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领带 > 板房里的阳光女孩

板房里的阳光女孩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8 15:43   浏览 N 次  

  胥勋和

  谨以此文纪念“5.12”大地震三周年。

  ――题记

  2011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

  在平武县南坝镇,下过几场小雪后,天空放晴了。阳光下,远处山巅的残雪泛着银光,河谷里热气升腾,整个场镇明亮而温暖。

  南坝的后坪上,好几片板房被拆除了,因为大多数人家搬进了新建的楼房。古老的黄连树旁边,还剩下一小片板房,住着十多户人家。放寒假了,许多租住板房的人家把孩子带回乡下,往日热闹的板房社区,一下子清静了。

  没有风。板房的空地上,一个小女孩静静地伏在方凳上写作业。阳光倾洒在小女孩身上,她的圆脸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女孩名叫杜加佳,今年10岁,是南坝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学生。

  “加佳,该吃药了。”妈妈许小芳在板房里唤女儿。

  杜加佳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进板房去拿药。她的左脚在地震中致残,如今还没有完全康复,春节后,还要到德阳去做手术。正是由于给杜加佳治伤,父母带着她,常年在各大医院奔波,所以,耽搁了自家重建新房的进度,杜家的楼房才盖了一层,如今全家还住在板房里。

  许小芳挺着大肚子在厨房里做午饭,她的预产期也在春节后。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板房里,实在拥挤,爷爷杜枤和父亲杜榧在自家废墟上找来一些木头,紧靠板房,搭了一间棚子,当作厨房。

  吃了药,听到婆婆在隔壁呻吟,加佳从火盆上端起煨好的中药,捧到婆婆床前。爷爷和父亲成天在自家的工地上忙碌,加佳自觉地承担起照顾婆婆的任务。

  “要过年了,你要记得给那些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打个电话拜个年哦!”婆婆叮嘱加佳。

  “嗯。”加佳懂事地点点头,“妈妈的本子上记着我的恩人的电话号码呢,今后,我每年都要给他们拜年。”

  恍如做了一场梦,杜加佳醒来时,发现学校被震垮了,自己被废墟紧紧埋住,幸好,脑袋还露在外面。

  2008年5月12日中午,为了赶作业,杜加佳提前赶到南坝小学一年级教室。在往常,打预备铃前,她总喜欢跑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但是,一个小小习惯的改变,让她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轰隆隆的地啸声中,坐在第一排的杜加佳感觉椅子摇晃得十分厉害。她没有在意,以为是哪个调皮鬼在跟她开玩笑。老师大喊:“地震,快跑!”杜加佳赶紧往出冲。在班上,她是短跑第一名,奔跑的速度算是快的。然而,教室在二楼最里端,距离操场比较远。她扶着楼梯跑,就在快要冲出晃荡的教学楼时,大楼垮塌了,烟尘冲天而起……

  顾不上家里房屋崩塌,爷爷冒着烟尘往学校赶,脚上的鞋子跑丢了一只,他也不知道。在小学的废墟上,人们拼命抢救孩子。爷爷见一个救一个,在救出三个娃儿后,他才从孙女穿的小褂的颜色上,辨认出满头灰土的加佳。

  加佳没有哭,也没有闹。好几个人围拢来,大家用手刨,用檩杆撬,一起救加佳。由于左脚被钢筋刺穿,根本抱不出小女孩。怎么办?大家焦急万分。这时,恰好修车的刘斌师傅赶来了。他看了看情况,说:“你们跟我去抬氧焊机,我们把钢筋割断。”大家赶紧行动,最终把孩子从废墟中拔了上来。

  爷爷提起加佳浸透鲜血的裤腿,看见左腿的膝盖到踝关节部分全是伤,小腿露出骨头,血流不止。爷爷抱上孙女跑往私人诊所“三盛堂”,求李刚医生给孩子包扎一下。李医生略作检查,发现杜加佳的左脚骨折,必须上夹板。实在找不到现成的夹板,爷爷折回学校,在废墟上捡了一块课桌板,让医生包在孙女的左腿上。

  加佳的父母都不在家。年迈的爷爷把孙女放在“三盛堂”的一张门板上,医生给加佳挂上了一瓶葡萄糖液。这是在废墟里扒拉了好久,才找到的药水。当晚,又冷又饿,没有药物,加佳表现得非常坚强,没有哭闹。

  第二天上午,爷爷把加佳背到中学操场。中午,河对岸飞奔来一支支穿军装的队伍,许多群众一下子流泪了,喊起来:“解放军来了,国家来救我们了!”黄昏时,一支武警医疗小分队在中学的操场撑起帐篷,设立救护所。受伤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列,军医们忙得满脸是汗水,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吃饭。有一个男子抱着婴儿来治伤,孩子的妈妈遇难了,吃不到奶水,婴儿饿得哇哇大哭。一个军医从挎包里取出两袋奶粉,递给焦灼不安的男子,说:“我们走得急,只带了两袋,你快拿去,兑上开水,赶紧给孩子喝。”那男子接过奶粉,连连道谢,周围的群众也感动得不住抹泪……

  军医重新处理了加佳的伤腿,吩咐爷爷赶紧把孩子转到大医院去医治,因为,伤口感染化脓,危及生命,情况十分危急!

  月色朦胧,道路阻绝,爷爷无力转送孩子,心如刀绞,急得嘴上起了燎泡。疼痛如接连袭来的一次次余震,不断撞击加佳的身体,加佳忍不住了,开始大哭大喊。杜榧为驰援灾区的解放军带路,连夜赶回南坝。他抱紧女儿,只盼天色快点亮起来。

  早上,杜榧请邻居王道明帮忙,找来两根竹竿,扎上两只蛇皮袋,制成简易担架,把加佳抬到涪江边的临时渡口。过河后,六名年轻士兵跑来,接过担架。这几个战士属二炮部队,他们连夜急行军,赶到南坝后,一刻也没休息,立即投入救灾。狭窄的山道,崎岖难行,战士们踩着碎石,踏着荆棘,一路猛冲,把孩子送上高高的垭头坪。

  垭头坪有一条连通檬子树的村道,可以转往平江公路。由于南坝场镇路断桥塌,这条破烂不堪的村道成为进出南坝的唯一路线。几辆面包车停在村口,见到伤员,马上抬进车,立即开走。这是本地的农民志愿者,他们在大灾难中挺身而出,义务转运伤员。

  面包车载着这个微弱的生命,载着满车人极大的希望,在山间崎岖坎坷的土路上,一路颠簸前行。汽车马达声和杜加佳的呻吟,如一支悲伤的苦难曲,强烈地撞击着车上的每一个人。

  面包车在一个厂矿医院停下。医生检查了杜加佳的伤情,告诉杜榧,情况很不乐观,赶紧继续转院!半小时后,一辆大货车开进医院,载上十个孩子,一路颠簸,到达绵阳市九州体育馆。杜榧向司机道谢,司机摆摆手,说:“国家有难,人人尽责!我也只是做了很小的事情,用不着言谢啊!”

  此时的九州体育馆,安置了来自北川、平武和安县灾区的上万受灾群众,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涌进广场,送来衣服和食物,安抚那些惊魂未定的人们。一份份爱心在这里汇集,体院馆里涌动着人间大爱的热浪!

  体育馆外,停放着一辆辆救护车,随时待命。医生对伤员一一筛查。经过检查,他们认为杜加佳伤情严重,必须马上做手术。救护车一路呼啸,把杜加佳运送到绵阳市中医院。

  中医院内,到处是伤员和护送的家属,楼道和大厅早已人满为患,停车场也被改作临时病房。杜加佳被安置在三楼的妇产科病房。医生看了加佳的伤情,左下肢的肌肉完全坏死,要求立即截肢。爷爷不忍孙女小小年纪就失去腿脚,坚决不同意做手术,他说:“我每天为孙女按摩,感觉她的左腿血液在流动,能不能保住她的腿啊?”

  全国各地的医生赶赴绵阳,齐心协力抢救地震伤员。一名来自辽宁的医生听取了家长的意见,他能理解爷爷的心情,说:“能保尽量保,我们确实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消毒,输液。由于严重感染,医生一时不敢为加佳做手术。过上一会儿,医生就跑来看看伤员的情况。杜榧看到,因为劳累过度,有的医护人员在楼梯间小憩,一坐下就睡着了。

  最低39℃,最高41℃,加佳高烧不退,成天处于昏迷状态。“爸爸,放开我的脚啊,你们为啥压住我的脚嘛!”病床上的小加佳紧闭双眼,一遍遍发出呓语。

  盐水一滴滴输入加佳体内。尽管她还没苏醒,不留姓名的志愿者给加佳端来冒着热气的鸡汤,一勺勺喂进加佳的小嘴。这个志愿者不断安慰家属,要他们相信政府救治全部地震伤员的决心和现代医学的力量。邻床的大爷把鸡蛋递给杜榧,让他剥给女儿吃。

  地震四天后,许小芳历尽艰难,边走边打听女儿的下落,从平武县城赶到绵阳市中医院。拽紧昏睡中的女儿的手,许小芳泪流满面。医生为加佳的腿打上石膏,做牵引。由于高烧引起严重脱水,加佳生死难卜,病情已容不得半点耽搁。

  绵阳火车站发出一辆专列,满载地震伤员和他们的家属,向山城重庆风驰电掣般驶去。

  专列上,三四个医护人员精心照顾着加佳,给小女孩挂上了氧气袋。加佳仍然没睁开眼睛,她已经好长时间没进食了。昏迷的加佳不知道,这趟地震伤员专列,是重庆人民主动请缨后发出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不惜代价倾力支援四川!”

  “加佳不要哭,你已经到家了,阿姨们会好好照顾你的。”杜加佳从第一列伤员专列中抬出,被医护人员送上了开往重庆第六医院的救护车。

  杜榧记住了第六医院一个名叫余平的司机。余平把加佳接到医院后,给孩子送来衣服和巧克力。后来,加佳转院,医院本来没安排他开车,他主动找到领导:“这孩子是我接来的,我和孩子已经建立起感情了,还是让我来送吧。”他拿出200元钱,要杜榧给孩子买一点营养品,杜榧推拒不了,含泪收下了这名普通司机的心意。

  重庆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检查了杜加佳的伤情,迅速进行了清创手术。手术之后,她一直哭个不停,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暂时的痛或许避免了她今后残疾的危险。

  为加佳做手术的医生是刘博导。医院院长指示,不要吝惜好药,尽快治好孩子。消毒,清创,照片,医院还特意请来儿科主治医师检查孩子的内脏。高烧消退,加佳苏醒了,发出微弱的声音,向父母要东西吃。

  部队的炊事兵送来一大锅炖好的鸡汤和猪蹄汤,许小芳给女儿盛了一小碗,也许因为太饿了,加佳一口气喝完,还眨巴着眼睛,要妈妈再去端。看到女儿要东西吃,杜榧悬着的心搁回到胸膛,他伏在女儿的床头,美美地睡了地震以来的第一个安稳觉。在生活上,医院为伤员和家属考虑得十分周全,病人想吃啥就可以点啥,还发了一个微波炉,可以随时加热饭菜,不收病人一分钱。

  在病房里,加佳认识了一个小老乡――南坝镇高庄的郝梦霞,这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在震灾中臀部受伤,左小腿骨折。两个孩子分享着重庆市民送来的玩具和糕点,互相比赛,看谁在换药时哭的次数少。8岁的加佳是病房里年龄最小的伤员,天天换药,要剪去烂肉,特别疼,撕肝裂胆一般,加佳根本承受不了。许小芳不忍心看女儿受苦,每次让丈夫杜榧把加佳送到换药室。一个戴眼镜的志愿者姐姐常来陪伴加佳,跟她说话,分散她的痛感。加佳很听话,在扯出两嗓子后,志愿者姐姐叫她不哭,她也就咬紧牙关,真的不哭了。为了减轻加佳的幻肢痛,许小芳每晚为女儿揉另一只健全的脚,揉着揉着,许小芳不由得打盹,但是,只要醒来,就要接着揉。几天下来,许小芳的眼里布满了血丝。郝梦霞比加佳大三岁,要坚强些,护士为她换药,她不仅不哭,还能轻声背诵学过的古诗,感动得护士姐姐向她竖起大拇哥,也感动了加佳。加佳决心向姐姐学习,学她的坚强,学她的乐观。

  一周后,杜加佳被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有104名伤残的孩子住进儿童医院,床位已经满了,医院把加佳安置在四楼七室,为她加了一张床。在儿童医院的诊断书上,记录着杜加佳的伤情:“因地震致左下肢肿痛,流脓16天,左下肢广泛皮肤坏死,发黑,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一次次清烂肉,连续做了七八次手术。医生从加佳的小腿肚转移皮瓣,不幸的是,皮瓣全部坏死。再转移双皮瓣,终于看到一点点新肉。

  人间大爱,众手相传。山城人民喊出“川渝是一家”的口号,捧出滚烫的爱心,帮助每一个伤员。每个周末,重庆市工商局一位叫冯兰的阿姨为孩子们送来好吃的食物。名叫廖晴梅的大学教授给孩子们拍下一个个快乐的镜头。每天下班后,三医院的侯氏三姐妹跑来给孩子们补课,有时,还端来煮好的火锅,让大家品尝重庆的美食。一个叫涵贝的小朋友,请求妈妈到商场买来好多小礼物,母子俩一起把礼物送到爱心病房。“郝梦霞、付思文、杜加佳、文莎莎、路雪梅、杨静、杨冬梅……”涵贝一边念名字,一边挨个的发礼物,显得非常的开心。

  转到另一个病室,加佳又碰上两个小老乡,是南坝镇垭头坪村的吴伶柠姐妹俩。只要痛感稍有缓释,孩子们就要开故事会,你讲一段,我说一段,笑声飘出门窗,融化在炽热的阳光中。

  一天,飘洒一场细雨后,窗外传来清芬的甜味,引得孩子们用力皱鼻子,恨不得把清凉的空气全部吸进肺腑。好久没出去过了,病室外的世界多么诱人啊!几个孩子都想走出药水味浓重的病房,出去看看万紫千红的世界。加佳大胆地把孩子们的想法说给医生,医生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允许她们到楼下的花园里玩一小会儿。

  黄角树撑开繁茂的伞盖,雨后的斜阳透过楼群的间隙,把红红的阳光投射在草坪上。几只粉蝶在五颜六色的花朵间飞来飞去。喷泉开放了,喷出银亮的水花,煞是好看。这会儿,孩子们仿佛步入了童话故事里的乐园,每一只蝴蝶就像小红帽那样可爱,每一声鸟鸣就像白雪公主的歌声那样美妙,每一片草叶就像美人鱼的鳞片那样闪闪发光……几个孩子坐在树荫下,扬起笑脸,玩起拍掌游戏。

  “活着真好啊!”吴伶柠突然发出一声感叹。

  善感的女孩杜加佳听了这句话,心里猛然想起地震中遇难的同学,大大的眼睛里蒙上一层泪花……

  不久,杜加佳被转回平武县中医院。医生们为她做了会诊,她的病情令专家们忧心忡忡。加佳左腿的骨头分成两半截,变形了,没有生长,医学术语叫“骨不连”。县中医院毫无办法,只好把加佳又转送到绵阳中医院。各地的专家看了,都说这是医学上的一个疑难问题。

  父母神情沮丧,小女孩的情绪也一下子低落了。坐在轮椅上,加佳不说不笑,就连平时最喜爱的玩具熊,她也懒得去碰一下。 这天,加佳蜷在轮椅上发呆。突然,护士推着一个戴眼镜的阿姨进了病房。阿姨笑吟吟的,拉着加佳的手,问长问短。护士告诉许小芳,这就是八十年代名扬全国的残疾青年张海迪。张海迪陪着加佳说话,鼓励她战胜伤痛,加强锻炼,早日重新站起来。然后,抱着加佳的头,张海迪让摄影师拍下好几张照片。虽说对张阿姨的话听得似懂非懂,但是,加佳心上的乌云却散开了,她感觉自己肯定会站起来,会像地震前那样,在校园里跑来跑去!

  在绵阳治疗期间,杜加佳吵着要读书。每天,输完液后,她捧起志愿者送的画册,认真读着。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让妈妈教她读。读倦了,她的目光越过窗外的楼群,思绪像张开翅膀的小鸟,扑扇着,飞向家乡的课堂。

  绵阳市游仙区教育体育局的叔叔来医院看望伤残儿童,被杜加佳伏在枕头上放声读书的情景感动了。了解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愿望,他们把杜加佳和黄波接到游仙一小,插班复课。儿童节这天,杜加佳加入了少先队。读五年级的黄波被全班同学簇拥着表演节目。黄波说:“被人从废墟里救出后,国家免费为我治疗,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来到这里,老师同学对我像亲人一样。我觉得游仙一小也是我的家!”这情节,深深地感动了加佳,像一颗快乐而阳光的种子,埋进了小女孩加佳的心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创伤手足外科医院启动医疗救助计划,计划医治一批因地震手足伤残的灾区群众,总投入100万元。院长黎南庆,邀请全军肢体伤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钟桂午教授赴川,筛选该项目的救助对象,认为黄波、杜加佳、赵陈陈、田绍丽、郭玲、熊凤鸣、陈倩、史玲燕、刘鸿和何亚军共10人,伤势较为严重,应尽快接受手术。从四川赶赴岭南,杜家一路感动,心里念着祖国的好,念着同胞的好。南海医院把10个孩子安排在特级病房里,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白天,医院精心安排伙食;晚上,护士都会来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切除左腿的小骨贴在大骨上,杜加佳的手术非常成功,原来断开的骨头基本连接。

  接下来,在香港红十字会资助下,杜加佳住进德阳红十字医院,接受香港专家的治疗。专家断定,加佳的左脚神经坏死,踝关节不会生长了,随着右脚的正常生长,两只腿难以平衡走动。医生为加佳配制了矫形器。这得练习行走。开始,从轮椅上下地,加佳拄着拐杖练习,摔倒过好几次,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坚持下来了。不久,医生不许她拄拐杖,强行要求她戴着矫形器走路。皮磨破了,腿走疼了,她还是咬牙坚持住了。

  在德阳,杜家人同样感受到温暖心怀的关爱。潘德林,香港红十字会派来的骨科专家,30多岁,成天笑眯眯的。他为加佳做了三次手术,植骨,加钢板,非常细致,认真。一次,他来南坝看望一个叫吴春香的小伤员,杜榧执意请他吃饭,而他说什么也不答应,反复向杜榧解释:“我们是医生,不应该给病人添麻烦!”蔡婆婆是医院的保洁员,做完该干的活,老人家就主动帮着护理加佳,家里煮了好吃的饭菜,总不忘给小加佳端来一碗。廖阿姨、李春燕和刘燕等医生常对加佳进行心理辅导,为加佳补习文化课。

  杜加佳的伤脚渐渐康复,带着全国人民的爱心,带着社会各界的温暖,一家人回到平武南坝。

  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倾情援建下,2009年10月,南坝小学的建筑全部竣工,师生们欢天喜地搬进牢固而又美观的新校园。

  因为行走不方便,家长必须送加佳上学。从黄连树板房到南坝小学,有一道上百级的石阶,陡直而曲折。

  开始,是父母轮换着背加佳往返校园,爬上石崖,往往会累得冒汗。后来,父亲要忙于修建房屋,母亲怀了孩子,接送加佳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婆婆爷爷的肩上。婆婆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时不时要去住院,爷爷又只得到医院去照顾婆婆。这时,加佳只好自己上学了。

  向下走,还比较顺当,也不太吃力。但是,一个被评定为三级残废的儿童,要爬上高高的石崖,确实不容易。每次,走上石阶,加佳行动不便,走走停停。最后几级,她伏下身子,把手撑在石阶上,手足并用爬上去。下雨天,石阶溜滑,加佳不敢走捷径,要从一道斜坡绕到学校,多走近600米的路程。尽管如此艰辛,加佳仍然喜欢上学,因为,她觉得,学校是她和同学们真正的乐园。

  在班上,加佳很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写得工整。课余,喜欢和小朋友打乒乓球。在她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一点点灾难重创的悲伤,而只是阳光的脸庞和文静的笑容。

  回到家里,加佳会帮着父母做一点小事情,最喜欢做的,是喂鸡。

  春天里,许小芳从街上买回十多只小鸡,毛茸茸的,很可爱。加佳主动协助妈妈,细心照料着这群小宝贝。小鸡在草地上啄食,她会蹲在一旁,静静地看。小鸡该进木笼了,她要给鸡崽喂水和饲料。她切的菜叶,比妈妈切的还要细,是小鸡最喜欢吃的。鸡群中,有一只带残疾的,腿弯曲而软弱,难以站立,更别说行走。加佳对这只鸡格外照顾,不关它,有了剩饭剩菜,先倒在它面前。

  这个板房区里的阳光女孩,她的勤劳,她的孝顺,她的坚强,父母看在眼里,邻居们看在眼里。

  一天天的,鸡们长大了。加佳也在成长,但是,她却有正常儿童体会不到的烦恼,因为,右脚长个不停,左脚停止生长,让她走路很难受。也许是年龄小吧,她没有因为自己有残疾而失望,老是对爸爸妈妈说:“再过两年,我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了,就可以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跟同学赛跑了!”

  正是怀着要变得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正常行走的愿望,不用父母催促,杜加佳能自觉坚持锻炼。

  春节过后,山头的残雪消融。暖风一吹,漫山遍野的野樱桃花和坡地上的油菜花开得蓬蓬勃勃,醉人的花香弥散在山乡的每个角落。

  板房的空地上,杜加佳托举着爸爸给她做的小风筝,她要把风筝放飞到高高的蓝天上。上次手术很成功,加佳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又能下地行走了。

  板房里,传出婴儿的啼哭,许小芳发出哦哦的声音,给新生的儿子喂奶。

  板房的菜地上,爷爷挥动锄头,刨挖泥土。他要在这块土地上种满瓜豆。在他挥洒汗水的间隙,他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水灵灵的黄瓜在绿藤上荡秋千,风儿吹拂,成串的豇豆像老人的银白长须,飘飘摇摇。

  新场镇富丽妖娆。在自家工地上,杜榧指挥工匠浇筑第三层楼板。汗水砸在砂浆里,他的心里却开出幸福的花朵。用不了多久,全家人就可以告别板房,搬进新楼了!

  燕子舞动春风,春风舞动柳梢,柳梢舞动阳光。

  在明媚的阳光下,杜加佳的小风筝悠悠扬扬瓢起来,她那小小的心儿,也随风筝高飞。裹满阳光的小女孩,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与许多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人一样,走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顺畅!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