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内衣 > 赛里斯和羊毛树的故事

赛里斯和羊毛树的故事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1 20:30   浏览 N 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从殷商至战国时期,我国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候,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展转散运到中亚和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丝绸从而成为中国走向西方世界的“和平使者”,同时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可以说,丝绸是中西交通原始的见证。这种轻薄的丝织品好像一条纽带将中国和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最终把传说中北风之外的幸福宁静的民族带入到西方人的现实世界。

中国的丝绸很可能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传到印度与波斯。希腊人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记载了天山南麓和北蒙古居民的情况,还以地中海、黑海为界,最早把世界分成欧罗巴和亚细亚两个部分。这一时期,由东来的希腊商人、斯基泰商人把中国丝绸带到欧洲,穿在他们那里刚刚开化的一些贵族身上。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末,古代西方著作中已有赛里斯(Seres,意即丝国人)和赛里加(Serice,意即丝国之地)的记载。赛里斯和赛里加都出自希腊、罗马人对中国“绢缯”(Serikon, Sericum)的称呼,此字又系又阿尔泰语转讹而来。他们认为丝国人是一个以其有名的产品而著称于世于的民族。可以肯定地说,在大多数的西方古典作家的著作中,Seres一字可就是指的中国人。

公元前416—398年间,一个曾任波斯宫廷医生的希腊人克泰夏斯(Ctesias)著有一部三卷本的《旅行记》、一卷《亚洲的重赋》和一卷《印度记》。他在书中记述过赛里斯:“据传闻,赛里斯人和北印度人身材高大,甚至可以发现一些身高达13肘尺[1]的人。他们可以寿逾二百岁。在格忒罗斯河畔上,有形似野兽的人,皮与河马相似,故弓箭也不能入。在印度的海岛深处,俗传居民们都拖着一条大尾巴。”[2]尽管克泰夏斯说得煞有介事,但现在看来这种记述显然是荒唐无稽的神话。但远古时期的人们很难分清神话和史实,越是传说的东西就越容易使人接受和传播。

据记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在波斯的时候,曾经穿着一件赛里斯丝袍出现在他的队伍面前。可以说,赛里斯是西方人关于中国的最早知识,它既表示一种华贵的织物,又表示生产这种织物的民族。

虽然中国丝绸很早就远销西方,受到各地的极大欢迎。但由于丝绸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展转才到达欧洲,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养蚕和缫丝的秘密。欧洲人习惯于穿羊毛织物,便凭借丰富的想象,认为丝绸来自于某种特殊的羊毛。可他们经过多次培育羊种,无论如何也产不出纺织美丽丝绸的羊毛,进而对赛里丝人就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对丝绸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猜测,羊毛树便是其极具权威性的传说。

公元前后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n)曾周游各国,他在《地理书》中曾记载亚洲的东面濒临大洋,赛里斯人居住在极东的地方。出于气候酷热的原因,那里的某些树枝上长出了羊毛,人们可以用这种羊毛纺织成漂亮而纤细的纺织物。斯特拉波关于丝绸的这种异想天开的描述,是他那个时代一种普遍的猜测和传说。[3]罗马诗人维吉尔(Vigile)也说:“赛里斯人从他们的那里的树叶上采下非常纤细的羊毛。”[4]其他人如贺拉斯(Horace)、普罗佩赛(Properce)等人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过这种从树上采摘下的神秘羊毛。

公元1世纪的梅拉(Pomponin Mela)是拉丁人的第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他在《地方志》一书中,对赛里斯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描述。他认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心,而印度人、斯基泰人却栖身于边缘地带。他还说,在印度的东边,有一个名叫金洲的岛屿和一个名叫银城的地方。那里是财富之地,是由金银构成的土地。[5]在这里,赛里斯传说又与财富联系起来了。

与梅拉同时代的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中曾这样对中国的丝绸进行描述:赛里斯这个民族以森林中多产的羊毛驰名世界。书中说:“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子来完成经线和织布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夫人才能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6]可知,这些丝绸贩运至罗马后,一些富豪贵族的妇女,用其裁成衣服,光彩夺目。此后,羊毛树的传说在各种典籍中不断出现。

[1] 肘尺(Coudee),法国的古代长度单位,每肘尺由肘至中指末端,约等于半米。

[2] 周宁:《2000年西方看中国》,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36页。

[3] 周宁:《2000年西方看中国》,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8页。

[4] 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中华书局1987年,2页。

[5] 周宁:《永远的乌托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8页。

[6] 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中华书局1987年,10页。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