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9 21:16 浏览 N 次《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诗歌2~4小节,理解“三叶虫”、“山巅”、“化石”等词的意思。通过说句子,编儿歌等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理解诗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些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
同学们,大家喜欢大自然吗?我们生活在人间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好的世界。(师播放多媒体录像《大自然景观》截选,师一旁配以优美的解说词)
1.我们的大自然美不美?在大自然中,我们人类主要靠什么进行交流?(用嘴说话)人类说出来的话就叫做什么?(语言)。其实啊,大自然也会说话,它也有自己的语言?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文的过程中解决)
二:整体感知。
听老师配乐范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那几种事物?他们分别在哪几小节?
三:学习第四小节
在全文中,你认为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小节?(公认第四小节)那么,咱们就先向最困难的学习段落挑战。
1.读第四小节,指导同学们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叶虫”: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三叶虫生活的年代及环境。
“化石”: 出示课件中老师收集的化石图片,做直观了解,并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三叶虫的化石图片。
“山巅” 用肢体语言解释:身子是座山,头顶就是山巅。
“喜马拉雅山”:调动学生的知识库存,对这个知识点做出解答。借机向学生推荐少儿科普读物。
3.生再次读文,对小节提出疑问。
4.师整理出重点问题,并用多媒体出示: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山巅发现“三叶虫”化石,就能说明哪里曾是汪洋一片?
(i)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三叶虫生活的环境,解答疑难。
(2)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相互间进行补充。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6.师出示句式,练说一句完整的话:
这一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 ,它告诉我们 , 因为 。
5.学习拓展:多媒体演示地球的造山过程。
四:指导学生用学习第四小节的方法,学习3、4两小节。
1.小结学法:
(1)这两小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它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2.带着这两个问题,小声读3、4两小节,读完后,小组合作讨论。
3.请学生任选其中一小节进行汇报。
(1) 出示实物蝌蚪,(2) 观察它游动时的样子,(3) 说说像什么?指(4) 导朗读第二小节的第一句,(5) 并请同(6) 学们也用“像”造个句子。
(2)请学生观看不同的精美风景画面,说出它属于哪个季节。理解不同的季节就会有特定的不同的景色和现象。
(3)生在汇报第三小节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如果”造句。
(4)用句式总结第二、三小节:这一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 ,它告诉我们 , 因为 。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四小节。
五:师小结,启发谈话: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六:编儿歌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得的课外知识,模仿书上的表达方式编儿歌。
例如:你看那天边夜晚的月儿,
周围出现一个圆晕,
这是在告诉人们
明天,大风就会刮起。
八:结合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指的就是大自然中的各种现(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九:配乐朗读全文。
&2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学生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
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
学生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
10、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观察思考
11、指导朗读
我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请同学们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感情。先读一读,再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谁来把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你们平时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3、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小节小诗。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教学设计二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3[教学目的]
德育点:懂得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能力点:掌握本文安排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知识点:品味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品味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2、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说明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介绍物候知识。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2、课前可安排学生到自然景区游览;收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安排两课时。
[教具设备]
1、 幻灯机;
2、 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到底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看谁先读出下边的多音字。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
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
四、阅读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
点拨: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五、把握语脉
思考、讨论1. 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幻灯片投影)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学生交流:①(1―3) ②(4、5) ③(6―10) ④(11、12)
思考、讨论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投影)
学生交流: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这样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齐观。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
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后面部分都是基于第一部分的概括综述。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逻辑性极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4《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学生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
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
学生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
10、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观察思考
11、指导朗读
我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请同学们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感情。先读一读,再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谁来把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你们平时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3、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小节小诗。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2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6
- 06-09· 伊神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 06-04· 给我的兰博
- 06-03· 北京雅士林环境仪器有限
- 06-02· 2011年02月14日
- 06-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
- 06-01· 最好的金刚经解读版本—
- 06-01· 评论 (
- 06-0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06-01· [转载]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
- 06-01· 经设计编皮革家纺油标志
- 05-30· 世界经典4
- 05-30· 【转】 十大品牌
- 05-30· 从领带之都到真丝之都嵊
- 05-30· 2011-03-25
- 05-29· 2010-11-29
- 05-29· 兰博网络|网站建设|网站推
- 05-29· 曝动作特辑-甄子丹化身“
- 05-29· 第22届中国兰博会正式落户
- 05-29· 第一滴血之兰博5电影名刀
- 05-28· 呵呵!!!!加佳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