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公共课现代汉语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luyued 发布于 2011-01-31 15:12 浏览 N 次关心中国语文生活
——关于大学公共课现代汉语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主讲人: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 谭代龙教授
主持人: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 晏红副教授
参加者:赵彦春教授,晏红副教授,各专业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
时
间:2010年5月11日 地
点:图书馆六楼会议报告厅
1 引言
旧闻一则:
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
“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记者昨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北京晨报》2007年05月10日)
2
鉴于当代大学生母语水平不高的现状,全社会都提出了要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的要求。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大学语文或者与大学语文相关的汉语类课程。
民间的呼声和官方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提高他们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感情和兴趣,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汉语修养,在外语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中尤其受到重视。根据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我国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母语水平,要求学生修学中国语言文学的主干课程。在早年的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中国语言文学的主干课程设置较多。例如据1950年代的老北大外语专业毕业生介绍,当时的北京大学外语专业开设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有些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还是由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亲自讲授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课程体系不断调整,中国语言文学课程在整个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课程门数逐渐减少。但几乎全国所有高校的外语专业都还保留着现代汉语这门必修课程,授课时数也日趋统一、稳定,基本上都是36课时。
3
尽管从民间到高校,到政府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但是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现代汉语课程开设状况相当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收获不大等方面。学生方面的原因又影响了授课教师的上课情绪,授课教师普遍不愿意承当这类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因此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本门课程,有的学生实际上也放弃了对该课程的学习。
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四川外语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如下一些情况:课程编排在大一,内容没有大的变动,与中学语文差不多,学生没有新鲜感。学生认识不够,认为外语专业学汉语干什么?教学任务有改变:过去还要承担普通话教学任务,现在逐渐不具备这个功能。相关系部和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视也还不够。但据我们的深入分析发现,以上原因都是表面的现象。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教材问题。以四川外语学院为例,教材采用的是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该书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深受广大中文专业师生欢迎。但是,实际情况表明,类似教材,如另一部影响重大的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都不适合于公共课的现代汉语教学。当前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不少师生都反映它不怎么讨人喜欢,也不怎么受人重视,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热情不高。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有教材内容编写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讲授方法不当的原因。
3.1 冯桂华《现代汉语“因材施教”的设想》
我们引用冯桂华《现代汉语“因材施教”的设想》里谈到的几个观点。冯桂华提到,首先是教材内容的问题。构成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是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块,它的知识层级复杂、分类繁细、概念众多,形成多层次的概念集合,加大了教学与学习的难度。另外,现代汉语的内容还存在严重重复且缺乏变化的现象。如基础知识——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等在中小学都已接触过;其后各类教育中的现代汉语编排体例仍跟中小学差不多,先下定义讲概念,再列一些例子作说明。许多教材的例子,非常陈旧,基本不引用八十年代以后文章、作品的例子。理论也缺乏前沿性的东西,如语法以传统语法为主,修辞格仍只有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学生都认为是“炒”中小学的“夹生饭”,一点儿也感受不到“现代”的气息。
3.2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合适的教材?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尽管课程都有设置,但汉语水平下降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社会上常有关于语言文字的惊世之语出现,常有奇谈怪论博得满堂喝彩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表明,对于母语仅仅是重视是不够的,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环节,从而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把工作落到实处。
问题逼着我们要去研究问题,寻找出路。那么,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合适的教材呢?我们认为,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考虑这个问题。作为公共课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汉语语言学专门人才,也就无需依照专业教材来设计教学内容。我们来看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光明日报》1988年2月16日《语言文字》副刊登出一篇题为《中华母语及其教育科学化》的文章:
中华母语是汉民族在其生活的文化土壤里创造的智慧语言,它具有其他民族语言所没有的特点。许多西方语言学家如索绪尔、高本汉、布龙菲尔德等人,都作过恰切的评价。他们认为汉语是一个“完善的表词文字体系”。“文字就是第二语言。”“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
科学地分析研究母语交换的特点,开发智力的规律,有利于指导全民族的学习和应用。任何语言都是各民族的先人们运用感官神经获得事物信息和处理信息后的产物,各民族的生理构造与机能是大致相同的,因此他们创造的语言也是大致相同的。例如,有声语言都是由音素构成的。西方拼音语言以很明确的音位观念来表达认识,各个音素间的界限很分明,音节结构比较复杂,故它的辅音很发达,元音很自由。为使其音素所承载的信息准确、丰富,它往往需要加词缀,以及性、数、格的变化来区别。汉语的有声语言也是由音素构成的。最早也曾用分明的音素表示概念,例如在甲骨文字里就已有大量的纯粹表达音的假借字。
但是先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音素分明、音节复杂易变的有声语言,不利于发声及信息的传递,于是逐渐地将音素分明的有声语言演化为元音辅音有机浓缩成一个声音的有声语言。在古代虽然有人想把汉语的音素分解开来,让辅音、元音各自分开,也不能被全民族所接受。例如明代的昆山腔,它在演唱时即是把汉语字的音素分解开来。这样它有音却听不清字,人们称之为“水磨腔”。汉语的音素分解后不符合汉民族的发声习惯,更不能简洁、准确、明晰地表达概念,说起来十分费力,听起来却模糊一片,失去了信息交换的价值。汉民族的言语系统早已进化到直接用元音辅音融为一个声体的层级。这种语言发声的方法是人在婴幼儿时习得的,它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渗透了中华民族每个人的细胞。
文字是有声语言的符号。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最早都是形象符号集。那时一个图形表述的是一个全息形象,缺乏规律性统一性。有些图形复杂不易画准确,表达的信息不是共同的认识,就不能自由组合与交换。于是,文字便向着能表述准确信息及大信息量,以及具有通用性规律化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文字由各个音素共同承担,那就是印欧语言。一个是将字形表意与声音结合起来共同承担,那就是汉语。
为使汉语文字的形体规律化、通用化、形象化、自由化,使形音有机融合,先民们发明了以笔划拼构图形表字的方式,即以最简单的点、横、撇、竖、捺等笔画组成表述全息形象的图形。这是一种以少量的笔画组成众多象形字的方法。它构成的图形不易混淆,表述的信息却能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却大而具有规律性,易为人们所传习,既能表述简单的信息,也能表述难以描述的复杂形象的全部信息,还能像自由电子一样,根据事物间的组合规律进行自由组合,去创造、表述获得的新信息的词语,从而扩大了文字表述信息的自由度,提高了信息表述的准确度、简洁度。
这篇文章想论述一些观点,然而文章本身问题就不少。
吕叔湘先生说:稍微有点语文常识的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懂”,例如:1.汉语是一种语言,怎么又是一种文字体系呢?2.怎么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呢?那么一种外国语又是第几种语言呢?3.什么叫做“母语交换”?有些什么特点可以分析研究呢?
越往下看,问题越多。只举一个例子:本篇有11处提到“音素”,这“音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作者说:西方拼音语言的各个音素间的界限很分明,它又往往需要加词缀以及性、数、格的变化来区别。这说的是怎么回事?又如作者说:“汉人的祖先认识到音素分明、音节复杂易变的语言不利于发声及信息的传递,于是将音素分明的语言演化为元音辅音浓缩成一个声音的语言。”这又说的是怎么回事?通篇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句是稍有语言常识的人所能理解的。没有这种常识的人当然更是一片模糊,只看见五花八门的没有定义的名词术语,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了。总归一句话,对这种文章, “疑义相与析”是绝对没有希望,只有“奇文共欣赏”了。
“写这篇文章的人当然是个知识分子,很可能还是‘高知’,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叫人无法理解。说实在的,在我们的知识分子中间,对语言文字缺少常识性理解是并不少见的。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因为对合理的语文政策的阻挠常常来自他们。有人会说,不是现在的中学课本里隔三间五有‘语文知识’课吗?以后的情形会好起来的。可是我不敢这样想。
因为那些‘语文知识’课都讲的是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某些句子格式的分析和运用,是我称之为微观语文知识的东西。至于宏观语文知识,这些课本里是不谈的。什么叫做宏观语文知识呢?我以为至少应该包括:语言是怎么回事?文字是怎么回事?文字和语言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有的语言能用拼音文字来书写,有的语言不能?汉语除了能用汉字书写外,是不是也能用拼音字书写?为什么直到大约七八十年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是这样一种畸形现象:嘴里说的是方言,笔底下写的是文言,两不相干?
这种情形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种情况不能适应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需要,因而要进行改革?哪些方面的改革已经成功或正在推进?哪些方面的改革还迟疑不决,止步不前?汉字要使用打字机,以及通过打字机使用电脑,是不是必须经过汉字形体的分析编成号码?因而不能脱离专业化,即限于一批以此为职业的打字员,不能通过拼音打字,打成汉字,使电脑这个一切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普及到每一个会说汉语普通话的人?这一系列问题,其中的是是非非,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答案。(请看《语文建设》1990年2期64页《受留学生青睐的中文信息处理课》)这就是我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
这样的语文知识,我认为每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中国人都应该具备,正如他应该知道他的身体里有脑、心、肺、胃、肠、肝、肾等器官,各自起什么作用一样。这样,像前面转录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文章就永远不会出现了。”(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第41~43页,语文出版社,1992)
吕叔湘先生说:“至于宏观语文知识,这些课本里是不谈的。”那么,中学的语文课本里不谈,我们为什么不在大学的语文课本里谈呢?现有的现代汉语教材过分关注了微观的知识,而较少关注宏观语文知识,较少关注生活中的语文需要,较少关注新时期的语文新问题。
4 语文生活
现代汉语课程和教材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中国语文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活动,关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要将语言文字学本体的研究成果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为现代语文生活服务;要密切关注本门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发掘存在的问题;要分析语文生活的要素,各项要素的现行制度、问题、形成历史、研究情况;要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工具、新的理念的出现,人们对语文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概括地讲,所谓语文生活,指的是现代中国人生活中所需要了解的、需要掌握的、需要应用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这些语文知识和技能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现代语文生活。例如语文现代化的问题,语言规划的问题,语言资源的问题,语言测试的问题,中文信息处理的问题,等等,都应该关注,都应该让当代知识分子熟悉、知晓。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教材中体现,以实现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4.1 语文现代化
我国的语文现代化,目前主要是指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包括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实现中文信息处理电子化等方面的内容。语文现代化为的是给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社会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便利的条件。
4.2 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是语言学家威因里希在1957年首先提出的,1958年,豪根将其引入学术界,并在规范语言学的意义上进行定义,认为语言规划就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语言规划的核心是在使用的形式中对.选定的语言形式进行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语言规划的性质、内涵等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取得了独立的学科价值。现代意义上的语言规划又称为“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文现代化,等。指的是人们根据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其形式和功能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调节和改进,是对现行语言文字的一种人为的干预,是政府主导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从人类历史上来看,在未术语化和理论化之前,语言规划就已经存在。在国外,罗马帝国实行的“书同文”政策,意图在于确立拉丁文在各民族语言交际上的统治地位,就是古代语言规划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在我国,秦始皇将六国文字统一于小篆,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语言规划运动。
4.3 语言资源
我国学界讨论的“语言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各种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各种语言词典等。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实际需求的加大,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视语言为问题逐渐转向将语言看作资源,进而发出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呼吁,这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4.4 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初步设想
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出发,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公共课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体系。具体可以设计哪些内容,需要经过较大范围的调查研究,需要经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包括相关专业的学生的讨论。我们初步考虑到几个大的系列,试分述如下。
第一系列:语言问题
本系列的教学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语言观。其中包括:
1.世界语言:概括介绍世界语言的分布现状、历史,语言的类型,特点等等情况。
2.中国的语言:概况介绍中国境内语言的分布现状、历史,语言的类型,特点等等情况,以及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弄清楚如“56个民族是否就有56种语言”之类的问题。
3.汉语方言和普通话:讨论汉语方言的状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如何学习、提高普通话水平。
4. 文言和白话: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并讨论如何提高表达水平和阅读古书的能力。
5.汉语与外语:讨论汉语和外语的接触、碰撞以及相互吸收的问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英语等强势外语对汉语的影响等问题。
第二系列:文字问题
本系列的教学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字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文字观。其中包括:
1.世界上的文字:概括介绍世界文字的分布现状、历史,文字的类型,特点等等情况。
2.中国的文字:概括介绍中国境内文字的现状,重点介绍汉字的有关情况。
3.汉字与中国文化:分析汉字所承载的中华历史文明。
4.汉字的结构。
5.繁简字问题:分析汉字的繁简问题。
6.汉字与书法。
第三系列:语言文字辅助工具
本系列讨论汉语汉字的辅助工具,要求学生掌握并理解其形成历史和制定原则。包括:
1.阿拉伯数字:了解阿拉伯数字是如何进入汉语书写系统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2.汉语拼音方案:了解汉字注音历史,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过程和制定原则,并熟练掌握,使之更好为自己的语文生活服务。
3.标点符号:了解标点符号的形成过程和制定原则,掌握各种情况下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四系列:语言文字新现象
本系列讨论当代生活中的一些新现象,包括:
1.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形成历史,讨论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网络语言现象。
2.字母词:字母词指的是用外文字母(主要是英文字母)书写的汉语词汇现象,如VCD、DVD、CT、维生素C等。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字母词,既要保持汉语汉字的健康发展,又要让语言文字更好地为当代语文生活服务。
第五系列:日常语文生活
本系列主要讨论一些语言使用中应该重点注意或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掌握的基本语文常识,包括:
1.汉语禁忌语:要讨论说话注意场合的问题,哪些词汇是不能随便说的,哪些词汇是只能在特定场合用的等问题。
2.汉语熟语:熟语是汉语中的一类重要现象,熟练掌握对于表达有重要作用。
3.汉语的韵律:了解汉语韵律的特点,进而学会欣赏汉语的韵律美。具体如汉语近体诗的格律等。
4.语文工具书:了解并学会使用各类汉语工具书,以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语文难题。
5.中国的古书:中国的古书数量众多,是中华民族的宝藏。当代知识分子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了解古书的基本情况,并了解阅读和使用古书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六系列:语言文字理论与应用
本系列主要是讨论一些宏观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研究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包括:
1.汉语语言学的现状和历史:了解现有汉语语言学知识的产生历史。
2.中文信息处理:这是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领域,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
3.国家语文政策: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类语言文字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战略高度的语文宏观规划问题。
4.语文教学问题:讨论包括大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5.现代语文测试研究:语文测试是当前语文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HSK,ZHC等。讨论如何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测试,以促进全社会语文水平的提高。
以上考虑还是初步的,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各位朋友的指导。我们希望以此为讨论基础,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体系,并深入研究每一个话题的内涵,进而编写出真正实用并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大学公共课现代汉语教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文修养贡献力量。
推荐的网站:
中国语言文字网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学语文
http://www.jingpinke.com/html/zt/20090828/index.html
讨论环节
晏红老师:刚才谭老师从专家的角度、在专家的层面对语文进行了一番专门的思考。今天我们大中小学的语文在专门的、专业的层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我是研究文学的,只能从门外汉的角度对谭代龙老师刚才所谈的当今高校大学语文、现代汉语教学的问题作一番思考。我自己是学文学的,强调一个东西,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将语言作为一种知识、一种技能。当然这个问题上可以见仁见智,不过恰恰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在文学研究方面也特别强调语言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意义。陈平原当年就提到,要真正搞懂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换,如果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切入,是没有办法谈清楚的。但是他又知道,他不是搞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只有专家才懂,所以他是不能谈的,他没有办法去谈。后来他的一个博士弟子王峰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了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因为归根到底传统文学就是古代汉语的文学,现代文学就是现代汉语的文学。所有的问题都要归结到语言那个层面。
我认为我们中文讲坛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学层面,还有一个语言的层面,今天谭代龙老师所讲的就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应该是合二为一的。如果把它们剥离开,可能在两个方面都会出问题。在文学方面它会变成虚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一个实在的根基,但是语言可以成为它的根基。相对的,在语言这个层面,如果仅仅把语言当成一种知识和技能的话,它势必会对我们产生负面的影响。刚才我们不是在谈语文生活吗?生活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它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当然我们也不否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但是从我个人的层面来看,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将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下面欢迎同学们畅所欲言。
同学一:我想谈四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中也很重要。假如不懂语音的话,可能会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对于语言学方面的学生,加入汉语与印欧语的比较也很有必要。第二,修辞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第三,这门课程还可以加入名家作品和古典作品的欣赏。第四,介绍一些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也很有必要。
谭代龙老师:要说好普通话,不一定需要很专业的语法知识和语音知识。我们这门课不能讲得太深,也不能讲得太浅。而且我们这门《中国语文生活》课的目的也不是要把大学语文和文学类等课取代掉。川外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主要开设了《现代汉语》《古代诗文选》《写作》三门课。我们这门课主要是取代《现代汉语》,而不是把其他课都取代掉。
晏红老师:语文生活我的理解是在语言学的层面,语文和生活结合还是比较多的,就像吕叔湘等专家在谈语言问题时,也是把语言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同学二:大学语文不能仅仅是高中语文的延伸,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就我而言,我宁愿读一些名家的作品的原文,也不愿去读课文。再如我们的语文教材,缺少对社会环境和现实的一些关注,而是仅仅在谈语言方面的问题。第二,有没有消失的文字?因为文字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的,某些文字的消失可能代表着相关物质和文化的消失,就像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前农业社会中跟农村生活的相关的一些事物正在渐渐消失。第三,中外语言对比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拗口,就像“不去”这个词,我们不会两个去声一起读,而是作一个变调,读成“不去”。而西方的语言就没有这个变调,没有这方面的优点。
谭代龙老师:你说的这个变调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商榷。我们汉语的变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是不能就此认为西方语言就没有这个优点。我们说汉语的人,肯定认为自己的语言最好。当年赵元任先生就说到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对他说:“瞧我们汉语多好,说到玫瑰这个词就仿佛闻到玫瑰的香味,不像英语和德语等等外语,说到这个词一点体会不到这种香味。其实我们反过来想,英国老人和美国老人看到“玫瑰”两个字,也不会闻到它的香味的。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的语言具有这样的长处。
对于古典文学欣赏的问题,看一下人家的介绍还是可以的,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但是当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欣赏水平提高的时候,再看人家的观点,可能会觉得别人的观点会束缚你的观点。你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去看文学作品,发现并不是人家说的那个样子。
就像我的《诗经》这门课,我编的那本教材《诗经通读》,基本上不会去作什么赏析之类的东西。我只会告诉你,你去欣赏,自己去欣赏。如果我要是告诉你的话,那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你看到我这个赏析以后再去看那个作品,就会感觉“真是赏析讲的那个样子”,他怎么说你就会觉得是怎么样,因为你已经戴上了一幅有色眼镜。
晏红老师:刚才我们提到语言的拗口不拗口的问题。这个可以从汉语和汉字的特点来做一个考虑,就是节奏和韵律。我们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诗意的文字,我们经常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诗歌,而是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诗。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刚才讲的“玫瑰”的想象,另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拗与不拗的问题。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确是不拗的,因为它一拗节奏就要出问题,韵律就要出问题。古人写诗的时候,平仄是有讲究的,一“拗”它就要“救”。怎么样“救”呢?要么换一个字,要么就改变一个调。所以我感觉我们的语言文字,深入进去的话,不仅仅字面上的意义的问题,还有声调本身也隐含着一种精神方面的意义。
这依然涉及到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水库。”我们这个民族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个水库里面生发出来的。
某位年轻教师:我在讲授《现代汉语》这门课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确实处在一个很痛苦的状态。我感觉不能光强调老师讲什么,也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我给我的学生讲课的时候,就会提到对外汉语教学、网络字等比较热门的话题。还会提到我们汉语本体研究的研究状况,给学生做一个介绍。每一次课我都会给学生介绍一位国内外的语言学家的故事。川外的学生学习的语言不只两种,我在讲课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做语言间的对比。
谭代龙老师:你提的建议很好。可以发邮件给我。但是我们的教材也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但是我们作为老师,有责任引着学生走,然后适当地考虑学生的诉求。我们的教材不仅是面对“90后”,10年后还要面对“00后”。
下面欢迎赵老师给我们发言。
赵彦春老师:我也只能从门外的角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谭老师做的这个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的语文教育的改革,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是相当必要的。但是我们教学生,应该教他什么,我们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我觉得谭老师《中国语文生活》做得很不错,而且很新颖。但是我们还要有几个界定,中国语文包括哪些层面?一个是语言学的,还有一个是关于文字的和关于文学的层面。另外就是如何上课、如何交流的问题。首先要有一种灵活的方式,比如说这个课程可以作为一个手册或者作为几讲,如果按照传统的切割作为16个学时,或者20个学时,要贯彻下去的话,同学们会不会感兴趣?当然一些信息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现代生活、语言资源和国家的语言政策,我感觉如果做几讲的话,可以做一个手册或者导引,告诉同学们去哪里获取相关信息,这可能是更有效的。
关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在全球范围之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经历一个语文复兴的时代,因为现在语言学的各个学科,都把语言工具化了、专门化了,反而使我们失去了语文的精神。作为一种学科建设,最早是亚历山大设置的,他任命了第一位语文学家(philologist),这个单词本义就是“爱语文者”。这就包含刚才我们所提的语言的层面、还有文学的层面。不像现在把它分割,分化得这么严重。
现在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在各种领域里,其实更需要一种精神,就如刚才晏老师所说,是我们在文学上的大学精神的丧失。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它要改变你的知识结构,在一种人格塑造上,在一个社会的伦理,乃至在国家的爱和情怀上,包括人的精神的一种升华。如果只是一种人的话,无论他的技术再好,他都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高度,一种目的的引导的话,我们依然不能聚合那种精力。
汉字是有生命气息的。汉字与希腊文不同,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与我们整个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文字学的范畴。还有一种语文学的范畴,它总要体现一种精神,追求与道相统一的契合。然后就是文字的组合,它会产生一种什么效益,用句法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境。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的讲出来,这种语言就没有什么张力,不能植入人们的心里,不能塑造你的人格。
从文字所体现的我们的文化基因,它代表我们这种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包括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考。在文字的发展当中,象形性渐渐消失了,变成了文字上的组合这样一种函数,产生了一种张力,创造了这样一种意境。所以《文心雕龙》将《原道》篇放在第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亲民”就是“新民”,就是改造你的人格结构,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一种人格。我们的语文应该使同学们感到一种庞大的包容性,比如我想学这个,他想学那个,都是合理的,而有些资源是可以从网上获取的,从一些书上获取的,作为一位老师,我们还是要本着一种“大学精神”来设计我们的教材。
接着赵老师简单评价了一下谭老师所提到的《光明日报》的那篇文章,并且期待大家在怎么样编好这部教材方面,集思广益,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希望大家能以此讲座为契机,作为对《现代汉语》课程反思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提出,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以期有更多的收获。
晏老师对赵老师和谭老师的发言做了一番小结,他提到钱理群教授一直都在反思语文教育的问题,钱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一种精神家园,进行人文精神的一种融会。接着晏老师对谭老师所申报的教材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有益促进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最后一位听众提出了中央电视台取消“字母词”的问题,谭老师也做了简明风趣的回答。
在讲座最后,谭老师总结说:“《中国语文生活》作为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改革的一个尝试,我们也不能对它抱有过高过重的期望,不能期待一本教材或者一门《现代汉语》把什么内容都包含进去,大家提出的一些很好的想法包括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期待今后相关课程能够更好的设计来解决。但是在这一篇文章里我们只集中精力解决这一个问题,这是我的一个想法,谢谢大家。”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7-01· 埃古RI&G:中国第三代休闲
- 07-01· 潇洒男士 Perry Ellis闲适生
- 07-01· 全明星阵容点亮CFDA颁奖红
- 07-01· 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
- 07-01· tough jeans挎包 - 淘宝网商城
- 07-01· 钱包英语英文T开头的钱包
- 07-01· Toughjeans-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 07-01· 平湖服装以“外”养“内
- 07-01· 护理液 海昌隐形眼镜护理
- 07-01· 潮流趋势 Red Carter 08春夏迈
- 07-01· 【中国服装面料行业投资
- 07-01· [转载]少年户外-2009中国户
- 07-01· 衡阳4s 衡阳nokia5320 nokia5
- 07-01· 挽春踏青 欢享夏风组图
- 07-01· Linux的硬链接(Hard Link)与
- 07-01· 共享精美边框和代码
- 07-01· Skyscraper Annual 航模比赛_
- 07-01· 小池一夫天涯孤客日文版
- 07-01· 绿竹与青萝
- 07-01· 四川水田惊现2亿年前生物