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自然的文字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4 08:06 浏览 N 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板书)24 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
(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
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4.听后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
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4.齐读第一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
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
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
(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
(4)齐读第5节。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
(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
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
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自由读小诗。
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
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
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
五、课外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
星座 辨别方向
云 观察气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神奇魅力
花岗石 地质变迁
教学反思:
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环节中设计“阅读小诗和续写”就在于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
在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我想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的不足,还有许多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这将促进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板书)24 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
(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
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4.听后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
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4.齐读第一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
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
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
(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
(4)齐读第5节。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
(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
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
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自由读小诗。
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
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
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
五、课外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
星座 辨别方向
云 观察气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神奇魅力
花岗石 地质变迁
教学反思:
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环节中设计“阅读小诗和续写”就在于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
在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我想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的不足,还有许多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这将促进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上一篇:唯众家族“给力2011迎新会”之开场篇 下一篇:兰博2号
相关资讯
- 06-09· 伊神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 06-04· 给我的兰博
- 06-03· 北京雅士林环境仪器有限
- 06-02· 2011年02月14日
- 06-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
- 06-01· 最好的金刚经解读版本—
- 06-01· 评论 (
- 06-0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06-01· [转载]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
- 06-01· 经设计编皮革家纺油标志
最新资讯
- 05-30· 世界经典4
- 05-30· 【转】 十大品牌
- 05-30· 从领带之都到真丝之都嵊
- 05-30· 2011-03-25
- 05-29· 2010-11-29
- 05-29· 兰博网络|网站建设|网站推
- 05-29· 曝动作特辑-甄子丹化身“
- 05-29· 第22届中国兰博会正式落户
- 05-29· 第一滴血之兰博5电影名刀
- 05-28· 呵呵!!!!加佳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