
正是大海激动得打滚时乱蹬的脚丫
哦,大海,哦,亲爱,我要在你的大拇指上荡秋千——
疲倦了,却只是
皮倦。坚强的内芯,永不倦
我要命令:马,拉着马
我马尾,拉着你马头
在大地上一蹄一蹄地踏下去,就像
在奖状上在证书上把印章一个接一个地盖下去……
我要命令:大海,怀天地阳春、发日月嫩芽
每一条鱼、每一个人、每一朵云
都成为海陆空争先恐后怒放的的礼花
大海,也请命令我吧、命令众生
把你这万能的驱动,安装于我们微小的身体
以微笑之花荡涤尽巨大的尘埃,以微妙之根行军于辽阔的未来!
这首诗,如若浮光掠影般粗读,自然只会收获落霞细碎的盘点,略有些失望的印象。可如果用舒徐吟哦的沉浸态度去品赏,就会发现,这种细腻的夸张和比拟,恰当地表述了诗人马萧萧的大气个性和绵柔的文心。“我要命令”的属意之处,不在作为的外在景物,而在作为内心的意绪。其诗调洒脱,气势豪迈而不失曲折有致,很浓郁的渲染出物我两会的诗境,读着仿佛登临广袤若千丈之地。这首诗,这个面貌,最喜欢。新奇、雄浑、豪放、慷慨、浪漫。“我要命令:大海,怀天地阳春、发日月嫩芽”,这句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力贯长虹的气势堪称空前绝后!
对诗的具象的解构和阐释,向来是各人不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曾写道:“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虑的或冷淡的缄默。”因此,无论是溢美之辞或泛泛而论,只要是本着本真的君子之心评述,这就是高尚的读书之道。
近来我也在挤时间读马萧萧的地理体长诗,受益颇深,有几句话就在此先吐为快。
在诗的长河里,我不知道有多少钻石在发光,如果用全然世俗的眼光来关注当今诗坛,而马萧萧的词典体长诗《中国地名手记》和其正在创作之中的《世界地理手记》(《命令大海,命令花开》便是其中之一)却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它们是一对具有综合价值的温柔敦厚的熙于光明的姊妹诗篇。
摒弃主观情绪而理性的认知,诗人马萧萧开辟了史无前例的诗体承载先河,弥补了历史上诗体承载的缺失。以诗歌来广泛地解读地理天文,风俗地名,据我所知,诗人马萧萧堪称先锋,为诗歌竖起一面别具一格的旗帜。
诗是什么?简单概之,诗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外化形式,古今中外,一以贯之。无论诗歌还是绘画,皆犹如文同心、心同理,诗是本于生命的不朽的内在,与天地物象精神往来的对话,这种对话突破了诸如政治经济、民族矛盾、区域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演绎文体的渗透功能,通与变,继承和发展。
诗人写诗,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最终都是赋诗明志,而今马萧萧以地理特质为本,用诗的语言而挥发内心的豪情宏志。写名状物,其诗或信笔挥洒,亦自然圆畅;或婉约细致,亦姿态横生;或幽默诙谐,亦蕴藉冷隽;足见诗人马萧萧文思开阔而恣肆,不愧天才诗人的称号!
之二:
《纵马萧萧谁俊逸,边声响处起云烟》
诗歌和其它文体一样,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真实和不可更改性,但仍不妨碍诗人的妙笔誊写,宽阔的沉思赋予物质以鲜活的情感。无论是挑灯看剑、沙场点兵的边关,还是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江南,因诗人马萧萧纵横驰骋地挥笔,或者笑傲潇洒,或者浅吟低唱。当一种美使我无所适从时,我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诗审美“目不暇接”之时,对于读马萧萧的《中国地名手记》和其创作正在进行时的《世界地理手记》,竹枝因再补充几句探幽入微的钩玄:诗人马萧萧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见地、高超的文字驾驭力。
《中国地名手记》熔地理、哲学、历史、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把地理特点和典故资料融于诗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厚重、深邃、豪迈,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和思辨理念。马萧萧用现代眼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在城市命名的足迹,着墨处浸染着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有的诗寥寥几句,简短却力透纸背,譬如:
《还乡河》
没有哪一条河
能还乡
每条河都是一匹
不吃回头草的
马
《沙河》
一颗沙
是一个世界
一万颗沙
是世界一角
当我的灵魂
在一颗沙下劳作
而肉体
在一万颗沙上漂泊
单调的地名被马萧萧诗写的意味深长。读短小的诗就是读它收缩不妨碍延长的意境,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每把眉眼颦蹙,或者登高而调整视角。马萧萧《中国地名手记》里的每首诗就是要使读者从“易尽”里望见“无垠”。
如果说《中国地名手记》多的是地名测字的意象和理念的图腾,充盈着一派令人心脾清新的自然的润格,那么《世界地理手记》书写的是令人无限景仰的诗性智慧,大气包容的浩荡激情。马萧萧的诗充满玄妙,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波澜海水的韵味,请读《命令大海, 命令花开》,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一篇线索清晰,钩锁绵密的豪迈之作,读之无不感叹其仪态万方,神韵天成,(《命令大海, 命令花开》已先有文阐释,这里不再赘述)
《命令大海, 命令花开》
大地有多少热泪,大海就接纳多少热泪
海之浪、海之燕、海之帆
正是大海激动得打滚时乱蹬的脚丫
哦,大海,哦,亲爱,我要在你的大拇指上荡秋千——
疲倦了,却只是
皮倦。坚强的内芯,永不倦
我要命令:马,拉着马
我马尾,拉着你马头
在大地上一蹄一蹄地踏下去,就像
在奖状上在证书上把印章一个接一个地盖下去……
我要命令:大海,怀天地阳春、发日月嫩芽
每一条鱼、每一个人、每一朵云
都成为海陆空争先恐后怒放的的礼花
大海,也请命令我吧、命令众生
把你这万能的驱动,安装于我们微小的身体
以微笑之花荡涤尽巨大的尘埃,以微妙之根行军于辽阔的未来!
天马萧萧的诗中常常呈现“天人合一”观念。古人推崇艺术的最高境界,认为一件艺术品的极致应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起“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溯起源应归于社会的宗教信仰与人性合一的迷蒙理念。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观,于大千世界可窥一斑,我猜想,马萧萧沉默十年而磨一剑,与其说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还不如说是受“道法自然”的渊源影响所致。马萧萧追求自然的个性,使得《世界地理手记》透视出可近的直观的人性,这是诗人首先要表现的内质,也是我们欣赏它的最重要的依据。不可忽视的自然性,通过艺术暗示智慧——包括艺术智慧和思想智慧,而后最终彰显人的自然性。诗人马萧萧所见到的“地理”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地理”,他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察事物的内在实质。
《冷月》
七大洲四大洋,翘首以待她冷峻的言辞——
白日的喧嚣过后,她总要在高处
对人间的这些喧嚣予以冷静地评判
星星们云彩们,或多或少在主席台上为她捧场
她,时而锋芒毕露,时而点到为止
妖而不怪、魔而不鬼、神而更奇
试图以大白话大白天下,令
茫茫尘世都浸泡于她的沐浴液和消毒剂
有时候千呼万唤她不出来、或者出不来
任黑暗,再给白日的黑暗层层加码
——天一亮我们可以在草叶上捡到她冰冷的泪水
“天一亮我们可以在草叶上捡到她冰冷的泪水”,当我读到这句的时候,我真的是不寒而栗,诗中孤月给予了我们一种无法企及的冷峻。诗中的袒露和隐匿,完全摆脱了通常俗套,即景生情,因迩及远,写小凄清现大净悟,天空中的冷月,铺天盖地飘洒着楚楚寒色,这冰的洗礼,冷的放逐,“泪水”二字令人魄动魂惊。
虽然生活里存在许多的污浊和谬悠,可是诗人不能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情,谁更无忌,而要在极端的冷静里赋予极端细致的体察和言说,在极端的怜惜里耽于极端的无耐和烦忧。
《月,无言倒出一地白色药水 》
一轮白晃晃的月,与
一只白晃晃的枪刺
其实是反义词
枪哑的时候它去咬人,枪刺
它的寒光令矮男不敢长眼
它闪耀在炎热堑壕
如冰,凉爽大半个青天
黑暗中常让对方领空
把它读成暴雨之前的闪电
月,无言倒出一地白色药水
涂抹于受伤的人间
这“笔减神全”令人沉醉的诗句当然归源于马萧萧与众不同的理性和心灵,他的心灵时刻像哲人那样的清醒,如剑行水上,寒气渗透又敏锐无比;如秀木于林,怜悯四溢而玉树临风。月,是疗伤的“白色药水”,马萧萧的比喻是这样恣肆怪诞、清醒浪漫。他一路挥洒着他的天才、激情与痛苦,在这个容易受伤的时代,还有谁比用“月”安抚伤口的诗句更令人过目难忘呢?还有谁的诗像他这样,纯是一片弥漫开去的忧愤、激情、甚至热泪呢?
天马萧萧纵笔不羁,有血性,多幽默,既尖锐宽博,又温婉多情,更智慧祥和。他的诗我无法在此一一列举,还是请大家亲自去品赏吧!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