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内衣 > 有一种娴静温雅女人心叫《蓝》

有一种娴静温雅女人心叫《蓝》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1 07:26   浏览 N 次  
朋友、知性女作家陈蔚文新书《蓝》新鲜出炉 有一种娴静温雅女人心叫《蓝》 从蓝到蓝

文/鱼丽

《蓝》陈蔚文著,2007年8月出版(上海远东出版社)定价:20

随笔集分“有声”“清欢”“行涉”“解意”“关情”五辑,手绘插图多幅,

女性随笔的写作,多从感性出发,因心思缜密、下笔温婉,写来写去,便似涓涓细流,最后汇聚成溪。成河。碧蓝澄澈。

这其中,有写得用心、用力而又优秀的。

当年,我一心只读夫子书,是一茗断喝,快看看外面的天空。于是,我推窗看景,见到了她们——一群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女子。宛若盆池种水红。她们用文字构筑内心世界,用感性文字梳理情感时空,又用笔端书写生活的艺术。界面异常清新。蔚文是其中之一。

蔚文籍贯兰溪,因她父亲对故乡感情,在她书中对兰溪也有念念提及,我没去过兰溪,却知那是优雅、美好的代名词。明清之际,李渔以生活讲究优雅情调立世,兰溪亦因其特立独行而闻名。蔚文呢,则深蕴兰溪女子的娴静与温雅,她的文字,慢慢读来,宛若一曲颈长瓶静抱花于怀中。偶尔停顿下来,读到佳句点缀,仿若可以吹皱一池春水。这是我合拢书稿后的阅读感受。再翻开书来,直面文字,我仍服膺于这一点。因而让我想见兰溪此地,是木兰花慢,亦是醉花阴处。

兰溪,除优雅之外,还是一个有着狐仙之气的小城。这,我亦是从蔚文笔下才得知。而在蔚文的文字,也似兰溪小城,有着别样的异质——我觉得蔚文的不同就在于,她对底层生活普通人的关注,对边缘人的心态、情感、意识的把握(冬夜守门人、发廊店主、盲少年、路经的女人)。还有亲情。死亡。这使她的观察阅世的视角有了向下俯视的力量,文字顿然也朴实厚重起来。这一点,是有些闲来院中紫藤花下喝茶的女性随笔写作者所不能抵达的。比如《乡间》(我最喜欢的一篇:路边山坡的这些坟,它们热闹地挨挤着,户户庭阶明亮,令人觉得死,或者真是另场安喜)。比如《良辰》(如此好的句子:春节像只徐徐走近的兽,已经闻得到它愈来愈浓的体味了);你以为她只会桃红配柳绿,但,却间或有一抹沉重的暗紫或黑色加入进来,这就使画面呈现的质感不同。仿佛是明末才烧出的茄皮紫釉,泛一点蓝。

她有浓重的20世纪70年代怀旧情绪。对此,美术出身的她笔触也轻,是漠漠轻寒上小楼。往实里说,她恰到好处的撩拨起作为同代人我的情绪。她怀念梅艳芳、刘文正、张国荣、齐秦等人,怀念她的寂寞公路、青春校园,既写出了70年代人的青春期所曾拥有的梦想,也写出了70年代人的不安、惶惑、惆怅。语虽雅,意不一定平。我默默回想了一下,同为70年代的女子,是有着她笔下的眼泪、发呆、傻笑、日记,下了一百遍但从实现不了的决心,比纸片脆薄的誓言,数羊也无效的失眠,乱蓬蓬的所谓感情。那时拥抱的是整个的自己。简单、快乐。蔚文的笔知情解意,带着我温习河对岸荒凉的青春和自己。

蔚文家常,我也家常。但不一样。她旅游、写作、读书,听歌,均能见出家常的影子。家庭于她的份量。而且艺术。蔚文,更精于生活的艺术。你看她在“清欢”一辑里,如何以优雅艺术对付食物之间的琐琐屑屑,就可知她内心对生活所持的态度。其实,我更欣赏蔚文在文中流露出的这种俏皮味,像只顽皮波斯猫。对于一个以伏案写作为常态,而又要居家过日子,并打理事业的女子来说,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一种有韧劲的书写,是对生活一种柔软的对抗。柔软,不坚硬,不易折,不纯粹对抗,这样才能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蔚文说,不可能一开始就是蓝。而我却以为,即使一开始是蓝,也只是另一种蓝,依稀淡薄、飘浮渺然,如梦想高悬于蓝天。而要想成就大的梦想,必须从蓝到蓝。这中间要经历很多的曲折念想。多年以前,曾读过一篇外国小说,名字叫《深蓝》,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书名却深烙于心间。于蓝而言,深蓝是一种境界,一种深度,犹如溪之于海。

蓝,不仅是苜蓿草、鸢尾花;蓝,还应是大海、高原一隅。是精神视域的开阔地。从蓝到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覆盖,而像是体会一段光阴流逝的美感,最终是超越,是与精神视域的契阔相知、相映相契。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