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瓦岗寨的历史文化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7 03:28 浏览 N 次一、瓦岗寨的历史变革
瓦岗寨历史悠久。据《春秋左传》记载,周敬王十八年(即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边远之地。晋国土鞅等率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会师,便在原会师地的高岗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称“瓦亭”,此地称为“瓦岗。”
隋朝末年,杨广篡位称帝后,穷兵黩武,倒行逆施,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大业七年(611年),滑县人翟让在瓦岗寨揭竿而起,啸聚山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瓦岗军。据《点将台石碑》记载:“古治东郡,黄河纵横西东,滑县东南60里处,两岸荒野溟漠,风沙积丘连绵百里,草木丛生,‘盗’多栖,官府莫能治之。”
翟让在此举起义旗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修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南望通济渠,北临古黄河,河溪萦回,关隘雄奇,城内商旅云集,一片繁荣,瓦岗寨古城由此兴盛。据《瓦堽集迁移重修福兴寺前后大殿两廊碑志》记载:“瓦堽集,巨镇也;福兴寺,古刹也。”
明宣德十年(1435年),九岁的明英宗即位时,首都已从应天(南京)迁至北京,瓦岗寨成为南北二京交通要道,因地势险要,盗贼日盛,官饷运载无保,官军对瓦岗寨围剿,后洗劫一空,人民残留无几,幸免者不敢再称瓦岗寨籍,随改名“瓦堽”。
清宣统元年(1909年),瓦堽属南二区(广惠区),民国29年(1940年)划归卫南县。
民国32年(1943年)7月10日,平汉路东之暂编第六军及独立第一、第二旅(原国民党24军等)共约8000人,侵占滑县、长垣间之焦虎集、瓦堽集地区。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冀鲁豫军区于7月30日发起卫南战役。8月2日,我军突然强袭瓦堽集,战至3日上午,全歼伪独立第一旅1600多人。19日上午,袭击袁庄,当晚,攻击大范庄,残余伪军向卫河以西狼狈逃窜。此役,我军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卫南战役大获全胜。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后,瓦堽为滑县九区。1958年8月8日,瓦堽人民公社成立。1974年省县考古,确认了瓦岗寨的历史渊源,将“瓦堽”恢复为“瓦岗”之称。1981年经省政府、地区行署批准,将“瓦岗”恢复为原名“瓦岗寨”。1983年改社建乡,称“瓦岗寨乡”。
二、历史文化特色
瓦岗寨乡古迹众多,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景区瓦岗军点将台,二贤庄度假村。此外,还有始建于春秋的瓦亭,隋末的八步三眼井,始建于隋末的东岳庙、翟家院子、振义草堂、知节篱笆院、贾家楼、地穴宫、怪阵,始建于唐初的瓦岗寨古城、牌坊、国公祠、复兴寺,始建于元代的文昌庙,明嘉靖的棠阴书院、明崇桢的伦家祠堂、明天顺的清福信王庙、琉璃井,始于明清的瓦岗寨东大街等。
瓦岗寨有关出土文物主要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翟公(讳)让之墓》石碑,现存于瓦岗军点将台景区。
隋代大石槽,现存于马庄村委会。
唐武德二年十二月(619年1月)《唐故上柱国邢国公李密墓志铭》石碑,现存于瓦岗军点将台景区。
唐代大铁斧,现存于滑县文管所。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棠阴书院碑记》石碑,现存于滑县电子信息学校。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瓦堽集迁移重修福兴寺前后大殿两廊碑志》石碑,现存于瓦岗寨村委会。
清道光九年(1829年)季夏《重修瓦堽集东北隅太士堂》功德石碑,现存于瓦岗寨村委会。
瓦岗寨历史文化独具特色,隋唐民俗风情延续至今,如瓦岗军村名文化、门神文化、瓦岗寨英雄古会、老虎头鞋、咬金烧鸡、瓦岗寨酒等,依旧有隋韵唐风,愈品愈浓。
流传于民间的瓦岗寨文化精粹数不胜数:如豫剧程咬金照镜子、花打朝,京剧虹霓关、锁五龙,传说程咬金三板斧、劫皇纲、探地穴、混世魔王,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说唐,瓦岗军民谣、李密五言诗、祖君彦讨隋檄文等等,在全国乃至世界广为传播,经久不衰。
(一)瓦亭
瓦亭始建于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前502年),2007年,瓦亭复原重建。坐落于沙丘之上,亭高6米,檐宽4.6米,灰瓦红枋,木质四柱,高3米,攒尖结构,枋柱、坐廊均扣榫而成,透出古老而精湛的建筑艺术。
亭东的巨石上镌刻着《春秋》中的一句话,“定公八年夏,公会晋师于瓦。” 《春秋左传?定公?八年》记载:“【经】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传】夏,齐国夏、高张伐我西鄙。晋士鞅、赵鞅、荀寅救我。公会晋师于瓦。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鲁于是始尚羔。” 《春秋公羊传?定公卷二十六》记载:“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
宋朝王钦若编修的《册府元龟?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记载:“八年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瓦,卫地,将来救鲁公逆会之东郡燕县东北有瓦亭)”
清朝顾栋高的《春秋大事年表》记载:“卫辉府滑县东南瓦岗集,即古瓦亭。”史学家杨伯俊在其《春秋左传注》中说:“瓦,即今河南滑县之瓦岗集。”
古老的瓦亭已成为瓦岗的起源与象征,诠释了瓦岗寨自古军事要地之称源自春秋。
(二)瓦岗寨古城
瓦岗寨古城始建于隋,兴盛于唐,成规模于宋,后因战乱频繁,黄河泛滥,古城逐渐萧条,文物遭到破坏,建筑大多被毁。2003年以来,开始修复“翟让大街”与“咬金大街”,2006年基本完工,修复古街总长达2300多米,修缮古建筑三千余间,翟让大街古建筑面积为10600平方米,咬金大街古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古老的隋唐商业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大业七年(611年),翟让在此举起义旗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瓦岗寨古城由此兴盛。其建筑结构逐渐融合了隋、唐、宋三个朝代的风格,房屋大都采用砖木结构,下有台基,上有出檐,屋角上翘,安放脊兽,使用斗栱,油饰梁枋。
瓦岗寨古城倚丘而筑,环以城墙,南望通济渠,北临古黄河,河溪萦回,关隘雄奇,城内商旅云集,一片繁荣,主要建筑物大都座北朝南,居民区在纵轴线上串连若干院落,每院称一进,左右形成横列的巷,十字大街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大街。
现在瓦岗寨古城面积达2000余亩,古建筑总面积25000多平方米,依旧保留着隋唐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女贞银杏与仿古路灯相点缀,灰色砖瓦与叠脊龙兽相映衬,建筑风格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形成了具有浓郁隋唐风情的豫北文化古城。
(三)牌坊
1、瓦岗寨牌坊
瓦岗寨牌坊位于南北向的咬金大街北端,始建于唐初, 2006年修复。采用了三间四柱、冲天式建筑形式,明间宽5米,次间宽2米。主坊通高13米,面阔11米。
中间两柱高13米,顶端各有石狮一只,底部前后护有戗石两块,每块戗石上雕有精致花纹,石柱前面刻有楹联:“瓦岗儿女建新村功昭日月,隋唐英雄兴古寨名垂千古。”
旁边两柱高12米,顶端各有石狮一只,底部前后与外侧护有戗石三块。石柱前面刻有楹联:“前仰古贤后望儿孙继往开来时,西望太行东闻黄河人杰地灵处。”石柱南面分别刻有“北街牌坊建设碑记”和“瓦岗寨隋唐街道路建设碑记”。
石柱之间的梁枋雕刻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精美图案,正中石匾刻有 “瓦岗寨”三个遒劲大字。
瓦岗寨石牌坊所选石质坚细,浮雕细腻生动,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成为瓦岗寨的典型标识。
2、商业街牌坊
商业街牌坊位于东西向的翟让大街西端,始建于唐初,2004年修复。采用了三间四柱、单檐歇山顶建筑,明间宽14米,次间宽4米。主坊通高15米,面阔25米。正脊中央置一宝珠,两侧金龙腾飞,九脊之上均饰以各种珍禽异兽彩陶,金色琉璃曲瓦构成主色调,更显富丽堂皇。
中间两柱宽1.1米,高8米,前面卧有2.4米高的石狮,柱上西向刻有楹联:“昔日古寨会聚各路创业英雄,今朝瓦岗云集八方成事豪杰。”东向刻有“瓦岗寨乡城镇建设碑记”。
柱子之间的西向梁枋上彩绘有门神秦琼、敬德画像、二龙戏珠等精美图案,西向正中匾额刻有 “瓦岗寨隋唐商业街”八个大字,东向梁枋上彩绘有翟让、程咬金、罗成等瓦岗寨英雄画像,东向正中匾额刻有 “欢迎您再来”五个大字。
瓦岗寨隋唐商业街路面宽阔平整,建筑飞檐翘角,店铺鳞次栉比,招牌古香古色,商品琳琅满目,颇有隋唐遗风,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落户经营,投资开发。
(四)瓦岗军点将台
1、点将台
点将台位于瓦岗寨村东0.5公里处,始建于隋末,是瓦岗军为演兵和出征而修筑的一座高台,瓦岗军的发祥地。点将台长48米,宽46米,高6米,占地面积2208平方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1973年设立保护标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点将台正中建《瓦岗军发祥地》巨型石碑,2002年1月,建碑亭。2004年11月,该遗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瓦岗军发祥地》石碑宽1.6米,高4米,重达十多吨。下有六棱层叠碑座,高0.4米,分为四层,从下至上分别代表着翟让揭竿、荥阳大捷、洛口建政、李密投唐----瓦岗军的四次重大历史转折点,第三层石座最厚,而且雕刻着丰硕的果实,代表着瓦岗军洛口建政时拥兵百万、义军盟主的辉煌成就。上有六棱塔型碑帽,也分四层,代表了破隋兴唐、名垂青史的四位大唐国公。
《瓦岗军发祥地》的柱形石碑有四个面,代表着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南征北战、东扩西进,永不言败的好汉精神。石碑正面刻有“瓦岗军发祥地”六个大字,背面刻有“点将台遗址”五个大字,西面刻有千余字的“瓦岗军点将台遗址碑记”,东面刻有“瓦岗军主要人物简介”。
碑亭采用四柱结构,宽8米,高12米,四根亭柱高6米,通至顶层,代表着瓦岗军四位骠骑大将军――程咬金、秦叔宝、罗世信、赵仁基,中流砥柱的好汉品质。顶部为双层重檐攒尖结构,每面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瓦檐外伸,檐角上翘,共八个角,故又名八角亭,代表着瓦岗军从公元611年揭竿到618年失败,八年的辉煌历程。
2、瓦岗军点将台景区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位于瓦岗寨村东0.5公里、点将台遗址处,占地150亩,由北京地之韵景观设计公司设计,滑县瓦岗寨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06年11月8日奠基兴建,2007年10月1日试营运, 2008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融隋唐历史于园林风光,分为瓦岗军遗址区、家眷耕织区、战阵迷宫区、体能训育区、沙场演武区五部分。包括瓦亭、瓦岗湖、群雄石雕、点将台、国公祠、地穴宫、东岳庙、文昌帝君庙、翟家院子、振义草堂、知节篱笆院、瓦岗之路、村名路、天阵、地阵、怪阵、石棋阵、梅花桩、演武场、驯兽场、瓦岗军事迹展览馆等旅游景点。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以传承隋唐军事文明,弘扬瓦岗寨好汉精神为主题。景区大门采用了古军寨木质结构,宽8.2米,高8.8米,大门匾额上“瓦岗军点将台”六个大字由靳绥东亲笔题写。门神秦琼的巨大彩绘雕塑高4.3米,日夜守卫着古寨大门。门口景墙高2.6米,长19.6米,呈古城墙式样,程咬金的金身石雕形象居景墙中央,守卫着全寨的安全。墙面斜嵌彩绘青石浮雕十块,每块宽2米,高1.5米,通过十个家喻户晓的隋唐故事,“秦琼卖马、五雄闹花灯、程咬金劫王贡、徐茂公退敌、杀翟让李密负友、炀帝看琼花、三战尉迟恭、御果园救主、罗成擒五王、李世民登基”,艺术地再现了瓦岗军的辉煌历史,展示了瓦岗好汉从乱世英雄到盛世能臣的丰功伟绩。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隋唐文化氛围深厚,湖波荡漾,亭台雅致,繁花争艳,古树苍郁,宛若天然氧吧,是旅游、休闲、摄影、写生的首选去处。2008年3月,县政协授予“政协委员联谊观光首选景区”。2008年8月,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安阳市未成年人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基地”。
(五)二贤庄度假村
二贤庄度假村位于瓦岗寨村西南1.5公里处,占地面积420亩。隋朝时二贤庄位于东郡贾家楼西,是单雄信、单雄忠弟兄二人所在的村庄。
二贤庄度假村是集观赏、游玩、餐饮、宾馆、会议、度假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庄内一期路面硬化工程和二期植被工程现已基本完成,绿地总面积300余亩,各种植物200多个品种,珍稀树木50多万株,四季花开不绝,绿树成荫,清香幽静,沁人心脾。
二贤庄三期工程将建设会议展览中心、宾馆餐饮中心、温泉洗浴中心、休闲广场。引瓦岗河河水,因地势人工造湖,湖岸叠石,形成溪、池、瀑,动静交呈的水景,湖中小岛遥相呼应,碧波荡漾。休闲广场上的亭台廊架均按隋唐风格建造,游客可在这里驻足休憩,感受隋唐遗风。
(六)瓦岗寨英雄古会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瓦岗寨大会三天,称英雄古会,起源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大业十三年(617年)初,瓦岗军取得了荥阳大捷,决定避开虎牢关的天险,夺取兴洛仓。翟让、李密选精兵七千,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从荥阳急速南进,绕道阳城(今河南登封),翻过方山,从巩县西南四十余里的罗口(今巩县芝田),直扑兴洛城。仓城守军千余名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义军迅速占领。兴洛仓的守将邴元真等率所部缴械投降。
仓城攻破,瓦岗军全军沸腾,决定立即开仓放粮,消息传开,数十万百姓,涌向仓城,领取义粮。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加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之余,瓦岗军将士将粮食种子运至瓦岗寨,耕田播种,自给自足。
春种秋收,农历九月,瓦岗寨喜获丰收,从九月十四到十六,瓦岗寨大会三天,以纪念瓦岗军众英雄开仓放粮、赈济饥民的好汉精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健康。
瓦岗寨英雄古会聚集了天地之灵气,此后数百年商贾云集、人才辈出。由于黄河泛滥、战火连绵,瓦岗寨昔日巨镇的辉煌如过眼云烟,而英雄古会几经沉浮、沿革,变成了今天辐射周边的文化、商贸、聚友大会。
瓦岗寨英雄古会有说书、唱戏、武术、舞狮、高跷、秧歌、杂耍等民间活动,为游客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并有大型的儿童游乐节目、驯兽表演团、歌舞团前来助兴。周边十里八村的赶会群众纷涌踏至,或听书看戏,或走亲访友,人流摩肩接踵,大街小巷热闹异常,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叫卖之声不绝于耳,瓦岗寨古城充满了欢乐与祥和,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七)八步三眼井
八步三眼井位于瓦岗寨东大街南端路西,始建于隋末,现已废弃。八步三眼井最西边为甜井,供吃水,井口宽1.5米,井台宽2.8米,由四块青石合拢而成,其余两眼井依次位于向东四步、八步处,井水咸、臭,也已废弃,由于大街地面抬高,井口掩没于地下0.5米深处。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在瓦岗寨举起义旗后,各地农民纷纷投奔,外地义军接连归顺,吃水成了当务之急,翟让命军师贾雄筹划打井之事。贾雄向庙内高僧请教,高僧说:“八步三眼井,色味各不同。青、白、黄相间,甜、咸、臭味腥。白蛇侍青龙,井水自然成。”
贾雄不解,找东街蒋有水历尽艰辛为义军打井,打了数十米深却不见水。一天夜里,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第二天早上,雨停日出,只见八步之内,一眼井变成了三眼井,并且井水味道各不相同,应了高僧所言。众将士非常高兴,认为此井为神井,翟让将此三眼井取名为“八步三眼井”,并且下令,西井水清味甜供人喝,中井色白味咸供马饮,东井水黄味臭专浇花,各取所用。
(八)瓦岗军村名文化
1、瓦岗寨村的来历
翟让在瓦岗举起义旗后,在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瓦岗寨村名由此而来。
2、周道村的来历
为方便前来投奔瓦岗军的农民和渔民,在古寨西边的一座大庙里,设立了报到处,周道村由此得名。
3、东大操、西大操村的来历
瓦岗寨的西北角中间平坦,周围有沙丘、沼泽和树林环绕,地形复杂,便于操练演兵,正中设有圆形指挥台,俗称“话岗”。现在的东西大操村名,由此而得。
4、刘庄村的来历
瓦岗军在古寨的东北角,建立了兵工厂,设立红炉,自己动手打制兵器,火化飞溅,史称 “红炉铁花寨”,为纪念铁匠刘老汉,改成刘庄。
5、梦庄村的来历
瓦岗军开发了瓦岗北边的大片荒地,成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 被称为“黄金乡”。后人向往这种没有剥削压迫、自给自足的美好生活,称之为“梦庄”。
6、大、小范庄和慈周寨村的来历
瓦岗军从官府手中夺得大量粮食和军需品,翟让在瓦岗寨的西南角和东北角设立了两个济贫处,发放救济粮物,熬大锅饭招待饥民,原济贫处演变成现在的大、小范庄和慈周寨村。
7、东、西小屯,东、西连屯和马庄、彭庄村的来历
瓦岗军从南运河劫获大批粮食、马匹,自给有余,便在古寨西边(现东、西小屯)和东边(东、西连屯)建立了实物仓库;在古寨东南建立了军马饲养场(现马庄)和行军帐篷加工厂(现彭庄)。
8、赤水村的来历
瓦岗军的士兵,多是受苦的农、渔民,爱憎分明。为斩杀恶霸与污吏,在古寨的南部,专门设立了刑场,一时血沃田野,污及河沟,河水被染成红色,赤水村因此得名。
9、朱吴娘寨、王吴娘寨、牛吴娘寨村的来历
瓦岗寨东六公里处有三个吴娘寨村,因三寨分别住着程咬金的三位夫人,隋唐时合称三娘寨。朱吴娘寨的朱武英出生于武门世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王吴娘寨的王玉娘天生文静,花容月貌,文才出众;牛吴娘寨的牛才女天生丽质,一手好书法,笔过龙飞,苍劲有力。有了三位夫人辅佐,程咬金一生鸿运,终成大唐国公。
(九)翟家院子
翟家院子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瓦房三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12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翟家院子是瓦岗军创始人翟让的战时家庭,房内正中,翟让金身塑像高3米,坐北朝南,神态威风凛凛,目光炯炯有神,双眉微锁,正在思索瓦岗军的前程与命运。
翟让(约574-617),字子谦,出生在东郡韦城(今滑县万古镇妹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父母双亡,读书不多,舞刀射箭,武艺超人,教了不少徒弟。在东郡衙门里当法曹时,为人忠厚,胸襟坦荡,刚直不阿,颇孚众望。因私放无辜农民,被押进监狱,定成死罪。
大业七年(611年)春,好友黄君汉冒死私放翟让。翟让脱险后,亡命于瓦岗,占山为王,举起反隋义旗。与同郡的单雄信、徐世绩等人建立了瓦岗寨根据地,纵兵运河,劫掠官船,兵众大振。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奔瓦岗军之后,义军取得了荥阳之战、洛口仓之战、石子河反击战的接连胜利,忠厚老实的翟让推举李密为魏公。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密宴请翟让,席中拿出一张名弓,翟让刚刚将弓拉满,蔡建德将翟让一刀砍倒。剧痛难当的翟让一声怒吼,扑倒在地,顿时气绝。李密玩弄权术,最终毁掉了瓦岗军孜孜以求的前程与事业。
《李密负翟让》收录于清朝丁耀亢所著的《天史?卷五?负心十三案之六》。
(十)振义草堂
振义草堂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瓦房五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20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振义草堂是瓦岗军的聚义处、招待厅,仍保持了当年的朴实风貌。堂内正中展示了瓦岗好汉的微缩彩绘雕塑,39位弟兄正在摆设香案,歃血为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意气风发,豪气冲天。
壁挂巨幅瓦岗寨全图,宽2米,长26米,以瓦岗军起义为背景,以瓦岗寨遗址为基础,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军事、生活风貌,亭台楼阁栩栩如生,人物表情细腻丰富,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创作风格朴实无华。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揭竿瓦岗寨,为方便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士建造了振义草堂。一次会议上,徐世绩向翟让献计在通济渠(南运河)劫粮,“往邀取之,可以自资”。翟让采纳了徐世绩的建议,在运河上截获了大量官府和大商人的运粮船和运货船,解决了瓦岗军后勤供应问题。
瓦岗军在南运河上的军事行动,使隋炀帝惊慌失措,大业十年十二月(即公历615年元月),任命张须陀为河南道十二郡讨捕大使,带重兵前往镇压。瓦岗军初战不利,在振义草堂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撤回郑宋(即郑州和商丘)兵力,坚持在瓦岗寨及附近地区和张须陀周旋作战,利用周围有利地势,神出鬼没于树林、沙丘之间,和当地农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击退了张须陀大小三十余次进攻,经历了战斗的考验,保住了根据地,使瓦岗军巍然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十一)知节篱笆院
知节篱笆院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是程咬金的战时家庭住址。瓦房三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12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
程咬金的彩色塑像高3米,面南背北,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手持玉玺,是传说中的混世魔王形象。旁边夫人程七奶奶,性格粗犷泼辣、风风火火,用的武器是一对棒槌。
程咬金(593-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程咬金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大业十二年(616年),程咬金投奔了瓦岗军,做了骠骑大将军。归唐后,程咬金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统领玄甲队。贞观中,程知节任泸州都督,封为卢国公。
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病死,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其子程处默,袭卢国公爵;程处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十二)贾家楼
贾家楼始建于隋朝,位于赤水村红云寺西,是瓦岗军军师贾雄居住的地方,也是瓦岗军最初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贾家楼原址已废弃,只有古柳摇曳,枝干虬劲,述说岁月沧桑。
《资治通鉴?一百八十三卷》记载:“有贾雄者,晓阴阳占候,为让军师,言无不用。”贾雄出身富家,幼年好学,通《易经》好求数占卜,结交朋友,同情贫民。看到隋朝暴政,深感不满,便随翟让在瓦岗寨揭竿起义,被翟让任命为瓦岗军的军师。李密投奔瓦岗军,与贾雄结为深交,贾雄创建了克敌制胜的怪阵,表现出了很强的军事才能。
(十三)怪阵
怪阵,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新修复,面阔17米,屋深19米,建筑面积323平方米,地上高10米,地下深3米。怪阵由瓦岗军军师贾雄所创,是为智胜入侵敌军而设的一个军阵,内外墙砖木结构,钢架构房顶,融入了现代化的音响、灯光效果,斜行可进入阵内,立即会感觉到有股神奇的能量,怪异非常。
传说贾雄所创怪阵在战时可诱敌入阵,使敌人站立不稳,头晕恶心,被杀被擒,平时可供将士游乐,增强身体灵活性、适应性。重建后的怪阵有三怪,第一怪,水往高处流;第二怪,球向高处走;第三怪,身体失衡、头晕目眩。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贾雄怪阵内却与此相反,神秘的怪坡效应,使游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有人提出了重力异常、视差错觉、磁场效应、飞碟作用、鬼怪作祟等各种解释,众说纷纭,却难以使人信服。瓦岗寨贾雄怪阵,已成为人们竞相前往探奇的旅游谜地。
(十四)地穴宫
地穴宫始建于唐代,2007年重建,地上高8米,地下深5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外观是山洞造型,游客可依阶而下,曲径通幽处,可见白云、蓝天、石桥、宫殿、怪兽、神仙。地穴宫融入了现代化的音响、灯光效果,鬼魅妖怪表情各异,感觉寒气袭人,幽深莫测,疑是阴阳相隔,世外桃园。
《说唐?第二十七回》详载了“秦叔宝走马取金堤,程咬金单身探地穴”的传奇故事,单田芳的《瓦岗英雄?第50回》说的是“程咬金冒险探地穴,瓦岗军正式举义旗”的故事,《瓦岗英雄?第80回》又讲到“李世民正气拒萧后,程咬金二次探地穴”,因此,程咬金探地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贾家楼结拜弟兄正在喝庆功酒,后花园处,震开一个地穴,深不见底。程咬金勇探地穴,误入地下宫殿,斧劈猪婆龙,破了炀帝本相,保住世民原身。太白金星显灵,程咬金凭着三分运气,喜得龙袍玉玺,轻松做了混世魔王,在瓦岗寨做了三年皇帝。
(十五)国公祠
国公祠始建于贞观十七年(643年),2007年重修,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五步台阶,大殿三间,面阔约17米,进深10米,高12米,出台1.5米,回廊宽4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屋脊为古典的灰色,屋身、柱子、槅扇门窗涂饰棕红色,通体显得热烈而又辉煌。
大殿檐下四周都饰有斗拱。斗拱之下的大小额枋都绘有彩画,色调以蓝色为主。大殿前檐墙的东梢间、西梢间雕刻镂空花窗,横披窗用木条拼成条形方纹。
大殿正面题匾,明间门上悬挂有孙晓峰题写的黑底金字的匾额。正门楹联黑底金字,上联是“忠义智勇开国元勋”,下联是“直孝谋正治世良臣”,“忠”和“直”指的是魏征,“义”和“孝”指的是秦琼,“智”和“谋”指的是徐懋功,“勇”和“正”指的是程咬金。
国公祠内,四位国公的彩绘雕像高4米,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展示了大唐元勋赫赫功绩和盛唐恢宏气度。四位国公既是开国元勋,又是治世能臣,功勋卓著,可谓是“破隋兴唐创立不朽业绩,名垂青史彪炳一代风流”。
(十六)门神文化
南陈后主三代空,黄膘金锏震山东。孝母犹如专诸义,结友更胜孟尝忠。瓦岗军营挂元帅,唐室皇家保国公。戎马终生爱民苦,御封门神鬼魔惊。中国门神文化,延续千余年,始于瓦岗军大将军秦琼。
武将左门神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秦琼原是隋将来护儿帐下大将,后跟随张须陀、裴仁基,裴仁基投瓦岗军后,秦琼成为四大骠骑将军之一。李密兵败,秦琼投奔秦王李世民,因勇猛过人,战功赫赫,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贞观十二年(638年)因病去世,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陪葬昭陵。
褚人获的《隋唐演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后,登基做了皇帝,晚年生病时常作恶梦。秦琼和敬德知道后,就戎装站在宫门外守护,李世民果然睡得很香。为了免除两位大将的辛劳,李世民找来画师,将他们俩的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结果同样可以避邪。这件事传到民间后,纷纷效仿,逐渐演变为春节前贴门神的习俗。吴承恩的《西游记》也有类似记载。
时至今日,瓦岗寨每到腊月二十八,贴对联、请门神,忠心耿耿的秦琼保护着人们合家团圆,幸福平安。
(十七)东岳庙
1、东岳庙
东岳庙起源于隋朝末年,最初为魏征的道观,贞观年间魏征与秦琼重建于瓦岗寨,后来毁于战乱。2008年,重修东岳庙,占地面积840平方米,由大门、主殿、东侧殿、西侧殿组成,共有殿宇房舍五间,建筑面积316平方米。
庙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灰脊灰瓦,上有脊兽,挑檐下四周饰有斗拱。斗拱、柱子、外墙是棕红色,蓝色匾额书写金色大字――东岳庙,显示着庙宇的尊贵与清静。
大殿长17米,宽9米,高10米,出台1.5米,回廊宽2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形制呈单檐歇山顶建筑,门额悬挂“灵霄宝殿”牌匾。脊刹为狮驼宝瓶,美观精致。梁架斗拱上山水图案,勾勒传神。檐下斗拱叠垒,雕刻华丽。
在大殿中央,巨大的神龛内供奉着进宝财神、玉皇大帝、雷部正神,神像为彩色雕塑,像高3米,正襟危坐,神态和蔼。托塔李天王与太白金星服侍于玉帝左右。
东西偏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长8米,宽6米,高7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东偏殿门额悬挂“碧霞宫”牌匾,西偏殿门额悬挂“观音殿”牌匾。前檐出廊,顶有脊兽,挑檐下四周饰有斗拱,与墙面均为深红色格调。
东偏殿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供奉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瓦岗寨群众俗称“泰山三位老奶”,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
西偏殿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是大慈悲、大平等、大博爱的心灵导师,无论贫富贵贱,解救众生脱离苦海,普获身心宁静。
2、东岳庙会
自从东岳庙建成后,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的一个月,是瓦岗寨人为纪念瓦岗军将士的东岳庙会,人们纷纷涌进东岳庙上香献供,诵经上寿,祈寿祈福。庙堂里香火燎绕、灯火辉煌,宫灯高挂,求财、求官、求子者诚心膜拜,有求必应。最热闹时,法器之声响彻云霄,祈诵之声伴以游玩者们的喧闹声终日不散。
(十八)复兴寺
复兴寺位于瓦岗寨村东北,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重修前后大殿两廊,清道光九年(1829年)季夏再次进行修缮。1966年,“破四旧”的潮流习卷全国,红卫兵冲击复兴寺,捣毁神佛塑像,砸掉牌坊石碑,焚烧寺院藏书,千年古寺毁于一旦。
现存于瓦岗寨村委会的《瓦堽集迁移重修福兴寺前后大殿两廊碑志》碑文显示:“瓦堽集,巨镇也。福兴寺,古刹也。大殿两廊,因仍旧制也。重修碑志,嘉善垂久也。佛何昉乎,始于周武帝,夜梦金人,而像奉之,历梁、陈,以至唐贞观时,建塔设寺,以便天下崇隆……今本集会首李学孔等,同众善人等,举寺中。补之颓者,坚之暗淡者,无不鲜明之,由是丹青赭垩,由是金塑神像,焕然更新……滑邑生员刘登云撰 大清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旦”
现存于瓦岗寨村委会的《重修瓦堽集东北隅太士堂》功德碑文显示:“瓦堽集东北隅旧有太士堂,兼有照壁……适有余师廪生张公(讳)兆福(字)备隆,日睹心伤,遂约会本集会首伦葻、张似琛等,纠众捐化,先修福兴寺院,因并及此……代邑人后学李兴业撰文 清道光九年季夏之吉”
(十九)文昌庙
文昌庙始建于元代,民国时毁于战乱。2008年,重修文昌庙,大殿三间,为砖木结构,出台建筑,长14米,宽7米,高4米,台宽1.5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正门匾额书写“文昌帝君”四个大字。大殿中央,巨大的神龛内供奉着文昌帝君的彩绘雕塑,神像高3.6米,身边两位书童,名唤天聋、地哑。
文昌,本是星宿名,也称“文曲星”、“文星”,是中国古代对斗魁星之上六颗星的总称。文昌帝君,姓张名亚字恶子,因为生在蜀之梓潼县,故又称梓潼帝君,掌管文运,主事考试、文章、学问。相传,文昌帝君出行巡考,骑一匹白骡,用一聋一哑两个书童相随,杜绝了身边人员泄密的渠道,可见文昌帝君是一个廉洁自律的好官。
(二十)棠阴书院
棠阴书院位于瓦岗寨村北,现滑县电子信息学校(原瓦岗寨高中、滑县二职高)院,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后毁于战乱。
《棠阴书院碑记》石碑现存于滑县电子信息学校,碑文显示:
余至滑之明年丙辰春三月,以公务适瓦堽之里,田野既治,岁事维时……唯兹白马,代有贤令……作堂三楹,东西各为三楹。堂之前春,一小池若犀角状,池之南障以屏垣,又其池之西南建碑亭一所,其外为门,规制雅密轮奂。具美卜,以是年夏,四月经始,七越月而落成……予既以是答邑人之请,迁复题其贤,颂曰:棠阴书院,盖取诗秦风,蔽芾甘棠,勿翦勿伐之义,以见三公之遗爱入人之深,而民之不能忘,如此也亦俟,夫后之观人风者。
赐进士第,文林郎,知滑县事。上海孙应魁撰。
县丞:王琦、王文辉;主薄:黄甲;教谕:常来茹;训导: 王儒周;官典史:谢镇,同立。
嘉靖三十六年岁次丁巳春三月吉旦
(二一)伦家祠堂
伦家祠堂位于瓦岗寨村南街,始建于明崇桢十二年(1639年),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1994年进行修缮。占地61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瓦房三间,砖木结构,大门匾额上书“伦家祠堂”四个大字。
《明故耆老伦公蒋氏郭氏合葬之墓志铭》石碑存于该祠,碑文显示:“公讳恭,字敬之,姓伦氏,滑故族也,籍附锦衣卫校尉,里居太平乡,瓦堽者,家焉。高祖曰……滑庠后学眷生夏栋、宋煋书丹篆盖。”
《大封君笔亭伦大公墓表》石碑存于该祠,碑文显示:“黄门李子曰:北吾太父母笔亭伦太公之墓也。大公生于正德辛己九月二十二日,殁于万历巳亥十月二十日,葬于明年庚子三月十一日,去今四十有一年矣……崇桢拾贰年岁次已卯一月之吉”
(二二)清福信王庙
1、清福信王庙
清福信王庙位于赤水村东北坑南,占地面积60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堂屋三间,砖瓦结构,始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民国33年(1944年)重建,1987年赤水村进行修缮。中间匾额刻“屡求屡应”,两侧楹联为:“祖居双坑琉璃井,精福皇坛圣有灵。”
廊下有《创修清福信王庙碑记》石碑,碑文显示:“赤水村古代李府先祖(讳)龙临凡传语表叙告白曰:时在青嵩山修真养性,得道五百余年,上神敕封神号,清福信王之职。距生于大明永乐十一年岁次戊午九月二十二日辰时,享寿四十有九春秋,卒于天顺五年岁次丙午四月十二日寅时。原籍双坑琉璃井正东十八步,庄地二分七厘,东屋两间,门向坤方。而行历续传,闻生世,其为性贤,棫朴似不能言,言必有中。当其平生喜好,金叶大鞭。有止云布雨之术,偶逢旱魃,屡祈屡验,显于其时……中华民国叁拾叁年岁次甲申叁月初叁日建立”
时至今日,瓦岗寨的农民仍将清福信王列入七十二位全神之一,每逢节日,烧香祈祷,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琉璃井
清福信王庙西300米处,赤水前街正中路北,有琉璃井,为人工挖造,青砖垒砌,井口有青石台,四周环以石台供人歇息。
据说,琉璃井始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500多年来一直是赤水的水源,直至1991年修筑水塔,换用机井。琉璃井刚挖好时青砖垒砌,水质混浊,但是到了九月二十二日清福信王生日,青砖突然变成了琉璃砖,水质也变得甘甜清澈,水位升高,取之不尽,后人称之为琉璃井。
(二三)凤凰庙
凤凰庙位于瓦岗寨村东大街南端、凤凰坑中央的凤凰岛上。始建于明朝,民国重修,2007年再次修整。凤凰坑占地面积20余亩,中间的凤凰岛面积1300平方米,岛上有形如凤凰的古柳树,树围2.8米,凤凰庙座落于树下,砖木结构,瓦房三间,建筑面积108平方米。
传说明朝末年,一位国色天香的公主流落民间,被恶霸看上,要强娶为妾,公主逃至山顶,纵身跳下山崖,化为一只白凤凰。白凤凰南飞寻找亲人,至瓦岗寨东南遇强风而落,几十亩平整的土地顿时变成了凤凰状的大坑,坑的中央是一座孤岛,不久岛上长出一株柳树,形似凤凰,百年不衰。
人们认为公主就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化身,在此岛古柳树下建凤凰庙一座,以纪念碧霞仙姑,保佑妇女、儿童,祈求人间平安。
(二四)瓦岗寨东大街
瓦岗寨东大街始于隋朝,南北方向,长700米,北起原棠阴书院,南至凤凰庙,宽8米,是瓦岗寨明清文化的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棠阴书院、复兴寺、石桥、樊家四合院、关帝庙、伦家祠堂、八步三眼井、凤凰井、凤凰庙等古文化遗产。
大街东西两侧,明清传统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院落为明清式样四合院,跨山影壁,蓝砖灰瓦,出檐叠脊,木质楼板,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方阔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
(二五)老虎头鞋
老虎头鞋又称虎头鞋,起源于隋末唐初,是瓦岗寨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老虎头鞋。
老虎头鞋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幼童一岁左右时,长辈们会给孩子穿虎头鞋,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传说隋朝末年,穷人杨大得到一幅画,画儿上的姑娘晚上下来同杨大做了夫妻。一年以后,生了儿子,取名小宝。小宝七岁时,知府抢走了那张画,小宝穿上虎头鞋,直奔府衙,知府想通过小宝把画儿中的姑娘骗下来。小宝看到那张画,连忙去拉妈妈的手。知府象饿狼一样扑向美人,小宝虎头鞋上的老虎跑下来,一口叼走了知府。一家人又过上了团圆的生活。
直到现在,人们仍认为虎头鞋能除恶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给孩子做双虎头鞋穿。瓦岗寨上很多人都会这种精细的手工艺,做成式样别致的老虎头鞋。
(二六)咬金烧鸡
咬金烧鸡起源于隋末瓦岗军,传至清代,道口烧鸡将制作工艺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四绝”:熟鸡丰腴完整,称“型绝”;涂润蜂蜜烹炸,称“色绝”;陈年老汤醇厚,称“味绝”;骨肉自行分离,称“熟烂之绝”。
隋朝末年,程咬金投奔瓦岗军以后,做了李密的骠骑大将军,娶了三房夫人。一日傍晚,程咬金在瓦岗寨附近的芦苇荡捉了几只野鸡,找了个高岗,烧火烤起来,准备美餐一顿。忽见有一队敌兵偷过芦苇荡,程咬金掂着鸡,抬腿到了枝节篱笆院,见夫人正在用小火煮卤肉,把鸡往锅里一扔,就披挂上阵。待杀退官兵,程咬金已是饥饿难忍,把鸡从肉锅里捞出来,提着鸡腿一抖,骨肉分离,吃起来鲜嫩无比。瓦岗军的将士纷纷效仿,附近的百姓也学会了做烧鸡,为纪念程咬金的功劳,大家都称作“咬金烧鸡”。
“咬金烧鸡香千年,鲜嫩酥烂美名传。”直到现在,瓦岗寨上逢年过节,办喜、忧之事时,家家都有“咬金烧鸡”这道菜。
(二七)瓦岗寨酒
古寨美酒迎风醉,瓦岗玉液透瓶香,酿成醽醁翠涛酒,醉倒千年几代人?瓦岗寨酒起源于隋末,盛行于大唐,历史悠久。
隋末翟让揭竿瓦岗寨,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汉,共谋大计。有一天翟让、徐懋功、程咬金等人正在振义草堂议事,军营西北地陷两丈,程咬金勇探地穴,发现了地下酒窖,起名瓦岗寨酒,后来瓦岗军将士出征之前要喝壮行酒,凯旋归来设庆功宴。
616年,李密洛口建政,称魏公,全军举行盛大庆典,瓦岗寨酒成为庆典专用礼酒。李密布阵于北邙山,与王世充展开决战,在邙山之巅誓师,喝壮行酒,此处高台被称为李密饮酒台,台下岸边的村庄称为台荫村。
李密兵败后,程咬金、魏征投唐,跟隋李世民南征北战,荣封国公。魏征学会了瓦岗酒的酿制方法,每次酿成之后,李世民必亲自品尝酒头。有一次,李世民尝过酒头后乘酒兴写了一首《赐魏征诗》:“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颂扬魏征酿造的瓦岗寨酒,胜过汉武帝的兰生酒和隋炀帝的玉酒。
贞观年间,程咬金任泸州(今四川泸州)都督,瓦岗寨酒也成为泸州府迎宾专用礼酒。在程咬金的经营下,泸州以南二千余里的少数民族地区,陆续归唐。瓦岗寨酿酒技术与黄酒技术相互交流,又出现了荔枝酒。程咬金的三位夫人喜饮荔枝酒,将此酒贡至长安,成为宫廷养生御用酒。
“瓦岗寨上酒飘香,引来金龙饮琼浆;三娘寨边巧梳妆,疑是咬金归故乡!”时至今日,瓦岗寨人仍喜饮瓦岗寨酒,吃烧鸡、饮美酒,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
- 06-30· 引用 (原创)陌上花.赏菊
- 06-21· “感动南京”人物谢二喜
- 06-21· 男士服饰搭配的基本原则
- 06-21· 程式内衣简介
- 06-21· 搭配点评 无论你身材、肤
- 06-21· 品牌内衣
- 06-21· 红脸蛋与绿西瓜
- 06-19· [神马]【2011-03-03】外贸童
- 06-19· 济南小商品 济南大明湖东
- 06-19· 妒
- 06-19· 2011年03月24日
- 06-19· 一个小小的纹身
- 06-19· 女装,女鞋,超值店
- 06-19· 谈谈购房体会
- 06-19· [转载]中医肾病用药体会
- 06-19·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 06-19· [转载]学习精细化管理写了
- 06-19· 谈谈拜《楞严经》的体会
- 06-18· 上海基本药物增补高价外
- 06-18· 辉瑞与百时美施贵宝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